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32章

詹天佑-第32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詹天佑说:“你对社会类的书也有兴趣?”

  潘铭钟说:“其实这本《国富论》虽然讲的是西方国家的事,我看了很多内容,也想过不少,感到有不少内容对我们大清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很可惜,这样的书现在在国内还没有译本,一般士大夫又看不懂英文,这里面讲的东西,有些还是有道理的。”

  詹天佑说:“所以有些事光靠我们几个官学生急是急不来的。不过,我很佩服你,你内心有那么多想法,却能非常安心地学习书本。”

  潘铭钟说:“有想法是一回事,如果国家花那么多银子,我们没有学到真东西回去,那不是授人以话柄?对我们来说,唯有用功读书,才能回去对国对家都能有所交待。”

  詹天佑说:“好样的,铭钟,现在不早了,早点睡觉,不管怎么样,别累坏了身体,身体总归是最宝贵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睡觉吧。”

  潘铭钟吹熄油灯,睡了下去。

  幼童们到美国后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出现在1877年的春天,第一批赴美幼童中年龄最小的潘铭钟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在他所在中学老师和他的美国家长罗斯先生的鼓励下,报考了纽约州首府奥巴尼附近翠尔城(Troy)的瑞萨莱尔理工学院(Rensselar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以优异成绩被该学校录取。

  驻洋肄业局为了激励全体幼童,特地把全体幼童召集到肄业局举行庆祝会,祝贺潘铭钟第一个考取美国大学。容闳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红酒,包括当时的监督区谔良等在内的肄业局官员、教习和全体细童都向潘铭钟举杯祝加。从1872年抵美,至此时刚好五年时间,潘铭钟不仅克服了语言关,英语的听、读、说、写能力甚至比当地同龄人还要好,他不仅完成了美国小学的全部课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全部课程,所有课程考试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他的高中老师和美国家庭的家长罗斯先生才鼓励他提前报考瑞萨莱尔理工学院。潘铭钟一下子成了全体幼童们心中的榜样,尤其是他的年龄在首期赴美幼童中最小,个子也是最小的一个,但这一年他刚好十五岁,稚嫩的脸上,多少多了一些英俊之气。

  区谔良首先来到潘铭钟面前,区谔良的籍贯也是广东南海(现在西樵山),他对这个小老乡第一个考上美国的大学感到十分的荣幸,他说:“铭钟,我为你感到骄傲,你为我们家乡争了光,为大清国争了光,听容大人说,象你这么年轻进入大学的,在美国当地也不多见。希望你到大学后,能再接再厉,努力学好选报的专业,回国后为大清国效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他乡诀别(二)
潘铭钟腼腆地笑了笑,好不容易挤出几个词来:“感谢区大人的教诲,学生一定谨记在心。”

  容闳举起酒杯,来到潘铭钟面前,一只手举起潘铭钟的手,向着全幼童们说:“各位学童,今天铭钟能考上瑞萨莱尔理工学院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这是铭钟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驻洋肄业局的光荣,更是我们大清国的光荣。想当年,鄙人与护送你们第二期来美的黄胜先生等三人靠西人之助来美留学,处处谨小慎微,如果不是一些好心人的帮助,甚难完成学业。今日你们有大清国作你们坚强的后盾,肄业局为你们选择了最好的美国家庭和学校,与鄙人留学时真是完全两种境界。不管是谁,有祖国作后盾,不管身处何处,心里总会踏实许多。今天,铭钟能有如此好消息与我们分享,我真的好高兴啊。”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眼含泪水,也许是勾起了他当年留学时的辛酸记忆,或者真是为这么多孩子在一起庆祝潘铭钟考入大学的场面而感动,一个将近五十岁的男子,流出了激动而兴奋的泪水。这是幼童们自见容闳以来第一次见他流泪,特别是第一期赴美的幼童,对容闳的感情非常深,自从他们告别家长那一天起,容闳就成了他们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天,今天看到这“天”下“雨”了,多少不免有些沉重。第一期幼童们依序一个一个来到潘铭钟面前,向他碰杯祝贺,紧接着向站在潘铭钟身边的容闳行鞠躬礼,谁都没有讲话,没有人教他们,是大家自发这样做的,后来各期的幼童见状,也都跟着这样做,这场面真是既温馨又感人。

