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古代剩女重生记 >

第267章

古代剩女重生记-第267章

小说: 古代剩女重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一直以她为耻辱。可现在看看,谁才是谁的耻辱?

    ……

    俞清瑶赶到的时候,许多夫人都已经听说。大家都是有身份的,没有里三层、外三层的赶过来围观,可身边的耳目不少,距离挺远的穿红着绿的丫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料想不必离开安乐候府,今天发生的事情就会长了翅膀一样往外飞!

    唉!

    俞清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她内心再厌恶钱氏,也不能把钱氏被几个小丫鬟打了的事情随便糊弄过去。这已经不是孝不孝的问题了,是人家明知钱氏是她的祖母,还敢让丫鬟动手动脚,是看不起她!

    胡嬷嬷亲自过来,一声“老夫人”,把钱氏先扶起来,送到内室里换衣裳,又把雪瑶叫过来服侍。俞清瑶这才有空看着几个闹事的人。

    有一个丫鬟非常伶俐,不待问,口齿清晰的把事情经过都说了,尤其把大俞氏的遭遇形容一番,“天底下就没见过这等母亲!竟然逼自己的亲女去死!姚夫人好不容易熬了出来,儿子也有出息了,怎么别人容得下,她容不了呢!”

    俞清瑶默默不语。

    那边,钱氏大怒,才想起自己身份不同了,叫着威逼着,“不把那几个丫鬟给我打死,我就不出这个门了!横竖我这张老脸都丢尽了,还要它做什么!”

    胡嬷嬷自然好一阵劝服。没过多久,她就不用费心了。

    “不好了!不好了!外面来了一队官兵,说是俞家五爷‘宠妾灭妻’,谋杀妻女,囔囔着要进来抓人!”

    “啊!”钱氏只觉得天晕地转,脚下一软,栽倒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三二一章 欺君

    王銮站在安乐候府门外,隔着十几丈的距离注视着兵丁进入侯府大门。沉思了片刻,终究没有进去,而是转身往东府——齐国公府上了去了。景昕早就等他多时了,一见面,笑呵呵的走过来,双臂一张,做了一个拥抱的姿势。

    王銮想要躲,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只后退半步,脸上挂着无奈的笑,“你做的好事!”

    “怎么怪我?”景昕非常无辜,“不该感谢我?那个疯妇疯头疯脑跑出来,后面不知跟了多少眼线。我不告诉你,你也该想到御使的眼睛是雪亮的。原本跟你毫无关系,谁让你倒霉撞上了?”

    长乐侯王銮轻轻叹一口气,“这下还不知见了景暄如何分辨。”

    “他?他现在是有妻万事足。旁的才不过问呢!”景昕的嘴角勾出一抹冷嘲,随即想到王銮跟景暄十分交好,便不再多提,只说那俞家人没有半点帝师的风采,据他所知,俞清瑶年幼时候在本家就受够了欺辱,恐怕现在心理还无法排解。俞锦哲被抓,说不定是最高兴的那个人呢!

    “即便如此……”王銮的脑中已经勾勒不出俞清瑶的模样了,摇摇头,“就怕会害得俞学士颜面尽失。”

    “嘿!他的府邸跑出来的人,你以为呢!”

    景昕不以为然,心说驸马府从没听说门禁不严,怎么可能让一个半疯的夫人随随便便出入?拍拍王銮的肩膀,

    “你且别多想,仔细看后面的吧!我估摸着,有好戏看了!”

    ……

    景昕的猜测没有错。

    俞锦哲大呼小叫的,在宴会上被抓走,罪名是“宠妾灭妻”——说起来是可大可小的,谁让安氏是官家之女,还口口声声说俞锦哲串通婆婆钱氏要谋害她的性命!当一个女人抛下所有,连同自尊和矜持。狠了心要报复什么人的话,那种仇恨的的确可以爆发巨大的能量。安氏不在乎自己的死活,只要能把俞锦哲和小贱人彩蝶,以及婆婆钱氏拉下水!

