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8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在枕边一叠奏章中翻了翻,找出一份,对夏浔道:“喏,军饷支用、甲胄器械制造,这些且不说,光是输运粮草一项,你来看:山西、山东、河南三布政司,直隶、应天、镇江、庐州、淮安、顺天、保定、顺德、广平、真定、大名、永平、河间十三府,滁、和、徐三州有司,负责造车并征丁壮挽运。
期间共用驴三十四万头,车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辆,挽车民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四十六人,运粮达三十七万石。当时主要是在冬季,由于道路险远,地冻天寒,不少民夫在运粮中冻伤手足或疾病而死……”
朱棣合上奏折,叹息道:“可也亏得是冬天,否则,征调这么多青壮农夫,国计民生更要大受影响了。可笑一些官绅无视民间疾苦,一味吹捧战功,讨朕的喜欢,民间却流传着唐人的一首诗句:‘信是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朱棣索然一笑,摇头道:“纵是嫁作比邻。那比邻埋骨沙场,守寡之妇,还不是一样的凄苦不堪?”
夏浔本道朱棣好大喜功,听他竟说出这番话来,显见方才一番话并非随意而出,确是有所感悟,不禁为之动容,忙站起身来。欣然说道:“皇上能这样想,实为天下之福!”这一次,他毫无恭维之意。实是发自内心。
朱棣道:“所以,你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退却我大明一方强敌,还成功挑起他们内战。功莫大焉!只是……”
朱棣微微锁起眉头,沉声道:“朕虽非好战之君,然强藩外虏,却不能坐视其大,否则必成国之大患,为千秋计,当战时。还是要战的!眼下,瓦剌、鞑靼暂时得以平衡,如果这种相互制约的局面能够维持下去,朕自然要息兵歇弋。休养民生,如果虎狼壮大、再度环伺,觊觎我中原,还是要抢先下手,防患于未然!”
夏浔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有时候发动战争并非穷兵黩武,而是为了长远的和平和安定。只是这个分寸实难把握,稍一不慎。就越了界限。
由此,他又想起了那枚印钤。在他想来,那枚印钤一旦落入蒙古人之手,将是后患无穷,他也不是能掐会算的活神仙,此刻自然不会想到祸兮福所倚,那枚印钤后来竟起了莫大作用,成了阻止永乐大帝一而再、再而三,征完瓦剌征鞑靼,陷入按下葫芦起来瓢,终成穷兵黩武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他就该讲起从哈密受哈密王派兵护送一路返回西凉的经过了,本来这一段在旁人想来就是赶路而已,似乎乏善可陈了,他若几句话简单略过即可,但是夏浔这一路上却是发生了许多事情,尤其是那枚印钤的下落……,可是这番话要怎么说,却颇费思量。
虽然说那西宁侯宋晟功勋卓著,如今又是永乐皇帝的亲家,但是夏浔却清楚,朱棣这个人绝不是因私废公,亦或以功偿过的主儿。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公就是公,私就是私,这是帝王最应该明确的地方,若非如此,丘福已然战死沙场,朱棣也不会死后削爵,将他全家发配海南岛了。
夏浔正犹豫着要如何开口,不致叫朱棣迁怒于那位西宁侯爷,朱棣的目光却突然凌厉起来,沉声问道:“文轩,你还没说,那泄我军机,致你流落异域,还害死三千将士的奸细,到底是谁?”
夏浔的思绪攸地收了回来,对朱棣道:“臣与哈里苏丹达成协议之时,他曾对臣说出此人名姓……”
“嗯?”
“锦衣千户,于坚!”
“就是你方才所说的,在西域遇到的那个……”
“不错!”
