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击中了,继续攻击!”伍德维奇兴奋地挥了一下右手,对着话筒大声喊叫着。
法国舰队的编队稍稍出现了一些慌乱,似乎在“让。巴尔”号上升起了指挥旗,“孤拔”号向外开始转向,稍稍脱离了战场。
就在他们惊魂稍定,调整好阵形,准备继续沉着应战时,了望手的大喊声差点让他们魂飞魄散:“左后,19点方向发现敌人!天哪,他们有四艘战列舰!”
涅戈万中将率领的舰队终于匆匆赶到了战场。
四十、凯旋
“哇!我们干掉了‘祖国’和‘正义’!”
甲板上军官和水手们的欢呼声听起来让人感觉十分怪异,李海顿脸上不由露出了微笑,在大炮面前,所谓的正义也确实都沉入了水底。
涅戈万舰队的出现让拉佩雷尔彻底绝望,他决定放弃三艘老式的前无畏舰,但在突围中“狄多”号的轮机舱被一枚330毫米近失弹击穿,军舰迅速地失速,法国人只能无奈地放弃了它。
布里斯海军中将指挥的三艘法国前无畏舰进行着顽强的抵抗,阻碍奥匈舰队对他们战列舰的追击。李海顿下令涅戈万率领第二战列舰队继续追击拉佩雷尔,而自己则留下来收拾剩下的几条“杂鱼”。
布里斯在抵抗了近一个小时后下令弃舰,此时几艘老式战列舰早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所有的主炮和副炮都已经被摧毁。这些前无畏舰虽然火力不足,但也堪称皮糙肉厚,依然顽强地浮在水面。
法国人在撤离前打开了海底进水阀,几艘战舰开始慢慢倾覆。
李海顿吩咐由驱逐舰队搜索落水的船员,并俘获那些剩坐小艇逃离的法国水兵和军官。他则一瘸一拐地乘坐小艇看望受到重创的“欧根亲王”号的情况,由于磕烂了一大块皮肉,他的右膝处缠着厚厚的绷带,所幸没有伤到骨头。
霍尔蒂上校和几个军官站在侧舷的甲板处迎接舰队指挥官的到来,李海顿从舷梯上到甲板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震撼:“欧根亲王”号看上去犹如一座巨大的垃圾场,甲板上依然还有燃烧后冒着黑烟的余烬,水兵们正在逐一地清除它们。巨大的舰桥已经崩塌了一大半,看上去好象是一大堆钢铁堆积成的废墟。右舷处更是千疮百孔,法国人发射的一枚穿甲弹在水线下方的装甲处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有两个隔舱已经灌满了1200多吨海水。
战舰的上层建筑和所有的副炮几乎都被摧毁。前烟筒垮掉了一半,看起来还算完好的后烟筒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破洞,1号主炮塔被掀掉了一小半,后部的3、4号炮塔虽然看上去还算完好,但五根炮管却扭曲着低垂在甲板上。
只有2号炮塔还算完好,感谢从德国人那里学来的防水隔舱设计,“欧根亲王”号依然还浮在水面上,居然还拥有着四分之三的动力。
涅戈万中将的舰队无功而返,米尔恩上将率领的英国“不屈”号和“不挠”号战列巡洋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救了拉佩雷尔一命。双方在马塔潘角附近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天快黑了,战斗只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涅戈万击沉了一艘英国装甲巡洋舰,但却没有办法阻止对手逃脱。随着夜幕降临,英法舰队摆脱了涅戈万的追击,而且由于天黑,涅戈万也无奈地下令收兵。
为了照顾航速已经下降到了15节的“欧根亲王”号,整个舰队在第三天黄昏时分这才返回到了的里雅斯特。李海顿和站在舰桥及甲板上的舰员们早已经看到了海军码头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港内专门升起了十几个悬挂着彩带的热气球。
包括首相蒂查为首的帝国高层们早早就等候在了现场,一场鼓舞人心的海上胜利令整个帝国上下都感到无比欢欣,甚至连年迈的老皇帝都再次现身。
虽然帝国海军的战舰也是伤痕累累,满身的硝烟,但带着击沉“英法联合舰队”四艘战列舰和一艘装甲巡洋舰的巨大战绩,自然是一场大胜之后的“凯旋归来”。自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没有谁还敢在海洋上挑战大英帝国的霸权,但李海顿率领的奥匈舰队这样去做了,而且还取得了成功。
在的里雅斯特举行的庆功典礼上,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奥匈海军主要是与法国舰队交手的事实,有意地夸大着击败英国人的成分。虽然涅戈万的舰队只与英国人进行了短暂的激烈炮战,但他们击沉了一艘英国人的战舰。
这就足够了,大英帝国海军被击败了!