    而从没见过这种阵仗的俞锦哲。当场就失态了,哭着滚着去求俞锦熙,奈何俞锦熙早早的躲开了。不得已又去求景暄,求他看在亲戚的份上帮他一把,景暄毕竟是长公主的外孙啊,说不定能帮忙摆脱官司呢?

    景暄叹息,说自己会尽力而为——若没有钱氏在后宅醒来。立时逼着俞清瑶去救人,不答应就拿着剪刀要死要活的话,他真的会出力的。谁让钱氏到现在还弄不清状况,俞清瑶已经是出嫁女,帮扶娘家是她心善愿意,不帮?谁又能奈她何?钱氏聪明点就应该装出可怜兮兮的模样,软语哀求,说不定能感动人。她自己把后路断绝了。

    俞清瑶听说安氏的遭遇。想到当初那个略带清高,却明眸善睐、笑若春风的婶娘,竟然被人逼疯——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她何尝不是被钱氏所作所为伤透心的人?前世。钱氏与婷瑶串通好了,不仅把一门不错的亲事抢走,还把她最后的积蓄也强夺而去!倘或钱氏不是随后就发病急急走了,她知道了真相,如何面对残忍的现实!

    不也得生生被逼疯?

    这样想着,心真的冷酷起来,一点插手的想法都没了。

    且看看吧!

    就让律法来判定他们的罪孽。

    不过俞清瑶没有想到,事情急转直下,最后演变到无法收场的程度。

    京城权贵人家极多,哪一家没有一二不好开口的难堪事。比如宠妾灭妻。只要别做得太过分,御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毕竟家务事便是女方也不愿意多提。可俞锦哲太蠢笨了,不待大刑,只把枷锁套到他头上就慌了,拼命的叫骂“安氏不守妇道”。证据?证据就是私自出府!驸马府门禁多么严,她能逃跑出来,肯定是私会情夫!

    这个理由当然是站不住脚。大堂审问,安氏的面刚刚一露,俞锦哲就跟疯了似地辱骂,“贱妇,我一定要休了你!一定要休了你!”安氏这会子福至心灵,不吵不闹,只是一味垂头哭泣。

    俞锦哲不知道示弱的女人才难对付呢,更加不知其他人见到安氏明明是官家小姐,却穿得跟仆妇似地,面色枯黄、神情憔悴,先多了几分同情之心,还一个劲的叫骂,“说,跟你私会的情夫是谁?你当老子死了吗?”

    他的张狂,令人生厌。

    不久,经过驸马的同意,把正在驸马府的小妾彩蝶带过来,一个是明媒正娶的妻子,却穿得跟老妈子似地,另一个是出身卑微的小妾,穿金戴银。这个还用多说吗?

    因安氏还控告俞锦哲谋害她性命,并没有立刻审判。三人都被压了下去。

    且说彩蝶不过是个婢女出身,听牢头说宠妾灭妻是以下犯上的大罪,旁的不论,她不死也要脱层皮。更悲惨的是被官府发卖,说不定也去北疆那种不毛之地,一辈子也回不来了。这可怎么办!苦苦哀求后,那牢头大约不忍了,嘟囔着长得如花似玉的大闺女干嘛做妾?不如趁机脱身出来,找个本份男人嫁了。彩蝶是寻到救命稻草了,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实在是俞锦哲自身难保,怎么保护得了她?至于儿子,才几岁大,什么都不知道,也救不了她。她再舍不得儿子,也不想被大庭广众之下屁股开花,落得残疾或者被生生打死!

