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林氏荣华 >

第230章

林氏荣华-第230章

小说: 林氏荣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清婉也不卖关子,直接道:“天地之始的第一篇谁会背?”

    卢理跳出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林清婉微微颔首,对那位老人家说,“这就是我的答案,也是给天下所有不愿将技艺外传的人的忠告。”

    有人若有所思,然而更多的人是茫然,显然没明白。

    林清婉也没想跟人讲玄,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哪怕是乞丐都能听得懂她的话,明白她的意思,所以她细细地解释道:“这世上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文字亦然。你们谁听过轮扁斫轮的故事?”

    林清婉也不等他们回答,继续道:“轮扁是齐国的一个工匠,有一次他进宫去干活儿,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他便在堂下削木头,他见齐桓公读得津津有味,便小心的走到堂上问道:‘敢问大王,您读的是什么书啊?’”

    轮扁斫轮出自《庄子?天道》,更少人听过这个故事了,更别说书中的故事总有些晦涩,不如林清婉此时说得生动,所以茶楼内一片寂静,大家全都不说话,聚精会神的抬头看着楼上的林清婉。

    茶楼外也渐渐聚过来不少人,大家全都竖起耳朵来听。

    “齐桓公回答说:‘这是圣人的书啊,里面写的都是圣人说的话。’轮扁就又问他,‘那么圣人到现在还活着吗?’”

    林清婉:“齐桓公慨叹说,‘可惜啊,圣人们早就不在了。’轮扁听后想了一下道,‘既然这样,陛下现在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听后大怒,觉得轮扁侮辱了圣人,便要杀了他,轮扁很吃惊,告诉齐桓公道,‘这不过是从我做的事中亲身体验出来的。您看削木头做轮子这样的活儿,如果动作慢,虽然省劲儿,但做出来的轮子不牢固;如果动作快,尽管辛苦,但做出来的轮子却不符合规格。只有在不快又不慢的情况下才能得心应手,做出最好的轮子来。’”

    林清婉目光深沉的看着底下认真听讲的人,语速更放慢了些,“轮扁说‘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然而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把其中的体验明白地告诉我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所以我都七十岁了,还得自己一个人出来做轮子,我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这份手艺传给别人的,等到我死了,我的手艺会跟着我一同进入坟地。”

    林清婉深吸一口气道:“而像圣人的书其实也是一样的,那些圣人很伟大,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所领悟出来的精妙的道理,并不能如实的写在梳理,至于那些不可传达的精髓已经同他们一同死去了,所以他们在书里留下的都是糟粕啊。”

    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此时更深刻的了解了一遍,而没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此时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当下便有人不服气的问道:“难道我们现在读的都是圣人留下的糟粕?如果读书无用,我们为何还要读书,郡主为何还要开这阅?”

    林清婉就笑道:“你这孩子也太心急了,不论是读书,还是听故事,要的是让你们思考,而不是让你们全盘接受。”

第二百八十七章 论辩(下)

    楼内一静,刚刚激荡起来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林清婉这才道:“这个故事不过告诉大家,能够讲述出来的道理都不是最精深的道理。伯乐擅相马,而其子却才华平平,为何?是他不愿意教他儿子吗?还是他的儿子太过蠢笨?”

    “都不是,不过是因为最精深的道理伯乐说不出来,而不巧,他儿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并不能根据父亲讲述的经验累计成自己的经验罢了。”林清婉道:“听了这个故事你们会想,那这书籍还有什么用?”

    林清婉看着底下的人问,“你们皆是读书人,你们告诉我,书籍有何用?”

    众人噎住,您都说了这圣人书都是糟粕,他们怎么知道有什么用?

    林清婉就微微摇头道:“书籍的作用在于传授我们知识,而不是授予我们能力,知识对于能力的获取是一个强大的助力,这不等于我们获取的知识够多,能力便够大。”

    “我是想让你们知道,书籍有用处,但它不能代替一切,你们怕技艺外传便把书籍捂着藏着,”林清婉一笑,“焉知你们留着书就能学到先人的技艺呢?”

    众人低头思索。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便是,书不代表能力,但它会成为你铸造能力的重要辅助,只有知晓了‘可道之道’,方能更好的去领悟更为精深玄妙的‘不可道之道’。”林清婉道:“所以我把我所拥有的书都摆出来,并不害怕有人夺去林氏的机会,相反,我希望你们能够从这些书中学到足够多的知识,充沛自己的能力,将这个世界创造得好,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林氏也享有这种成功。”

    王骥心中震荡,起身行礼道:“郡主高义,是我等狭隘了。”

    林清婉却微微摇头道:“我不过是跟你们的圣人学的,且只学了些皮毛罢了。”

    她道:“如今学的所谓圣人言多出自于春秋,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那时候圣人云集,为学术最辉煌之时。”

    林清婉就笑,“这是连皮毛都没学到了。”

    发言的书生便脸一红,羞愧的低下头去。

    “不过和你一样想的人估计不在少数,而不会想这个问题的人更多,世人似乎习以为常,觉得春秋就应该出圣人。”林清婉道:“却不知那也不过是环境造就和圣人们的努力罢了。”

    “那时候圣人们和乐于教学,只要能把自己的学说推广出去让君王,让百姓认同他们就很高兴了,所以他乐于教授任何前来求学之人,而那时候也没人会介意求学之人的门派,孔子便拜过老子为师,在那个时代,只要你有悟性,有能力,你便是拜百家为师,学贯古今也不会有人说你欺师灭祖,可再看当下……”

    林清婉指着对面的阅道:“现在不论是道家,法家,儒家,墨家还是释家,凡我能找到的百家之书都放在里面了,我希望将来百家都能够兴盛起来,让这个世界更好。”

    “郡主想让百家兴盛是不满现在儒家当道?”南汉遗民小书生咄咄逼人的看向林清婉。

    林清婉低头看了他一眼道:“儒家,法家,道家,不论是谁家当道,谁能让这天下一统,让这天下的百姓安家立业我就喜欢谁。”

    她挑了挑嘴唇问,“可是你看这几家,谁能仅凭一家之力就同意天下,管理好这大好江山?”

