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醉-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贯忠心么?当然一日猛攻函谷关,丢下万余尸体,如果这万余人命还说明不了童贯的忠心,那什么能说明呢?这就是官场,在这个名利角斗场里。一切都是筹码,狂风凝聚细雨,鲜血染红双翅帽。与其说童贯的哭诉救了他,倒不如说那上万死去的士兵救了他。赵佶是个皇帝,但凡帝王,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看中的是忠心,不忠心者,能力再强依旧得不到重用,忠心之人。天大过错,也可保得性命。
得到宫内太监的召唤。王黼等人来到皇宫,却未急着进去,而是在宫门后等了起来,一直等到宫梻到来后,蔡京几个人才聚拢到角落之中,悄声道,“宫学士,你可知官家找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不知,蔡相难道知道?”其实宫梻问的全是废话,大宋朝有什么事情,还能瞒得过这位手眼通天的蔡相么?
蔡京苦笑着摇摇头,也未隐瞒,一五一十道,“函谷关那边来消息了,童贯大军大败而归,损兵折将,官家找咱们八成是想问问敢如何应对的。这不,我等也商量不出什么,就想听听宫学士的看法,你觉得陛下要问起,我们该如何回答,是继续出兵,还是默认?”
宫梻心中冷笑,这些人可都是老狐狸啊,他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么?错,其实谁心中也有数,面对将要崛起的赵有恭,唯有再派大军清剿方位上上策,可其中有个风险,那就是万一又败了怎么办?那领兵之人,以及提出这个意见的可就要遭殃了,到时晋陵王殿下以大胜之师威逼汴梁,要求惩戒那些建议出兵之人,官家还敢不听?其中的道理谁都明白,却没人愿意但这个责任,琢磨半天,倒琢磨到他宫某人头上了。
宫梻对人心之把握,可谓到了极点,他自然不会上当,最重要的是现在官家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又何必逆着官家的心思来呢?微微一笑,宫梻抬绣笑道,“几位大人太看得起宫某了,官家此时早有了决断,又何须咱们费心?”
蔡京嘴角狂跳,心中暗骂一声宮狐狸,明知道宫梻在耍无赖,却莫可奈何,李邦彦也拱着手呵呵道,“不错不错,官家早已有了主意,又何须咱们这些愚笨之人乱说?”
宫门处发生的事情,赵佶可是一点都不知道,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几位宠臣还没到御花园呢,就已经商量好怎么敷衍了事了。这就是赵佶的悲哀,每一个帝王的悲哀,同样一个明君也会处理好这种问题。党争,没一个时代都有,每个人都恨党争,却聪明的帝王又会适当的放任党争,朝廷不需要一家之言,有了党争,各方有了制约,平衡方为王道。如同大明朝,万历皇帝算是将党争玩到极致的典范了,他在任时,清流东林党、齐楚折党、阉党三方势力共存,相互制约下形成了一种初具规模的议会制度,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政事有条不紊。可到了天启、崇祯两代皇帝,他们将这种秩序毁坏了,要么是阉党一家独大,要么是东林党一家独大,最后大明朝政事拖沓,在加上内忧外患亡国了。许多人都夸赞崇祯剿灭阉党的壮举,又有许多人说大明朝亡于党争,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剿灭阉党,扶持东林党一家独大,其实这就是崇祯做为帝王在政治格局上的不成熟。朝廷需要党争,因为有党争才会互相监督,政治相对清明,说大明朝亡于党争,非常片面,从某种情况上来说,恰恰是因为明末没了党争,才加速了亡国。