  区谔良示意大家放下酒杯,来到课室,这是一间大课室,实际上也是肄业的大礼堂,他先是让潘铭钟向“天地君师亲”牌位和孔子牌位行了跪拜礼,然后向着全场的幼童讲:“各位学童,刚才容大人讲了,国家为你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读书,大家也不负众望,努力向学,你们正是青春年少,国家的希望寄予你们身上,这也是当年曾文正公之初衷。铭钟今日提前考入美国大学,这说明大家与美国同龄人相比,不仅不差,而且还有优秀之处,这是你们的家庭之幸,也是我们的国家之幸。本官身为肄业局之监督,深感责任重大,唯恐难孚众望,但只要我在一日,我就要提醒诸位,不管是否考入大学,将来学何本事,一定不要忘记,国家花这么多银子,给大家提供条件留学,千万不能忘本,始终要记住我们是大清国的子民。人不可一日无感恩之心,现在请大家转身,为潘铭钟拜谢皇太后、皇上。”于是他领着潘铭钟和容闳、各位教习走到课室的另一端,站在队伍面前,附身下拜,向西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山呼:“皇太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集体活动结束后,因为潘铭钟与区谔良同属广东南海县籍,在各期赴美幼童中,南海县籍人数不少,区谔良提议,南海县籍幼童一起向潘铭钟表示祝贺。第一期的詹天佑、第二期的苏锐钊、邝咏钟、邝景垣、陈佩瑚、第三期的杨兆楠、徐之煊、邝景阳、邝贤俦、第四期的林联辉、陈福增、林联盛、陶廷赓、梁鳌登、潘斯炽,加上潘铭钟,南海县籍竟有十六人之多。大家围着潘铭钟站着,区谔良看了看这些小老乡们,颇有些意味深长地说:“看到你们这么朝气逢勃,本官确实很为家乡南海县感到自豪,本官也是南海县籍,来美任肄业局监督一年有期,知道你们很辛苦,美国学校开学时要读当地学校的书,美国学校放假时,你们要回肄业局读书,但你们与美国学生不一样,他们是父母出钱,你们则是朝廷出银子,而且还派了官员与教习督促你们,当然对你们有严格要求。潘铭钟这孩子我早就注意到了,你们自己也是有目共睹,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他之所以能提前考入美国的大学,这与他平时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其实,他不仅美国课程学得好,汉文也学得很棒,我看过他写的汉文文章,确有锦绣之气,就是国内一般秀才也难于达到。我为家乡南海县有这样的后生小子而高兴,希望尔等南海籍官学生也勤奋自励,以潘铭钟为榜样,早入考入美国大学肄业。我很快就要回国销差了,朝廷将派新的监督前来,我希望将来在家乡南海县看到你们载誉归来。”

  区谔良这些话既是说给南海籍幼童们听的,又何尝不是说给全场所有人听的呢?只是他巧妙地利用这种场合把自己辞职回国的消息告诉了全场的所有人,连容闳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事实上,区谔良任监督以来,对肄业局的事务没有作太多更改,基本按照陈兰彬和容闳设计的模式运作,尤其是在与美国当地社会的沟通中,他知道容闳的活动能力,多予尊重,他自己主要着力在监督幼童的汉文学习方面,劝幼童们保持本国礼仪也多有用心,只是看到幼童受美国当地社会习气影响越来越大,有些幼童已表现出对汉文学习的不耐烦,对大清礼仪的疏懒,有时候,碍于容闳的面子,他又不能过于酷责,对肄业局幼童们在美连续接受十五年教育多少产生一些隐忧,他是一个明哲保身的旧式官僚,这些感觉他从不对别人提起,于是自己给朝廷悄悄上了奏折,说自己家中有事,需提前回国,望另派监督前来。

  幼童们听说区谔良说要回家了,都感到有些吃惊,不是才来一年吗?大家刚刚熟悉,特别是与当初陈兰彬大人相比,区谔良显然对幼童们要相对宽松一些,大家早已开始接受他了,他却在此时要走,多少心中有些不舍。区谔良对潘铭钟说:“铭钟,你是好样的,希望你在美国大学读书时,要继续学习汉文,不要忘了本国礼仪,学成回国后,我在家乡为你举行庆功酒。”

  潘铭钟说:“谢谢区大人,学生一定记住您的教导。”

  区谔良看了看站在潘铭钟身旁的詹天佑,詹天佑个子不算高,只比潘铭钟略高一些,说:“天佑,我平时改阅你的汉文文章时,感到你也是一个很有见解的人,而且听山房中学的老师和你的美国家长贺纳教授说,你的各门功课都不错,希望你也加把劲,早点考入美国大学。”

  詹天佑说:“学生一定记住区大人的教导。”

  区谔良又走到邝景阳身边,看到这个阳光少年,非常高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邝景阳,我知道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可是你要多用功啊。向铭钟学习。”

  邝景阳做了个鬼脸说:“是,区大人,我一定听您的。”区谔良心中掠过一丝不快,但他没有表现出来,在他看来,象邝景阳这样跳皮的孩子还要加紧调教,但他此时没有这种心情。

  詹天佑和欧阳赓从肄业局回到贺纳教授家里,乔治问道:“欧阳、天佑,你们今天有什么好消息与我们分享吗?”

  欧阳赓说:“我们一个同伴考上纽约州的瑞萨莱尔理工学院。”

  乔治说:“噢,那可是一所不错的学校,你们应该为他高兴才是啊,怎么看你们俩个这么严肃呢?”

  欧阳说:“高兴个屁!那个同伴是我们第一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让我们都感到不好意思。”

  乔治从来没有听欧阳这么大声说过这样的粗话,看了看他的脸说:“他比你小,先考上大学有什么不妥吗?”

  欧阳赓说:“当然有不妥,这说明我们无能吗?”

  乔治说:“噢,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们美国人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一定会真诚为对方祝福的,不会象你这样不服气。” 。 想看书来

他乡诀别(三)
欧阳赓说:“我又不知道美国的大学可以提前报读,老师也没有对我们讲,你爸爸在大学教书也没有告诉我们。”

  乔治说:“这你就不知道了,中学生提前报考大学一定是十分优秀的人才可以,不是所有人都行的,中学老师如果发现个别特别有天赋的人才会鼓励他提前报读,一般都不会的,你怎么能说你们的老师没有告诉你呢?我父亲一般不赞成学生太早进入大学,再说你们直接从小学插到高中班,越过了初中阶段,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啊。”

  詹天佑说:“乔治,其实,我们是羡慕那个考入大学的同学。”

  乔治说:“羡慕应该是高兴才是啊,怎么你们都显得这么严肃呢?”

  詹天佑说:“这也许是我们大清国人的表现方式不同吧。”

  乔治耸耸肩膀说:“也许,也许,也许我真的搞不懂。”说完,走到一边去了。

  詹天佑对欧阳赓说:“欧阳,古语云:临渊羡渔,不如退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