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夜行 >

第261章

锦衣夜行-第261章

小说: 锦衣夜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啊……”

    黄子澄听到兴处,忙放下茶杯,接口道:“孝直先生所言甚是,《周礼》乃上古先贤们斟酌损益,因袭积累,以人法天、致世太平的大法。有此大法,万世千秋治国安邦之法,尽可取之不尽了。说到《周礼》,其核心乃是一个“别”字。”

    朱允炆眉飞色舞地问道:“请教先生,何谓之‘别’?”

    方孝孺便笑道:“这个‘别’字,就是要让尊卑贵贱、上下有别。如此一来,自然井然有序,不会乱了规矩。比如说这嫡长之制,在上古殷代的时候,那时还是传弟与传子并存的,致有九代之乱。到了周代,便开始只剩下传子之制,不过这时还没有嫡庶之分,因此仍是战乱频仍。周公乃是有大智慧的先圣先贤,他……”

    方孝孺刚说到这儿,夏浔悄然走进了大殿,向朱允炆欠身一礼,便站到了一旁。依照朱允炆的吩咐,他每隔三天,都要到宫里来一趟,把燕王三子近日的情形举动向皇上禀报一番的。一见他来,朱允炆便捧起茶杯,对方孝孺道:“孝直先生,请先喝杯茶,润一润嗓子。”

    “谢陛下!”

    方孝孺双手齐于眉际,行了一个郑重的古礼,这才双手接过茶杯。朱允炆扭头对夏浔道:“燕王世子和他的两个弟弟,这几日都做些甚么?”

    夏浔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回陛下,这几日,燕王府三位王子陆续游览了梅花山、灵谷寺、凤凰台,清凉寺、长干里和栖霞精舍,前日入宫觐见了太后,昨日同徐王和衡王一起去了桃叶渡,今天他们又去了怀庆驸马府。怀庆驸马精于诗词、又擅下棋,燕王世子于琴棋书画上,造诣也是颇深,时常宴请拜访,切磋技艺,探讨学问,二郡王和三郡王今日倒是做了陪客,因为下棋之后,驸马还要设宴款待他们,所以微臣才能抽暇赶来宫中见驾。”

    朱允炆皱了皱眉道:“他们玩(性)也太重了,整天四处游逛,哪里像是为先帝尽孝,回京祭扫的样子。你告诉徐辉祖,叫他对燕王三子加以约束,不要让他们整天一副没人管教的模样。”

    夏浔吞吞吐吐地道:“这个……,头几日,魏国公也曾训斥他们不成体统,把他们(禁)足于府中……”

    朱允炆展颜道:“这就对了,徐辉祖做事,还是甚体朕意的。”

    夏浔尴尬地道:“不过,燕王世子(性)情敦厚,不外出时,便只在房中酣睡,倒也不生是非。可是二郡王、三郡王语言粗鲁,(性)情火爆,根本是待不住的人的。魏国公只把他们(禁)足两天,他们倒与堂兄弟们打了三架,动手的时候还不慎打碎了一对中山王昔年最为珍爱的釉里红玉壶春瓶。气得魏国公不肯再搭理他们,这对兄弟没了管教,更是每日溜出府去散心,其实燕王世子不是好动的人,依臣看,他也是担心两个兄弟惹出祸来,所以才不得不勉为其难,整日跟在他们的身边……”

    黄子澄冷笑一声道:“老大吟诗作赋,附庸风雅,老二老三则寻衅滋事,惹事生非,燕王家里,还真是生了三个宝贝。”

    方孝孺微笑道:“以行兄且莫大意,焉知他们不是故意自愚自污,以惑君上与朝廷?”

    黄子澄呵呵笑道:“孝直若说燕王世子故意自愚自污,或不无可能,毕竟是及冠之年的(成)(人)了么,虽还年轻,这点心机也未必就没有。但那燕王次子高煦、三子高燧,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漫说没有这份心机,就算有人暗授机宜,叫他们扮,也是扮不出来的!”