每个时代,贪污、勾心斗角、官场钻研都少不了,就拿贪污来说,不可能杜绝,只能约束,建立一套相对清明的秩序,这就需要监督,让每一个人时刻有一种危机感,一旦错了,就会有人取而代之,如此一来,做事就会有忌讳有收敛。党争秩序败坏,这就是明末两代帝王期间最大的问题,要么阉党嚣张过头,要么东林党嚣张过头。
而此时的大宋与后世大明朝优势何等的相像?一个不太出众的帝王,其实赵佶并无大恶。而他的恶。就是彻底打压新党元佑党人。导致朝廷一家独大,甚至连一代铁血宰相章惇也被迫害而死。从这方面来说,赵佶比哲宗赵煦做的差太多了。当年哲宗亲政也打压元丰党人,可他不会一下打死,要么贬官,要么调职,总之朝廷各处依旧有着元丰党人的声音,这就给元佑党人一个信号。那就是要好好做事,一旦有错,随时有人能顶上来。所以,哲宗时期,哪怕哲宗不太修民政,刚强尚武,可依旧国朝维稳,到了赵佶上位,一切都变了,元佑党人死的死。回老家的回老家,连个新党人毛都没了。这种情况下,成了一家之言,哪怕臣属有矛盾也是私人矛盾,面对大事是他们依旧能组成一条统一阵线。所以,赵佶的眼睛差不多瞎了,耳朵也聋了,大宋朝烽烟四起,他的梦里依旧歌舞升平。
御花园里,赵佶耐心的等着,等到几位近臣到来,他又让童贯将刚才的话叙述了一遍,其实根本没这个必要的,只不过赵佶不晓得罢了。良久之后,赵佶沉着眉头,有些哀怨的问道,“诸位,晋陵王占据函谷关已成事实,又有辽国公主耶律南仙帮扶,可如何是好?还望诸位能拿个主意,这函谷关是要打,还是不打?”
蔡京心里咯噔一下,偷偷瞧了王黼一眼,王黼故作沉思,上前两步,拱手言道,“此事兹事体大,事关国体,又是皇家之事,臣等不敢乱言,单凭陛下做主,臣等必依陛下所言,报效皇恩,死而后已。”
王黼说完,蔡京打蛇随棍上,老成持重道,“王相所言,甚为有理,陛下睿智,乃千古明君,心中所想,必不是臣等所能比的。”
什么叫一唱一和?这就是,两个宰相,将堂堂大宋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而偏偏这位徽宗皇帝还不自知,只是点着头接口道,“朕以为此时国朝民乱四起,又有征辽大败,百姓苦不堪言,实在不适合大动兵戈了。哎,那晋陵王既然想要关中,就给他吧,只要他能守好关中,这大宋还是大宋,百姓能少遭点兵灾,朕就是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
赵佶脸上一副悲情之色,仿佛在哀痛天下苍生,他要真的这样想,也就好了,可事实上他只是怕了,怕再派十几万大军去了,会落得个辽兵一样的下场。如今大宋要是再损失十几万大军,那可就是真的动摇国本了,那时就不是保不保关中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住西京洛阳的问题了。而且,真怕那个侄儿借萧芷蕴的威望与辽朝结盟,那样大宋关中不保不说,还要平白面对一支更为强大的联军,乃至河东河北也会在辽军铁骑笼罩之下。
谁都知道徽宗皇帝怕了,可几个宠臣却商量好的一般,拱手大赞道,“陛下心怀百姓,实乃天下之福、苍生之福。。。。”
一声声歌功颂德,一声声俯首呐喊,赵佶的心情好了许多,众臣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只有一个刘欣媛,她心中满是冷笑,甚至是深深地厌恶。官家好蠢,这些大臣过上一些年大不了就是辞官隐退,依旧能回家做个富家翁,可官家呢?一旦赵有恭养大了,一定会挥兵出函谷,那是占据东京汴梁城,官家一脉又能活下来几人?皇权争夺的路上,有的是你死我活,怕?能怕么?你就是怕得要死也要硬着头皮上,今日不杀别人,明日别人就会杀你,还什么天下黎民百姓,真可笑。。。。
小刘妃有些看透这个朝廷了,如今朝廷之上,养着一群混吃等死的大臣,他们不是庸人,却做着庸人的事。自从李伯纪被贬回老家后,可再没人在官家面前说三道四了,小刘妃很好奇,难道官家就不觉得乏味么,哪怕寻找一点新鲜感,也该留一个像李伯纪那样的诤臣吧?