朱棣疑惑地道:“于坚……,身为锦衣千户,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夏浔道:“动机,臣并不了然。臣回程之中,曾立即下令,控制拓拔明德,锁拿于坚待查,不过……”
夏浔趁机说起了归程中在肃州发生的事情,朱棣万没想到夏浔回程中还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听到脱脱不花死亡、阿噶多尔济残疾、印钤下落不明的经过后,不禁眉头大皱。
夏浔道:“臣在荥阳,巧遇扮作乞丐逃跑的于坚,于坚对其所为供认不讳,亦知罪责难逃,已然自尽身亡,此事荥阳府有所记载。”
朱棣定定地看了夏浔半晌,眼神隐隐闪烁,不知想些什么,许久,他才缓缓点头道:“此事,朕回京后,会予以处治。至于那枚印钤,你也不必过于紧张!”
朱棣冷冷一笑,道:“本雅失里还不是被朕逼死了?如果这枚印钤真的落到瓦剌人手中,叫他们搅出什么风雨,朕不惮再对瓦剌一战!”
夏浔忙道:“臣已查明,那枚印钤乃是落入一个江湖骗子手中。想来,此人只将这印视作一方美玉,未必会出现陛下担心的情况。”
朱棣轻轻地道:“最好如此!”
夏浔回程中已经打听到,朱棣北征期间,太子监国,镇守南京,纪纲就是朱棣留守南京的心腹耳目,纪纲善于投机钻营,比起以前更受皇帝信任,于坚泄密于敌的事情,就算只搁在于坚一人身上,都有些叫人难以理解,如果硬说此事出于纪纲授意,无人证、无物证的情况下,实难说服皇帝。
如此一来,反将自己与纪纲的私人矛盾完全暴露于皇帝知道,而皇帝一旦知道两人已水火不容到这般地步,他回头再想收拾纪纲就困难了,皇帝只要一想到两人早就不和,对他所作所为的目的就要产生怀疑、对他提供的证据的信任也要大打折扣。对付官场上的强劲对手,如果到了要把矛盾摆到台面上来,在最高统治者面前摊牌的地步,那么……要么不打、打就打死!
这场战役,要等他回京之后,再行部署!
P:一章六千奉上,诸位书友,本月的月票和推荐票双双疲软啊,本月几部新书进入老书榜,其他作者也是个个发力,月票和推荐票的竞争非常激烈,在其他作者力争上游的情况下,咱们的月票和推荐票双双下滑到九名、八名,岌岌可危,就要跌出排行榜首页了。
难道锦衣已经到了该结束的地步了么?我不认为,后面还有许多故事要写,就算是夏浔完成“完美刺杀”这一环节,回转中原路途中发生的这种种,也是为将来再布一个大场面必要的铺垫。关关需要您的支持,如果您的手中还有月票、推荐票,请投下来,请支持●●●●●●
第843章 地久天长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朱棣一路急行下去,队伍赶到天长时,京中忽有快马来报,皇后病危。'氵昆''氵昆'' 小 ' ' 说 ' ' 网 ' 'hunhun'
朱棣闻讯大惊,当即弃了大队人马,跨上骏马,一路风驰电掣地赶往京城。
只有区区三百人紧紧随在他身边,夏浔和朱高煦等人伴同左右,其余人马拖成了一条长龙,走的快的便先走,走的慢的只管迤逦而行,朱棣全然顾不上了。
朱棣快马赶到长江边上,早有战舰等在那里,朱棣上船,未等后边侍卫全部登船,便起锚扬帆,直趋对岸。对岸,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王侯权贵济济一堂,等着恭迎远征归来的天子,朱棣健步如飞地下了船去,却二话不说,夺过一匹马来便挥鞭如雨,直奔南京城去。
汉王朱高煦和夏浔等人有样学样,一律夺马而去,解缙等人看得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回过神儿来,忙不迭又追在皇帝马屁股后面回城,原本整整齐齐的队伍登时大乱。
坤宁宫中,徐皇后已油尽灯枯,奄奄一息了。
她抓着茗儿的手,气若游丝地问道:“皇上……回来了么?”
