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128章

詹天佑-第128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香说:“房子是我们自己的就好,老窦,辛苦你啦。”说着,在詹天佑的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然后飞快地跑进屋去了。

  詹天佑摸着顺香吻过的脸颊,很幸福地笑着摇了摇头。

  根据民国政府向外国的借款合同,粤汉铁路的湖北、湖南境内线段的总工程师应聘请英国人格林森为总工程师,詹天佑有与英国工程师打交道的丰富经验,而且詹天佑还是英国多个学会的成员,所以,与格林森相处并不难。詹天佑命格林森带着从川汉路调来的张鸿诰、苏以昭、*钦、黄锡兰等对湖北、湖南境内的铁路线段进行了测量。

  格林森带队从汉口出发前,来到詹天佑的办公室辞行,詹天佑:“格林森先生,你有没有研究这条铁路经过的沿线地图?”

  格林森说:“詹总工程师,你是一个老的铁路工程师了,对于测量的人来说,事前研究地图是必备的功课,我当然也不能例外。”其言语中似乎对詹天佑问这样的问题流露出不满。

  詹天佑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你的大致测量思路。”

  格林森说:“大致测量思路是什么意思?”

怒斥雷诺
詹天佑当时还兼着商办粤路公司的总理,他当然要考虑粤路公司的利益,他说:“这样吧,说明白一点,你知道,粤汉路的南段正在展筑,虽然民国政府提出了铁路国有政策,但广东境内的铁路当前还是商办,铁路国有问题还在商谈中。因此,我的意见是,你的最南测量点不能越过湘粤两省的交界处,必须是在湖南境内。”

  格林森说:“原来是这样啊,其实,我确实是打算最南的测量点应放在湘粤两省交界处。”其实格林森这样做有其用意,就是希望民国政府对外借款的修路工程能直接渗透到粤汉路的广东商办粤汉铁路的线段。

  詹天佑已猜到格林森从借款国利益出发的考量,当即指出:“这样做当然不行!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作为总工程师,我要求你必须按我的要求去做,而不是根据你的判断去做!”

  詹天佑说话的果断让格林森感到没有商量的余地,他本来就知道这位中国著名工程师的名声,但亲自感受到这位受中外尊重的工程师的脾气,这还是首次。他说:“你是总工程师,好吧,我就按您的指示办。”

  詹天佑握着他的手说:“格林森先生,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另外,我们这几位年轻工程师跟着您去测量,希望您也能多给予一些指导。”他转身来对张鸿诰等人说:“你们要谦虚一些,多向格林森先生学习。”

  张鸿诰等人齐声说:“我们一定记住詹总工程师的教导,配合好格林森先生的工作。”

  1912年10月10日,武汉各界举行武昌革命胜利一周年庆祝活动,詹天佑应湖北都督黎元洪的邀请,参加了都督府的庆祝酒会。这个庆祝酒会还请来了不少在武汉工作的外国客人,英国工程师格林森也出现在了酒会上。格林森见到詹天佑,热情地走到詹天佑面前敬酒,詹天佑回敬了他之后说:“格林森先生,你与颜德庆局长合作的如何?”当时汉粤川铁路局下设三个分局,川汉铁路线两个铁路局,粤汉铁路线设一个湘鄂铁路局,主要负责湖北、湖南境内的铁路修筑,颜德庆是这个铁路局的局长,格林森则是这个局的总工程师,所以詹天佑称颜德庆为局长。

  格林森说:“还算愉快吧。”

  詹天佑说:“能够做到还算愉快就好。”

  格林森看了看詹天佑的脸说:“詹先生,您最近似乎消瘦了一些,您可要注意身体噢。”

  詹天佑知道他说的是客气话,回答道:“谢谢。因为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所以您觉得我瘦了。”

  格林森说:“什么问题?是国家大事,还是家庭私事,或者铁路问题?”

  詹天佑说:“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比铁路问题更能让我消瘦的了。”

  格林森举起酒杯说:“詹先生,用贵国的俗话说,您这叫三句话不离本行。您说的这是全世界所有铁路工程师都存在的问题。来,干杯!”

  詹天佑礼貌地与他碰了一下杯,轻轻了喝了一口红酒。

  詹天佑望着窗外的长江,对格林森说:“您看这武汉三镇,河网交叉,京汉路已经通车,南边的粤汉路修通后,难道还要被这滔滔江水挡住不能连通吗?所以,我在想,考虑粤汉路的线路时,是否要考虑与京汉路对接的问题。”

  格林森:“真是如贵国俗话所说,英雄之见略同。我也有此考虑,只是没有来得及向您汇报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主要是在长江上建一座铁路桥,连结南北就可以了。”

  詹天佑说:“是啊,所以这些天在考虑汉粤川铁路的定线问题上,我一直在想,如何让中国南北铁路连成一个网络的问题,就如当年我在美国时,坐上火车,就可以顺利到达美国任何一座大城市。我已离开美国三十年了,可是我的祖国铁路还没有形成网络。所以,您在确定湘鄂境内线路时,请您一定要考虑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连结的问题。长江上的大桥是肯定要修的,桥址选在什么地方,是在城外还是城内,都要认真考虑。长江与黄河不同,特别是武汉三镇,如果能考虑建铁路桥时将南北城区也连结起来,这是比较好的。”

  格林森说:“这在英国已有这样的范例。”

  詹天佑说:“您是说贵国苏格兰爱丁堡的福斯大桥?”

  格林森说:“詹先生也知道福斯大桥?”

