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铁血宏图 >

第506章

铁血宏图-第506章

小说: 铁血宏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等林平辛把话说完,奥马奥尼立即回答道。

    “先生,斯蒂芬斯在都柏林建立了爱尔兰共和兄弟会,与我们的芬尼兄弟会一样,都得到了爱尔兰人的普遍支持,从61年前,英国人强制吞并爱尔兰的那天起,每一个爱尔兰人都非常清楚,爱尔兰和英国兰合并必须被废除!爱尔兰必须获得独立,这是所有爱尔兰人人终及目标!”

    实际上,这两个人兄弟会是平行的,14年前的革命失败之后,追随奥布莱恩参加暴动的来詹姆斯?斯蒂芬逃亡国外,后来他回国下定决定,要建立一个新的会社,推动爱尔兰共和国的创建,关在1858年建立了爱尔兰共和兄弟会,随后他又前往美国,与当年和他一同逃往美国的奥马奥尼一起创办的芬尼兄弟会,表面上看这是两个组织,可是实际上,这却是一个组织。

    对于这一切,林平辛自然有着一定的了解,不过因为兄弟会是秘密会社,而且其创始人斯蒂芬吸取了早期爱尔兰民族运动的经验,设计了十分详尽的安全系统,整个会社由封闭的小组构成,每个小组只有一名成员认识其他任何小组中的一名成员。这种保密措施使得情报人员一直无法有效的渗透其中,正因如此,才需要同眼前的这个人合作。毕竟相比于爱尔兰共和兄弟会,芬尼兄弟会的活动在美国是公开的,他们公开的为共和兄弟会筹集资金。

    “我们当然赞同这一点!”

    对于奥马奥尼的宣言,林平辛自然会表示赞同,这也是国内选择他们的原因。

    “但是,我们都很清楚,革命从来都不是口头上的言语!英国人是绝不会因为你们的宣言而放弃在爱尔兰的殖民统治!”

    对于经历过光复战争的林平辛来说,他自然很清楚,自由是不可能用言语换来的,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中国为了现在的自由付出了千万人的性命。

    “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迎着林平辛的目光,奥马奥尼用凝重的语气说道。

    “我们都很清楚,想要割断爱尔兰与英格兰的联系,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先生,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你们更能理解我们的心情,因为,你们也曾有过相同的遭遇,我们都非常清楚,看似平静的表面,并不能掩饰埋藏在每一个爱尔人心中对自由的向往,正像鞑靼人的奴役与屠杀从未曾抹杀中国人对于自由的向往一样,”

    在过去的几年间,奥马奥尼也曾得益于居住于纽约的那些满清贵族,了解到了中国,了解到那里发生的“革命”,他自然会羡慕那些赢得自由的中国人,当然,现在他同样也相信对方可以理解爱尔兰人。

    “平静并不代表放弃!暂时的顺从,并不代表抵抗的火焰会在人们的心中熄灭,现在,爱尔兰需要的是一个火种!”

    一个火种!

    对于奥马奥尼来说,他相信这正是兄弟会所需要做的,爱尔兰需要一个火种去点燃,点燃那片被英国人欺凌的土地,让那里的人们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当然,想要点燃这个火种并不容易,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敢于站起身来反抗英格兰人的统治。

    尤其是在英国人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时候,更没有人敢于挑战。毕竟挑战英国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现在英国在全世界的失败,却让每一个爱尔兰人看到了机会,看到了希望。

    尤其是对于兄弟会的高层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奥马奥尼相信现在正是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最佳时机,当然在这个时候,爱尔兰需要来自中国的帮助,只有在得到中国人的帮助的前提下,爱尔兰的火焰才会被点燃,那些胆怯的人们才会相信,爱尔兰是能够获得独立的。

    因为有一个大国的帮助!

    “奥马奥尼,你要明白,这个火种不是他人能够点燃的!”

    看着奥马奥尼,林平辛认真的说道。

    “这需要你们自己去点燃,但是,奥马奥尼先生,也许,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燃料!”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584章 世界大战的回报(求支持)

    “世界大战是指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因此它是进入大国争霸时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大国之间争霸初期,已经发生过三次世界大战,分别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战。它们都是由各大国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导致的。交战双方为了达成各自的战争目的,倾注国力,以武装斗争为主,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大搏斗,战争规模、消耗与危害,都是史无前例的,给参战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开宏五年,即中英战争爆发的次年,随着俄罗斯的参战,在英国的策动下,土耳其、法国、墨西哥、普鲁士等多达十数个国家先后卷入战争,即便是身处内战的美国也未能从这场战争中置身事外,从而导致了这场战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大战的结果改变整个世界,同样也改变了世界的未来……”

    《世界近现代史》商务书局嘉裕四十二年

    土耳其对中国、对俄罗斯宣战!

