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193章

大宋私生子-第193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

朝廷的封赏下来了,实职暂时没有多大变化,杨逸封了个资政殿大学士衔,种朴封金吾卫大将军衔,各级将校和士卒都有赏赐,但总体而言,将领的虚衔封赏不低,但赏金与绢物等比较少,甚至可以说有些寒酸

这个杨逸能理解,经此大战,加上赶修永泰陵,朝廷现在不好过,正勒紧裤带撑着与辽国的和谈也还没有眉目,雁门关外的武州还僵持着呢

但他能理解,不等于所有士卒都理解,这次环州付出最多,伤亡也最大,战功也最为卓著,奖赏与他们原来的期望值相差较大,军中难免多有抱怨之词

为此杨逸不得不去军营一再安抚,凭他的威望,算是暂时把士卒安抚下来了;

但这并不能真正消除士卒心中的抱怨,只是看在杨逸面上没有闹事而已

这种抱怨的情绪埋在心中,对今后的作战是极为不利的

直到一个小道消息在环州军中悄悄流传开来,士卒们才真的开怀了

据说杨知州某rì与种将军喝酒时,淡着朝廷赏赐太少的问题,杨知州觉得有愧于大家,于是答应今后与夏军作战时,允许士卒私下抢掠一两回,以补偿大家

这个消息如今在军中已传得人人皆知,不过未经杨知州本人证实,有不少人还有疑虑

后来刘老虎吼了一句:杨知州啥时候让咱们吃亏过?

就这一句,大家都笑了一时皆大欢喜

环州各处寨堡在几万夏军降卒的努力下,重建的工作进展神,城外大营中剩余的百姓已不到千人,大部分都搬回的家园去了

归德堡外的白马川,清江似练,水波涟涟,岸边遍地的小野菊正开得闹;

一只白狐飞一般从树林里窜出来,仓皇地奔逃着,大尾巴跑得笔直,原来它身后追着一只威武的白狼

突然,一支劲箭疾shè而至,正中白狐右眼,白狐随即倒地,挣扎几下便没了声息

穆兰花收起长弓,得意地瞟了杨逸一眼,双腿一夹桃花马,便向白狐奔去,然而未等她到达,那白狼已经叼起中箭的狐狸往杨逸这边跑来

清娘坐在杨逸前面,一双眸子笑得象弯弯的月牙儿

“杨大哥,快抱人家下去嘛”

杨逸刚刚把她抱落马下,白狼立即献宝似的,把那只狐狸叼给清娘;

穆兰花策马奔了回来,踏翻了一路小野菊,气哼哼地说道:“可恶的大尾巴狼,竟敢抢我的猎物这个算我的”

清娘挡到白狼前面,嘻嘻地笑道:“穆姐姐,这狐狸本来就是小白追出来的,眼看它就追上了,你才放箭,要说抢也是你抢我家小白的才对”

杨逸伸伸懒腰说道:“清娘说得不错,这狐狸该算我们的,好了,时间到,现在数数,看看谁的猎物多”

一数之下,穆兰花那边少了两只,她只得气鼓鼓的把猎物带到溪边开膛剖腹去了

杨逸箭法差强人意,原先一箭shè歪五尺,被穆兰花嘲笑了一翻,于是双方打起赌来,一时辰内,谁猎到的猎物少,谁负责“做饭”

穆兰花箭法好,自以为必胜,结果却让她很郁闷,非常郁闷

她奔驰shè猎了半天;杨逸和清娘如闲庭信步,于河边采花戏水,最后猎物却比她多两只,只不过杨逸用不是弓箭,而是小白罢了

清娘那双月牙儿依旧弯着,拉着杨逸的手悄悄说道:“杨大哥,我看穆姐姐是气你把马大哥派去西域呢,嘻嘻穆姐姐一定是害相思病了”

杨逸歪着头,很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清娘言之有理,这季节是挺容易患相思病的,正所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呀杨大哥你最坏啦最坏最坏偷看人家写的词儿”

清娘羞得脸蛋红扑扑的,不依地摇着杨逸的袖子,她这词本就满带相思意,这相思是为了谁还用多说吗?