伦敦海军部里那些眼比天高的家伙们在看到这则新闻时不知会被气成了什么样。
“联合力量”和“欧根亲王”成了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作为奥匈帝国海军舰队的旗舰,“联合力量”号自然承受了更多的光环,而遭受重创却挣扎着回到港口的“欧根亲王”号更被宣传成了一段传奇。“不沉的亲王号”上的舰员都成了英雄一般的人物,霍尔蒂准将不仅被破格晋升为海军中将而且获得了巨大的荣誉。
当然,这其中不乏其是匈牙利人的缘故,马扎尔人自然会对他们的英雄大加宣扬。
李海顿却没有给他的水兵们多少享受荣誉的时间,在返航的第五天,他就下令涅戈万中将率领稍事检修的舰队再次到地中海上转了一圈,吓得法国人暂时停止了从北非向本土的撤兵计划。
恼羞成怒的英国人派出了四艘无畏舰和六艘老式的前无畏舰来加强地中海舰队,法国人也派出了他们的四艘无畏舰,英法舰队集中在了马耳他岛,封锁了奥特朗托海峡。
英国人在开战后粗暴地扣留了奥斯曼帝国两艘刚建成的战列舰,并且拒绝支付任何赔偿,这让愤怒的土耳其人加入到了同盟国一方,战争扩大到了欧洲之外。李海顿稍稍感到有些想不通的是,难道在英国人眼里,土耳其人连四百万英镑都不如吗?
李海顿一直认为这场战争的重点不在于法国和德国公海舰队,德奥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取决于以下三点:一、打败俄国人,迫使他们退出战争,二、与奥斯曼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争夺地中海的制海权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就能拥有足够的资源,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于以上的观点,德国在西线采取的行动是个巨大的错误,他们百分之八十的兵力被陷在了法国。而如果采取守势的话,也许只投入百分之四十或五十的兵力就已经足够。如果德国能够抽出百分之三十的兵力也就是六十到七十万人投入到东线,那么这场战争将会变得轻松一些。
现在东线的重担却大部分由奥匈帝国所承担了,然而以帝国陆军的水平,以一百一十万人对抗近一百七十万的俄国大军,前景绝不乐观。
目前的胜负焦点取决于东线。
四一、整军
即使成为了皇储,李海顿对于战争部和陆军总参谋部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有限。但他在担任蒂罗尔总督期间把皇家蒂罗尔战地猎兵团扩充到了6个,同时将蒂罗尔地方防卫军蒂罗尔射手团也扩充到了6个。
最主要的是他掌控着海军,在出任海军总司令之后,李海顿就一直在极力扩充海岸警备队的规模,为战争作着准备。战争爆发后,皇家蒂罗尔猎兵团被扩充到了两个师8个猎兵团。李海顿随即又将这些部队扩充改编成了三个三团制的山地步兵师,这是与康德拉进行了一番激烈争吵的结果,这位总参谋长最后无奈地摆了摆手:“随你怎么去弄吧,反正无关大局。”
在补充了一些新征召的山民后,皇家蒂罗尔战地猎兵团变成了皇家蒂罗尔山地步兵第1师,第2师和第3师,总兵力达到了近五万人。
在的里雅斯特、波拉和阜姆的三个海军陆战旅被扩充成了三个海军陆战师,不过,现在这些部队很可能要被当做步兵师来使用。
另外他手里还有一支部队,克罗地亚及达尔马提亚海岸守备部队,米勒中将在战争爆发后也迅速把它扩充到了五个师。
与李海顿想象中的情景有所不同,在总动员令下达后,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对于战争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特别是在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和波斯尼亚,各大征兵处门外到处都挤满了踊跃报名的斯拉夫人。
