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花之语 >

第28章

花之语-第28章

小说: 花之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一线耳。”正午乃阳气最旺之时辰。正午满开的牡丹,象征富贵全盛。(见插图45)
  富贵耄耋
  牡丹、猫和蝴蝶。牡丹寓意富贵,“猫”、“蝶”谐音“耄耋”。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耄耋意味着长寿。(见插图46)
  ◎石榴
  榴开百子
  豁子石榴,或加一男童。以榴开百子象征多子多孙。(见插图47)
  金衣百子
  石榴与黄莺。黄莺雄鸟羽毛金黄色,如身披金衣一般,故古代借黄莺金羽与石榴多子的特点,寓官居高位,身披金袍,百子围膝的吉祥之意。(见插图48)
  ◎荷花
  并蒂同心
  莲藕上一茎开双花。寓意夫妻和睦,同偕到老。(见插图49)
  和合如意
  荷花,盒子及如意(或灵芝)。“荷”、“盒”与“合”谐音。(见插图50)
  一品清廉
  浪花上莲花盛开。意为官居一品宰相时,也要从政廉洁奉公。《楚辞·招魂》第一句曰:“朕幼清以廉洁兮。”“青莲”与“清廉”谐音,寓意为官清正,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见插图51)
  一路连科
  莲花与一只白鹭。“一路连科”为古代科举时的吉祥语。“鸳”与“路”、“莲”与“连”谐音,祈盼考生连续得中乡试、会试及殿试,寓意连科高中,顺利吉祥。(见插图52)
  八吉祥(佛八宝)
  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佛家常以此八件器物象征吉利祥瑞。(见插图53)
  ◎鸡冠花
  鸡群鹤立(鹤立鸡群)
  鸡冠花与仙鹤。寓意人生经过艰苦的努力奋斗,在事业上会取得成功,独树一帜。(见插图54)
  ◎桂花
  福增贵子
  飘香桂子与飞翔的蝙蝠。“蝠”与“福”、“桂子”与“贵子”谐音。(见插图55)
  攀桂图
  儿童攀折桂树枝。古代象征科举应试,蟾宫折桂,金榜高中。(见插图56)
  ◎菊花
  松菊犹存(松菊延年)
  松与菊。陶渊明《归去采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历经严寒,而松菊后凋。寓延年不老之意。(见插图57)
  杞菊延年
  枸杞与菊花。《本草纲目》中记枸杞之果为壮阳之药,补肾益精。寓意延寿。菊花亦可入药。古代盛传食菊花可长寿。(见插图58)
  安居乐业
  鹌鹑、菊花和落叶枫树。“鹌”与“安”、“菊”与“居”、(枫树)“落叶”与“乐业”谐音,合为“安居乐业”。《汉书·货殖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意为安于所居,乐其本业,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见插图60)
  举家欢乐(全家福)
  菊花与黄雀。“菊”与“举”、“黄”与“欢”谐音。寓意阖家团圆快乐。(见插图61)
  官居一品
  菊花与蝈蝈。蝈儿与官儿、菊与居谐音,封建社会常以此象征高官厚禄。(见插图62)
  ◎芙蓉花
  一路荣华

九、有杏不须梅……明·程敏政(3)
芙蓉花与一只鹭鸶。“鹭”与“路”、“蓉”与“荣”,“花”与“华”谐音。(见插图63)
  ◎山茶花
  春光长寿
  山茶花与绶带鸟。山茶,冬春开花,寓意春光。“绶”与“寿”谐音,寓意长寿。(见插图64)
  ◎水仙花
  代代寿仙
  绶带鸟(或代代花)、寿石(或桃)和水仙。“带”与“代”、“绶”与“寿”谐音。寿石(或桃)寓意寿。水仙与寿仙之“仙”为同一字。为长寿者祝福。(见插图65)
  天仙寿芝
  天竹、水仙、灵芝和寿石。寓意长寿。(见插图66)
  群仙祝寿
  水仙数株、竹子和寿石。数株水仙寓意群仙。“竹”与“祝”谐音。寿石字头为〃寿〃。(见插图67)
  ◎牡丹、海棠
  满堂富贵
  牡丹与海棠。“棠”与“堂”谐音。寓意富贵满堂。(见插图69)
  ◎荷花、海棠
  河清海晏
  荷花、海棠和燕子。“荷”与“河”、“燕”与“晏”谐音。海棠与海晏之“海”为同一字。河,指黄河。《拾遗记》有“黄河千年一清”说,黄河水清则圣人要出世。晏,平静。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清海晏,寓意天下太平吉祥。(见插图70)
  ◎桃、石榴、佛手
  福寿三多
  桃寓寿。佛手,“佛”与“富”、“福”谐音,寓福。石榴寓多子。三者纹样合称三多,象征多福多寿多子(三多)。(见插图71)
  ◎兰花、桂花
  兰桂齐芳(兰桂腾芳、桂子兰孙)
  兰花与桂花。《晋书·谢安传》中以芝兰喻子侄。五代燕山人窦禹钧的五子被称为五桂。兰桂齐芳寓意子孙昌盛显达。(见插图72)
  ◎芙蓉花、桂花
  夫荣妻贵
  “芙蓉”与“夫荣”、“桂”与“贵”谐音。《白虎通义》曰:“妇人无爵而嫁从夫,故夫尊于朝,妻荣于室。〃旧时妇女不能因功受爵,只能因为丈夫的官爵获得尊号。所以妇女用品上常有此图。(见插图73)
  ◎桂花、桃花(或桃子)
  贵寿无极
  桂花与桃花(或桃子)。“桂”与“贵”谐音。桃寓音寿。(见插图74)
  ◎山茶花、梅花
  新韶如意
  花瓶中插山茶花、梅花、松等,旁边配以灵芝、柿子、百合等。花瓶与灵芝寓意“百事如意”。百合与柿子及灵芝寓意“百事如意”。茶花、梅花、松等寓意新春。(见插图75)
  ◎梅花、水仙
  仙壶集庆(仙壶淑景)
  梅花、水仙、松插于花瓶中,旁边配以灵芝、萝卜等。仙壶指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花瓶、水仙寓意仙壶,松、梅、灵芝等寓意集庆。(见插图76)
  ◎牡丹、荷花、菊花、梅花
  春安夏泰  秋吉冬祥
  以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四季花卉,代表春夏秋冬,象征安泰吉祥。(见插图77)
  (图纹来源:一、《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集).天津杨柳青画社1994年版;二、《中国民间吉祥图案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由上可知,花因为名称的谐音双关而成了富贵吉祥的代名词。这不仅增加了人们对花的喜爱,更是展示了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丰富的想象力。
  

