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恨不得将朱家子侄全都生吞活剥。主动爬到俘虏队伍的前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更多的关键罪证都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夏天的暴雨,来得急,去得也快。当天空中又露出了湛蓝,审讯也进行完毕。按照刘汉国的律例,朱寨主和他的几个儿子,侄儿,外甥,都应该被判处凌迟之刑。郑子明没兴趣折磨人,干脆命陶勇带领弟兄们将这群罪犯一起推出了庄子外,全体斩首了事。
在朱家寨为虎作伥的爪牙们,大多数也恶贯满盈,陆续被推出寨子外问斩。只有少数几个刚刚被朱氏父子提拔没多久,还未来得及作恶的年青家丁,得到了赦免,被打了一顿军棍之后,释放回家。
至于朱家的女眷和一堆未成年孩子,陶勇和李顺儿两个建议斩草除根,郑子明却没有采纳。而是从缴获的朱家浮财中,分出了几车干粮细软给这批人,勒令他们离开寨子,去别的地方投靠亲友。
刘姓家将和另外两名被朱寨主害死的满门,却又当作猎犬收养的死士,按照所犯下的罪行,原本也在被处死之列。但是赵匡胤却怜悯这三人的身世,抢在宣判之前,站出来替他们求情。
郑子明对这三人的遭遇,也心有戚戚。沉吟之后,便赦免了三人的死罪,只是剥夺了他们历年所得,勒令他们也带着干粮和部分细软,离开朱家寨,与老婆孩子一道去投靠亲友。
谁料那三人侥幸逃得一死之后,却没有立刻回家收拾行礼。而是先结伴来到了庄子外,一眼不眨地看着仇人们个个身首异处。然后又跪在地上冲着自家父母坟茔方向各自大哭了一场。最后,则结伴走回了先前审讯他们的院子,跪在泥水里,大声喊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若非大人,我等一直到死,也是个糊涂鬼。根本没脸去见自己的祖宗和家人。大人之恩,我等无以为报。愿从此将这条烂命交给大人,无论是替大人挡刀挡箭,还是牵马坠蹬,都决不敢辞!”
“呵呵,居然是三个有良心的!”杨光义闻听,立刻笑着打趣。
“若不是有良心的,也不会被朱家给欺骗了这么久!”赵匡胤笑了笑,将头转向郑子明,低声劝告,“收下他们吧!他们今天所做所为虽然事出有因,却也绝了自己的活路。你如果不将他们留在军中,哪怕他们走得再远,半年之内,全家老小也会死于非命!”
“没这么严重吧!毕竟那是他们的父母之仇?”韩重赟不反对郑子明收留三个家将,却对赵匡胤的最后一句话,深表怀疑。
“没这么严重,当初你又为何劝子明跟乡绅们握手言和?!”赵匡胤笑了笑,低声反问。
他年龄比韩重赟长,阅历也远比后者丰富。后者到目前为止,依旧把发生于朱家寨的罪孽,作为一个特例。而他,却通过今天的审判,看到了一个群体的恶毒。
韩重赟被问得无言以对,只能讪笑着摇头。赵匡胤知道此人性情敦厚,所以也不逼着他接受自己的观点,将目光转向郑子明,继续说道:“他们既然奉命给辽国人带路,自然会在辽军当中,结识许多一样的奉命带路者。你按照这个线索查,从此事半功倍!”
“那,那岂不是真的要把整个沧州的士绅全都杀光?”韩重赟被吓得头发根根倒竖,赶紧大声出言劝阻。“小肥,朱家人残害儿童,罪有应得。但其他庄子,即便跟辽人有过瓜葛,也,也可能是迫不得已。你,你已经杀了足够多了,该,该适当收一收刀了!”
“正因为先前杀得足够多了,才不能现在收手!”赵匡胤看了他一眼,摇头冷笑,“子明今天有句话说得很对,这帮家伙,根本不配做士绅。杀干净了他们,才好重整河山!”
