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拜占庭-第7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一手握拳紧紧贴在胸口,目视着府邸前紫色金边双头鹰旗冉冉升起,这是他最后一次在新尼西亚行省主持升旗仪式。
旗帜下五百名扛着火铳,穿着红白相间统一罩袍的信德归化士兵,一起唱着《番红花开》的歌曲,接着他们齐齐对着天空鸣放火铳,震天动地的声响和硝烟当中,一辆四轮的车辆停在总督府院墙外,从那里跃下个眉目灵活的中年人,而后牵下位美艳的盛装女子,这男子是莱特。博济亚,现年四十三岁,原西斯郡的大郡长,现在和年长他不少(外貌根本看不出)的妻子奉皇帝命令前来赴任,接替科索斯总督的位置。
皇帝在谕令里说,科索斯长于教化,莱特长于建设,所以前者去刚刚征服的西西里,后者辞去担任多年的西斯大郡郡长职务,远渡海外来此接任。
林荫下莱特和科索斯互相拥抱,接着他带着幕僚行署步入总督府邸,而科索斯则带着妻子儿女乘坐肩舆离开。
肩舆的抬夫清一色为印度土著民,他们皮肤健美黝黑,身上的衣物仅有两件,白色的缠头和白色的遮裆布,科索斯手持象征官长身份的银质手杖,和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并肩坐在最前面的肩舆上,另外有两名受雇土著为其撑起巨大的鸟羽遮阳伞盖,在圣斯蒂芬堡的街道上浮动而过。
沿途许多信德的头面地主,大多是承包帝国税金发达的当地人,见到卸任的总督官,纷纷在道路两侧鞠躬致敬,远处山岗上新国教会建起的教堂,几座五彩缤纷的洋葱头塔,连带金色的十字架,在和煦的晨旭下闪闪发亮。
每年,罗马帝国要在新尼西亚省收取大约二百八十万塔索的赋税,其中一百八十万是入帝国财库的,还有五十万塔索用于支付海外官员的薪俸(同样是本土官员的两倍),其余五十万通过各种途径基本归了科索斯这样新贵的私人腰包,即便科索斯这样的总督官尚算清廉。
笔直的砂土马道直通码头,栈桥边熙熙攘攘,各色皮肤和信仰的人在此地的沿海帐篷商铺里,争执着生意,扬着帆的船只在深蓝色的海波里来来去去,全印度的菁华货物都集中在此,其中最受君士坦丁堡市民和贵族欢迎的是咖喱、西瓜、香料、宝石、细亚麻布和红茶。科索斯与家人、仆役,及琳琅满目的行李财货,登上了艘包下来的三桅高体海船,向霍尔木兹的耶伦岛航去,那里是归途最重要的中转站。
谁想在登船前,一名邮驿员匆匆骑着马赶来,交给卸任总督官一封信,“自巴拉克特城来的。”
有些近视的科索斯,便举起枚挂在胸前的镜片,将信拆封阅读,接着他带着些沉重的语调对随从们说,“我们前往皇都还必须得充当信使的身份,告诉船长我们尽量不在中转港口逗留太长时间,补给完后就尽快向皇都里赶。”
原来信件里写的是来自东方高唐帝国的大新闻:
李晖皇帝已经晏驾,高唐向君士坦丁堡报丧(顺带带来新皇登基的消息)的使节正在兼程赶来的路上;
而另外个消息,更是会牵动两国外交,李晖皇帝去世后,耶律大石于安集延城趁机宣布自主进军,这位契丹可汗统率四万骑兵和雇佣波斯人训练出来的火炮队,开始向帝国附庸郭药师所占据的领地进攻,整个河中和呼罗珊地区在和平了近十年后,看来要再度陷于大的战火当中。
带着这样的消息,近十日的海路后,站在甲板上的科索斯看到了岩石岛屿上矗立的耶伦城。