这下取笑花木兰不成,反而被杨逸拿她来打趣,清娘一时哪堪这份窘迫

杨逸哈哈大笑,一把抱起她轻盈的身子,向开满小野菊的山坡上跑走,笑声撒了一路(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最最全的小说

第235章旋抹红妆看使君

宋辽之间的和谈没有丝毫进展,双方还在僵持之中,正各自舔着伤口。

这段时间,大宋朝堂也异常平静,没有清算,没有波澜,平静得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其中有两件看似无关的事,却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

其一,海州报来祥瑞,八月初一有紫气东来,海上忽现一金龙,吞云吐雨,须臾而隐。

其二,岳阳报来祥瑞,八月初八,洞庭湖中金光大作,隐隐有仙乐和唱,山林间百兽齐伏,莫敢动弹。

这两件事被录在朝廷的邸报上,发往全国各地的衙门。

杨逸也看到了,他先是不以为然,很快却皱眉深思起来,这种事在后世根本不值一笑,但在这个时代,却有不同寻常的定义。

君不见,天上划过颗明亮的星星,就能让宰相下台。

而且翻开欧阳修他们注的《新唐书》则天皇后本记,你就会看到史书有一大堆这样的记录:

九月丁卯,杨州地生毛。

七月丁卯,翼州雌鸡化为雄。

六月丁亥,得异石于汜水,大赦。

己未,朗州雌鸡化为雄。

当时正是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准备登基为帝的时候,各地便纷纷出现这些异象,连母鸡都变成公鸡了。

这或许是地方官员为了迎合武则天的心思搞出来的,或许这本就是武则天一手导演的戏码。

莫以为这很可笑,一点不可笑!

若是这些东西没有用,武则天那样的人会去玩这些把戏吗?

正因为这些所谓的异象,在朝堂、在民间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她才会弄出什么雌鸡化为雄的把戏。在这时代,这些东西比后世掌握CCTV,掌握舆论导向还利害。

时下人们认为,所有的天象、气候、山川、地理的变化,都和政治密不可分。

天不下雨,人们不会去想冷气流与暖气流没有碰撞,而是会想,是不是皇帝又和妃子们在床上碰撞太多了。

地震了,不是地壳运动,是皇帝或宰相在床上运动太多了!

反正就是你们这些当政的没干好事。

反之亦然,出现了祥瑞,人们也必然会联想到那座皇城去。

八月初一是刘皇后产子的日子,而海州即现金龙,这……

杨逸不由得想起韩碧儿那只狡猾的狐狸精来。

风起清萍之末,或许,一场政治风暴又在悄悄酝酿了!

大宋的政治风暴还只在酝酿之中,西夏的的政治风暴却已经席卷朝野,一年中接连大败,使得梁太后的威信扫地,浓浓的危机感迫使她不得不做出激烈的反应。

原来的历史上,也是经历大败之后,党项贵族与辽国暗通款曲,辽国派使者到西夏,用一杯毒酒把梁太后毒死了。

现在历史似乎有了一些改变,这回梁太后是先下手为强,大力提拔心腹手下和娘家人的同时,对党项各部的清洗也如暴风骤雨般开始了。

兴州城外难民无数,哀鸿遍野,城中同样是哭声震天,一座座高门宅第被抄家灭族,其中最惨的是嵬名部、细封部、往利部的皇亲贵戚。

巨大的风雷之下,没被抄家的也是心惊胆战,寝食难安。

兔死狐悲之下,叛逃大宋的党项贵族一下子曾多起来,杨逸看了细作送回的一份份情报,笑得畅快无比:梁太后,干得不错!不过还得加把劲才行啊!

想当初一代女皇武则天,可是把李唐宗室差点干光了,才保住手中的权力嘀,如此成功的例子在前面摆着,你当以史为鉴啊!

