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82章

詹天佑-第82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詹天佑:“政治这种东西,我们在美国留学时也议论过,可是,到今天我都还是一头雾水。算了,我们不要想那么多了,在我看来,不论国家如何发展,铁路建设总是需要的,朝廷那些事,至今我都搞不懂,就算搞懂了也不知如何做,我还是用心修我的铁路吧。当今世界各国铁路四通八达,在美国,你我都亲历了铁路的便利,因而,对政治变革既不熟悉也无兴趣的我始终认为国家与人民对铁路的需要是十分紧迫的,无论国家向何处去,铁路建设总是少不了。”

  梁如浩说:“眷诚兄这样想就对了,我也是这样认为,对于国家,由朝中大人们去想,我等干实事的人,还是实实在在做点实事算了,尽一份责任,尽一份良知。”

  梁如浩在自己的衙门为詹天佑接风洗尘,二人把酒言欢,不在话下。

  关内外铁路的接收首先是从英国占领的关内段开始的,英国方面尽管设置了一些障碍和条件,但总的来说算是顺利的。接收铁路要涉及多个方面的事情,技术领域的验收至关重要,其中长期参与中国铁路修筑的总工程师金达起了一定的作用,詹天佑与金达一起,清点了英军所占铁路的所有设备和设施。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金达知道话语不多的詹天佑对许多事情心水很清,他没有过多偏袒英军,所以到1902年9月29日,大清国的关内外铁路总局从英国占领军手中,收回了从北京至山海关段的关内段铁路。

  到了收回俄军占领的关外段时,困难要大得多,俄国人并不同意总工程师金达代表清政府参与接收工作,理由是俄国不同意别国工程师介入长城以北的铁路事宜,这样就使得技术领域里的谈判完全落到了詹天佑肩上。詹天佑明白,由于当初整体勘测和设计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是金达,为此,他不得不以真诚的态度取得金达的暗中配合,对于一些核心技术上的事,常常要主动与金达反复商讨,提出应对俄军铁路工程师的刁难与拖延。在俄军占领的铁路段,詹天佑看到许多铁路设施被拆走,桥梁被破坏,当年存放的铁路器材包括钢轨、机车、工具甚至石料,都被俄军运走,因为俄国当时已取得在东北修筑东青铁路的权益,很多东西都被掠去修筑东青铁路了。看着俄军占领下的残破的关外铁路线,詹天佑简值心都碎了,不仅仅是因为看到俄军在大清国领土上贪婪的俾劣行径,更看到当年自己与路工们亲手费尽心血修筑的铁路遭如此破坏,心中之痛犹如母亲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遭受别人摧残一样痛心。当年曾国藩和李鸿章顶着许多压力,推进幼童留美事宜,是希望这些少年学成回国为大清国的振兴效力,一片血忱,詹天佑亲历亲闻,现在,自己希望通过修筑铁路,为大清国作点实际的贡献,把铁路修筑看作是富民强国之举,又何尝不是一片血忱啊!他想起了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碎,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看着眼前这破败情状,自己此时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当年文天祥看到大宋江山被蒙古军的铁蹄踏碎一样的沉痛啊。看着关外铁路沿线残破的景象,心想这不正如千疮百孔的大清国吗?破坏至此,令人心中滴血。他一面带着有关人员从俄军手中接收设施,一方面还要带着路工加紧清点被破坏的设施,制订修复计划,报给梁如浩,经袁世凯批准后快速修复被俄军破坏的铁路线。可是俄军对关内外铁路总局收回关外铁路并不甘心,俄军提督巴希诺要求袁世凯亲自率员到山海关谈判,提出俄军在关内外铁路沿线享有驻军权、敷设电线、经办邮政权,詹天佑作为工程师参与谈判,对于巴希诺的无理要求,詹天佑给予了据理力争、坚决反驳。

  詹天佑说:“根据贵我两国今春在北京签订的《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贵方应于今年10月前,交还关内外铁路在长城以北的路段,包括车站、工厂、车辆等一切设施,并无所谓驻军等项。”

  巴希诺说:“你只是一个铁路工程师,你只可与我方工程师讨论铁路技术方面的问题,你刚才所言,是我与袁总督所谈之内容,詹工程师,你越权言事了。”

  詹天佑看了看袁世凯,袁世凯用很肯定的目光鼓励詹天佑进行反驳,詹天佑说:“我虽是一名工程师,但两国政府所签条约,对条约的理解,作为参与谈判的成员,我有权提出自己的见解!”

  袁世凯也说:“巴希诺先生,詹工程师所言有理,因为我们今天的谈判涉及国家利益,凡参与谈判的大清国国民都有权发表自的看法,对詹工程师刚才所言,我认为是合适的。”

  巴希诺说:“既然你认为詹工程师所言合适,那还要你这个总督干什么,你还不如把你的总督之位交给这位工程师,然后让他与我平起平坐地谈判。”

  对于巴希诺这种无理言论,激起了全体中方谈判人员的愤怒,詹天佑气得不知说什么好,看着梁如浩,梁如浩也发急了,他站起身来说:“巴希诺先生,你这话就错了,既然是谈判,每一个参与谈判的成员都有权对所有谈判内容发表看法,至于你与袁督之职责,应体现在最后条约之确定与签字方面,你刚才这些言论明显是有岐视谈判组其他人员身份的倾向,我真的感到很遗憾。”

  巴希诺说:“你们不要搞错,现在是你们求我把铁路还给你们,我们并无事有求于你们,你竟然说我不该说刚才那些话,难道我错了吗?”