    黄子澄说得十分笃定,方孝孺细一思量,也觉得黄子澄说的有道理。他在陕西做了十多年的府谕教授,也不知教过了多少学生,若说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就能有这样的心机,那实在是太可怕了,他也是不相信的。这样的枭雄之资,天下间几百年能出一个?更不要说燕王家里一下子就出现两个了,捋须想想,方孝孺也是释然一笑。

    两个大儒都未想到,朱高煦和朱高燧只是本色演出罢了,要掩饰本(性),完全伪装成另外一副形象固然很难,可是如果放大自己某一方面的特(性),却足以让大多数人看不全他的本来面目。方孝孺和黄子澄没练成天眼通,可没长这么一双慧眼。

    就在这时,小林子蹑手蹑脚地进来,将一封奏疏递到朱允炆的面前,朱允炆一看那奏疏上有两道黄色丝绦捆着,不由得眉尖轻轻一挑,这可是他赋予二十四位采访使的特权,可以直达御前的奏疏。

    朱允炆对夏浔摆摆手,吩咐道:“好了,你去王驸马府上吧,盯紧了他们,只要不给朕惹什么大麻烦,且由他们去。”

    “是!”夏浔的目光在那封奏疏上微微一凝,轻轻退了出去。

    “湖北道采访使黄真进呈御览”,又看了看封区上那行端正雅致的小字,朱允炆便扯开双道的黄丝绦,拿起小刀削开了封口,打开来匆匆浏览了一遍,便把奏疏一合,在掌心轻轻拍了几下,微笑道:“没想到,这黄真倒是个能干的人,为朕立下头一功了。”

    黄子澄动容道:“陛下说的可是都察院……,哦,现在叫御使台了。可是御使台的湖北道监察御使黄真么,此人做了件什么大事?”

    朱允炆将奏疏递过去,微笑道:“先生请看。”

    黄子澄忙将奏疏接在手中,方孝孺也凑过去观看,两人将那份奏疏看罢,再抬头看看朱允炆,三人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怡然、神秘的微笑……

为示郑重,单章求票!

    点    为示郑重,单章求票!

    单章嘛,

    几百字也好,

    几千字也好,

    核心思想只有三个字:

    我要票!

    有的人写的热血沸腾,

    有的人写的催人泪下,

    有的人写的hua团锦簇……,

    这都叫本事。W w w.H u n H u n.N e t混*混 小  说 网/ 无弹窗广告 全 文 字TXT下载点【叶*子】【悠*悠】

    好吧,

    我承认,

    我的单章写的很不给力,

    以前写些振奋人心的词儿,

    还是到群里向书友们讨教来的,

    可现在他们也变懒了:(

    但还是希望大家的票票能给力吧,

    俺真的不擅鼓动人心,

    只好拿一贯稳定且刻苦的更新来说事儿,

    大家看了这番话,

    知道关关也是在真情热切地求票,

    那也就达到目的了,

    今天三号了,

    各位的保底票宜早不宜迟,

    请你投下来,

    支持关关吧!

    

第270章 我希望那只是一个传说!

    荆州太晖观。

    黄真黄御使正带着两个随众在观中游览。

    这座道观是湘王朱柏修建的,朱柏信奉道教,还给自己取了一个道号叫“紫虚子”。这座由朱柏出资修建的道观,主体殿阁五座,偏殿、左右殿俱备,规模宏伟,殿宇高大。殿内雕梁画栋,熠熠生辉,当地人称“xiao金顶”、“赛武当”,十分的壮观。

    黄真站在殿上一面题诗的白壁面前,一句句地yín哦着:“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

    这《赞张真仙诗》是朱柏写的,他信奉道教,曾往武当山寻访张三丰,可惜未见真人,惆怅之下,写下了这诗,因为太晖观是湘王朱柏出资修建,观主就把这位大护法的诗题刻在了壁上。

    黄真反复yín哦数遍,找不到什么可以用以攻讦的把柄,便又绕到了正殿,正殿有一排蟠龙柱,黄真又动上了脑筋,暗自寻思到:“道观之中,建蟠龙之柱,不晓得这是不是僭越逾制。唔……,我先记下来,回头向礼部同僚咨询一番。”

    黄真正想着,一个驿卒匆匆走了进来,一见黄真便道:“哎哟,黄大人,您果真在这儿,xiao人找了您半天了。”

    黄真问道:“甚么事?”