    在开宏五年春,这个新闻并没有在中国引起什么轰动,对于国人来说,土耳其他们大都没有听说过,即便是没有听说过,那么就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根本就不足为惧。

    但是土耳其的宣战,却使得这场战争从三国之战,变成了四国之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多年来一直作为官方报纸的《中华时报》,在描述土耳其参战这一新闻时,用上了“世界大战”这个名词。

    “世界大战?”

    放下手中的报纸,朱宜锋的神情显得有些古怪,他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会有人用“世界大战”来形容这场战争,不过只是一场四国之战,即便是法国加入其中,也不过是五国之战,这可以称得上世界大战吗?

    “陛下,臣倒是觉得“世界大战”一词极为准确,虽说现今所卷入国家不过只有四个国家,但是现在战争已经涉及到几乎整个世界,这场战争起源于美洲,后又于亚洲燃烧,又扩散至非洲以及澳洲,甚至在欧洲外海亦曾爆发海战,可以说,全世界各个角落,都受到战争的影响,用世界大战一词,倒是再恰当不过!”

    李鸿章这么一解释,朱宜锋不由自主的点了下头。确实就战火燃烧的范围来说,这场战争虽说涉及的国家少,但是战争范围却极为广阔,甚至超过了另一个时空中的一战以及二战,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澳大利亚从没有沦陷,美洲更没有受到战争的威胁,但是现在,战火却在这些地区燃起了。

    “李卿所言极是,朕着相了……”

    是的,自己太容易受到另一个世界的认识所影响,虽说在细节上还没有影响到判断,但是在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却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

    就像在美国的问题,如果自己冷静思考的话,不应该过早的卷入美国内战才是上策,不能把北方推向英国,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但是现在,华盛顿已经站到了中国的对立面。

    而自己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判断,正是基于对另一个时空历史的了解,或许现在英国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美国才是最具潜力的国家,也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国家。

    也正因如此,分裂美国,阻断美国的发展之路,一直都是自己的基本策略。即便是在对英国的战争之中,自己都毫不犹豫的选择多树敌,也不愿意放过打击美国的机会。毕竟,在五十年后,真正能威胁到中国的只有美国。

    至于英国,失去了殖民地,他们什么都不是!

    没有了殖民地的英国,甚至连纸老虎都算不上,也正因如此,在参谋部的计划之中,才会以占领英国殖民地作为前期的基本战役目标,印度会有俄国人还有法国人去解决,至于澳大利亚,它的彻底沦陷只是时间问题,新西兰同样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失去了殖民帝国的英国,将会沦为欧洲的二流国家,甚至三流国家,但美国不同,美国的力量将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不断的显现出来,当其它人意识到美国的力量时,那时,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美国的崛起,也正因如此,朱宜锋才会选择南北战争这是阻止美国崛起的最后机会!

    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可,虽说如此,自己似乎太妄自尊大了!

    现在,在这种妄自尊大中,中国的软肋正在显露出来相对薄弱的国力无法支撑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作战,在太平洋,现在中国不过仅仅只有两艘装甲巡洋舰以及十几艘木壳军舰。

    为了支持海外的作战,国内已经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力量,为了运输部队,不仅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商船,还从国外购买了超过三百艘商船,如果不是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俘获了超过四百艘商船,估计运输压力会更大。虽说军队的储备使得兵工厂的生产压力并不大,但随着战争的长期化,未来的生产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现在的中国似乎正在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但是对于外界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意识现在的问题,整个国家上下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军队每取得一次新的胜利,市民们就排着长队,挥动着旗子,踏着冬雪,来到皇宫的城门前举行庆祝大会。军队在澳大利亚、南非以及东南亚的一次又一次的军事胜利,似乎显示了帝**事力量的不可战胜。有如狂风暴雨式的武力征服,为中国赢得了一个广袤万里的帝国这个帝国有着丰富的粮食、原料和潜在的市场。

    但在另一方面,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了问题这个国家的军事、工业和行政管理能力远远达不到这些目标。而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等到它显露出来之后,会是什么结果?

    “李卿!”

    看着从朝鲜总理大臣任上调回国内的李鸿章,在片刻的思索之后,朱宜锋语气凝重的说道。

    “现在国内正面临着两个根本问题:第一,如何牢牢守住我们的极为分散的帝国,同时迅速地与结束与英国之间的战争。第二,如何安抚和管理我们业已征服的领土,以便利用现成的人力和原料,加强我们的军事力量……”

    结束战争?

    “陛下,难道准备与英国和谈?”

    微微鞠身的李鸿章诧异的问道。在回国的当天,与骆、张两位阁老会面时,他就曾听其说道这个问题,但他没有想到,现在会从陛下的口中听到这句话。

    “战争爆发之后,最大的课题不是如何赢得战争,而是如何结束战争!”

    对于自身力量有着清醒认识的朱宜锋,并不认为中国有能力发起一场远征,通过“占领战争策源地”的方式,结束与英国之间的战争,所以,他才会思索这个问题。

    “根据参谋部的计算,如果要发动对英国的远征,我们至少需要向英国本土派遣50万军队,法国、俄国也需要投入的一支同等力量的军队,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