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女王-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昔日举义旗而反隋;而后;杀翟让而自立;如今;更是率众降于昔日之敌;这等反复之人;天下何人敢信其诺?那杨侗也太天真了。”秦琼冷笑着说道。
对于天下诸雄都进行了评价;嗯;就跟后世闲得蛋疼的热血青年一般议论国政;不过咱们这些人可不光是热血青年;更是拥有足够改天换地的力量的集体。
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光泡妞,还来购粮
说至酒酣耳热处;脸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李世民朝着本公子道:“……天下诸雄中;能有机会得天下者;唯窦建德与萧铣与家父尔。【哈十八 ha18。cc】当然;若是兄台愿意出手;小弟相信;不出五年;天下当可得太平。”
“那不知道贤弟你可否助为兄一臂之力?”本公子放声大笑起来;旋及半开玩笑地朝着李世民问道。
“小弟是想;可是家父尚在;小弟难违父命啊。”李世民迫为感慨地道。
“这倒也是;不过日子还长;来来来;诸位尽饮此盏;预祝天下早日清平
吃饱喝足;吹牛打屁完毕;一票狐朋狗友先闪;而我和妹妹;还有李世民、李玄霸还有瑶光妹子留了下来。
呆在专门的股东包间里边;品抿着香茶;欣赏着那窗外的长安夜色还有群星璀璨的天穹;耳边时不时的传来瑶光妹子和俺妹子的轻语与低笑声;还有李世民这家伙讨好的马屁声;还有那李玄霸的呼噜声时不时传入耳边;让人不禁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自在与轻松。
李世民在那讲述着他在晋阳呆着的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夸张的语气还有那生动的语言;时不时的引得俺妹子发出一声低呼或者是感慨。这让李世民更加的得意;越发地唾沫星子横飞。
李玄霸这家伙依着窗在那打着瞌睡;吃饱了睡;这是李玄霸的套路;最开始的时候就很奇怪这家伙吃那么多为什么总胖不起来。不过后来总算是知道了;这家伙打盹之后就会开始精神百倍的耍石锁又或者跟人单挑或者是被人单挑
旺盛的精力总是能够圆满地发泄掉;才能够让他继续保持这样苗条的身材;我相信要是把这家伙关在房间里边一个月;就照他这样的吃饭不活动;绝对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增重二十斤上下。
现在的这个场面;又仿佛回到了东都洛阳;那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不过;刘宏基这哥们如果还潜伏在洛阳城;如今的洛阳城;可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开放而又繁荣的东都洛阳了。
人口也少了近三分之一;而且百业凋零;四民皆苦;哪里还有昔日的富庶与奢华;至少;比起现在的长安城来;实在是差得点远。
现如今;仍旧有大量的中原流民往关中逃窜;不过;潼关是不会开的;而仍旧是经由船只先期送往韩城县;之后再进行分流;这大半年来;所收拢的流民数量达到了七十五万之巨;足可见中原之乱造成了多大的灾难与影响。
现如今;关中正在大肆修建水泥直道;因为有了大量的流民;所以;劳力是不会缺少的;而且也让流民有事做;还能够有饭吃;不会发生骚乱。
韩城县至上郡治五交城的水泥直道业已经修建完毕;如今从五交城至延安郡治肤施城向宜君郡以及直达长安的水泥直道业已经开工;三十二万劳工正以超英赶美的速度飞快地修建着水泥直道。
而今;韩城县的水泥厂已经扩建了三回;现如今每天的产量达到了四百五十万斤;看起来似乎很多;可实际上换算成了吨位也不过才二千二百五十吨;也不过相当于当初我所供职的那个县水泥厂三分之二的产量罢了。
目前第四期扩建已经接近了尾声;另外;在延安肤施一带以及郑县(华县)业已经开工建设水泥厂;投产之后;日产量预计在三百万斤的规模。
如此一来;关中境内;预计在两年之内;从长安至延安郡还有直抵陇西和汉中还有潼关的主要于道将能全面贯通。五年之内;关中郡县将会全面贯通水泥直道。嗯;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初步成形。
除了道路建设之外;还有大量的工厂正在建设当中;造船厂、纸厂、饲料厂、陶瓷厂;另外还有服装厂、纺织厂;各种厂矿正在飞速地建设;使得那些无田地;逃难至关中的流民都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养家糊口。
治理好了关中;才能够让天下百姓明白;新政有什么样的好处;他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利益;有了目标;才能够引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赞成新政的行业当中。
一句话;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必将能够扭转历史的走向;华夏的未来;必将变得不一样。
“兄台;在这发什么呆?怎么不过去聊聊。”李世民不知道啥时候窜了过来;笑呵呵地说道。
“没;方才在考虑一件事;明天要怎么应对那些粮商呢。”我长叹了一口气道。
“粮商?”李世民不由得一愣;双眉不由得一跳。“莫非今年的关中粮食收成有问题?我记得你上次给我来信;说关中今岁应该是丰收之年;粮食收成不错才是。”
我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粮食收成不行;而是因为关中的粮食丰收;而其他地方的粮食贵得离谱;不少的投机商人已经进驻关中;虎视眈眈。所以我需要稳定粮价;更不能让那些粮商把关中的粮食全给拉光了……”
关中风调雨顺;今年是一个丰收之年;关中的粮食收入不会太差;扣除韩城县外;关中目前的耕地共有三千七百五十万亩;不过百分之八十皆为旱地;只有七百二十一万亩为水田;旱田亩每平均达到了一石半左右;而水田大约在两石多。
