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八路-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枚弹壳全是中间部位中弹,有三枚已经被击穿,还有一枚没有击穿,但有一个弹头被卡在上面!小林到吸了一口冷气,俺滴天照大神啊,如果这家伙的目标是自己,那岂不是会被一枪爆头?八路怎么会有如此变态的枪手?
第一场比试非常没有争议的结束了,特务连胜的精彩,胜的漂亮。
第二场是关于炮兵的比试。
鬼子们推出一门半新的九二式步兵炮。附带着扛来一箱弹药。引信已经安装完毕,整整齐齐的排放在大炮旁边不远处。
远处山坡上,十个用石灰画成的圆圈在土黄色的山坡上分外显眼,直径大约有两米左右,有的在山坡上。有的在山顶上,还有的是在一棵树下,总之,没有相同的两个地方。
十个圈里都写着数字,分别是从零到九,共十个数
为了比赛公平,双方抽签定射击单数或双数的圈。同时规定,双数先行射击,每次五发炮弹全部完成,当场决定成绩。
附加条件,每个队射击之前要先把九二式步兵炮组装起来,因为鬼子们弄出来的是零件状态的炮,这也是比试项目,看看对火炮的熟悉程度。
抽签之后,是鬼子们先打,特务连后射。裁判一声令下,鬼子们一个炮兵小队的士兵立即扑向零件,时间不长,那门步兵炮就组装完毕,看来这些鬼子们对这步兵炮也没少下功夫。
放了一下空膛,没有问题,一个鬼子把一枚炮弹推进炮膛。
“放!”炮长一挥小旗。
“轰!”
远处圈边上冒出一股黑烟,稍有偏差。但如果是真在战场有人在圈里,估计炸不死也震死了。
鬼子们稍微调整角度,然后一鼓作气,四枚炮弹在零二四六号四个。圈里炸响,非常准确!五发四中!旁边的战士们发出一阵惊叫,而鬼子群中却发出一阵欢呼声,夹杂着“半栽”之类的喊叫。
鬼子们把步兵炮再次拆成零件,摆在地上,等特务连上场。
以张大柱为首的炮兵连骨干出场了。
这是一伙膀大腰圆的汉子,在裁判的口令发出之后,几人一阵忙活,步兵炮很快就组喜完成,那熟练程度比鬼子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比鬼子还快了那么一点点。
放了一下空膛,没有什么问题,一名战士把一发炮弹推进炮膛。
张大柱伸着手在面前比划了一阵,把个战士们弄的糊里糊涂,你扎煞着手在干什么呢,还不快开炮。
终于,张大柱比划完了,对着炮手说出一组数据,炮手把炮鼓捣了两下,高声喊到“完毕”!
“放!”
张大柱一声令下。
“轰!”
正中一号圈的圆心!圆心里的那棵松树直接被炸的飞上了天!战士们马上欢呼起来,好厉害,真是神炮手!
张大柱手不停,继续在那里比哉了一阵,然后报出一串数字。
“轰轰轰安!”
又是四炮,炮炮命中圆心!
不仅是特务连的战士,就是观战的鬼子们也全部被惊呆了:命中,炮炮命中,绝了!这还是炮吗?神枪手也不过这水平啊。
现场安静了足有一分钟,然后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炮兵比赛鬼子们输了。二比零,特务连领先。
每赛一场小林带来的鬼子兵的士气就低上几分,而特务连却正相反,个个士气高涨。其它的鬼子士兵却没有什么表现,以他们来看,就该如此而已。
第三场是侦察攻击比赛。每队出十人,原则上全部配空包弹,考虑到侦察部队的特殊性,所以也可以不用枪支而使用自备的冷兵器,整个侦察过程尽量不能伤人命,这是小林和李铁在协议里说好的。
小林带来的十人全部是从北平带来的,在国内受过特殊崔练,精锐异常。他们中的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初级忍者的水平,每人一把武士刀耍的相当有水平,甚至号称是人挡杀人鬼挡杀鬼,百战百胜,打遍附近无敌手。尤其是在侦察方面,更是胜过普通部队许多,正常的一些演习,每次都给小林带来了荣誉。
这是小林的一个王牌,轻易不舍得使用,而这些士兵也是骄傲异常,根本不把普通士兵看在眼里,更别提在他们看来是缺枪少弹的中国地方武装,那简直上不得台面。
这次他们跟随着小林来到沂城,听到小林要与李铁“合作”原因却是因为此地的武装令自己无法抵抗!他们非常不服气,认为自己是帝国的精锐之师,是皇军的骄傲,不能轻易向别人低头。
但他们听到小林的命令后,尤其是听到需要他们与对方进行一场比赛,而比赛项目就是侦察攻击,正是自己的特长时,个个磨拳擦掌,纷纷叫嚣着要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自己自从出道以来,还没有过败绩呢,而且曾经以十人之力对付上百甲种师团士兵,自己取得了一人未伤的优异战绩,说是以一敌百绝不过份,尤其凭借着从忍者那里学来的藏身术,普通士兵根本找不到他们的踪影,除了军犬部队。
而代表李铁出战的是特务连一小队,队长由付强担任。
十人都是特务连的精英,个个身手不凡,但更擅长的却是合作!,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肌,章节更多,支持作
第230节 比试3
,赛场地是片山林,其二个山头,比赛时间四个小时贮缪出免伤亡,所有的枪支全部配备空包弹,所有的刀全部没有开刃,箭都拨去了箭头,而且在刀身上箭头端上涂上锅底灰,这样就可以根本黑灰的具体位置而决定中招者是否死亡或者重伤。
鬼子兵和付强率队的特务连小队进入的山林。
