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66章

詹天佑-第66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是做了新郎了,住在水师学堂的詹天佑总是尽可能多地回家陪陪新婚的妻子。几个月后,谭菊珍的肚子开始突出出来,升为准爸爸的詹天佑更是感到幸福得很,一天到晚脸上都挂着笑容,有时候还情不自禁地哼着英文歌曲,那种将为人父的喜悦,感染着他的学员们,有时候学员们不解,平时不苟言笑的詹教习这段时期怎么这么开心呢。

  旧时读书人有人生四喜之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新婚燕尔的夫妻,总是会有许多快乐的时光。詹天佑在广东水陆师学堂教学之余,陪着妻子谭菊珍游历了广州许多名胜古迹,游光孝寺、登六榕塔、拜三元宫、看大佛寺、海幢寺、华林寺,每逢假日,在广州许多有善男信女的地方,都能见到这对年轻夫妻的身影。

  谭菊珍由于受家庭的熏淘,逢庙必拜,遇菩萨必跪,每到一处詹天佑必耐心地陪着她,帮她点香,扶她起身。有一次,在光孝寺里,谭菊珍非常虔诚地跪在六祖慧能像前默默祈祷。詹天佑看她那么认真的样子,在回家的路上问她:“菊珍,你刚才在那菩萨面前是许愿吗?”

  “是啊。”

  “许得什么愿?”

  “心里的许愿在没有实现前是不能说出来的。”

  “连我也不能告诉吗?”

  “那当然。就是我爸妈也不能说。”

  “可我们是夫妻。”

  “是夫妻也不能说。”她边说边用手护住自己刚刚突起的肚子。

  詹天佑笑了。

  谭菊珍说:“你笑什么?”

  “我已知道你许什么愿了。”

  “你说呀,你知道我许什么愿?”

  “我不说,说了就不灵了。”

  “天佑呀,在花旗国,番鬼婆是不是也盼第一胎生男孩?”

  詹天佑笑着用手轻扣了一下她的鼻子,说:“怎么样,藏不住心中的秘密吧?”

  “就你鬼精。我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呢。”

  “其实,在美国,女人怀了第一胎,对全家而言都是大喜事,至于生男生女,并没有我们大清国人这么看得重,生了男孩也高兴,生了女孩同样也高兴。”

  “那你希望咱们这一位是男还是女?”

  “这还用问?”

  “你是说希望是男孩?”

  “对啊,生了男孩,首先是你自己高兴,再就是我老窦老母高兴。”

  “你呢?”

  “对我而言,只要你高兴我就高兴。”

  “万一是女孩呢?”

  “那我就高兴。”

  谭菊珍疑惑地问:“为什么?天下哪有男人不希望老婆生男孩的?”

  “唉,这就是我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说说你的理由。”

  詹天佑认真看着妻子微微突起的肚子,沉思了好一会儿说:“说起理由啊,有一大谷箩呢。第一,第一胎是女孩对父母有好处,女孩懂事,知道疼人,你看我老母是先生我姐姐的,我两个姐姐从小就很懂事,帮我老窦老母做不少事,而且我和弟弟出生后,她们还帮着带大我们呢。第二,生女孩安全,你想,男孩长大后的责任大,十多年前我们因为是男孩才被送到花旗国去了,我们有的同学读书读死在美国,回国后,有些同学战死在福州马尾海战中,还有一个不是战死的,是训练时感染细菌死亡的。现在我虽为水师教练,一旦国家有事,同样是要披战袍出海作战的。唐朝诗人杜甫写过一首《兵车行》,里面有这么几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战争总是残酷的,男人一定是首当其冲。为此,我希望我们第一个孩子是女孩,不是自私,是希望生个女孩能成为你的帮手。”

  谭菊珍眼睛里已含着泪花,詹天佑用手帕轻轻帮他擦拭,沉沉地说:“是啊,人类要是没有战争多好啊。”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1888年1月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忙着贴春联,准备过年了,谭菊珍顺利产下一女孩,这就是他们的长女顺容。谭菊珍生产的那一天,詹天佑刚好在家里,听到妻子痛苦的呻吟声,看到邻居阿婆与母亲陈娇忙进忙出,他在厅堂里走来走去,如热锅上的蚂蚁。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听到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早已把一困编炮抱到门口的詹兴藩把编炮点燃,这是按照当时的民俗在向街坊们昭示,詹家又添了一口人口了。詹天佑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他急急地往房地闯,被母亲陈娇迎面拦住:“天佑,别那么急,菊珍母女平安。你现在还不能进去,等给孩子洗干净了你才能进去。”

  詹天佑又回到厅堂,这回他不焦急了,静静地坐在八仙桌旁。陈娇到厨房煮了一碗糖水端进产房,示意詹天佑跟她一起进去。詹天佑走进去,看到谭菊珍平静地坐在那儿,望着接生婆手中的孩子。

  谭菊珍看到天佑进来,轻声地叫了一声:“天佑。”

  詹天佑高兴地说:“菊珍。”他用手拉住了谭菊珍放在床沿的手。

  接生婆抱着用衣服包好的婴儿让詹天佑看,詹天佑看着那孩子水嫩的样子,想用双手去接,谭菊珍拉住了他:“天佑,小心。”

  詹天佑说笑着说:“你放心,我会的。”他从接生婆手中接过孩子,用嘴嘟嘟逗着孩子,其时那孩子,眼睛才刚刚张开。

  大家看到詹天佑那么认真、那么细心,觉得很有趣,这个曾在花旗国生活那么长时间的水师教习,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象模象样,脸上都露出了笑脸。陈娇说:“好啦,天佑,把孩子放到菊珍身边,以后你就多抱一抱吧。”