    那驿卒走近了,低声道:“京里来人了,是都察院左都御使袁泰袁大人,吩咐xiao人马上把黄大人找回去,有要事相商。”

    黄真惊讶不已,连忙随着那驿卒向外走去。

    黄真临了临了,受到了朝廷的提拔重用,那仕途之心重又热络起来。这一次朱允炆遣二十四天使遍巡天下,表面上是分巡问苦,惩治贪官污吏,暗地里却向他们密授机宜,叫他们寻察各地藩王的罪证把柄,为削藩提供道义上的证据。黄真这一回与前番寻访济南做傀儡时大不相同,立即赶赴荆州,希望能立下头功,得到皇帝的青睐。

    黄真有备而来,还真让他抓到了湘王的一些把柄,他到荆州,先就得去拜访湘王,到了湘王府,他意外地现湘王府正殿、大门两侧都开了一道角门,本来七道正门,若再算上这角门,那可就是九门,九乃数之极,天子之制。黄真如获至宝,马上把这条罪状记下来,急送京师。

    不过他估计湘王府只是多开了两道门,恐怕不足以治湘王的罪,所以这些天一直在荆州到处转悠,希望能找到更多有关湘王的有力罪证,奈何湘王在荆州口啤很好,并无什么不法之事。黄真别无他法,只得在建制僭越上下功夫。

    他琢磨着湘王既然在修大门的时候不注意这些建制上的规矩,别的建筑上面说不定也有问题,奈认湘王府又不是他想进就进的,只好在由湘王出资修建的一些城中建筑上着手了,不想京里就在此时派了人来,莫非上一次呈送的奏章所列罪名已经足以定湘王之罪了?

    黄真一路想着,急急赶回驿馆,马上面见都御使袁泰。

    等下人上了茶,袁泰摒退左右,只留下黄真一人,笑容满面地道:“黄大人,你在荆州做得很好,你是受本官举荐担任湖北道监察御使的,这一次你立下大功,本官在皇上面前也甚为露脸呐。”

    黄真惊喜地道:“还赖大人栽培。莫非……下官所上的奏疏,已为陛下采纳?”

    袁泰捻须微笑道:“然也,若非如此,本官怎会出现在这里?”

    他微微倾身,对黄真道:“九五,象征着帝王之尊,按制,非天子不得造面阔九间的正房,柏王扩建宅邸,门房九间,这是正中开门的官署形制,主楼亦开间九间,这就是僭越了帝王‘九五’之尊的等级了,此为‘大不敬’之罪!方学士和黄学士一致认定,凭此,足以向湘王问罪!”

    皇帝称宫,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住宅建造,俱按等级,这是上下尊卑分明之道。柏王扩建王府时开了两个角门儿,这的确是僭越了建制,不过这算不算造反,都在皇帝一句话了,若搁在洪武朝,大概朱元璋会下道旨意,训斥儿子几句,但是建文要问他的大不敬之罪,似乎也是理直气壮。

    袁泰又道:“湘王善武力,是带过兵的人,与燕王朱棣jiao情很好。如果朝廷削燕,湘王起兵响应,确为朝廷心腹大患。朝廷已决定据此把柄擒拿湘王。不过,你也知道,上一次朝廷对周王不教而诛,对齐王和代王轻率削爵囚禁,遭至朝野间许多非议,因此这一次朝廷决定改变策略。”

    黄真紧张地道:“大人,朝廷打算怎么做?”

    袁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