在人们的心目中,忍者身黑色装束,能飞檐走壁、跳墙越城、呼风唤雨、移星换斗,使用各种奇形怪状的暗器。
其实在忍者世界中,有四项基本戒律:不准滥用忍术只能用在公事上、舍弃一切自尊逃命要紧、必须守口如瓶即便为此失去性命、绝对不能泄露身份这条最为根本。
再有就是五道:饮食。忍者要经常轻巧地出没手树枝屋顶,因此据说一名合格的忍者体重不可超过的公斤。其一日三餐以黑米、燕麦、豆腐、魔芋等为主。与此同时,忍者又需要保持充沛的体力,因此芝麻、松子、红糖、鸩鹁蛋等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的食品也经常使用。这一饮食结构与现代生活倡导的“低热量、高营养。不谋而合。
还有就是香。据说成功的忍者可以通过衣服上的味道判断对方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但同时为了不被对方摸清自己的底细,忍者经常要使用商人、修练者、和尚、游历僧侣等七种变身掩盖身份。丁香、檀香、桂皮等基础香料就是他们用来制造不同体味、增强变身真实性时用的。
他们使用的药物也不简单。忍者在执行任务时,难免磕磕碰碰或被对方打伤,而其在执行长时间的潜伏任务时,如何避免蚊虫叮咬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合格的忍者必须同时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和药物专家,善于运用山林中的各种植物和草药来治病驱虫。
气,是说忍者在平常要注重修身养性。以便实战时可以集中精力,果断勇猛且处变不惊。体,则是讲忍者注重锻炼肌肉和关节。同时配合着静坐、呼吸、按摩、针炎等恢复方法来锻炼自己。除以上五道外,如果你完全相信,“传承馆。中展出的忍者遗物,那么你会发现,高明的忍者还是天文学家和化学家,他们可以通过观看星空预测天气,并能调制出各种火药。
他们平时使用的金遁术:就是用亮金属发出声音及光线来欺骗敌人逃跑的技术。木遁术:利用树木及草权逃跑的一种忍术。
木遁的来源是在练习时一般是在树木上练习,以前房子地势低矮,能上树者基本能潜入任何宅院。
水遁术:培养水性,利用管子做水下呼吸,用特制木头鞋子水蜘蛛过河等。火遁术:利用化学方式做成烟雾弹,或一些放火的道具,以前并没有炸弹出现,所以火遁的火器停留在原始的烟火上。
土遁术:不是像电影里钻到地里逃跑的那种,其实是利用地上四处及石垣、土壁等逃跑的术。以前大部分为土地,地质较软容易实行。学此术的人会根据土的性质来挖地道或地洞进行隐藏。
因此忍者的藏匿不外乎与当时的环境想配合,光线,烟雾,水,土等都可以是他们的藏身之处,但这些鬼子虽然被忍者练过,但不是象忍者那样从卜就练习的,根本也就学了点皮毛。
四项基本戒律中,除了舍弃一切自尊能自觉自愿的服从外,其余三条都办不了。
偷鸡摸狗是常事,经常醉酒而且糊话连篇,并且几乎见人就吹自己受过忍者练,唯恐别人不知道而小看了自己。
至于五道就更不用提了,黑米、燕麦、豆腐、魔芋那是不爱吃的,鸡鱼肉蛋到是不能少,丁香、檀香、桂皮也偶而用点,那是为了女人而用的,平时谁用那东西。而教育他们的那些真忍者也看出这些当兵的不是学忍者的料,所以只教了他们一些遁术,至于其它的只是稍提了提而已。
这些半路出家的家伙根本不可能把遁术学精,一来是时间问题,二来也是资质原因。
先生有选择的教,再加上学生有选择的学,两下里一结合,重合点就少了许多。
他们仅仅学了一点点,可以糊弄一些不知道的普通士兵而已。其实离忍者还差的远呢,但他们却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忍者了,甚至还是忍者中的高手!
特务连的战士们没有忍者这个本事,但他们的伪装术却是另起炉灶,纯粹、学与传统,共的结合,与忍者的大不一样门战士们一进入山林就安静下来,以静制动。他们知道自己的隐藏水平与对手不是一个层次上,而自己就守在那里,如果自己不动,对方不一定能发现自己,而且如果对手出现在自己附近,自己还可以发动进攻。
而那些鬼子部队虽然达不到忍者的能力,但也会一些他们的招数,也使用一些他们的手法,对自己的手法相当自信。
山不大,树林不是很密,还有许多的石头乱草等等。
十个鬼子非常小心的搜索着,务力的回忆起自己跟忍者师傅学的招数,心想这次可是派上用场了小当时在其它地方根本还没用上就胜利了,真不过瘾。可是他们努力了半天竟然一无所获,连个人影都没发现。
眼看着两座山都已经搜索完毕了,只剩下最后一座山了,而且时间也过去了两个多小时,还有一个来小时就结束,如果双方谁也找不到谁,那将是平局,没有加时赛的。
两个多小时的紧张状态令这十个鬼子有点累,到底不是正规忍者,这体力脑力就是不行啊。
十个人再次分开,但相隔不远,网一样向最后一座山扑去。
这座山也搜了一半了,还是没见人啊,难道这些人凭空消失了?他们在哪里呢,鬼子们非常纳闷儿。
鬼子们一边搜索一边借助身边环境隐藏身影,一个鬼子看到前面一块两人多高的巨石,一丛浓密的干拉拉秧从巨石上垂下来,旁边是一棵小树小树与巨石之间的空隙正好适合自己藏匿身影,更重要的是,通过那个空隙,自己可以观察很远的一块地方。
他飞速向那里窜去,然后一下就靠在了那里,视野真好啊,正在他暗自高兴的时候,然后感觉到自己的脖子片一凉,他伸手一摸。手上一片黑灰,干拉拉秧丛里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