赵佶自然不会想那么多,他眉头紧锁,想到的却是朱家,是李师师,还有将来的关中。赵有恭是个狂夫,所以朝廷下不下封号,他都要当秦王的,他想要关中,朝廷不能不给,可赵佶终究是不甘心的,他只是流露出一点意向,便有李邦彦拱手道,“陛下,如今晋陵王拥兵自重,占据关中不可避免,如此情况之下,也只能制约,而不能制止。”
李邦彦这位浪子宰相到底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原因就是为了张俊。自伐辽惨败,张俊损失了几万人马,本该受到朝廷责罚的,但因为张俊走了李邦彦和蔡京的路子,才免了罪责,虽然无罪,但现在张俊却处于空闲状态,这不前些日子又使了些钱财希望调回关中或者山东。一直没有机会,这次不正是好机会么?李邦彦一心为张俊着想,也是为了自己,他也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外力辅佐,这样才能更好地和蔡京、王黼抗衡。(未完待续。。)
第420章 风声遥远,人心微凉
第420章 风声遥远,人心微凉
听着李邦彦的话,赵佶自然而然的追问道,“李浪子,你到是说所,该如何制约?”
“其实也不算太难,只需以为能吏调任关中,手掌兵马,自然能对晋陵王形成掣肘!”李邦彦的主意说白了就是给别人下绊子,赵佶也听懂了,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同意,而是习惯性的问了下宫梻。
宫梻沉眉思索,好一会儿后才拱手道,“陛下,李少宰的主意不错,只是这人选并需威望足够,能力出众才行,否则是斗不过晋陵王殿下的。”
赵佶还是很认同宫梻的话的,他点着头,琢磨道,“李浪子,你可有人选?”
李邦彦早有准备,拱手道,“陛下觉得凤翔张伯英如何?这张伯英任职关中多年,对关中诸事熟悉,而且执掌保安军,在军中威望不差,能力手腕都有。”
“张伯英?”赵佶呵呵一笑,这个人选可真是太合适了,看到宫梻点头后,他便同意了下来,冲着杨戬轻声道,“杨戬,你过会儿就拟旨吧,着令晋陵王为秦王,领秦凤路、永兴军路两路处置使,掌两路兵马,王府置京兆府。以张俊为两路处置副使,掌保安军、绥德军,协助秦王拱卫关中!”
说完后,又想起了什么,赵佶又颇为无奈的摆手道,“另外,让守在朱家和汴河小院的禁军都撤回来吧,另外,武州之事以及秦王一事一起经开封府贴下布告。”
赵佶只需要提一下而已。至于如何写。如何润笔。自有李邦彦和王黼等人操心。倒是朱家和李师师那边,颇有点不甘心的,商量了一下事情细节后,赵佶就以疲累为由遣走了众人,回到御书房后,小刘妃倒着茶水幽幽道,“官家,一会儿杨总管去朱家的时候。奴家可否跟着一同前去?”
“嗯?爱妃怎地对这事感兴趣呢?”
“就是想看看那朱家娘子长什么样子而已,一个女子,心机这般深,着实可恶,瞧瞧她也是好的,免得以后被她蒙骗!”小刘妃咬着粉唇,似乎很痛恨朱大娘子,赵佶倒是信了,因为他实在想不到小刘妃还能有什么其他心思,所以点着头同意了。“也好,就去看看吧。那朱大娘子可是让人烦躁的很。”
末时初,杨戬忙完琐事,便领着小刘妃去了羧义街,再次来到朱家大门前,感觉可就不一样了。也许以前,朝中权贵大都没将朱家放在眼里,可从今往后,可就要对朱家毕恭毕敬了,因为在关中有一个男子在撑着朱家。此时的朱娘子正悠闲自得的钓着鱼,天气有些热,暖阳高照,芷兰还弄来一个大大的伞盖遮挡阳光。一主一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