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44章

詹天佑-第44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克吐温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只能表示遗憾。不过,我希望你们不管是回去也好,留下也好,一定要自己充满乐观,一定要对人友善。听得出来,你们对吴嘉善先生有许多误解,但希望你们无论如何都不要与他对抗。他代表着你们的国家管束你们,即使是回去,他的意见也很重要,你们要学会在困难的时候保护自己,好吗?”

  幼童们说:“好,谢谢您,马克吐温先生。”

  马克吐温向大家摇摇手,表示要走了,这时吴嘉善快步走来,向马克吐温拱手相送。马克吐温向他笑了笑,挥挥手。幼童们则一个一个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吴嘉善看着马克吐温远去的背景,望了一下幼童们的房间,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当前能做的就是稳住大家,让这些幼童平安回到国内。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深情惜别(3)
正当幼童们在为回国作准备的时候,美国的一些舆论开始呼吁清政府不要撤回幼童,美国《纽约时报》于7月15日报道:“有迹象表明,大有前途的中国留美教育计划项目很快就要终止……。如果对这个项目的放弃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将会非常遗憾……。这些从中国优秀家庭挑选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处处受到人们的喜爱。”

  第二天该报又发表评论说:“提及计划被终止的原因其实并不隐秘,因为中国的官员担心,这些没有保持严格传统教育的中国青年将来无法真正为自己的国家效力。不管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政府开展了这个留学项目,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对于这项事业的意义远没有容闳博士看得那么远。”

  7月23日专门刊发了评论员文章,题为《中国在美国》,文章盛赞幼童在美国留学期间的表现:“他们机警、好学、聪明、智慧。像由这个古老亚洲帝国来的幼童那样克服别国语言困难,而且能够做到学业有成,我们美国孩子们是无法做到的。”同时,该报又对清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不可思议的是,政府认为这些学生,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这些孩子已经学会了电报技术,而眼下中国政府不准许在天朝圣国的土地上建设哪怕是一英里的电线。他们已经学会了铁路建设知识,而大清国刚刚拆除了国内唯一一条铁路线。他们深知公民的自由意味着什么,而幼童们要把这些危险的学问念头带回到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那里。这个政权如此的复杂神秘,以至于他大多数高贵的臣民根本不知道这个政权的准确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他们认为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美国报纸的评论与上海的报纸对幼童的评价实有天壤之别。陈兰彬和容闳都看到了这些评论,吴嘉善也看到了,但这个时候,谁都无能为力了。

  8月中旬,哈德福的天气仍然闷热,驻洋肄业局宣布第二批回国幼童的名单,一共有40人。这在哈德福当地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幼童的美国家长和教师纷纷前来肄业局拜访吴嘉善等人,但是无济于事,吴嘉善都会客气地向他们解释,这不是他的决定,他只是在执行皇帝和朝廷的命令。于是,美国友人决定于8月21日由杜夷曲尔牧师出面,为所有幼童在避难山教堂举行惜别晚会。如果要全体幼童都参加的话,必须由吴嘉善同意才行,当杜夷曲尔把这个消息告诉幼童们时,希望他们自己向吴嘉善报告,但是,没有人敢这样做。因为肄业局一直有规定,不准幼童进教堂,进教堂有信教的嫌疑。杜夷曲尔说:“既然你们那么怕你们的吴大人的话,你们能否推荐两位代表,陪我一起去见吴嘉善先生。其实,我平时也与吴先生有接触,好象他并不那么拒人于千里之外,也许这次撤回你们,真的不是他一个人的主张呢。”

  大家你望我,我望你。很多人都把目光集中到詹天佑的脸上,詹天佑自己清楚,吴嘉善曾在很多场合肯定过他西洋书读得好,传统礼仪又遵守得好,对他有一定的好感,大家希望他出面,希望借重他在吴嘉善心中的形象。詹天佑说:“这样吧,杜夷曲尔牧师,我陪你去吧。”

  大家热烈鼓掌。这时,梁敦彦说:“杜夷曲尔牧师说,不是要两个人陪他去吗?还得选一位。”

  蔡绍基说:“我们这里,只有欧阳赓与詹天佑获得了大学毕业证,要不,叫欧阳赓一同去吧。”

  欧阳赓说:“我去没有问题,只是我们要考虑吴大人平时对谁印象最好,叫谁去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我与天佑的共性太大,请一个年龄小一点的人可能会更好一些。”

  钟文耀说:“唐绍仪,我看唐绍仪行。”

  唐绍仪说:“好吧,我去,我也感到吴大人平时对我不错。不过大家不要误会噢,我并不是吴党啊。”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于是,杜夷曲尔带着詹天佑和唐绍仪来到吴嘉善处,詹天佑与唐绍仪首先下跪说:“学生詹天佑、唐绍仪拜见吴大人!”这种在国内常见的拜见礼在肄业局;幼童们还是要行的,詹天佑与唐绍仪一丝不苟的行礼让吴嘉善确有好感。

  吴嘉和颜悦色地说:“起来吧。”

  他看到杜夷曲尔,说:“你好,杜夷曲尔牧师!”

  杜夷曲尔对吴嘉善说:“吴先生,你好!”

