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114章

詹天佑-第114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手下,接受金达的指令,现在,他在这里面对的则是自己祖国年轻的同胞,京张铁路就象一所培养铁路工程师的大学校,四年来,有许多年轻的工程师都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成长起来,这是他感到无比高兴的。或者京张铁路在形式上是向中外宣示了中国工程师的独立自主、能攻关克难的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在培养中国铁路工程技术的未来力量和鼓舞中国人在科技领域的自信心方面的影响可能是更加持久更加鼓舞人心的。

  詹天佑满怀深情地对大家说:“各位,你们自京张铁路开工以来就在这里辛苦工作,现在京张铁路已顺利建成通车,大家都知道,张绥铁路已提上日程,我们本可以集中继续为展筑张绥铁路尽力,但是,当前举国上下都在积极推进铁路建设,川汉铁路在数年前已有朝野士绅积极倡建,四川向为天府之国,与中原交通历来阻塞,现在川籍父老希望通过铁路修筑,加强与中原之联系。故将各位特地选出派往川路工程。希望各位一定要不负重托,前往各自承担的工段,发挥自己最好的才干,用修筑京张铁路的精神,投身于川汉铁路建设。”

  这些年轻的工程师们齐声说道:“詹大人,我们一定服从您的安排,各尽其责,象修筑京张铁路一样投身川路建设。”

  詹天佑很严肃地又扫视了一遍这些自己亲自培养起来的工程师们,对他们说:“各位,川籍百姓要求修筑铁路的呼声确实很高,但是那里除了工程的艰难不比京张铁路低以外,还有很复杂的人际关系,各位一定不要忘记,搞铁路修筑,我们每到一处都会遇到许多非技术性因素,这就要求大家除了研究铁路技术外,对于各自所在地段的人际因素要有所了解。我在这里要强调几点:一是要处理好与当地百姓的关系,铁路经过的地方,老百姓有的会积极支持,有的可能也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加强与当地官商及百姓的沟通,如有路工发生与百姓之间的纠纷,要交给当地机构解决,既不能袒护路工,也不能置路工不管;二是要与当地总理安排的有关人员和谐相处,尽可能做到以理服人,不能持自己的工程技术专长而不把地方上的人士放在眼里,在工程技术质量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人际关系复杂而自我放任,对于工程师来说,工程质量就是工程师的荣誉,是工程师的事业生命线;三是遇到技术上的难题,不能隐瞒或回避,克服同行相轻的世俗思想,不要说你们,就是我在某些时候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而你们中却有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都很正常,所以要相互尊重、相互启发,任何自以为是的思想都是错误的,科学与技术领域任何弄虚作假及回避都是最恶劣的行为!”

  训完话后,詹天佑安排了一辆专车将这十一位工程师送到丰台,然后转往卢汉铁路南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顺容相亲(1)
京张铁路的成功通车给北疆带来了一片生机与活力,应邮传部、蒙古王公贵族及北方官绅的要求,詹天佑迅即投入到张绥铁路的筹建中,这条铁路以京张铁路的张家口为起点,蒙古大草原的重镇归绥(呼和浩特)为终点,长达600多公里,比京张铁路的三倍还多,虽然没有如八达岭隧道那样艰巨的工程,但沿途还是有不少山地和风沙地,需要克服的困难也相当的多。詹天佑带领陈西林、俞人凤、张鸿诰等京张铁路的骨干工程人员,由张家口出发,向北选测路线。

  还在京张铁路进行收尾工程时,詹天佑把副工程师俞人凤找来,对他说:“俞工程师,现在要交给你一项新的任务。”

  俞人凤以为是派他到粤汉铁路邝景阳那儿或者是川汉铁路颜德庆那儿,他说:“听说川汉铁路情况很复杂,特别是四川的官商内斗很厉害,就是颜工程师有些问题也解决不了。”

  詹天佑说:“这个我知道,我与颜工程师一直有联系。但不是派你去那里。现在蒙古王公贵族向朝中提出要修一条由张家口通往归绥的铁路,京张铁路完工在即,所以我们要提前规划,前段时期,我派人进行过初步堪察,暂定三个选线方案:第一是北路,从张家口出发,经韩努坝、兴化城、大草地、平地泉、十八台、卓资山、陶卜齐到达绥远的归绥;第二是中路,从张家口出发,经柴沟堡、大洋河、二道河、张臬尔、俄岭坝、隆盛庄、丰镇、宁越、坝梁、石匣沟、西沟门到归绥;第三是南路,从张家口出发,经太师庄、洋河、洪汤水沟、怀安、枳尔岭、天镇、阳高、聚乐堡、大同、云岗沟、左云、朔平、老爷坝、杀虎口,到归绥。从总体上看,这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现在邮传部要求我们上报一个堪测报告上去,我综合分析了一下,第一个方案走北路困难太大,因为坡度太陡,长途行车不便,固不宜选用,我想将第二方案与第三方案调整一下,以第三个方案为基础,请你带几个工程学员详细堪测一下,再形成详细报告报邮传部。”

  俞人凤受命,知道詹天佑迫切需要测勘资料,这在他平时与詹天佑的接触中是有感受的,因为詹天佑的习惯是,只要他提出要马上做的事,不管他是否强调紧迫性,事实上都是非常紧迫需要的。俞人凤立即领了几个工程学员,带上测绘工具从张家口开始测勘,日夜赶工,当时正是北方的秋季,还没有进入寒冬,所以测绘进程相对顺利,一个月后,俞人凤就将具体测绘报告放到詹天佑的面前。

