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584章

锦绣大明-第584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同时,他又不是个刻板的官员,很是懂得变通之道。比如在县衙里有人要烧那些对徐家不利的罪证时,他就随机应变将计就计,从而坑了徐家一把;再比如他以文官身份根本不在意和自己这个名声不怎么样的锦衣卫头子合作。

    在杨震想来,像他这样的官,正是大明朝廷所需要的。而且这次在徐家一事上他的功劳又不比自己小,又有之前的弹章让皇帝对他有了印象,想必今后的前程也必然大好,即便起点低下,三五十来年下来,也必然会在朝廷里有一定的地位。

    之前他还在想着如何帮藺文宾一把,同时和他搞好关系呢,却没想到,最终得到的却是这么个结果。从他之前的为人来看,显然不是因为担心会受到与徐家关系密切的官员的报复才不得不辞去官职,而是确实看透了官场中的黑幕,不愿同流合污才失望离去。

    “哎……又一个能为国家,为百姓做些实事的人走了,这世道就是如此么?那些真有心有力的,报国无门;倒是那些蝇营狗苟,善于钻营之人却总能占据着朝中绝大多数的位置!”杨震不由得一声叹息。但这种事情,他却根本做不得主,别说是他了,即便是当今天子,或是如今权倾天下的张居正,也一样改变不了这个世道,或者说从未有人真正能改变这世道,无论是几百年前的大明朝,亦或是几百年后……

    在想明白自己可以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后,杨震的目光已比以往看得更远。同时,他也比以前显得更加谨慎。

    一开始时,他只有兄长一个亲人,所以可以无所顾忌,用任何激烈的手段去与强大的敌人争斗,无论是张家还是其他人,他都不怕用最直接的方式以命相搏。但随着洛悦颍、张静云她们的出现,他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心里也多了一分牵挂,再做事就不可能如以往般放开手脚,必须有所收敛与防范了。

    而现在,当他有了更高的理想,想为这个时代,和天下人做些什么后,就更不容自己出什么差错了。或许俗话里所说的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便是因此而来吧。当你拥有的多了,想做的多了,有些以往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反倒放不开手脚了。

    至少现在,对杨震来说最关键的已不再是怎么找到张居正的破绽,而是尽量不要叫他发现自己的破绽,因为他知道,在自己将徐家彻底搞掉之后,张居正势必会恨自己入骨,从而想尽一切方法来找自己麻烦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老师的灵前发下誓言的张居正已打定主意要除掉杨震这个眼中钉了。这不光是为了替徐家报仇,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为了自己倾注了一生心血的改革新政考虑。

    因为在杨震肆无忌惮行事的背后,他已隐隐看到了那个现在虽然还很弱小,却在不断茁壮的年轻身影。他还有太多的理想没有实现,绝不希望自己就这么倒下了,更不希望自己做到一半的事业就此毁灭,为了这一点,他必须要让那人知道自己是不好惹的。

    那人地位太高,自己又没有那方面的野心,所以不会公然与之为敌。但张居正却可以借对付杨震来给他一个警告,至少在自己还没死,或是主动辞官之前,他能安分地呆在那儿,做好自己的本分。

    可即便张居正是这么想的,又有全天下最大的权力,真想要对付眼中钉肉中刺一般的杨震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在普通百姓,以及后世大多数人眼中,皇帝身为天下之主拥有完全的,说一不二的权力,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权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存在。而张居正现在虽然名义上不是皇帝,事实上,他却是个比皇帝更有权势之人,他想要对付杨震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么?

    事实自然不是这么简单。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这种绝对权力的皇权一说,深明中庸和制衡一道的老祖宗们即便是在皇帝这一天下第一人的身上也是做了诸多桎梏的。

    不说汉唐宋这三个君权往往旁落,宰相几乎可以和皇帝相抗衡,能够反驳皇帝一切不合理行政命令的朝代,就是眼下这个被太祖皇帝废除了宰相制度的大明朝,也是有一整套完善体系来制约皇权的。

    内阁、六科廊、都察院,都是可以封驳皇帝旨意的机构,同时他们还能时刻跟皇帝直言觐见,皇权在这个时代几乎是被这些所谓的清流彻底包围的存在。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明朝皇帝被人骂的最多,流传下来的各种黑材料也最多,看着那十多任天子,几乎有一大半都是些歪瓜裂枣,似乎这个朝代能传递十二代都算是个奇迹了。

    也只有接下来那个真正将大臣官员,甚至是天下子民都视作奴隶的野蛮朝代,皇帝的权威才真正被拔高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他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那么的英明神武,从不犯错,有错也是底下那些奴才们把事情给办砸了。

    而某些人也不知是出于什么想法,还总是将这两个朝代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的朝代。想来也是奇怪,一个皇帝总被人批判得体无完肤的朝代,又怎么可能做到皇权**呢?难道皇帝不会生起气来把骂他的人都给满门抄斩么?难道大臣个个都是那么耿直,连死都不怕么?而后面那个朝代,他那些圣君人主就从来不干生儿子没那啥的事情么?