  吴嘉善看了看他们三人,猜到可能有什么事要来交涉,说:“杜夷曲尔牧师,有何见教,请赐教。”

  杜夷曲尔说:“赐教不敢。吴先生果然是聪明人,按你们大清国的话说,这叫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吴嘉善说:“说吧,下官奉听。”

  杜夷曲尔说:“我把詹天佑和唐绍仪也带来了,他们作为你们留学幼童的代表。是这样的,你们这一次公布了第二批回国的四十名幼童的名单,我们感到很难割舍,毕竟大家在哈德福市生活了这么多年,现在又要中途回去,不少美国家长和教师都对幼童们有很深的感情,他们离开后,真不知何时再能回来,为此,我们决定在避难山教堂为这些孩子们举行一次惜别晚会,听说,乘下的一批不久以后也要随您回国,为此,我们希望当前留在哈德福的全体幼童都能参加。因为知道你们禁止幼童信教,平时,不允许他们去教堂,所以特来向您请示,这只是一个告别晚会,与信教没有关系,希望得到你的同意,幼童们没有您的点头都不敢去,所以,让詹天佑和唐绍仪作为他们的代表向您陈情。”

  吴嘉善边听边沉思,听完杜夷曲尔的话,看了看詹天佑和唐绍仪,问道:“你们怎么想的?”

  唐绍仪说:“我们听大人吴的安排。”

  吴嘉善又看看詹天佑说:“你呢?”

  詹天佑说:“吴大人,前次二十位官学生离开了,其实我们心中真的不好受,现在又有四十个同学要回国,将来天南海北,真不知几时能相聚,我们确实心中不舍。”

  吴嘉善说:“这样说来,你也同意去教堂参加告别晚会?”

  詹天佑点了点头。吴嘉善不出声了,全场的人都没有讲话。沉默了好久,杜夷曲尔与詹天佑、唐绍仪内心感到很紧张,生怕吴嘉善不同意,他一旦开声说出来,那就无可搀回了,与其让他说出否定意见,还不如这样沉默,大家都这样想。

  吴嘉善望着门外的白橡树,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地说:“既是这样,你们就去吧。”

  詹天佑和唐绍仪一听,高兴得几乎心跳到嗓子眼了,但他们必须克制,一齐跪下道:“多谢吴大人!”

  吴嘉善说:“你们起来吧。”

  詹天佑与唐绍仪满脸笑容地起身。杜夷曲尔看到如此情景,对吴嘉善说:“吴先生,我真为您这么通情达理而高兴。我代表幼童们感谢您。”

  吴嘉善若有所思地说:“如果幼童们都如这两个孩子一样,肄业局就不会是今天这样的结局。就是有那么几个人不愿遵守大清国的礼制,这才授人以口舌。杜夷曲尔牧师,出现今天这种局面,也不是我所愿意看到的。”

  杜夷曲尔说:“这我都知道,你不是以前向我说过吗?我也向您的幼童们解释过,相信今后他们会理解您的。至少您今天能同意大家去避难山教堂参加惜别会,这就是一个好的决定。”

  吴嘉善说:“有些事我们能做主,有些事,我们确实做主不了。比如肄业局的裁撤问题,这涉及到朝廷每年数十万两银子和大清国的面子,其实,在我来美国前,朝中就有不少人对肄业局有看法,我到任后,发现确实有问题,才把实情向李鸿章大人和陈兰彬大人作了汇报,谁会知道最后朝廷会一刀切呢?”

  吴嘉善这话虽是说给杜夷曲尔听的,又何尝不是说给詹天佑和唐绍仪听的呢?

  詹天佑问道:“吴大人,您能参加我们的惜别会吗?”

  吴嘉善看了看詹天佑的脸,感到这个年轻人似乎与其他幼童有所不同,眼神里有一种与他的年龄似乎不相符的成熟符号。吴嘉善说:“你们好好与你们的美国家长和教师告别,我不会那么快与你们告别的,我要坚守到最后,与你们最后一批同撤,而且要护送你们回国,再说,回到国内,我们还可以常常相见。你们在避难山教堂的惜别会我就不去了。再说因为撤局,很多幼童以为是我的决定,对我有意见,我去了,还会影响大家的情绪。”

  詹天佑与唐绍仪异口同声地说:“多谢吴大人!”

  杜夷曲尔笑了,他对吴嘉善说:“吴先生,谢谢您!”

  吴嘉善对詹天佑与唐绍仪说:“我们大清国有句古话: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你们来美国这么多年,我也知道美国的家长和老师们对你们是不错的,你们一定要好好向他们道谢,表现出我们大清国官学生们应有的大国风度来。”

  詹天佑与唐绍仪说:“学生一定记住吴大人的教导!”

  惜别晚会如期于第二批幼童离开哈德福的前一天晚上,即8月21晚在哈德福市的避难山教堂举行。教堂里到处点满了腊烛,四十个即将离去的幼童换上了清一色的西装,长长的辫子垂在身后,发稍被他们细心地卷起放在西装口袋里,其中有几个人戴的是假辫,李桂攀是其中的一个,他非常小心,生怕自己的假发被人发现,不敢有大动作。但看看全场,没有肄业局的官员和教习,李桂攀干脆把假辫取下,放在旁边,容揆也仿效他,这样一来,几个戴假发的幼童都取下了辫子,大家彼此看着对方,都会心地笑了。很多离哈德福市较近的幼童们的家长步行来了,有些住在远处的幼童家长也租了马车前来参加送别晚会。詹天佑和欧阳赓都不在这期回国名单中,他们的两个美国家庭的家长没有来。

  教堂里点满了腊烛,当!当!当!教堂的钟声响起,杜夷曲尔牧师宣布惜别晚会开始,他首先要求全场为即将离开的中国幼童们祈祷。大家双手合拾,闭上双眼,向天祈祷。

  接着杜夷曲尔首先发表演说,他要求回国的幼童们不要忘记美国,不要忘记哈德福,要记住在这里生活的美好时光,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