注1: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最早起源于刘邦,而不是文彦博。文彦博只是对士大夫三个字,做了更明确的定义。
第四章 虎狼
第四章 虎狼 (一)
人的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对同样一系列事情的看法,也会大相径庭。最近一段时间发生在沧州的事情,在年仅十四岁的符昭信眼睛里,就如雾中之花。
然而,他却逼着自己,将细作们星夜兼程送回来的密报,一份份仔细阅读、揣摩,丝毫不敢疏忽。
大哥已经被父亲勒令闭门读书了,大姐刚刚失去了丈夫,居丧在家,三弟刚刚蹒跚学步!作为家中的即将成年的男丁,替老父分忧他责无旁贷。
另外一个让他不敢疏忽的原因则是,密报里所提到的郑子明,刚刚出道之时,年龄也跟他自己现在仿佛。别人在十四五岁时就可以单枪匹马周旋于刘知远、常思、郭允明这些虎豹狼豺之间,并且毫发无伤。他符昭信现在背后有父亲、有母亲,有无数谋臣良将,怎么可以连别人想干什么都看不清楚?
“虎头,都半夜了,你怎么还没去睡?”书房的门被人从外边推开,一个浑厚慈祥的声音,从门口传了进来。
“阿爷,您,您怎么来了?”符昭信迅速在烛光下抬起头,朝门口看了一眼,随即起身离开桌案,快步迎上前,冲着站在门口的老将军符彦卿躬身行礼:“孩儿见过父亲。您老不也是还没有睡吗?孩儿不困,孩儿把手上几份来自沧州的密报吃透了,就立刻去睡?”
“密报,沧州那边又有新消息了?那石家子还在继续杀人么?还是又玩出了什么新花样?”听完儿子的话,老将军符彦卿顿时也来了精神,眉毛跳了跳,大声追问。
“已经不杀了。估计也杀无可杀!从这个月起,他做的事情是,给百姓分田、给手下的人封官筹功,恢复各级官学,并且重金礼聘范正为刺史府长史兼沧州教谕,负责品评地方才俊,选贤任能!”符昭信想都不用想,快速给出答案。(注1、 注2)
“范正,他怎么会去沧州?石家子真的会挑人!”猛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符彦卿的眉头又是微微一跳,诧异的话脱口而出。
通常新官上任之后,肯定要跟地方上的豪强斗上一斗。所以郑子明在沧州杀人虽然杀得狠了一些,却没有令符彦卿感觉太意外。至于杀掉了豪强之后,拿别人的土地去收买百姓之心,拿朝廷的官爵去拉拢麾下将士等行为,在符彦卿这等老江湖眼里,更是顺理成章,是个人都会那样做,早就见怪不怪。
唯一让符彦卿感到惊讶的是,少年人在把地方士绅得罪了个遍之后,居然还懂得请范正这个大名儒,来向整个士林示好。而那范正,居然也拉得下老脸,为了区区几十斗咸盐,向一个黄口孺子折腰!
“孩儿估计,他又托了郭家的人情。范文长之兄文素公,与郭枢密乃为知交。如果郭家请他们兄弟俩帮忙,文素公也不太好拒绝!”符昭信少年老成,仰头看着父亲的眼睛,将自己的推测郑重说出。
这个分析很有道理,符彦卿当即笑着点点头:“有可能,但还有可能是范氏兄弟两个,心里还念着石家的人情。毕竟石重贵在位之时,对范文素极为倚重。这兄弟两个当年虽然没有勇气以死回报石重贵的知遇之恩,若是石家的后人求上门来,却不至于不闻不问!”
得到了父亲的鼓励,符昭信立刻信心大增,笑了笑,继续低声补充,“据细作汇报,那郑子明在沧州大砍大杀,光是铜钱,就从别人家里抄到了近百万贯。拿出十万贯来康他人之慨,想必足够打动文长公的爱才之心了。毕竟在文长公眼里,这没有贝字的才,照着有贝字的才,相差实在太远!”