  詹天佑说:“格林森先生不记得我是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会员啊?”

  格林森笑着说:“噢,我怎么把这一层关系给忘了,原来您我还是会友呢。”

  詹天佑说:“作为工程师,随时都要关注世界科技领域里的动态,虽然从美国回国后,我一直再也没有出过国,但对各国的经典工程案例及最新消息我都注意收集。福斯大桥是当今最大的钢桥,如果在武汉建一座这样的钢桥横跨长江,我看是可以考虑的。最好能考虑与长江两岸的城区街道交通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连接了京汉、粤汉铁路,而且使两岸城区的交通也连结起来了。不过,我还有一种考虑,能否考虑用过江遂道的方式?”

  格林森说:“这都是可以考虑的,主要是费用的问题,如在长江上建一座钢桥的费,其费用一定相当巨大,在当前铁路款紧张的情况下,建这样的桥可能会有问题。”

  詹天佑说:“搞铁路建设,最怕就是只顾眼前现实,而不考虑将来,我们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这一点尤其是要注意的。当年在江西萍乡修铁路时,美国工程师李治就曾顾虑工程费用而采用单轨,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真是错了。所以,我们在考虑粤汉铁路时,首先在思想上就要考虑与京汉路接轨的问题,一旦选线偏离,将来纠正那不仅是费工费时的问题,还会造成包括浪费土地等许多相送问题。”

  格林森说:“既然您这样说,我立即带人考察京汉与粤汉路接轨的建桥问题。”

  酒会后数天里,格林森果然带领队员在武汉三镇勘测,最后选定武昌的龟山与汉阳的蛇山之间为桥址,拟用悬臂钢梁三孔跨越长江江面,长江主流中只有两座桥墩,这就避免了在江中建太多桥墩导致影响水流的问题。根据格林森的设想,桥梁主跨度为380米,三组巨型悬臂钢梁架设于龟山与蛇山之间,桥面设计为火车、电车、马车、人行道等线路并行的单层大桥。

  当格林森把设计方案呈给詹天佑时,詹天佑认真分析了格林森提出的每一个数据,同时,带着王秘书,与格林森一起坐着马车到现场确认。詹天佑对格林森说:“格林森先生,真的感谢您,我认为您的设计是科学规范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格林森说:“您可是中外都知名的铁路工程师,你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您面前,我哪敢不认真勤恳地把事情做好啊。”边说,边笑了起来。

  格林森离开后,王秘书说:“看来这个格林森还是很敬佩您的,詹先生。”

  詹天佑说:“搞科学技术的人,需要靠真才实学去服人,任何虚假都是蒙不了多长时间的。象格林森这样的工程师,要使他们信服,只能是靠实力。”

  后来由于经费和局势的变化,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问题被搁置起来,詹天佑并没有在他的有生之年看到粤汉路与京汉路的联通,但他命格林森提出的设计资料对后来的工程师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是启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的。

  1913年春天,民国政府出面将清末盛宣怀和张之洞与外国签订的铁路修筑借款合同,统一为《汉粤川铁路借款合同》,完成与英、法、美、德四国借款修路手续。在粤路公司那边,1913年5月,连江口经波罗坑通往英德的铁路已建成通车。詹天佑考虑到汉粤川铁路的工作繁忙,辞去了商办粤路公司的总理兼总工程师职务,专职于汉粤川铁路的会办兼总工程师工作。

  民国政局在1913年发生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北洋势力与南方革命党人之间的冲突正在暗流涌动,这是詹天佑始料未及的。先是3月2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革命党人宋教仁被暗杀的事件,一时之间,各种猜想与传言都有。王秘书拿着登载这些消息的报纸给詹天佑看,詹天佑眼睛里流露着无限的傍徨。心想,不是已经南北议和了吗?怎么会在这样安定的环境里发生暗杀事件呢?难道袁大总统与革命党人还在暗中争斗?这实在太可怕了,中国经历这数十年来的沉沦,真的经不起再折腾了,真希望报纸上的这些传言不是真的。

  王秘书看出了詹天佑的心事,他说:“詹先生,这些都是外人在猜测,听说袁大总统已发出命令,要撤底查出杀害宋先生的原凶呢。”

  詹天佑说:“我也希望这件事上袁大总统是清白的,可是,这些报纸对袁大总统都是一片*之声啊。很难说这是空穴来风。至少说明,袁大总统与革命党人之间还存在不互信的问题。政府高层的争斗,往往到头来都要老百姓来买单啊。至于谁胜谁负,倒不是我所能考虑的,我只是担心刚刚安定下来的局面又会陷入混乱,这样,我们的国家问题就大了,老百姓真不知道何时有出头之日,时局不稳,还如何去谈民富国强的事呢?”

  王秘书说:“希望袁大总统能尽快查出杀害宋先生的原凶来,这样他自己就可以洗清清白了。”

  詹天佑若有所思地说:“*,有时候是匪夷所思的。真相也好,假相也好,有时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王秘书说:“这样说来,先生您也认为可能真是袁大总统干的。”

  詹天佑说:“我没有这样说。不过,任何可能都不能排除。算了,我们不谈论这事了。”

  1913年6月18日,身在汉口的詹天佑被北京的*大总统袁世凯任命为交通部技监,是在权力上仅次于交通部长和次长的全国最高工程技术负责人,詹天佑接到任命时,既高兴,也感到责任更大了。

  可是,麻烦的事情接着又来了,汉粤川铁路总办岑春煊被迫去职,交通部将汉粤川铁路的管辖权直接放到交通部,任命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