    这是不可能的,打仗是兵家,律法属法家,而现在朝廷的处事又偏儒家,谁也撇不掉谁。

    小书生紧握成拳,脸上有些悲愤道:“为了一统天下便可以灭别人的国吗?”

    这下大家都看向他了,平时与他走得近的几个书生连忙扯了他一把,低声道:“快别说了。”

    小书生一把将人甩开,目光凛凛的盯着林清婉道:“郡主如此喜欢插手朝政,又赶在南汉战事正酣时送族中子弟去南征军中,想来南汉灭国也有你的手笔吧?”

    “你太高看我了,我还没那个本事,”林清婉看着他问:“你是南汉的遗民,可如今是梁民,而你现在是要跟我探讨南汉灭国的事吗?”

    “怎么,大梁不允许书生谈论国事吗?莫不是你们要抓我?”

    当下便有人狠狠地一拍桌子,“放肆,你当这是南汉吗,可别忘了,当初是吕靖先动手的,我们大梁是防守!”

    “吕靖是乱臣贼子,焉能代替我们南汉……”

    林清婉拿起桌上的茶碗重重的放下一放,“砰”的一声吓了众人一跳,纷纷看向她。

    “怎么,今天是要以南汉与大梁的恩怨为前提争辩吗?那估计你们就是争到死在这里也争不出各是非先后来。”

    众人抿了抿嘴,两国为邻国,这几十年来没少发生摩擦,怎么可能说得清楚?

    “你是南汉的贵族?”林清婉问小书生。

    小书生哼了一声,扭过头去不说话。

    “难怪呢,南汉亡国了你也能过得这么好,”林清婉点着他身上的衣裳道:“锦衣玉食,与我见到的南汉那边过来的流民大不相同。”

    “他们是为了避战祸才逃到江南来的,来时很少有一家平安的,很多是失散了,可能这一辈子都见不着了,还有一些则是死在了路上,所以到达江南的流民有很多都是孤家寡人。这是到了江南的,没到的更多,他们大多死在了路上。”

    “倒不是全死于叛军之手,还有饥饿,劳累,疾病等,总之原因有很多。”林清婉问他,“你知道南汉经此一事死了多少百姓吗?”

    小书生抿着嘴不说话。

    林清婉便冷笑道:“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官方上的数据是二十万,比你们吕靖的叛军也不少多少了。”

    “战争都是我们这些掌权的,有钱的掀起的,然而最先死亡的,受损最严重的往往都是最底层的百姓和士兵。”林清婉沉痛道:“每年各国间都有战事,都有死人,我为何想要天下一统?因为只有天下统一了,这个世界才不会每年都要打那么多仗,死那么多人。”

    “百姓不需要每年都交额外的兵税,更不需要被抓壮丁丢到战场上,说什么南汉国,梁国,楚国,在百多年前他们都同属于一个国家!”

    林清婉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的道:“我也毫不避讳的告诉你,南汉,只要我有机会,我就一定会灭了它,让它并入大梁,这样以后就不再有汉梁交界处,也不会再有汉梁之战。而大梁会将那里的百姓收纳入怀,视他们为子民,给他们派去父母官,援助他们粮食,技术,甚至是人才,让他们成为大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不仅南汉,其他国家也是,”林清婉毫不避讳自己的野心,抬着下巴道:“哪怕是林氏,也不能挡在一统这条路上。”

    “那如果有能力一统天下的不是大梁,而是大楚或其他国家呢?”

    林清婉就高傲的道:“那就等他们统一天下吧,我会像对待大梁一样帮助它。”

    书生们目瞪口呆,“这,这不是叛国吗?”

    林清婉就低头道:“大梁若灭国了,哪还有什么国,我从来都只为这天下的百姓,以后是,现在自然也是。”

    众人无言,但胸中却激荡着一股豪气,统一天下啊……

    他们自出生起国家便是这四分五裂的模样,他们只从史书上和老人的口中知道以前这天下是一统的。

    林清婉说完了自己的话,这才问那小书生,“我将来能放下,你现在能放下吗?忘掉南汉,你现在是大梁的子民。”

    众人纷纷看向小书生。

    小书生紧咬着唇不说话。

    一个长随费力的从门外挤进来,冲到小书生身边就拽住他道:“少年您怎么还在这儿,老爷夫人都在等着您呢,我们要启程了。”

    说罢拉着人就往外走。

    林清婉微微挑了挑眉,目送他们离开。

    小书生被拽到了门口,然后突然回头冲林清婉吼道:“我不会输给你的,我也能为天下百姓做事,你等着吧。”

    林清婉脾气很好的冲他挥了挥手。

    小书生到了外面才慢慢回过神来,咬牙道:“我问的是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