“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符彦卿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仰天大笑。
“嘿嘿,嘿嘿,嘿嘿!”符昭信也眯缝起眼睛,笑得如同一只刚刚偷到鸡蛋的小狐狸。
父子两个口中的文长公,正是现今沧州刺史衙门长史兼沧州官学的学谕范正的表字。而范正的哥哥范质范文素,则是当朝枢密副使郭威的好友,官拜大汉国的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想当年,范正的哥哥范质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是后晋末帝石重贵,慧眼识珠,钦点了他做翰林学士。随后朝廷的诏令,便大半儿都出自此人之手。对于范质的品行和能力,石重贵非常相信。很多时候范质将诏令起草完毕,石重贵一个字都不改,便会直接用印。
所以郑子明如果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是石重贵的二儿子的话,范正出山给他帮忙,倒也合情合理。况且范正这个人,虽然文采跟他的哥哥一样出色,对于钱财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其兄范质无论是在后晋做官,还是在汉国做官,都两袖清风。而范正,却过惯了宝马貂裘的日子,绝对不嫌铜臭。
而郑子明如今手头虽然缺人才,缺士卒,缺铠甲兵器,却唯独不会缺钱。沧州东部靠海且多浅滩,砍柴煮海便可生盐。沧州的大盐枭们被他砍了个七七八八,几辈子积蓄都落到了他手里,拿出一部分来千金买马骨,姓郑的眼睛都不用眨。
如此一来,谁要是想指责郑子明重草民而轻士人,声音无疑就弱了许多。而士林领袖们,看在范家兄弟的面子上,也不好过于对他刁难。
好一个有勇有谋的少年人!好一个沧州防御使!某些人的儿子如果能看懂他此刻的作为,真该活活羞死!
……
“你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不妨一起说来。趁着我现在还不困,可以帮你剖析一二!”笑了一会儿之后,符彦卿看了看外边的天色,又继续问道。
让儿子帮助自己处理公务,是对儿子的锻炼。但是,他却不能真的做甩手掌柜。一方面,儿子昭信毕竟只有十四岁,阅历和经验,都非常匮乏。把如此重的担子压在一个十四岁孩子肩膀上,未免有拔苗助长之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沧州跟他符家的地盘,只有一河之隔。家门口儿今年忽然出现了一头乳虎,身为家主的他,无论如何都不敢装作视而不见。
注1:符家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青州,也就是当时的登莱,淄州、 棣州等地,跟沧州隔着当时的黄河。
注2:按照唐制,刺史麾下可以有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和司功,司仓等官职。还可以提拔文学、医学博士等闲职。
第四章 虎狼 (二)
第四章 虎狼 (二)
“孩儿,孩儿其实,其实大部分都看明白了!”虽然努力装出一幅大人状,内心却终究还是个孩子,放不下争强好胜。“只差,只差了最后一点点儿……”
作为成名多年,与任何人打交道从来没被对方占过便宜的老狐狸,符彦卿岂能猜不到自家儿子的心思,故意笑了笑,非常大气地点拨,“没关系,差一点就差一点,其实最重要的实力。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注定被碾成齑粉!”
听自家父亲说得如此轻松,符昭信反而小脸涨得通红,低下头,讪讪地补充道:“孩儿受教,谢父亲大人指点!孩儿,孩儿其实大致能看明白郑子明在沧州的每一步。但,但是他的所有做法放在一起,孩儿就,就又开始迷糊了!”
“哦?你且说来看!”符彦卿再度被勾起了兴趣,歪着头要求。
符昭信想了想,将自己的看法一一托出,“像他前一段时间大砍大杀,一方面是为了杀鸡儆猴,尽快坐稳防御使位置。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刻意自污,避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