共计收入五千九百八十五万五千余石;今年粮食开始进入了改革的第一年;不再是过去的按丁征收;而是按亩;每一亩征一斗粮食;不论你丫是过去的隋朝贵族;又或者是富人商贾;有田地的都要收租。
不过;这样的田租绝对不高;三千七百五十万亩;其中;有近五百万亩为无主耕地;皆被分派给流民或者是当地的百姓耕作。除了给付给流民佃户一半的产出;剩下的一半全额上缴国家;这里就获得了三百七十五万石的粮食。
再加上韩城县所收缴的两百七十万石粮食;共计六百四十五万石粮食;再加上之前本公子玩命存下来的存粮还有韩城县的粮食积蓄是一千一百万石;再加上广通仓、永丰仓以及关中各义仓的存粮共计的八百六十万石存粮;那么等到秋收之后;至少会有两千八六多万石的战略储备粮食。
而除了正常的税收之外;在老百姓的手里边;可是有扣除所有收缴入国库的粮食之外;尚有五千多万石的粮食尚在民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隋朝大业七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了八百七十一亿斤;约合六亿两千两百多万石;而如今的关中粮食产量;只占到了当时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但是现如今;天下纷乱;民不聊生;怕是一年的粮食总产量不会超过三亿石;足足比之大业七年的年产量少了一半。而关中的粮食产量;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这已经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关中人口大约在三百五十万左右;再加上流民之数;达到了四百八十万之巨;按照李悝时期的月食一石半来计算;那个时代的一石是汉制;汉时一斤不过二百五十克;一石大约也就是六十斤左右;而如今的一斤约六百克左右;一石大约在一百四十多斤;也就是说汉时的一石只不过相当于现如今的一石的三分之一。
也说是说;现在的人月食半石;就完全足够。而关中的粮食总产足够整个关中的人口食用两年还有余;再扣除一些杂七杂八的。关中至少会有三千万石左右的粮食进入流通市场。
正因为如此;各地的粮商;甚至不少代表着各自势力的粮商都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苍蝇一般蜂拥而至。而幸好;房玄龄在第一时间就查觉了情况向本公子进行了报告;如今;所有的粮商被召集到了长安城;而我也已经终于想好了对策;准备明天好好的跟这些家伙说叨说叨。
一句话;绝对不能让这些家伙扰乱关中的粮食市场;那么;粮食怎么卖;这里边可就有讲究了。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脸上的吃惊褪去;换上了一副尴尬之色。“那个;兄台;小弟今次前来;除了为了亲事之外;尚有一件要事;还要与兄台打个交道
“莫非就是为了粮食?”我故意露出了一副吃惊的表情;心中暗暗憋笑;我就知道你李世民来关中;不可能光为了泡妞把妹;肯定还会有事;而等那房玄龄知会我粮商之事后;本公子就料定;怕是李世民这趟前来除了成亲之外;更是为了粮食。
这个时候;瑶光妹子他们也凑了过来;份外好奇地打量着我俩。“说什么呢;这么神神秘秘的。”瑶光妹子很好奇;嗯;女人的天性;俩个妞都是一脸的八卦;就连那刚刚在打瞌睡的李玄霸也被吵醒了过来;打着哈欠问道。“什么神神秘秘?”
“你二哥来关中不光是为了成亲;更负有重要的使命呗。”本公子不由得失笑道。
“二哥;你怎么没跟我说过?”瑶光妹子一脸不满地嗔道。还拿手肘顶了下李世民;这家伙苦笑着摊开了手。“没办法;父亲要为兄隐秘行事;倒不想;三言两语间;让兄台给掏出来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哥;父亲占据的可是晋阳之地;那里虽然比不得关中富庶;可是粮食再怎么;也能够自给自足;怎么会让你过来买粮?”瑶光妹子双眼一眯;脸上露出了一丝担忧的神色。
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之后;也不再隐瞒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源源本本地一一道来。
晋阳啥地方;老李家当成大本营的地方难道会差吗?山西之地虽然多山;但是晋阳一带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又有汾河流经;不缺水也不缺田地;昔日隋朝未乱之时;晋阳之地也算得上是有数的好地方;为此还在晋阳以北建了座汾阳宫以供杨广前往吃喝玩乐。
但是;现如今;虽然李渊据有晋阳之地;但是山西却从大业九年起就开始有人造反;直到李渊上任抚民;这才好过了些;而今;梁师都与那刘武周却成天思念雀屏大叔的根据地;三番五次出兵相争。
虽然胜多败少;但是;晋阳周边之地却给打成了一锅粥;预计;秋收下来所得;最多堪堪支撑到明年秋收之时;但是;别忘记了还要打仗;还要养军队;这可不会少花粮食。
如今老李家的部队总数大约在十五万左右;如果不开仗;那还能够勉强支撑。可是李渊不想打;并不代表刘武周与梁师都不想打;所以;失去了进取关中之后;只能在山西之地努力发展的李渊终于把目光投下了坐拥关中;俯观天下风云的本公子身上。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很清楚本公子弄粮食的能力;或者说这家伙在韩城县业已经见识到了新式的耕作方式;还有各自发酵肥的使用;知道韩城县的亩产量可是远远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列。
而现如今;我更是据有了关中沃土;近四千万亩田地尽入囊中;而且关中今年又很风调雨顺;必然是个丰收年景。而当看到了自己地盘的粮食实在是有些难以为继之后;李世民向李渊提出了向本公子买粮这个建议。
而李渊一开始对此很不愿意;不过;随着诸多臣下的共同劝说;更重要的是;天下诸雄;大部份都是堪堪能够保证温饱;甚至于有些比如刘武周这一类的;就是以掠劫为生;每年都会有大年的百姓因为吃不饱饭而背井离乡逃往他
再加上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