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30章

詹天佑-第30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詹天佑说:“铭钟是神童没有错,但你不见平时他也是最用功读书的吗?天道酬勤,铭钟知识这么丰富不仅是因为他是神童,而且因为他平时发奋用功获,对吗?铭钟。”

  潘铭钟笑了笑,没有说话。

  走到电报、电话展区时,潘铭钟指着操作员手里拿着的电话样品说:“要是这个电话能通到我们大清国就好了。”

  欧阳赓说:“听说上海和广州、香港,还有天津,现在都通了电报了。”

  潘铭钟说:“电报与电话不一样。”

  罗国瑞说:“各位,实不瞒大家,在下对电话的知识还是略知一二。”

  詹天佑知道他吃潘铭钟的醋了,说:“国瑞,你给我们讲讲电话。”

  罗国瑞说:“这个难不到我,据我了解,电话发明者叫贝尔,他非常年轻,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原是大西洋对岸的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市人,四五年前才移居到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他只在学校念过几年书,但是通过家庭的熏陶和自学,他喜欢上了科技发明。贝尔的父亲是一位语言生理、语言矫正和聋哑教学方面的专家,他受父亲影响,对语音复制产生浓厚兴趣。在研究电流传递声音的过程中,他于1875年做出了导致发明电话的一些发现,今年初他才申请电话发明的专利权,几个星期之后就获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权。这里面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名叫格雷的人申请类似装置的专利权的报告与贝尔在同一天到达美国专利局,但是晚到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所以,这个电话的发明权就归贝尔了。”

  欧阳赓说:“喂,看不出来哟,国瑞对最新的科技动态都这么了解。”

  罗国瑞得意地笑着说:“过讲过讲,与铭钟小弟相比,在下还差得远。”

  詹天佑说:“国瑞,你还顶谦虚嘛。”

  罗国瑞说:“你们知道贝尔发明电话时说得第一句话是什么?”

  欧阳赓说:“这第一句话很重要吗?”

  罗国瑞说:“那当然,这可是人类在远距离传递声音的第一步,当然很有意义了。”

  潘铭钟说:“是不是一句名言警句呀?”

  罗国瑞说:“当时,贝尔正在做发明电话的试验,他的话筒中的酸液溅到了腿上,吓了一跳,于是不经意地对着话筒向他的搭档喊道:沃森先生,快来帮我。没想到,沃森果然在电话的另一端听到了,沃森没有跑过来帮他,而是通过电话的另一端话筒回话道:贝尔,我听到了你的声音,你成功了!”

  詹天佑说:“哇,你讲的这个发明过程真的好令人羡慕唉。”

  罗国瑞说:“羡慕什么呀,不就是发明吗?到时候咱们也搞点发明出来,为大清国争光争光。”

  欧阳赓说:“国瑞,我们大家都要为大清国争光。”

  罗国瑞更加得意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费城奇遇(三)
枪炮馆陈列着当时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枪炮,有一门德国制造的克虏伯钢炮,长长的炮管,黑亮黑亮,下面还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基座。罗国瑞说:“炮膛这么大,发射一颗炮弹那会有多大威力啊?”

  詹天佑说:“你看这个说明,这门炮之所以先进,不在于炮膛大,最主要在于它的瞄准率和灵活的转动基座。”大家一看,确是这么回事。

  大家边走边看,实在太多了,简值看不过来,看到有共同感兴趣的东西就停下来谈论一下。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处专门展示女性制作物的展区,里面有妇女所做的各种书籍、绘画、图卷、女红等物。展厅的导游解说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女子,这些讲解员穿着漂亮得体的裙子,热情大方地迎接着前来参观的各国客人。幼童们对这些讲解员的风度的欣赏显然是超过了对展品的兴趣。

  他们继续往前参观,突然,大家眼前又是一亮,前面这座展馆竟然是一座中式建筑,青砖碧瓦,与中国的官衙门面相类似,很有一番亲切感。正面一个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个隶书字,横额为“物华天宝”,两侧有对联,上联是: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下联是: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两旁有东西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和官府衙门的很象,形式非常庄严。幼童们走进展馆一看,全是中国物品,里面陈列了许多古色古香的橱柜,手工艺品方面有刺绣、牙雕、字画、瓷器、木器、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镜屏、纸笔墨砚等,衣食方面有绸缎、丝、茶、药材和一些谷物种子,这些物品对幼童们而言可能还算新鲜,与刚刚在别的展馆看到的展品相比,中国展馆显然多了一些诗情画意。所以,在中国展馆大家都静静地看着,不再喧哗,也没有兴奋,但多了几分留恋。

  离开中国展区时,詹天佑对身边的几位同伴讲:“你们注意到没有,好象我们大清国除了我们这些留洋官学生外,没有见到其他什么人?”

  罗国瑞说:“是啊,日本人我倒见了不少,你们看,前面那几个不就是日本人?”