  詹天佑说:“那当然啦,我现在升级啦,做老窦了。从今年开始长辈们就不用给我派红包了,真的好开心。”然后,双手把孩子放在床上妻子的身边。

铁路人生(1)
长女顺容的出生,给詹天佑带来了许多欢乐,1888年春天,在广州的西关、十三行、西堤马路,经常能看到詹天佑与谭菊珍抱着女儿逛街、散步的情景,有时候,陈娇会在他们身边帮忙,这段时期,应该是詹天佑最能感受到天伦之乐的时光。到了五月了,四个多月的婴儿正是爱逗笑的时候,詹天佑有时会用自己的胡茬去轻扎顺容的小脸,偶尔把孩子弄哭了,就一把塞到谭菊珍的手中,每当这时,谭菊珍就会嗔怒地向他瞪一眼,他申申舌头,做个鬼脸,把头转向一边。

  愉快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影响到詹天佑在广东水陆师学堂的教习工作,只要回到学堂,他就会非常投入。有一天,刚好讲完一堂测绘课,一位中文教习交给他一个信函,是两广总督府的一份公文,让他第二天前往总督府。当天,詹天佑回家住了一晚,第二天穿好官服,坐了一顶轿子来到总督府求见张之洞,张之洞执着他的手说:“眷诚啊,我以为把你放在水陆师学堂能让你最好发挥才干呢,没想到,还是有人向我把你要走啊。”

  詹天佑望了望四周,以为可以看到梁敦彦呢,但是没有看到。他接过张之洞的话说:“张大人,天佑受朝廷奉禄,当为国家效力,大人您有何吩咐尽管说。”

  张之洞说:“眷诚啊,你在美国耶鲁大书院读的是何专业?”

  詹天佑说:“土木工程系铁路专业。”

  张之洞说:“这样看来,让你当水陆师学堂的教习,真是埋没了你的才能啊。”

  詹天佑说:“张大人何以出此言?”

  张之洞说:“是这样的,其实对于铁路我也不懂,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但知道朝廷有很多人反对。现在北洋的李鸿章大人在天津创办‘中国铁路公司’”,请了一个英国人做总工程师,有人推荐你去那儿做事,李鸿章大人就给我来了一份咨调公文,要调你去天津修铁路。”

  詹天佑一听,心里真是兴奋得不得了,在自己的祖国修铁路,当年选报铁路专业那一天开始就是自己的梦想,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而今天这个机会却从天而降,真是太高兴了,但他不能在张之洞面前表现得过于轻浮,还是一副很认真的样子,问道:“天佑唯张大人之命是从。”

  张之洞说:“那当然,你现在还在我这里嘛。不过,要知道,李鸿章大人可是权倾一时的大臣啊,自从曾文正公去世之后,朝野唯有李大人最受皇太后、皇上委以重任,他向我要人,我不敢不给呀。另外,我也想了一下,铁路在我国才刚刚开始,由李大人亲主其事,将来有可能有大发展,你既是在美国读的铁路专业,去从事自己的本行,也更能发挥你的才干,于公于私都得让你去啊。”

  詹天佑跪下道:“多谢张大人!”

  张之洞说:“眷诚啊,你在水陆师教堂口碑很好,官称其能,士服其教,是一个好教习。铁路一事,在我大清国才刚起步,很难说是好是坏,如非李鸿章大人主其事,其他人也难于承担责任。故你要有思想准备啊,可能会有不少困难和挫折呢。”

  詹天佑说:“天佑谨记大人教训。”

  张之洞说:“好吧,派遣公文我已拟好,你回学堂交接一下,马上去天津报到吧。”

  书吏拿来公文,詹天佑双手接过。立即往黄埔广东水陆师学堂,办理了交接事宜,坐着学堂提供的一艘小型实习船顺着珠江溯河而上,从白鹅潭进柳波涌,船直接停在了他的家门口。平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以往回家,有时候是骑马,有时候是坐轿,詹兴藩夫妇都站在门口迎接,谭菊珍也抱着顺容出来了。詹天佑让兵役把行李卸下,打发兵船回去了。

  回到屋里,詹兴藩问是怎么回事,詹天佑把要去天津的事向家人讲了。

  到了晚上,詹天佑与谭菊珍坐在婚床上,望着熟睡的女儿。詹天佑说:“菊珍啊,我这次去天津,是福是祸很难说。听张总督的口气,修铁路现在朝野意见还不一致,这种情况我在花旗国读书时,从报纸的新闻中和老师的课堂里多少都知道一些。但我们的国家实在太古老了,一样新东西要让大家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不过,我想,铁路总是要修的,美国的铁路一日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那一列车可运多少人和货物啊,可是,我们大清国这么大,还靠人力、马力,实在是太迟缓了。”

  谭菊珍说:“你讲的这些我都不懂,我只是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时间久了,我们顺容会想你的。”

  詹天佑说:“你不想吗?”

  谭菊珍瞪了他一眼。说:“嗯,你想得美?”然后问:“天津有多远,你怎么去啊?”

  詹天佑说:“其实,我真想你和我一起去,但那边情况不清楚,所以我先去看看,到时时候安定了再来接你和顺容。天津到这里有数千里之遥,如果从陆路去的话,要走好几个月,所以只能从水路去,大概也要有十天半月呢。”

  谭菊珍说:“那么远啊,能不能不去啊,你在水陆师学堂当教习不是顶好吗?”

  詹天佑说:“我明白你的心意。可是,我是大清国培养的,现在又受了朝廷的封赏,官府的安排是要服从的。再说,为国家修铁路本来就是我的理想,现在有机会,哪能放弃啊。不管情况怎么样,我总要去了才能知道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