科索斯的小女儿表情夸张可爱,在船舷上奋力对着岸边挥手,大声呼喊着:几丛绿色的热带椰树边,斑岩石砌成的耶伦炮台下,一群自本土殖民来的罗马少女,各个面色红润,穿着漂亮的白色袍子,在那里你来我往,踢着赛里斯蹴鞠,感到累了就坐在炮台阴影下的卧榻上或阅读或休息,也有少女和披着漂亮斗篷的戍军军官打情骂俏。
他们看到船甲板上挥手的科索斯小女儿,也都友好地挥起手来。
很快,眼尖的小女儿看到一名衣装华贵的老龄罗马妇人,坐在处垂着流苏的伞盖下,旁边两位通体赤黑、嘴唇厚到性感的黑人正半跪在她膝盖前,三人举止十分狎昵。
科索斯皱皱眉头,有些难堪地用手挡住小女儿的视线,解释道“耶伦城很多这样的黑奴,而皇都或塔尔苏斯的一些有钱有闲的贵妇就会慕名乘船到这里来,包养其中的身强力壮者。。。。。。你得知道,这是违背教义的,只能在耶伦这个地方光天化日。”
“papa我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小女儿很老成地说到。
接下来,他们的船队又抵达了泽拉港,在这里做生意的大部分是自也门来的新月教商人及内陆的阿克苏姆人,罗马在这里有最阔大的商埠,自从埃及的简易运河挖掘通航后,这里迅速取代了红海群岛,成为最大的水陆通衢,据说已经有罗马大商人准备和帝国政府建议:组织探险船队,往阿非利加更南部进行勘测,并建立兵站和教堂,因为伟大的皇帝断言,更南部有处世界之极的海岬,只要越过它再折往北,就能顺着另外边的海岸,航往菲斯、格林纳达。
阿克苏姆国已经复兴起来,他们的士兵列队走在泽拉港的道路上,穿着紧身皮革铠甲,也扛着长矛和火绳铳,它侵吞了努比亚马库里亚王国的大部分领地,其教会接受了罗马帝国的领导,并开始向君士坦丁堡定期输送大批的黄金和奴隶,这队士兵就用绳索牵着大约二三百名奴隶,向港口的大集市走去。
是的,阿克苏姆帝国也开始深入内陆,捕捉皮肤更黑的土著当作贸易品卖出去,任何帝国的崛起都是如此血迹斑斑。
第100章 斯蒂芬运河
当红海两边的海岸开始收窄,科索斯的船队和其他船只一道,驶入了“圣斯蒂芬运河”。
这道运河,当然是高文皇帝动员人挖掘的。
落日下,深色的海水涌过,远处是无垠的沙漠,岸堤两侧零星地竖着些高大的树木,在船闸的调节下,蒙着防风斗篷的科索斯一家人所在的船只,被送入到了运河的河道当中。
当然开挖这道运河的前提,是法蒂玛的覆亡,它灭亡于前五年。
先前在鲍德温国王薨去后,起来造反的是萨姆贝尔和部分不满的领主,他们强行推出已年老的布洛瓦伯爵斯蒂芬,和妻弟柯蒂斯。罗伯特二位,要击破耶路撒冷世袭国王制,改为教廷委派制。然而塞浦路斯、安条克和的黎波里涌来的数万罗马帝国精锐教会他们做人:斯蒂芬和柯蒂斯毫无抵抗的意志,也很清楚绝无胜利的可能,他们在阿卡城下的战斗一开始,就投向了安德奥达特的营地献上佩剑降服,安德奥达特将他俩关押起来,而后再配合勤王的乔瑟兰、迪姆等军,直驱叛军的巢穴,迅速击败了他们。
其中战斗里,帝国长公主海伦娜披着铠甲,骑白马亲自上阵督战,留下了“公主将军”的美名。
一年后,海伦娜和杰尔维完婚,公主第一眼看到继承他父母容貌的杰尔维就十分钟意,两人婚后非常幸福。
马克亚尼阿斯接着向君士坦丁堡发出信件,恳求解除自己的警备骑士身份,高文和赫利斯托弗都很同情他,便以“参加平定埃及战事“为理由,改任他为吉麦吉斯旅团的附属骑兵伯爵指挥官。
值得一提的是,为增援耶路撒冷的叛军,当时还未灭亡的西西里、托斯卡纳和克里特约翰,联手组织起一支舰队向东航行,结果在罗德岛附近遭到帝国新式舰队的阻截:帝国战舰不但装备了犁式的撞角(可以贴着撕裂敌人船只),还与船舱两侧腹中配备了许多舰炮,一次交战就击沉了十余艘联军船只,西西里方大败亏输。
