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39章

詹天佑-第39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趣,忍不住站在那儿驻足观看。

  那次训练结束后,钟文耀到詹天佑住处玩,詹天佑说:“文耀,你是舵手,全艇胜利与否与你的指挥有很大关系,可是你在指挥大家时却说那种粗话,其他队员没有抗议吗?”

  钟文耀说:“有啊,当然有,可是,当我一动起来,就控制不住,还是那样喊着,慢慢他们习惯了,也就不再抗议了。”

  詹天佑说:“这可是对你的迁就啊,这是耶鲁大学,你还是要注意文明用语。”

  钟文耀说:“我小时候在家乡看龙舟赛时,舵手急了,也是这样喊的,而且比这更难听。”

  詹天佑说:“可是,这不是乡下,这是大学,再说,你看看你脑后的那条辫子,你可是大清国的留学生啊,还是要注意点语言文明嘛。”

  钟文耀说:“好好好!钟某下次注意就是了。”

  其实,钟文耀并没有按詹天佑的意见改变自己在划艇中的表现。

  说起耶鲁大学与哈费大学的划艇比赛,那可是美国大学间历史最悠久的校际比赛,从1852年8月3日第一届开始,到钟文耀进入耶鲁大学那一年已经进行了二七届,往届的比赛中,常常是哈佛大学获胜较多。

  在接下来每年一度的与哈佛大学的划艇比赛中,比赛的哨声一响,他一心急,又是“他妈的(DAMN)!”喊个不停,当然,岸上观战的人群沉浸在喧闹声中,并没有人在乎他这句粗话,他的这种叫喊声只有同船的队员能听清楚,大家都习惯了,反而在他这种粗话的叫喊中,队员们多了几分乐趣和兴奋,划起来更有劲了,而且随着钟文耀的叫喊声的起落,用力也更齐了,节奏也更快了,加上钟文耀掌舵确实很有技巧,把家乡龙舟赛的一些技巧巧妙地用到划艇过程中,还真是有些效果,耶鲁的船艇很快赶超了哈佛大学队,取得了最后有胜利,这让两岸观战的耶鲁大学的同学们感到无比兴奋,岸上不断有人喊:“钟文耀!钟文耀!”

  前来观战的大清国幼童们则喊着钟文耀的英文名字:“曼尼!曼尼!曼尼!”。 最好的txt下载网

暗流涌动(一)
在大清驻洋幼童肄业局,自从幼童们陆续进入大学,加上潘铭钟的去世,使得肄业局在管理幼童方面多少有些放松,这就让那些处于青春期、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的幼童们在接受美式生活方式影响方面有了可乘之机,有一些人就会把美国的一些衣食习惯带到肄业局,更有甚者,有幼童在肄业局公开讨论信教的问题,有选举新闻的时候,也有人敢在肄业局讨论了,穿西装、剪辫子的事也发生了几起,这让容闳在肄业局的压力越来越大。容闳甚至还不得不托人到纽约为剪了辫子的幼童买假辫,但是当时纽约华人少,根本买不到假辫,只好又转托人到旧金山华人集居的地方买来假辫帮一个幼童带上,才避免了这个幼童被遣送回国的命运。这些事,在刚到美国的最初两年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一是陈兰彬的严厉监督和约束,二是这些约童刚刚进入到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中,年龄也不足于让他完全摆脱以往在国内形成的对官员和教习的绝对信任与服从的习惯。可是随着陈兰彬的离去,继任的区谔良、容增祥本身没有考虑在肄业局长期干下去,加上他们了解容闳在幼童中的影响及他在与美方沟通中的作用,他们对幼童们的约束也不会过于严苛,虽然他们也感觉到,随着幼童们在美国生活时间的延长,这些孩子自主能力提高,他们受到美国生活习惯的影响及在思想上的变化是越来越明显,他们与陈兰彬的强势作风不同,采取中庸的办法,一是继续延用陈兰彬最初制订的规矩,二是尽可能不去主动找幼童们的差错。有些幼童如果实在不懂事的话,他们才会对其进行惩罚。当然,这两位监督在回国述职时,都向李鸿章表达了对幼童们受美国影响的担忧,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内那些反对幼童出洋的守旧官僚提供了继续批评派幼童出洋留学的籍口。

