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林氏荣华 >

第437章

林氏荣华-第437章

小说: 林氏荣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向来不看重金钱,干脆就只留了一部分继续交给尚明远投资,其余的都花出去了。

    尚二太太得了一间铺子,尚老夫人则得了一个小庄子,就连尚丹菊都收到了一个小院子,平时她可以租给别人。

    或是不想租了,也能自己改成别院,偶尔出去住一段时间。

    而杨夫人也收到了一份礼物,她都不由感叹尚明杰的贴心。

    连杨夫人都有了礼物,林玉滨和两个儿子自然也有了。

    不过他们的不是产业,而是尚明杰特意请了匠人给他们造的玩具,是根据书上做成的木鸟和木马,可以自己组装。

    而林玉滨则是一对玉镯,这是尚明杰去给他母亲选铺子时偶尔看见的,是很漂亮的羊脂白玉。

    知道她喜欢玉石,尚明杰便将剩下的钱全掏了买了它,还跟尚明远借了一些。

    林玉滨看到玉镯时惊喜了一下,摸了摸后叹道:“姑姑最喜欢玉了,尤其爱羊脂玉,她要是看到这对玉镯也会喜欢的。”

    尚明杰就挠了挠脑袋道:“可惜这玉镯只有一对,也只能送给你。”

    林玉滨就横了他一眼道:“真是呆子,我又没让你买来送给姑姑,难道我不能买?”

    尚明杰就嘿嘿一笑。

    林玉滨将玉镯套上手,看了看笑道:“好看,不过必定也贵得很,你跟大表哥做生意就这么赚钱?买了这许多的东西竟然还有钱给我买镯子。”

    这一对镯子的价格可不比一间铺子少。

    尚明杰就坦然的笑道:“现在没了,不过到了过年盘账时应该会有进账。”

    “那你可得好好的谢谢大表哥,谁挣钱像你这么轻松,只要投钱就行,万事不管,过了年就有钱收。”

    尚明杰嘿嘿一笑,没有辩解。

    他知道的,自己没有经商之能,倒是大哥很有天赋,有时大哥需要借他的声威去做些事。

    家里人都有了礼物,气氛更好了,尚二太太不再每天死气沉沉的念佛或念经了,一有空就拉了杨夫人去看她的铺子,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去看。

    她也知道,除非他们搬出林府,回尚府去,不然她想从林玉滨手里抢过管家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退一步说,就是抢过来了,在满府多是林家下人的情况下,她说的话有谁听?

    不过是阳奉阴违罢了。

    所以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产业才是最好的。

    尚老夫人年纪大了,儿孙送她东西她高兴,却不耐烦去管,于是让尚明杰选了个庄头,就丢给他折腾去了。

    她每天只要逗逗孩子们就好。

    在此热闹中,夏收到了,苏州丰收,林氏庄子里收获了大批粮食。

    林玉滨回别院去处理,放出一部分粮食,其余大部分是存了起来,留待年前,开春及三四月时再分批放出。

    这已经成了林家的传统。

    而今年朝廷也与她购买了一批,以充实库房。

    今年还算风调雨顺,除了个别小地方有旱涝之外,大部分地区都算平和,包括才经受了战争的楚地。

    今年朝廷会最后向那边运送一批赈济粮,今后便要靠他们自给自足了。

    好在因为战争损毁的道路基本修好了,通过官道,各种物资来往方便,加之理藩院新在荆南与蜀国的交界处设立了互市,边境的两地百姓有了额外收入,日子便慢慢好过起来。

    虽然还有不少人挨饿受冻,但真正会饿死冻死的却很少。

    在梁国和蜀国的特意经营下,现在两国关系还不错,尤其是边关的两地百姓本来就都是楚民,甚至连驻扎的两国士兵都是从楚地本地征的。

    两边一相逢,除了衣服不一样,一开口都是楚地语言,再一论,嘿,不仅五百年前是一家,你家哪个亲戚还是从我们那地方出去的,咱是远亲啊。

    这样的情况下,两地几乎没有冲突。

    和其他的边境线不一样,他们虽是梁民或蜀民,可心底总还觉得自己是楚人。

    所以谁没事会跟自个的同胞打仗?

    项善自然也发现了这点,本来想从林信那里调一部分人过来,可是想想,如今要紧的是两国和平,士兵们私底下的这种小来往反而更有利于两国关系。

    所以想了想便放任了,只是一再要求不得向他国泄露己方的军事情报而已。

    蜀帝本来还担心梁国会对蜀用兵,以期快速的一统天下,却没想到梁国安安静静,竟是一副爱好和平,永不发起战争的模样。

    要知道梁国现在国力最强,而蜀国在对楚的战事中消耗严重,他觉得他要是梁帝,肯定会乘胜追击的。

    却没想到等了等,边关一片祥和,两边竟然连最起码的吵嘴都不曾有,听说休沐了两边的士兵还会相约一起去互市里喝花酒。

    蜀帝:“……”

第五百三十五章 铺垫

    两国都开始致力于内政,让百姓休养生息,一直缩在一旁的闽国见状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陈见与心腹们叹道:“我闽国又多几年安稳。”

    “可是相爷,我等总不能仰人鼻息,如今天下大势非梁即蜀,介时我们闽国何去何从?”