随后,罗德岛上约翰守军观看到这场海战后,集体于绝望情绪下投降,孤守要塞年已七旬的扎哈斯走投无路,最终被俘虏处决,还是死在陆地上,首级被送往皇都竞技场示众,被竞技党蹴鞠暴徒扔在地上踢来踢去。
接着罗马、耶路撒冷、巴格达、阿勒颇联军迅速南下,他们出于谨慎没有选择穿过荒凉的开罗以东沙漠,而是利用海军舰队优势和塞浦路斯岛的资源,围困住了埃及东部最重要的要塞杜姆亚特,在其城下展开了残酷的围城战,罗马的臼炮船连成一圈猛轰城墙,皇帝和女皇亲自赶赴塞浦路斯岛的法斯塔古斯港督战,全军有进无退,而后女皇在帕福斯参拜美神庙时分娩,生下皇帝的小公主,直接取名维纳斯。
六个月后,杜姆亚特城沦陷,城内上万法蒂玛守军全部被屠。
又过三个月,尼罗三角河洲上的重镇比勒拜斯也在攻城炮下失陷,城中居民和守军一起被全部屠杀,尸体被垒成京观。
吓破胆的亚历山大里亚城科普特教会大牧首出降,其和所有枢机一起被安德奥达特以异端名义毒杀。
其后一个月,没有存活希望的开罗城开城:法蒂玛哈里发“长寿者”指示宦官暗杀了亚美尼亚的阿绍特,将其头颅携带着向围城军投降。
皇帝宣布“长寿者”这个名字取得很吉祥,他不忍心将其处死,便将哈里发拘禁在红海的一处小岛上,每年给他五千塔索银币的生活费,让他安心终老。
埃及随后被撕为三部分,南部的马库里亚王国赠送给了阿克苏姆帝国,东部以尼罗河为界赠送给耶路撒冷,以西归罗马帝国。
所以因疆域问题高文不便开凿地峡,何况他当时也没能力进行后世苏伊士运河规模的工程,但他却用铁腕半强制地动员了八万埃及科普特土著民,重新疏浚了法老运河一条横贯红海和尼罗河之流的河渠,并改名为“圣斯蒂芬运河”,工程耗费三年光阴,上万土著劳工死在了运河两侧,化为累累尸骨。
“就这样,西埃及成为了帝国的一个新的殖民行省。”甲板上的科索斯总督官叙述完后,他的小女儿看着运河岸边数不清的简易坟茔,陷于了沉默当中。
她也想像在耶伦那样,轻松对父亲说,“这个世界本就是这样啊”,但她的心情此刻并不轻松,根本说不出来。
她先前还曾听皇都里的闺蜜好友,共在雷斯波斯学院里上过学的同窗在信里说,皇帝陛下已着手和耶路撒冷国王也是他女婿的谈判,想要二国联手开凿地峡。。。。。。
这样的皇帝,有些人恨他是正常的,因为他似乎永不让臣民们真正休息下来。
除非他自己永远休息。
可她同时又有点爱慕虽然已过半百的皇帝,听说他得到过魔鬼的力量,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并且他和巴塞丽萨的关系到现在日渐浓厚,“要是我将来能得到这样的夫君,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呢!”
待航船拐过运河,航入尼罗河后,小女儿的注意力又集中在滩头上乱爬的鳄鱼上,就这样出海后去杜姆亚特港,接下来是雅法港,而后又是的黎波里,“果然是帝国的后花园!”全船的亲人都兴奋起来,他们看到的黎波里海岸边起起伏伏的高地上,红一片、紫一片、白一片都是各种名贵的花卉,在随风起舞,举着卷宗的庄园精算师三三两两穿梭其中,“世界上最好的花、水果和树木都栽种在那里!”
后来到了塞琉西亚港时,小女儿提前结束了旅程,她提着行李在数名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