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13章

詹天佑-第13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时搔扰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因为来自日本,因而被称作“倭寇”。公元五世纪(中国南朝时期),日本统一,国名定为“大和”,日本的民族因而称作“和”族。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来历。中国唐朝时期,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后来一直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中国的《新唐书&;#8226;日本传》中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倭国“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此外,在古代汉语中,日本又被称为“扶桑”、“东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惊涛万里(四)
日本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几何时,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十三批遣唐使的到来,日本从中国学去了多少古代文明。可是随着近代科技发展,西方文化东来,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与惰弱表现让当时国力远不如中国而向来敬仰中华文明的日本人开始警醒。当第一次鸦片战争十多年后的1853年,一个叫佩里的美国将军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日本东京湾附近的横须贺港要求开港通商时,日本国内对开国与开战虽然也有过激烈的讨论,但日本人还是以务实的精神、欢迎的态度答应了佩里的通商要求。随着与美国第一个不平等通商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英、法、德、俄也都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通商条约,在与西方各国的贸易过程中,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往国外,日本幕府时代的黑暗统治越来越受到举国反思,终于在1868年,日本武士推翻了延续600多年的幕府统治,新兴势力拥戴只有十四岁的明治天皇实行新政,即明治维新,全面放弃以中国为师的传统思想,彻底转向向西方学习的新潮理想。很有意思的是,当时日本的明治天皇与大清帝国的同治帝其实年龄相仿,而且同治冲龄登位,比明治天皇做皇帝的资历要早,没有想到的是,当时两个几乎同龄的皇帝却把各自统治的国家带往了不同的方向,同治皇帝甚至还在这些幼童到美国后不久便英年早逝了。更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后的中日甲午战争中,雄起的日本竟然将他的中国老师打得大败,在这批幼童的学弟中,有一位比他们晚一年顺着同一条道赴美的吴应科,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因立有战功受到清政府的奖赏,他不仅没有视作荣耀,反而将勋章、军阶章愤怒地扔进了黄海的怒涛,还是他们的学弟,晚于他们三年的第四期赴美幼童梁诚,在中日甲午之战后,陪着李鸿章签订了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又有谁能想到,二十世纪的那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会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驱直入,东北掠夺,南京屠城;当然,那时候也不会有人想到,即使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日本人用另一种形式向中国人展示它的进步与国格,日本的家电、汽车又成了中国人消费的时尚产品。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罢,正如一个人,其实懂得反省与学习就是不败的品格。

  在中国士大夫中,呼吁向西方学习的声音其实比日本要早得多,难道真是船大难掉头吗?早在鸦片战争前,魏源、龚自珍等人就提出过主动了解世界的新思维。还在同治帝刚刚继位的时候,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已在中国的上海、天津、武汉等地推行洋务,开启工业兴国之路。可是,在我们这批可爱的幼童来到日本的横滨港时,此前一年,日本不仅派出了到美国等国留学的学生,而且派出了一个庞大的政府官员访问团,前往西方各国访问、学习,此时,这个访问团正在从欧洲回到日本的途中。然而,在向西方学习已成日本举国上下共识的时候,在大清帝国,曾国藩们却为了这批幼童出洋留学费尽了心机。

  幼童们在横滨码头上跟着陈兰彬大人在漫步,但他们已经隐约感受到这里与当时的上海码头有着不一样的生机。上海码头的繁华中透着几份保守,横滨码头的杂乱中孕着几许活力。有些感觉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但确实可以体会得到。比如说在上海道台衙门的道别吧,场面尽管气派,但排场背后确实让人感到压抑。

  横滨港离东京湾不远,与佩里首先打开日本国门的横须贺市相邻,在日本算得上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方,1859年黄滨开放为日本对外通商的口岸,开港十多年来,商贾云集,各类外国商船纷纷停靠港岸。美国往来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往东航行的远洋航船常会停靠在横滨港进行途中补给。这次从上海动身的中国号就是临时停靠这里的。

  陈兰彬和他的幼童们非常规矩地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横滨码头的马路上走着,幼童们整齐的着装,清一色的瓜皮小帽,每个人后脊都有一条长长的辫子,成了横滨码头上大码路上一条独特的风景,陈兰彬身上的四品官服和头上的那顶顶戴似乎又展现出往日的威仪,只是没有了官轿,没有了铜锣开道,但同样吸引了码头上忙碌着的人们的眼。中午时分,他们在马路边上找了一家餐馆吃饭,因为担心幼童会走失,陈兰彬饭后就带着幼童们返回到中国号的船舱里。

  船是傍晚时分重新拨锚启航的,斜阳照着横滨码头,水面泛着银白的波光,码头四周可以看到一些蒸汽船的烟窗正冒着黑烟,大船上照样都有高高的桅杆,也有小小的民船在穿梭叫卖或接驳大船上的货物,忙碌成了码头的主题。

  陈兰彬和幼童们此时可能没有想到,日本正在不声不响地与中国开始了国家近代化的竞争,中国幼童赴美留学其实也是这个竞赛中中国迈出的一步棋,幼童们平静地坐在船舱里看着横滨码头正在远去,迎接着前往花旗国更加慢长的海上航行。

  这是一次短暂的中途停留,岸上当然没有亲友和官员们的迎送,但在幼童们心中,日本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近邻已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大家心中留下了最初的印象。