她的声音太微弱了,茗儿已经听不清楚,但她知道姐姐在问什么,茗儿含着眼泪回答:“姐姐,皇上就快回来了,就快……回来了……”
一句话说完,她的眼泪就扑簌簌地流下来,这个大姐对她实如慈母一般,眼见姐姐形容枯槁,两颊凹陷,已被病魔折腾的不成样子,茗儿心酸不已。跪在一旁的太子朱高炽更是泪眼模糊。说不出说话。
就在这时。宫门口有人惊叫:“皇上回……”
“卟嗵”一声,却是那唱到的太监闪避的慢了点儿,被朱棣如风一般卷进来的身子一带,一跤摔倒地上。
“皇后!皇后!”
朱棣一迭声地叫着,径直扑到皇后榻前,弥留之际的徐皇后若仅靠药石早就撑不住了,此刻全凭一股意志在坚持着,忽然听见丈夫的声音。徐皇后双目一亮,竟然恢复了些精神。
茗儿看见朱棣,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眼前这人就是大明永乐皇帝吗?音容相貌的确不假,可是……,他头发蓬乱,胡须满是灰尘,纠结在一块儿,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这就是当今皇上?
再一抬头,茗儿就看见了夏浔,泪眼迷离中,只见夏浔的模样比朱棣也好不到哪儿去。W W W.H U N H U N.N E T /混*混*小*说 网/ 无弹窗广告 全 文 字TXT下 载同样是蓬头垢面、狼狈不堪。茗儿惊喜交集,拼命地张大眼睛,眨去泪水,目中的夏浔渐渐清晰起来。夏浔也正凝视着她,夫妻俩脉脉相对,目光交织缠绵在一起。
这里是皇后的寝宫。又是在这样一副情形下,两人当然不能相拥相抱,倾诉衷肠,但是那彼此交织的目光,早已将他们这些个日日夜夜的思念、担忧、牵挂、忧郁,以及当下的惊喜和激动,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对方。
病榻前。朱棣怀抱着徐皇后,哽咽着道:“……皇后,你不要说了,你……你……朕才离京半年,你怎么病成这副样子了?文缔!文缔!混帐东西,死到哪儿去了!”
侍立一旁的一堆太医里面连滚带爬地抢出一人,卟嗵一声跪到朱棣面前,牙齿格格打战:“臣文……文缔,叩见皇上!”
朱棣声嘶力竭地道:“快救皇后!治不好皇后的病,朕杀你全……”
“皇上!皇上!”
徐皇后突然提高了声音唤他,朱棣马上回头,紧紧抱住她,轻声道:“皇后且宽心,你的病一定能治好的!”
徐皇后轻轻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凄然哀婉的笑容,她轻轻地道:“皇上,妾身……福薄,怕是不能……再侍奉皇上了……”
朱棣的身子像打摆子似的不住发抖,他恐惧莫名地道:“皇后,不要说这样不吉利的话,你不会死、不会死的!”
徐皇后伸出瘦骨嶙峋的一只手,轻轻按在朱棣的嘴巴上,堵住了他的话,又轻轻滑下去,爱怜地抚过他虬结的胡须,低声道:“皇上,妾自十四岁……跟了皇上,三十多年的夫妻,皇上对妾身宠爱如一,妾……知足了……,皇上,妾一直在等你回来,有几句话……要……要对皇上说……”
朱棣的热泪吧嗒吧嗒地落在徐皇后的手上,他握住徐皇后瘦削的手腕,颤声道:“皇后,你说,你说,俺听着呢,俺都听着呢!”
徐皇后道:“皇上……个性坚强,乾纲独断,天下……尚风云动荡,需要……这样的天子……,但是……唯其如此,皇上更要兼听……兼顾,广……求贤才。皇上要……爱惜百姓,恩礼……宗室。请皇上……勿骄宠外戚,尤其……是我徐家,徐家……承蒙皇恩隆重,已贵不可言,切勿因妾身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