  幼童们在美国命运的根本变化,开始于1879年。当时,陈兰彬已经升任大清国驻美、日、比三国首任公使,容闳被任命驻美副公使,这都属于升迁。容闳本来对升任副公使的兴趣不大,他的更大愿望是希望尽全力做肄业局的事情,在他看来,他一直视幼童留学为他终生追求的富民强国的重要措施,而且幼童留学也是他尊崇的曾国藩亲自倡导的事业,他有责任和义务完成曾国藩无法亲眼看到的幼童留学事业,而且他这么多年与幼童们相处,真的难于割舍与幼童们建立起来的真情实感,他甚至给李鸿章写信,希望辞去驻美副公使的职位而专注于肄业局事务,但是李鸿章没有同意,作为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他任驻美副公使的职位同时,继续兼任肄业局的副监督,正监督则由李兰彬推荐的一位老翰林吴嘉善出任。

  吴嘉善是江西南丰人,比陈兰彬小两岁,但他比陈兰彬早一年中进士,陈兰彬是咸丰三年的进士,吴嘉善则是咸丰二年的进士,两人同在翰林院共过事,吴嘉善曾在广州同文馆讲过汉文和数学,他自学了英文、法文等外国语言,对西学有浓厚的兴趣,与当时的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和摄影家邹伯奇等人友善,他是翰林院里知名的数学家,是翰林中最早能看懂英文的人,曾首创用汉字注音学习英文的方法。1876年,陈兰彬获任驻美等国公使时,即推荐吴嘉善为参赞。1878年陈兰彬以驻美公使的身份赴美,吴嘉善随行,并于1879年接任容增祥,出任大清驻洋肄业局正监督,负责肄业局的日常管理,容闳则与陈兰彬以公使身份常驻华盛顿,陈兰彬基本不再过问肄业局的事务,容闳则还兼任肄业局副监督,因而还经常参与局务。

  吴嘉善虽然对西学有兴趣,在国内时,往来也多有西学之士,但思想上传统意识特别浓厚,对中国传统礼仪尤为维护。在他上任第一天到肄业局讲话时,很多幼童由于平时已经形成习惯,正面看着他说话,而且没有下跪,按照当时国内的规矩,吴嘉善身为朝中命官,又是这些幼童的监督,既是长官,又是老师,幼童们必须行跪拜礼,这第一次见面就使他感到这些来美国多年的幼童们真是不懂礼貌,在国内,这样正面看着上级或长辈都是不礼貌的。他心中老大的不快。

  虽然当时他没有现场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但事后他问一位汉文教习:“这些驻洋官学生怎么这么不懂规矩?这还是在美国留学呢,就这样不尊重长官,这样的孩子能用心读书吗?即使学得一鳞半爪回去,将来如何与国内的官员合作呀?”

  汉文教习说:“平时容大人与他们接触时都是这样,所以,我们也只好迁就。听说,刚来美国时,陈兰彬大人约束得紧,这些官学生都很老实,也肯用功学习汉文,陈大人走后,情况就慢慢发生了变化。区谔良大人和容增祥大人在任时间短,也没有怎么特别要求过他们。好在大人您来了,第一次就发现问题,这确实是应该要好好管一管的,否则,再过几年,这些年轻人可能连自己是大清国的官学生的身份都忘了。这样的话,朝廷每年花那么多银子在这些官学生身上真是得不偿失。”

  吴嘉善一听,更是恼火。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暗流涌动(二)
接下来,一次幼童回肄业局集训时,有几个在哈德福中学读书的幼童竟然穿了西装回肄业局,他们见了吴嘉善还用美式礼节问候:“吴先生,您好!”