  现在的航行对幼童们来说已不再艰难了,他们的肠胃已经适应了船在海浪里的颠簸,离开横滨港时正是中国农历七月的中旬,海风虽然越来越大,海浪虽然越来越高,天空没有乌云,夜幕降临时,海上那轮圆圆的明月真是雄壮极了,不知是哪一位幼童轻轻地低吟了一句唐朝广东籍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海的性格是多面的,经历了前几天的惊涛骇浪之后,今夜竟生出一些诗情画意来。

  詹天佑静静地扒在自己的舱位上,仰头望着窗外,或者是同伴吟咏的那句诗僚动了他的思绪,他的脑海里掠过一抹淡淡的乡愁。在上海肄业局强化训练时,他一门心思用在习课和应考上,加上官员们和教习们的严厉督责,最后几天的拜访也让他沉浸在那莫名的兴奋里,出航几天来,第一次的远海出行让他受够了这大海的淫威折磨,几乎到了不知今夕是何年的境地。他真的没有任何机会和精神去想家。今夜望着那轮皎洁而且轮廓分明的明月,他真的有些心恸。他想到了珠江、白鹅潭、柳波涌、西关、沙面、华林寺,十二甫的家竟然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母亲、父亲、姐姐琼仙、和仙、弟弟天佐和未来丈人谭伯伯的面孔一一在他脑海中掠过,甚至心里还默默想起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的名字:“谭菊珍”,这个小妹妹,一个刚刚四岁的女孩,自己未来的妻子,因为谭伯伯的原因,同样成了他永远的牵挂。 txt小说上传分享

惊涛万里(五)
明月离开海面越来越高了,月光照在海面上如画一样,银白的巨浪一排一排,如宽阔草原上的羊群在奔跑,似晴空天际的白云在赶集,海景真是太美了,如果说早前几天夜幕中黑暗海浪的咆哮会让人诅咒的话,此时清朗海涛的高歌真是值得赞叹。詹天佑的思绪开始翻滚着,他想到了父亲的白发,想到了一年前的春天,活泼可爱的二弟病夭时母亲那伤心欲绝的情景,也想到了今年春天自己与谭伯伯从香港报名回家时母亲一个人躲在房里伤感的眼神,这个平时看上去沉毅刚强的小男孩真的控制不住了,两行热泪喷涌而出,这是压抑在一个只有十二岁少年心头太久太久的伤心之泪啊,没有别人注意他,他任由泪水流着,顺着两腮,汇集到下巴,直滴到铺盖上。

  突然,他全神贯注地再一次想到了在广州天字码头谭伯伯与家人送行的情景,他似乎看到一家人沿着大沙头的堤岸在奔跑,每一个人都那么拼命地向他挥动着双手,没有喊声,没有哭泣,有的只是无限的眷恋。詹天佑摇了摇头,想抑制一下自己的思绪,但亲人们送别的情景似乎定格在了他的脑海挥之不去。他透过海浪的空隙,望着天上明月与群星,心中不禁默默念叨起来:

  生我,养我,

  血脉相连本自然。

  思我,念我,

  母子连心总关情。

  关山飞渡,

  云遮雾挡,

  眼望繁星脚踏地。

  重洋万里,

  浪急风高,

  人在天涯心在家。

  今日离别不流泪,

  他日相逢泪莫流。

  思亲情何切,

  送儿不盼归。

  有道是,

  男儿有泪不轻弹,

  何曾见,

  柔肠寸断真壮士。

  未听严父叮咛语,

  只见慈母眼含情。

  挥一挥手,

  代千言万语,

  点一点头,

  胜万语千言。

  远航何处是终点,

  思念几时见尽头!

  夜渐渐深了,海风仍在吹,海浪还在涌,月亮已经升到船顶的空中看不到了,但海浪的银光还是在表现月光的存在,船舱里已开始变得沉寂,相邻的舱位里已能听到同伴轻微的鼾声,詹天佑实在太疲倦了,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美国印象(一)
中国号离开日本后,继续向东航行,大多时间都是孤零零地在海上行驶,有时看到一两个海岛,但很快又消失在视线里,有时候偶尔看到远处似乎也有海船在航行,这时候船上寂寞无聊的客人们就会发出一些惊呼声。为了途中补给,中国号轮船曾在美丽的夏威夷群岛的檀香山港口作短暂的停留。当时,夏威夷还没有划入美国的版图,属于波利尼西亚人建立的夏威夷王国统治。

  檀香山位于太平洋上夏威夷群岛瓦胡岛的东南岸,依山傍海。当地人称为火努鲁鲁(Honolulu),是夏威夷土著波利尼西亚语,意为避风港湾,公元4世纪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破浪来到夏威夷,在此定居,为这片岛屿起名“夏威夷”,意为“原始之家”。檀香山是华侨先人因那里盛产名贵檀香木而给它起的中文名字。檀香山地处太平洋中心,是太平洋上美国通往日本、中国等地必经的重要港口,被喻作“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夏威夷群岛主要有8个大岛和120多个小岛组成,自东南向西北斜跨北回归线,延伸2,400多公里,即从东南端的夏威夷岛到西北端的库雷岛。狭义的夏威夷群岛是指夏威夷岛、毛伊岛、卡胡拉韦岛、拉奈岛、莫洛凯岛、瓦胡岛、考爱岛、尼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