  詹天佑认真分析了每一个数据,并详细询问了有关坡度、地形、地质、河流、沿路民居、物流、人流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以俞人凤的勘测资料为依据,亲自撰写了一份关于张绥铁路的展修报告给邮传部,邮传部据此奏报给皇上。

  邮传部认为展筑张绥铁路“于行军理藩极有关系”,且“将来西北客货,奔捲云集,路利之巨,可操胜算”,工程费用“拟仍援旧案就京奉余利项下分起提拔”,不够的部分考虑用京张铁路的赢利补充,工程技术人员则由京张铁路的原班人马在京张铁路完工后承担,继续聘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扩大由中国自己的经费、自己的工程师修筑自己的铁路的范围,当时的皇帝是三岁的溥仪,处理奏折的事情由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代理。

  御批“依议,钦此。”

  这样,张绥铁路的展筑工程正式提上日程。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后,詹天佑把帮工程师以上的陈西林、俞人凤等召集到一起,在他的总工程师办公室开了一次会,专门讨论俞人凤勘测的方案,因为大家都知道邮传部报给皇上的就是这个方案,大家开始都没有发表异议,认为只要执行这个方案就可以了。

  詹天佑对大家说:“这个方案是我让俞工程师去勘测的,虽然已上报朝廷,但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有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修路是千秋万代的事,我们不能因为现在讲情面,不敢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提出异议,关键要对后人有切实的交待,要经得起后人的推敲与评说,因而,今天我把大家请到这里来,主要是请大家实事求是地发表各自的看法。作为工程师,对于工程技术问题,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实见解,在讨论的时候,我作为总工程师,与大家的发言权是一样的,请大家一定要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不会有损于我们的形象,还能表现我们知错能改的勇气和智慧,古代皇上还能发罪己诏,我们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有勇气对自己做出的决断进行重新的检视!”

  俞人凤说:“这条线路主要的问题还是坡度太大,而且要修建多座大型钢桥,费工费时费钱,但由于时间紧,我们没有太多的比较,就定下这个方案。”

  詹天佑说:“俞工程师自己有这个看法,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陈西林说:“我看这个方案,费工费时费钱只是一个方面。我们修铁路在考虑方案时,第一就是要考虑安全问题,这是詹总工程师一再向我们强调的。我认为,这个方案还存在着比较大的行车安全隐患,我们把铁路修起来没有问题,但是修成后,通车安全绝不单纯是营运的问题,与我们的修筑设计也有直接关系。”

  其他几个人对着设计图,也都认为这个方案的安全问题确实比较突出。于是,詹天佑现场拍板:“请陈西林工程师带领有关人员,对这条线路进行重测。”

  当时俞人凤的脸色就沉下来,明显表现出不满,詹天佑看出来了,但装作没有看见。散会后,詹天佑让俞人凤留下来,对他说:“俞工程师,你有什么不高兴,现在说吧。”

  俞人凤说:“詹大人,您作为总工程师,我向来是很敬佩您的,京张铁路开工四年来,您能与我们一同栉风沐雨,经历了许多艰苦,我们真是很感激。但是在这件事上,您确实没有照顾我的面子,您让大家指出问题这本身并没有错,可是您却不把这个改错的机会给我,而是给别人,这确实使我一时难于想通。”

  詹天佑说:“俞工程师,你能坦诚地说出你心中的疑惑,对于这一点我是很感谢你的。你想过没有,我们搞工程技术的人,在平时相处时固然要讲情面,可是工程技术有很严格的科学要求,这一点你应该也清楚,你带人花了那么多精力去勘测,当初肯定是花了最大的努力,选择了最好的方案,现在让你去纠正,你很可能跳不出原来的思维,很难有突破,因而再让你去的话,只是将先前做的工作重新做一遍而已,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必要。现在换一个人去重新勘测,他就可以不受你原来的思路影响,从另一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再说,陈工程师也是我们这个团队中品学兼优的人,你与他共事这么长时间,应该对他的学识与人品有足够的信心。派他重测,并不是说他比你强。换句话说,如果前一次是他勘测的话,这次重测我可能同样会换了你去。你们俩个都是同一级别的优秀工程师,相互校正,才能得出最好的结果,希望你能理解。”

  俞人凤说:“詹大人,您总是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看事情比我们看得远很多。”

  詹天佑说:“这也不奇怪,你看看,我一是年龄比你们大,二是从事铁路工作时间比你们长。事情经过多了,你一样也会思考得更成熟一些。”

  陈西林带领相关人员经过认真仔细的堪测,重新确定了另一条选线方案,此时已经进入严冬时节,詹天佑将其与前面几条线路进行了比对,认为此线路的设计是可行的,决定采用这条线路。但是,他仍然有些放心不下,他深知,铁路修筑工程对线路选择有很严格的要求,选线成功与否将对后面的工作产生很大影响。于是冒着寒冷的北风,带着陈西林、俞人凤等人,亲自重新将陈西林勘测的线路再次实测一遍,最后确定线路从张家口开始,经阎家屯、大洋河北岸、北沙城,过大洋河、小洋河,到柴沟堡,经天镇通往归绥。

  线路确定后,又是复杂的复勘细测、招工投标等工作,詹天佑都一一规划。

  这时,谭菊珍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

  詹天佑实在是太忙了,他此时担任了太多的职务,除了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外,但还是邮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