这使得整个帝国在15天之内就完成了征兵动员。
李海顿把手里的这些沿亚得里亚海四周分散的部队除了驻防在蒂罗尔的海军陆战队第3师外,全都集中到了波斯尼亚,组成了帝国陆军第7集团军,自己兼任集团军总司令。第7集团军包括一个海军陆战军,一个克罗地亚军,一个达尔马提亚海岸守备军和一个蒂罗尔山地步兵军,总兵力达到21万人,这支部队在后面被称之为扭转战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现在他手下的部队分别说着三种语言:蒂罗尔山地步兵师使用意大利语,海军陆战队使用德语和克罗地亚语,而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步兵师则说克罗地亚语。这是件另人头疼的事,李海顿让军政部统计着手下军官能熟练使用的语言,以便把他们派到急需的地方。
第7集团军下属各师除了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步兵师配备有重炮部队,其他几个师都以轻型火炮为主,蒂罗尔山地步兵师装备的是57-105毫米口径的山炮和60、80、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而海军陆战师则装备有各型迫击炮和75和105毫米两种口径的步兵炮。
实话说,这支部队的运动能力和野战能力突出,但攻坚能力略有不足,如果让他进攻防御坚固的要塞或是城市,李海顿绝对会毫不犹豫地一口拒绝。
对于这支自己亲自整编和训练出来的嫡系部队,李海顿在装备上也自然会特别偏向他们,步枪装备的是最新的伊斯莱亚1903式步枪或是短卡宾枪,每个步兵班都配备有一挺卡尔森1912式轻机枪,另外每个步兵连都编制有一个装备有2门60毫米迫击炮和3挺卡尔森1911式重机枪的火力支援排。这样的轻步兵装备在目前的欧洲绝对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唯一的遗憾是目前所谓的冲锋枪还没有完成测试和定型,否则他会为每个步兵班长都配备上一把。
李海顿正在波斯尼亚对第7集团军加紧整编和训练,但在战争初期整个的战场形势都显得十分不妙。
德国人被比利时人挡在了列日十来天,这让法国人和英国人有足够的时间在后面进行调动,并在马恩河一线从容构筑防线。
在东线,奥匈陆军总参谋长康德拉不顾与俄军实力上的差距,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却主动向俄国发起了进攻。他期望得到德国人的配合,但德国人却自顾不暇。
德国人在东普鲁士只留下了一个第八集团军,就幻想着能顶住俄国人的进攻,而它的指挥官普里特维茨又缺乏决断,8月18日,德军在贡比南战役中在俄军两个集团军夹击下全线败退。
奥匈陆军总参谋长康德拉期望德国第八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发动攻击,但毛奇根本没有与奥匈配合作战的意图,德国人只想让奥匈军队独力牵制住俄国。康拉德在没有德军配合的情况下,轻率地派出三十个师,组成三个集团军,于8月22日向俄属波兰的卢布林发起进攻。
而在塞尔维亚一线,不可一世地侵入塞尔维亚的奥军却在伐列沃战役中被普多尼克元帅指挥的塞尔维亚军打得大败。第五集团军损失了一大半的兵力,一路溃逃,十万大军最后只剩下三万五千多人。
李海顿所辖的第七集团军被紧急调到了塞尔维亚前线。
波斯尼亚总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