    陈见心底便有些沉重,叹道:“那也是大势所趋,我们闽国地小人少,总不能拿鸡蛋去硬碰石头。”

    闽国当初便是大唐江南东道的尾部,天下大乱后,吴氏便将当时福州的刺史杀死举事,从而成立了闽国。

    而陈氏在泉州一带声望极高,与吴氏乃姻亲关系,便也站在了吴氏那边,说服泉州刺史投靠吴氏。

    通过打压扩张,最后闽国才占了四州而已,都比不上梁国的一个江南道大。

    本来在江南东道中,这一带的经济便算不上好,要不是当时天下大乱,后来梁国和南汉建立后多与其他国相斗,看不上闽国这块小地方,闽国早被吞了。

    他们的君王要是睿智能干,他或许还能学一下周瑜,辅佐君主吞并河山,争一争这天下。

    可惜了,皇帝虽有雄心壮志,却吃不了苦,他从及冠后便开始辅佐他,一开始还恨铁不成钢,然后争斗,到现在闽国的实际权利掌握在他手里。

    皇帝在他这里都成了一个摆设,这样的人怎能去跟梁帝楚帝和蜀帝那样的人物争天下?

    所以陈见也死心了,只要管好底下的百姓就行。

    只是现在,南汉,楚国已灭,大理偏安一隅,就中原来说,也就梁与蜀耳。

    将来闽怎么办?

    也打一场,然后等着国灭?

    可要投降,屈与人下他又不甘心,他尚且如此,更何况一向高高在上的闽帝?

    陈见却不知道,他正纠结不安时,他的侄子兼学生陈固已经给家族和岳家牵好了线,让两家做起了生意。

    陈固娶了钱鱼鱼后便将她带回泉州见父母了,陈家对钱鱼鱼的态度都不错,等她有孕后对她更好了。

    因钱家是苏州本地的士绅,而陈家是泉州的士绅,通过这对小夫妻,他们发现对方手里有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便开始互通有无起来。

    闽国是有对外的港口的,国库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便来源于此,所以有许多奇异的舶来品,可比杭州一带的还要好。

    所以钱家改从亲家那边入手。

    闽国与梁国本就不禁商贸,可以说,几国关系中,只有闽国与各国关系都不错,闽国的商人可走遍每一个国家,包括之前的南汉。

    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拒绝闽国来往,因为他们都不怕闽国,而且闽人带来的商品都不错。

    陈固的牵线也不过是让两国的民间交流更频繁了些罢了。

    而更让陈家惊喜的是,姬先生还收了陈固做学生。

    陈家不说,其他姻亲故旧也都把自家的孩子拉到陈固面前,让他把人带去苏州,说不定他们也运气好,能叫姬先生看上呢?

    动静闹得太大,让在长乐府为相的陈见也知道了。

    他将陈固叫来仔细地问了问苏州的情况及收徒的过程,沉默了许久后道:“既然是要去苏州学习,那便要长住,将你媳妇留在家里也不像话,你带了她一并去吧。”

    顿了顿后又道:“你父母一辈子也没出过泉州,趁着他们身体还硬朗,不如带他们出去走走,听闻苏州气候适宜,你带他们去住一段时日吧,也可照顾你媳妇生产。”

    陈固惊诧的抬头看陈见,犹豫道:“伯父,此去侄儿还能回来吗?”

    陈见就笑,“泉州是你的家乡,你就是不想回来,我也是要叫你回来的。”

    陈固就松了一口气,起身行礼道:“先生放心,学生知道怎么做的。”

    陈见不仅是他的伯父,也是他的先生。

    说起来,论起血缘,他们只是远房亲戚,还是师徒更近些,他去苏州读书本就是奉的陈见的命令,一是为了做学问,二是为了阅。

    没想到最后不仅娶了个媳妇回来,还拜了姬元做老师。

    陈见叮嘱道:“若论教书育人,我拍马也不及姬先生,你既拜了他为师,那便好好与他学。”

    陈固应下。

    陈见就叹道:“你才情俱有,可惜志不在仕途,我也从不勉强你,但泉州养你育你,将来你总要为它做些什么才能回报一二,也不枉来这世间走这一遭。”

    “先生,学生都懂的。”陈固神情坚毅道:“学生会尽力周旋的。”

    陈见看了他的神情便哈哈大笑,摇头道:“两国大事岂是你一无名小卒能左右的?你以为我要你做什么?”

    陈见笑道:“你只要好好的与姬先生学习,但凡学了他两分的育人本事,待以后安定了,你就回泉州来,教出更多的人才来,便算不枉我教导了你一番了。”

    陈固愕然,然后眼眶便是一红。

    他还以为伯父是要他去为陈氏牵线,所以让他带着父母妻儿离开,这样将来事发,他的家人至少不会被牵连,却原来还是他多想,心也太窄了些。

    “伯父……”

    “你还是叫我先生吧,”陈见摇手笑道:“那样更好听些。”

    陈固便后退一步,躬身行礼道:“先生,学生必不负您所托。”

    陈见点了点头,叹气道:“去吧,去吧。”

    他这满腹的心事也不知该和谁说,于梁国那边,他虽有了些心思,奈何没有门路啊。

    陈见苦于没有门路,姬元却已经找到了门路,不然他也不会这把年纪了还收徒。

    他一直记得自己答应林清婉的事,他不知道她在给钱家和陈家牵那条姻缘线时是否知道陈固的身份。

    但显然,这个身份将来会帮他大忙。

    闽国,皇帝是姓吴,可闽国的朝政却是陈见握在手中,百姓也更信服陈见。

    只要陈见愿意,那归降之事便成了七成。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达成那七成,只要陈见愿意了,他就能站在闽国的朝堂上,争取剩下的三成。

    梁国这边还不知道姬元已经开始谋划,崔正从苏州回来后,梁帝才知道林清婉还求了姬元这件事,一时更感动了。

    又在朝堂上发表了一下感叹,看着曾经林清婉站立的位置落泪。

    不知内情的群臣:……陛下越来越多愁善感了,这可怎么办啊?

第五百三十六章 开始

    平熙六年,林清婉走后的第五年,资水和沅水发生洪灾,梁国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