  吴嘉善气得向他们瞪眼睛。幼童们发现错了,却不改正,申了申舌头,做了个怪脸逃也似地跑开了。这一下可把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吴嘉善气得够呛。吴嘉善越发感到这些幼童不成体统,长此以往,真的把大清国的规矩全忘光了,他深感自己有责任纠正这些人的习惯,必须把这些幼童从美国化过程中拉回到大清国的礼制中。于是将所有进入大学和生活在美国家庭中接受中小学教育的幼童们全部召集到肄业局,进行了一次集体训话。

  1880年4月1日,吴子登向全体留学生发布了他亲自撰写的《谕示》,要求学生在学习外国功夫的同时不要忘了本国规矩,要努力温习“四书五经”。用浅显的文言写成,全文如下:

  谕告诸生等知悉:

  我国家作育人才,不惜巨帑,送尔等肄业。尔父母亦不耽溺爱,令尔等离家前来。无非期望尔等学业有成,上可报国临民,下可光宗耀祖,为尔等终身之计。试思中国人家子弟,若万千,若千万,岂易得此美遇?既可学新奇学问,又不用毫末钱财,又早已顶带荣身,又将来回中国后,功名超进,种种好处,不可言宣。

  但要思出洋本意,是令尔等学外国功夫,不是令尔等忘本国规矩。是以功夫要上等学习,规矩要不可变更。若尔等不上等学习,将来考试,岂能争先胜人?若任意将规矩变更,将来到家,如何处群和众?尔等既在外国学馆,功夫有洋师指授,不虑开悟无方。惟到局时候甚少,规矩日久生疏,深恐渐濡莫抛。是以谕示尔等,要将前后思量,立定主义。究竟在外国日少,居中国日长。莫待彼时改变不来,后悔莫及也。

  至洋文汉文,更要融会贯通,方为有用。否则不但洋人会汉文到中国者不少,即中国人在外国通洋话者亦多。何以国家又令尔等出洋肄业?反复思维,其理易晓矣。现已一面将汉洋文字会通之法,纂习一书,以便印出后,发为尔等程序。尔等当先于学中完毕功课之时,少歇息后,抽出闲谈及作无益诸事工夫,即将四书温习,或相互讲论。日计不足,月计有余。 总之洋文汉文,事同一理。最是虚字难明,如有未解之字,或此句有,别句亦有,当即摘出记录,以便到局请问,或随时写信求益不可,自能旁引曲征,令尔等明白晓悟也。诸生其熟思紧记,以期学业日长,义理日明,为中国有用人材,不胜厚望焉。

  特谕。

  吴嘉善还将《谕示》译成英文文本,在美国报纸发表,发表时的题目是《中国留学事务委员致中国学生的公开信》,文辞没有中文那么措辞强硬。在发布《谕示》的同时,吴嘉善还发布了留学事务局的新守则。规定:

  “每值暑假,中国各生当全心全力研习中文”,

  “每月均须将所作中文课业呈送本局查考。凡按时呈送且成绩优良者,必发奖励,凡迟送者,当处罚金。另外,各生每月有30页的中文功课,必须呈送本局,不得有误”;

  “凡一切仅适合美国学生而不适合中国学生之学科(如美国地理、钢琴演奏、英诗写作等),本局切盼中国各生之美籍教师们立刻予以停止教授”;

  “每值学校短期假期,各生不得离开原住处,不得提用假期生活费,作为旅行开支,和往他地接受美国家庭之食宿招待”;

  “凡住康州哈特福德城各生,每值周六及周日,必须到局听宣讲《圣谕广训》”;“凡不专心学业各生,本局当勒令其退学,并遣送回华”。

  有几位幼童拿到这谕示一看,吓得吐舌头。容闳的侄子容揆坐在詹天佑傍边,用英语说:“吴先生想把这肄业局变成‘地狱之屋’(The Hell House)啊?”旁边几位听到了,都轻轻地笑出了声。詹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