    额,扯远了,拉回来……

    张居正现在不是皇帝,却有着比皇帝更大的权力,但他要对付杨震,却还是需要一些正当借口与理由的,必须找到杨震犯错的把柄,才能让手底下的人对他发起攻击。

    而且,之前被亲近徐家的那些官员用过的一些或莫须有,或很荒谬的理由是完全不能用了。因为这些别说是说服本就对杨震极其信任的皇帝了,就是其他中立的官员,怕也是很难被说服的。

    而且张居正还知道,在他周围,依然有许多人在憋着等他露出破绽。高处不胜寒,像他这样位高权重的首辅,而且还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砸了多少人的饭碗,得罪了许多人,树立在暗处的敌人一定是极多,且超乎他想象的。所以在这件事上,他绝不能马虎,必须在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后,才能对杨震下手,才敢对杨震下手。

    可眼前的事实,却叫张居正很有些无奈。即便他手下的言官们个个都是挑人毛病的个中好手,但在对着杨震及其手下的锦衣卫时,依然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

    如今的锦衣卫早被杨震整顿得风气大改,之前的横行霸道之举早已绝迹不说,平时的操练也很是用心,看着都跟军队仿佛了,怎么可能有什么把柄呢?

    至于杨震自身,更是做得比一般官员都要好,少有应酬,平时也就跟镇抚司里的兄弟在一处,连想找他说错话的机会都没有哇。

    而且,更叫人绝望的是,如今的锦衣卫更是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入,让他们更加无法接近杨震,从而找到其弱点所在。

    这也是因为前些年里,锦衣卫作为东厂附庸,一直不被人所重视的缘故。那时没人会想到这个早已被人视作垃圾场一般的衙门会有翻身的一天,自然不可能往里面安插亲信眼线了。而等到他们觉察到有什么变故时,一切却已太晚了。

    在张居正执掌大权以来,几乎从未有什么事是真能叫他感到束手无策的,哪怕是再难缠的对手,他也能凭借自身的实力搞定。但偏偏这一回,在面对杨震这个锦衣卫头子时,他却终于没了办法。

    即便心里不快,事实摆在眼前之下,张居正也只能暂且忍耐下来,毕竟他身为首辅有太多事情需要去办,怎么可能总是纠结于这些恩怨呢?

    而接下来就是年节,朝廷即将彻底放慢脚步,给官员们放几天假了。再接下来,已算是成年的皇帝朱翊钧还将要大婚,这一切自然又少不了张居正这个首辅的一通忙碌,如此他不得不把对付杨震的想法暂且搁置下来……

    额,本章里夹带了不少路人的私活,少了情节的推进,还望各位书友能够谅解……没办法,写着写着,有些一直想说的话就不由自主地从手指端流露出来了。

    大明作为汉人最后的大一统王朝因为之后那个朝代的缘故,再加上那时的言官御史们又以骂皇帝表现自己的耿直无畏为荣,便有了这么多负面的看法。

    但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的。无论是武宗(正德)还是本书中的皇帝万历,都是被人妖魔化了的存在。虽然路人能力有限,不可能为他们平反,但有些话,还是想要说上一说的,这也是路人写本书的其中一个目的。

    最后,还望各位多多投下票票支持什么的!!!!!

第六百五十九章 又是年节至(上)

    与之前数个中原王朝的官员,以及后世那些公务人员有着叫许多人为之羡慕不已的公休假期不同,大明朝的官员在这方面实在可算得上是苦逼了。

    因为自身本就出自食不果腹的赤贫阶层,太祖朱元璋一直以来都对官员没有什么好印象,即便是他后来当上了天下之主,成了九五之尊,在这方面的观感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正因如此,他创立了监察百官的一切举动的机构锦衣卫,并兴了不少大狱,借此铲除了大批他认为不那么安分的开国之臣。同时,为了使官员们更好地为天下子民服务,他在官员的待遇方面却是极尽苛刻之能事,不但每年的俸禄少得可怜,工作的时间还特别长,即便是到了年节里,也就只给他们三五日的假期,大年三十这天下午才能封衙放假。似乎在他看来,在自己手下当官的人就该是群少拿多干,不作计较的活雷锋。

    而这样的待遇自然是不可能叫百官心服的,没有合适的俸禄,那咱们就自己想法子呗,反正手中有权,难道还怕找不来钱?于是乎,即便是洪武帝在位时,对贪污之风深恶痛绝,创出诸如剥皮萱草之类的酷刑来,也依然难以杜绝层出不穷的贪腐之事。

    而另一方面的待遇,官员们却有些难以应对了。制度摆在那儿,你总不能自说自话地给自己放假吧?于是在那段苦难的日子里,官员就只能苦捱。好在,很快地,这个时代就变了,皇帝换了人,对他们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虽然朱元璋早有准备, 将这些规矩都定成了祖宗家法,但人总是要变通的,尤其是传承了两百来年后,之前的那些规矩也就不被人所重视了。

    如今,官员的俸禄除了原来那点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其他补贴,比如火耗,比如冬天的冰敬炭敬……同时,多少年传下来的贪腐之风也是愈演愈烈,官员的腰包更鼓,而国库里的银子倒是比以往更少了。

    至于公休假期,也被聪明的后人们进行了改革。每过半来个月,就会有一到两天的休沐日,每逢节假日也会有相应的假期。至于年节时,虽然三十下午才封衙的规矩还是传了下来,但这假期却是可以一直放到十五上元节的,另外,一些并没有多少公事的衙门,也会提早就有人以各种借口请了假。

    如此一算,事实上到了万历这会儿,大明朝的官员在待遇方面也就不比前后那些同类们要差上多少了。

    不过今年的情况却显然有些特殊,往年到了腊月中旬之后,各衙门都已冷冷清清,但今年这些人却几乎都没见离开京城的,一切只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