  詹天佑说:“巴希诺先生,你知道你这是在哪个地方吗?是在大清国的山海关,大清国,明白吗?当年义和团见了洋人就杀,是谁保护了你们,如果不是大清国政府的保护,说不定今天占领这条铁路的不是你们俄军,而是义和团的团员!现在你们这样岐视大清国的谈判队员的言论,难道你没有错吗?不错,我今天的身份确是一个铁路工程师,但在面对国家利益方面,我更是一个大清国的国民!”

  詹天佑在谈判桌上所谈内容获得中俄双方参与人员的肯定,俄方参与谈判的工程师对他的发言也深表认可,有一个俄方工程师在休会时对詹天佑说:“詹工程师,你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有如此强烈的爱国热情,我真是佩服。”

  詹天佑说:“谢谢!你也是工程师,试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的袁总督在离你们莫斯科不远的城市,带着大清国的军队对你说这些话,你会是什么感受?”

  俄国工程师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们是搞技术的,都懂得严谨与科学,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并不影响我们对国家的情感。詹工程师,我能听出你话中的气愤,这样吧,你还是不要过度生气,以免对身体不利,意见我们可以讲,最后还是由巴希诺与你们的袁总督来定。”

  詹天佑说:“可是你们那个巴希诺真是蛮不讲理,一点基本的修养都没有。”

  俄国工程师说:“没有办法,他在这里是俄军的最高指挥官,我们都得听他的。”

  这时,袁世凯走了过来,俄国工程师走开了。

  袁世凯对詹天佑说:“眷诚啊,巴希诺提出的要求实属无理。”

  詹天佑说:“天佑想了一下,巴希诺所言也不是全无道理,但一旦允许俄国驻扎在铁路沿线,不仅是有损主权的问题,就是对我们修复和维护铁路也不利啊,在自己的土地上修铁路,天天在俄军的监视下做事,百姓会怎么想,路工们会怎么想,这样后患无穷啊。那一个甲午之战,我亲眼目睹路工在钉道钉时喊着‘打东洋’的吼声,我们不仅要照顾国家利益,更要考虑老百姓的心声啊。确实,作为一个工程师,我谈这些也许不妥,但这确是心中之真言啊。”

  袁世凯说:“不!眷诚啊,我认为你今天表现很好,有些话你放心去说,不要说你说得恰如其分,就是说过头了,到时候我在与巴希诺讨论时还可以整过来嘛。”

  詹天佑说:“多谢袁大人!”

  由于俄军的强硬坚持,袁世凯最后不得不作出让步,与巴希诺签订了《中俄交还关外铁路条约》,承认了俄国在关内外铁路上享有驻军、敷设电线、经办邮政等权利,但詹天佑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给袁世凯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一年,由袁世凯举荐,詹天佑由选用州同报捐升为选用同知。

  向俄军收回关外铁路的条约一签字,詹天佑即带领中方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有不少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的学生)从俄军手中接过铁路,加紧抢修被破坏的铁路线和铁路设施,同时,从庚子事变前修至大虎山段,再往前展修,一直到1903年底日俄战争暴发前修至新民屯,铁路修通后,客运货运非常畅旺,袁世凯与胡燏棻曾有几次到关外铁路线上巡阅,亲眼看到詹天佑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修复铁路的场景,为此,袁、胡二人后来在给朝廷的联合奏折中对詹天佑等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肯定,其中写到“胼手胝足,沐雨栉风”“在事异常出力”等语。。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太后吉祥(1)
1902年底,当詹天佑带领路工正在抓紧赶修关外铁路时,又有一股不祥的气氛出现在东北的上空,詹天佑再一次忧心如焚,心想,多灾多难的祖国啊,您的磨难何时是个尽头?当时,日俄在东北的竞争几乎到了白日化的程度,日本在甲午战后,已把朝鲜完全建成自己的殖民地,在那里派驻总督,向中国东北扩张的态势日益明显,而俄军在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后一直有军事力量在东北活动,甚至违返有关条约规定;长期驻兵营口等地,日俄两国正在把大清国的东北变成他们的角力场。詹天佑收到一份新的调令,令他赶回北京,主持新易铁路的修筑,这是他人生道路中继1888年参与铁路修筑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新易铁路是从北京新城县高碑店到河北易县清西陵的一条铁路。说起新易铁路,实际记录了中国近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段伤心史。1901年9月7日,清廷全权代表奕劻和李鸿章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俄国、荷兰、西班牙等11国代表签订《辛丑长约》之后,八国联军退出北京,逃亡西安的慈禧与光绪皇帝“回銮”北京。慈禧太后曾经下达“向各国宣战”谕旨,声称要“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显示出很强的战争决心,但是,《辛丑条约》中列强对战争祸首的惩罚却没有慈禧的名字。庚子事变中,列强进入北京,没有要推翻清政府的意思,西方国家十分清楚;皇陵在中国旧时政权中的重要,以往中国历朝历代的“江山社稷”,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宗庙与陵墓,西方列强军队只在城内进行烧杀掠夺,一是发泄对义和团及中国排洋力量的仇恨,二是教训清廷。对清廷的东西二陵并无侵犯。这使慈禧进一步看到西方列强只是为了各自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在中国境内寻求各种机会,并没有要改朝换代的意思,她的心中宽慰了许多,所以,明知《辛丑条约》十分苛刻,她也命令奕劻与李鸿章完全接受了条约内容。

  终于能放心回京了,慈禧宣称:“此次劫难,多亏列祖列宗神佑,回銮后一定要祭祖。子孙不孝,使大清遭此涂炭,自当前往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