谁坐了我的位子职场交际中稳操胜券-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eJ。Cohen)博士合著的《最好的朋友,最坏的敌人》(BestFriends,WorstEnemies)一书中,有这样一句闪耀着智慧之光的话:“是孩子们最初得到的父母之爱,教会了他们如何与他人交朋友。”
精神治疗医师卡罗琳·希尔曼(CarolynnHillman)在《找回自尊》(RecoveryofYourSelf…Esteem)一书中指出:“正如你是你父母的孩子一样,你也是你自己的父母。”在这儿,我还要加一句:你同样是别人的父母(或朋友)。在《我们为什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一章中,希尔曼列出了为人父母的6种类型,他认为你的父母(尤其是你的母亲)所从属的类型,以及此类型的家庭教育产生的结果,直接决定了你当前的人际关系状况。
● 足够好的妈妈—这个概念由英国心理分析学者D·W·温尼
● 可(D。W。Winnicott)首次提出,指的是那种竭尽全力满足孩
● 子需求的母亲,她们使孩子的成长按照适度的方向发展。
● 管得过宽的父母—当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这种父母依然把
● 孩子握在手心里。从而,当孩子从懵懂少年长成了独立的成
● 年人时,他们并不感到骄傲,而是觉得羞愧和内疚。
● 远离孩子的父母—希尔曼把这类父母称作“管得过少的父
● 母”。在孩子的成长期,如果父母一直不在身边,当孩子长
● 大之后,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产生“渴望接近,却害怕被伤
● 害”的尴尬结果。
● 自恋的父母—按照希尔曼的观点,自恋的父母培养的孩子
● “很难对他人付出感情”,因为他们“不可能付出自己尚未得
● 到的东西”。
● 没把握的父母—没有把握的父母培养出没有把握的孩子,
● 就像希尔曼所说的那样。他们“渴望得到肯定,被告知自己
● 是优秀的、有价值的、有竞争力的以及有爱心的;但是,他
● 们却无法自我肯定”。
● 爱批评人的父母—经常受到父母指责和批评的孩子,久而
● 久之,在他们的心里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父母永远是对
● 的,自己永远是错的。
你是否判断出你的父母属于以上哪个类型了呢?你和你的兄弟姐妹相处得如何?如果将上面的“父母”替换为“兄弟姐妹”,怎样把他们也归入各类呢?
问问自己,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的父母对你的培养并不尽如人意,你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也不甚融洽,你生命之初的生活模式对你如今的交友和人际关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所幸的是,重新审视自己童年受到的教育并不算晚。现在,你完全可以把童年时被灌输的并非正确的处世之道抛在一边,按照自己对世界的所知所感,按照自己现在的模样,重新编写与人交往的各项准则。
正是通过观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事方式,你的内心建立起了相应的关于爱与友谊的概念。
那么,你的家里人是如何处理争执、怒气和批评的呢?你是在他们的鼓励下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还是永远地把秘密埋在心底?你的父母教给你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是事事靠别人?你是否曾因过于依赖别人,而把身边的朋友都给吓跑了?你是否受到过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体罚、虐待和辱骂?
正如我在《若遇友情伤人时》所提到的,“家给了我们一切”。幼年时受到的伤害对我们长大成人后的私人交往和伙伴关系都会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40岁的琳达是一位离异的单身母亲,她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在琳达的童年记忆中,从11岁到16岁她一直遭受着继父的虐待。那段记忆长时间地影响着琳达与他人的交往:“不论在家里、在办公室还是跟朋友在一起时,我总是处于对异性的恐慌之中。”
自我测试:
童年经历对你的职场交际会有哪些影响
回答以下问题,你将了解到,影响自己与同事或商业伙伴建立并保持友谊的关键性因素:
● 你和你的父亲相处得如何?
● 你和你的母亲相处得如何?
● 你和你的兄弟姐妹相处得如何?
● 你第一次与别人交朋友的经历是怎样的?那是一段美好的回
…
家庭——通向办公室的起点(2)
…
● 忆,还是痛苦的往事?
● 在你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如果别人惹你生气,你是怎么处理
● 的?
● 你怎么看待自己对别人的嫉妒和羡慕?
● 你是否总爱和别人一争高低?
● 面对激烈的竞争,你的反应是斗志昂扬、尽力争取还是垂头
● 丧气呢?
● 从家人对你态度中,你是否使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 你们家是否视正直为珍宝?
●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父母是否拥有朋友?他们的关系看
● 上去怎么样?