“细封英哥怎么回事?形势这般有利,他去了好几天竟然还没点收获。”杨逸突然敲着桌子说道。

坐在对面的萧忆放下手上的文牍笑道:“大人不必心急,横山一带的羌人较为自立,受兴州这场清洗的影响较小,细封英哥想说服他们前来归附,只怕也不是一时能成的。”

杨逸摇了摇头说道:“萧先生所言虽然说种了一点,但也不尽然,横山诸羌虽未受兴州这场风暴波及,但他们投机的本性很浓,就象一蓬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西夏接连大败,元气大伤,而我大宋应付辽夏两面夹攻,还能反败为胜。按说横山诸羌此时当不难说服才是。”

听了杨逸的话,萧忆开始低头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接口道:“大人言之有理,僚下想来,横山诸羌一时不肯归附,主要还是各羌人头领担心归附后,无法保证自己手中的权力;

神宗年间,对蕃兵实行统一编制管理,这虽然有利于朝廷的治理,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羌人首领的利益。

他们甚至担心朝廷会进一步将他们的部族打散安置,使他们失去头人的特权,这也是有可能的。”

萧忆的话可谓是直指核心,杨逸非常认同,只是这种国策关系重大,不是他一个人能修改的;

而且羌人归附后自治度太高,也不利于同化他们。大宋一但虚弱时,他们又必将背叛。

萧忆见杨逸又苦思对策,忍不住劝道:“大人,凡事欲速则不达,咱们过于热忱,横山诸羌所提条件就会越高;即便赢得他们迅速归附,也不利于今后长治久安。

再者,横山是西夏一道不容放弃的心里屏障,若是此时大人诱使大量横山羌人来投,梁太后未必不会困兽犹斗,强行起兵来讨,如此一来,很可能再次掀起宋、辽、夏大战,于我大宋殊为不利。”

杨逸听了频频颔首,心里再次感谢老丈夫,给自己这么一个老成持重的幕僚。

既然不能急,他也就放开心怀,老婆孩子热炕头,老子先过几天清闲日子再说。

有精盐和边贸的带着,环州市井间比以前繁华了不少,来往的商旅熙熙攘攘;另一方面,苏轼和杨逸这两大名人齐聚环州,使得许多文人士子纷纷慕名而来。

以苏、杨俩人现在的声望,不管得到谁的一声赞赏,都足以让这些士子受用不尽。

若是才学被俩人看上,加以推荐,那么更加是前途无量。

苏、杨二人分属不同阵营,慕名而来的文人士子也泾渭分明,聚到环州后,因观点不同时常会热烈的辩论。这种辩论在环州市井酒楼中随处可见。双方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引来许多百姓围观。

黄四娘的小馆子座落在西门不远处,馆子对面是一条清澈的溪流,溪边有青石板砌的埠头,可供附近的百姓平时汲水洗衣。

溪边几株枫树已半红,风景依稀如画。

黄四娘的馆子近一个月生意极为兴隆,倒不是馆子所处的环境优美的原因,据说以前她这馆子生意清淡,都快开不下去了!

赶巧前些天杨知州和苏学士从城外垂钓回来,进她馆子来歇会儿脚,见此间生意如此清淡;

杨知州便笑道:“苏学士,你家做的东坡肉那可是一绝,何不传与这位店家,一来嘛,可解人之难,二来嘛,今后我也好有个解馋的地方。”

苏学士欣然答应了下来,从此苏四娘这馆子便多了一道名菜。

此事一传开,不得了!每天客人络绎不绝,那些来环州游学的书生听说后,更是趋之若鹜。

这不,今天馆子里又来了好些书生,为什么新法旧法的,争论正得劲呢!

黄四娘好不容易得些空闲,正在门前剥葱儿,隔壁那李家小娘子提着衣物出来,黄四娘笑吟吟地问道:“六娘又去城外洗衣裳呀?”

那位小娘子一张俏丽的脸儿顿时红了,羞涩地和黄四娘打了个招呼,便匆匆出城而去。

坐在门边的一个书生不禁好奇地说道:“咦!我就奇怪了,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