  他们往前看,果然见几个日本装扮的游客望着他们这边笑,显然,大家都在相互打量。

  欧阳赓说:“我们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老师对我们讲日本是东瀛小国,可是,我们经过横滨时一点也感觉不到日本是小国。”

  正说着话,他们竟然走到了日本展区,到这里一看,可比中国展区大多了,整体上差不多有三个中国展区那么大。再进去一看,不仅有日本的传统产品,如日本景泰蓝、和服、褶扇、灯笼、日本漆器、陶器等,更有日本商家送来的一些日本缝纫机、轮船模型等,显然,这个展区是一个传统与近代相结合的展区,幼童们没有讲什么,但内心却看到日本的东西就想到大清国的展品,总是有那么一丝在意,再加上当时在美国那个环境里,美国的新闻舆论也常常将中国与日本相提并论,这多少引起幼童们一些思考。

  从美国馆的主题馆出来,幼童们听说还有一些国家馆,他们穿行在展馆之间,希望寻找“大清国”馆,希望到那里拜访一下来自祖国的同胞,但是非常让他们失望,大清国在这里并没有自己的国家馆。幼童们望着漂亮的日本国家馆,内心不免有些惆怅。

  在康涅狄格州的展馆里,幼童们还意外地发现了他们平时所做的作业,这激起了他们内心的兴奋。这是当地*门与肄业局合作收集来送展的,那里有他们的绘画、制图作品,他们画的山水、人物、花卉,有着浓浓的中国情调,吸引了不少美国观众,还有他们的汉文作品,后面还附了英译对照,如潘铭钟的《游美记》、詹天佑的《西海汶的春天》、欧阳赓的《我心中的美国》、邝景阳的《美国论》、钟文耀的《风俗记》等,自己的作品突然出现在这么高规格的展览会上,幼童们个个都兴奋异常。

  一出康涅狄格州展馆,他们来到一条铁轨旁,这是一条三英里长的铁路,用当时最大马力的牵引机车牵引,这是一台集中了当时世界尖端科技、威力巨大、魅力无穷的铁路机车,拖着一条长长的客车在展会现场循环行驶,供观众乘坐、观赏,让大家现场领略这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快捷、方便、高效与舒适,是由宾州铁路公司专门为展会设置的。幼童们依顺坐到车上,火车飞快地绕着展会转了一圈,停了下来,幼童们又开始喧闹起来,纷纷下车,继续参观。

  幼童们三五成群地自行参观,他们见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都能用英语自然地与他们彼此问候,毕竟大家来美国多年了,一路上走来,与同龄人相比,总算见多识广,不管与什么人接触,都不会感到怯生。詹天佑、欧阳赓与他们在西海汶男生学校时的同学潘铭钟、罗国瑞结伴而行,当他们来到英国馆参观时,罗国瑞好象发现了什么,他指着前方,叫几个同伴往前看,詹天佑三人个顺着罗国瑞的手指往前看,见隔着人群的不远处有一位穿着长衫、拖着辫子的中国人身影,这人很陌生,肯定不是肄业局的人。这时,那个人也发现了他们,向他们这边走来。

  那人走到他们面前,用英语问候幼童们:“嗨,你们好!”

  幼童们同声说:“嗨!你好!”

  那人说:“我叫李圭,这次受大清国海关税务司赫德委派,前来参加费城博览会,你们参观了中国馆吗?那些展品是由我们海关送来的。”

  幼童们见李圭三十多岁的样子,皮肤白晰,一口流利的英语,正兴奋着,大家都静静地瞪着眼睛看着他,听他说。

  李圭说:“你们是大清留学美国的官学生吧?我昨天在《纽约时报》看到了你们要来展会参观的消息,没想果然在这里见到你们了。刚才我在康涅狄格州的展馆看到你们的作品了,画作画得好,作文写得更好,真是不负朝廷一片苦心啊。我看你们学成回国后,一定能为大清国作很大贡献的。”

  李圭看到潘铭钟那么文静的样子,走近他,问道:“你多大了?是第几期到美国的?”

  潘铭钟说:“今年十四岁。是第一期来美国的。”

  李圭说:“这么说来,你来的时候只有十岁,报纸上说的当时最小的那个孩子就是你吧。”

  潘铭钟点了点头。

  李圭又问詹天佑:“看来你年龄也不大?”

  詹天佑说:“十六岁。”。 最好的txt下载网

费城奇遇(四)
李圭看了看欧阳赓和罗国瑞,看到他们那么青春而有活力的脸说:“唉呀,你们真是正值青春年华呀,好好努力,大清国真的非常需要你们啊。现在,我们国家非常缺少了解外国知识的人才啊。”

  罗国瑞问:“李先生,你现在在什么衙门当差啊,是什么官位啊?”

  李圭看着他,笑了笑说:“我没有什么官位,因为从小在国内学了一些英语,所以现在在海关做翻译。说来惭愧啊,这次我们大清国到这里的展品都是由海关一手操办的。”

  欧阳赓问:“海关是李鸿章大人管的吗?”

  李圭说:“话是这么说,但现在我们大清国的海关总税务司并不是本国人,而是一个叫赫德的英国人。这个英国人多少也算尽职,但我们大清国没有熟悉和了解世界知识的海关人才啊。”

  李圭又问他们:“你们这么小来美国,现在离家几年来?”

  欧阳赓说:“我们是第一期,今年刚好五年。”

  李圭问:“你们想家吗?”

  潘铭钟说:“想啊,做梦都想家哩。”

  詹天佑说:“想又有什么用,这样远隔千山万水,海陆道路数万里,想又有什么用?”

  李圭说:“朝廷规定你们要学满十五年才能回去,是吗?”

  罗国瑞说:“是啊,这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欧阳赓说:“实在没有办法,这是朝廷的规定。”

  李圭说:“你们这一次来了多少官学生看展览?”

  欧阳赓说:“驻洋肄业局的都来了,有一百多人吧。”

  李圭说:“难怪,我刚才看到不远处总会有一些象你们这么大的中国孩子穿行在人群中。你们准备在费城逗留几天?”

  罗国瑞说:“总共是三天时间,路上来回各一天,参观一天,住两个晚上,明天我们就回康涅狄格州首府哈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