对于每一个你在工作中认识的朋友或潜在的朋友,你可能需要将上面的问题进行一定的重新编排,而你得到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据交情的深浅和当时的情境,你既可以向朋友就全部或某些问题进行直接提问,也可以静静倾听他向你讲述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其实,你的童年经历和作为成年人的你之间,并不是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性格各不相同的人,同样的经历有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我们的祖父母及亲戚,还有教过我们的老师、教区的牧师和球队教练,他们都有可能帮助我们摆脱长期生活在不和谐、不融洽而且充斥着暴力的家庭中所造成的心理阴影。
同时,无论你受到的伤害是长期的还是短暂的,只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分析和自我治疗,你就可以拨开心头的阴霾。当然,如果得不到外力的帮助,一个人童年记忆中的感情伤痕可能会对他的人际交往造成障碍,也很难使他与自己的朋友感受到互相拥有的满足感。
28岁的梅雷迪思(Meredith)是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居住在美国南部。她向姐姐说出了自己小时候遭受的一次性侵犯。当时梅雷迪思只有6岁,施暴的是她的年龄在11岁到15岁之间的两个堂兄。从童年到成年,这次伤害一直影响着她的友谊。因为总是离群索居,她有时会感到特别孤单。过去在军队工作时,她曾结交过一个好朋友,但她们的友谊最终还是不幸地结束了。现在的她只有两个普通朋友,但她们都算不上是她的闺中密友。
我没有朋友,仅仅是与一些人相熟而已。从小我就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人们只会用鞋踢我,或是拿我取笑。我家住在偏远的农村,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家就是我的世界。
我在军队工作的时候有过一个朋友。她曾为了一些事情而向上级告发了某人,于是其他女孩准备以此要挟她。我得知后马上把情况告诉了她,可她却指责我站在别人的一边。我竭力使她相信我没有那么做,可是已于事无补。在此之后的那个礼拜,我被派遣外出执行一项任务。我离开之后,她把我的房间翻了个底朝天,箱子里的东西散落在四处,墙上被涂得乱七八糟。等我回来时,她已经被开除,而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
作为一个遭受了性侵犯却挺了过来的人,我总是感到特别孤独,也很难相信有什么人能够理解我。我觉得,如果我让别人了解了我的过去,是没有人会愿意为我做任何事的。我承认,那次伤害已经使我无法判断什么人才是值得我信赖的。当每个人都已伤害过你时,你还会真的愿意继续冒险吗?有时我想自己太胆小了,以至于只要有人试图接近我,我就会马上逃跑,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不喜欢我的。
梅雷迪思在工厂里负责物资输送,在工作中她与两个人成了普通的朋友:“其中一个是年龄跟我妈妈差不多的老妇,她把我当作自己的女儿,我想我们都已经把对方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另一位朋友是她的医生,但是:“说她是我的朋友其实并不恰当,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你常打电话跟她说‘嗨,我们一起去逛街购物或看场电影’的那个人。”
20岁的芭芭拉(Barbara)是美国中西部某大学的大学生,现在还没有男朋友,她眼中的友谊与梅雷迪思是截然不同的。芭芭拉的朋友很多,包括两个至交、5个密友和12个普通朋友。在成长中,她与爸爸妈妈互相支持,相亲相爱,与两个哥哥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住在加拿大的苏西(Suzie),是一位44岁的已婚女士,为了抚养3个孩子,她辞去了工作。她说:“非常感谢自己优秀的朋友们。”苏西与丈夫是亲密的一对儿,他们常常一起出去玩,“而且我们常会结识一些新的朋友,并与他们保持长期的友谊”。苏西还有老同事格洛里亚(Gloria)拥有一份长达20年的友谊,虽然她们住在距离几千英里的不同国家,但她们的联系却从未中断过。在《若遇友情伤人时》一书中,格洛里亚为我们描述了她的朋友苏西,并解释了苏西之所以是她最理想的朋友的原因。
苏西说:“友谊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十分忠诚于我的朋友。”苏西拥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包括女友间的闺中情、丈夫和女儿的爱、兄弟姐妹的手足情以及与朋友的丈夫的融洽相处。还有,在成长阶段老祖母对她产生的影响,这甚至曾帮助苏西面对父母陷入僵局的婚姻。
我的祖母对我影响非常大,可以说为我的人生打下了无可比拟的基础。她教给我如何爱与被爱,如何关心别人。每一次当我的爸爸妈妈之间出了问题,嚷着要离婚的时候,我们就会跑到祖母家里去。虽然,我们后来只能再次回到父母身边,然后他们的关系便破裂了。但祖父母一直是我们最坚固的基石,我们一定会把这一切告诉自己的孩子。
…
家庭——通向办公室的起点(3)
…
以下这些发生在成长阶段的主要问题,会直接影响你长大成人后所拥有的伙伴关系:
● 信任;
● 嫉妒和羡慕;
● 不切实际的感情需求;
● 兄弟姐妹间的敌对;
● 应对权威的能力;
● 正确对待冲突。
信 任
工作伙伴原本是可以共享信息,并相互信任的朋友。然而,在这个信任严重缺失的时代里,人们的工作也总是处于动荡不定的状态中。因此,除了对自己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姑且可以信任,很少有人会向办公室的同事打开心扉,即使是付出极小的信任也会被视作无谓的冒险。
与此相反地,一些人可能曾被家人背叛,而当他们初涉职场结交工作伙伴时,就会在潜意识中需要重现这种背叛。而当背叛成为了事实,他们又会表现得惊慌而沮丧。然而,只要研究一下情境动力学,便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这种背叛是被外力驱动所致。它属于心理学中的强迫性重复行为,是指人们在潜意识中需要重复童年时受过的伤害,而只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种重复才会停止。
传播顾问马乔里(Marjorie)是一位50岁的离异女士,住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她回忆说:“我很小的时候,爸爸曾警告我不要跟朋友们打交道,而现在我总算知道了他为什么那么说。”马乔里曾在一位好友开公司时对她慷慨资助,没想到她却将这笔钱挪作他用。马乔里为朋友的做法大为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