    因此次日在过堂时,一口咬定是俞锦哲虐待发妻,她不过是个通房丫鬟,跟猫儿狗儿没什么区别。能怎么着?劝过,但没用!责任全推到别人身上。

    俞锦哲当场气个半死。但他也经过“高人指点”,权贵人家宠妾灭妻是大罪,名声不好,普通人家谁在乎?即便有,只要不闹出人命,官衙上的大老爷也懒得管——这种事属于族务,由当地的家族、族长管理的。因此,俞锦哲不再奢望当官了,便说自己已经不是官绅,打量钻律法的空子。

    京兆尹也不多说,先宣判了安氏和俞锦哲“义绝”,当堂写下文书,由俞锦哲按下手印。安氏当年的嫁妆,如数退回,还要加上三成以做赔偿。俞锦哲本来不服气,但想一想能够摆脱这个遭瘟的妻子,就答应了。签订完毕,俞锦哲以为没事了,谁晓得又被压入大牢!

    罪名变了,不是宠妾灭妻这种花钱能摆平的小事,而是关于他在任上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大罪!这回俞锦哲崩溃了,慌忙说自己是无辜的,可谁听他的呢?

    消息传出,所有人大吃一惊。

    想来俞家老爷子做梦也没想到,为孙子千挑万选一个偏远的、不惹人注意的地方,当一个小小的武官,占便宜轮不到、吃亏也吃不到,必定会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哪知变化无常,竟然惹上人命官司?俞锦哲也的确倒霉,他的情商和智商,便是叫他杀人他也不敢啊!他是被原上司牵连了。现在的上司对他百般看不顺眼,曾经弹劾他,还能主动包庇?案宗就是他命人送来的。

    ……

    俞锦哲被收押之后,所有人都在观望驸马府。亲弟弟牵扯到命案中,未知诗仙大人该如何处置?俞清瑶惴惴不安,本想传信让父亲不要插手,可转念一想,父亲那里需要她的提醒?再说俞家怎样,她真的不想过问了。即便跟前世一样是抄家灭族,也轮不到她的身上,何必多费心呢!

    她不知道,那案宗送到京城已经半年多了,是她的父亲大人俞锦熙暗中使了法子,先压下来,只待合适的出手机会。

    现在,机会已经来临了。

    次日清晨,俞锦熙上朝。多少人的目光若有若无盯着他,他只当空气。上奏时,他乘上一本奏折,不是众人想象的求情,也不是“大义灭亲”,竟然是为亲生母亲请封诰命!

    不少听说钱氏为人的,议论纷纷,那种女人无品无德,跟泼妇死的,也陪朝廷册封?待要反驳,却听皇帝金口玉言“准”。众朝臣一起哑了,心说皇帝的消息竟然这么闭塞?在安乐侯府发生的一幕都过了三天,居然还不知晓?

    听到封号,才一起震惊了——

    “俞门林氏……”

    不是钱氏吗?怎么变成林姓了……

    下朝后,最淡定没有好奇心的人也忍不住了。到底诗仙大人的母亲是谁?要知道,这不是一个臣子身世的谜团,而是……三十多年前,皇帝还是皇子时遇刺,那救驾功臣身份的问题!

    如果钱氏没有救驾大功,她凭什么嫁入俞家?帝师老糊涂了,给亲生儿子娶了一个杀猪女?

    在有心人的操控下,钱氏的真正身份很快水落石出。

    钱氏很蠢、很笨,粗鲁不文,却有个好母亲。她的生母是帝师的亲姐姐!逃难时,用两豆麦子把自己卖了,才换来弟弟的活命。弟弟后来好命,得到善心人家收养,读书认字,童子试、乡试、县试……一步步考了上来,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而他的同胞姐姐却年近三十就去了,也许,这是帝师老人家心中最大的痛。

    所以,才让二子娶了外甥女。

    当然,这个故事是很感人的,可惜,罪犯欺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三二三章 祸从天上来

    钱氏的身世暴露之后,御史台的众多御使诡异的没了声音——这种大好时机居然没上参奏?岂不是有损御史台的名声?他们的犹豫和保持沉默,不是受任何权贵势力的警告,而是摩拳擦掌了一番后,惘然的不知该参谁!

    要说欺君大罪,那是仅次谋反的大罪了。可此案的关键在于,帝师俞老爷子是不是明知故犯?把自己的外甥女代替那位不知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