十、最宜簪助美人头……清·秋瑾(1)
头上簪花是一种风景,有时候,也体现了一种等级制度。
  头簪花卉作为妆饰,究竟始于何时,已难考证。
  远古时代,我们先民的发式是任头发自然下垂,即“披发”。自原始社会时期以来,出现了早期的挽发或结辫的实例。蓄发不剪,挽成髻鬟,用笄或簪贯连,以不使头发松散,这有利于行动的方便,也有利于美观。不过,在早期文选献的记载中,为了美观而簪戴的饰物是首饰物件,而未见花卉。《山海经·西山经》就有西王母“蓬头戴胜”的说法。郭璞注云:“胜,玉胜也。”玉胜就是琢玉而成的一种首饰。至于战国时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有许多如“扈江高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等诗句,但其中的“扈”“佩”“纕”“服”之义,全指在身上披挂或佩戴,没有一例是作为头饰的。
  直至汉代,簪花的习俗在文献中始见端倪。晋人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载:“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陆贾《南越行纪》曰:‘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缘自故国移至,不随水土而变,与夫橘北而为枳异矣。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陆贾是西汉楚地人,汉初政论家、辞赋家,曾“以客从高祖定天下”,著有《新语》一书。惜《南越行纪》早已不存。但晋离汉世不远,嵇含博学多闻,能读到陆氏的《南越纪行》,完全可能。
  考古发掘表明,东汉时川蜀的妇女簪花已非常流行。如四川境内多次发现簪花妇女的墓葬,其中有成都扬子山墓中出土的女俑,发会正中插一朵大菊花,菊花两旁还依附着数朵小花。成都永丰、天回山等地墓中出土的女俑,头上也有类似的花朵。这些花为人工制作,却很像真花。俑人簪花的形象,正是现世生活习俗的反映。
  后来,人们又称簪花为“插花”,见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卫恒是西晋著名书法家,书法宗尚东汉张芝,善作草、章草、隶、散隶,此语是赞其书法娟秀动人。插花,即插花于头髻,这与后来所说的插花主要指瓶供不同。南朝至隋唐,文人作诗,簪花喜用“插”字,如梁简文帝萧纲《茱萸女》诗:“茱萸生狭斜,结子复御花。遇逢纤手摘,滥得映铅华。杂与鬟簪插,偶逐鬓细斜。”又《和人渡水》诗:“婉婉新上头,湔裾出乐游。带前结香草,鬟边插石榴。”梁刘缓《看美人摘蔷薇》诗:“钗边烂漫插,无处不相宜。”梁鲍泉《咏梅花》诗:“可怜阶下梅,飘荡逐风回。度帘拂罗幌,萦窗落梳台。乍随纤手去,还因插鬟来。”唐元镇《村花晚》诗:“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顦顇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当时妇女们插戴的花卉品种还真是不少,这里有茱萸、石榴、蔷薇、梅花、棠梨、杏花等等,让人眼花缘乱,从上引诗句中我们不过是略窥一二罢了。
  唐代名作《簪花仕女图》(今藏辽宁省博物馆),可以反映出当时上层社会妇女的穿着打扮。画家周昉,长安人,出身于中唐的官宦之家,擅长描摹身着绮罗的贵族妇女。此画中的一个个女子,衣饰艳丽,发髻高耸,发髻上簪有各种大朵的花卉,如牡丹、芍药、芙蓉等,显得雍容华贵,气派不凡。此外,敦煌莫高窟一三O窟唐代壁画所绘乐庭瓖妻王氏供养像,王氏及其身后的妇女们一个个头上都戴有数朵鲜花。(见插图78)
  约从唐代开始,簪花不单女子专有,男子也常常为之。这种风俗一直延至清代。如唐王昌龄诗“茱萸插鬓花宜寿”,杜牧诗“有恨簪花懒”,又“菊花须插满头归”,宋代邵雍诗“头上花姿照酒卮”,梅尧臣《谢通判太博惠庭花》诗“欲插为之醉,但惭发星星”,苏轼《吉祥寺赏牡丹》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又《在李铃辖坐上分题戴花》诗“头上花枝奈老何”,黄庭坚词“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人不羞花花自羞”,陆游诗“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金代,赵秉文《戴花》诗“人老易悲花易落,东风休近鬓边吹”,元好问诗“鬓毛不属秋风管,更拣繁技插帽檐”,元代,贡师泰诗“忽见草间长十八,众人分插帽檐前”,黄庚诗“插花归去蜂随帽”,等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最宜簪助美人头……清·秋瑾(2)
唐代,在许多庆典宴会上,男子有簪花的礼数。此风似乎从宫廷开始流传。武平一在《景龙文馆记》中自述景龙年间,他参加皇帝中宗李显为正月初八立春日召聚近臣而开设的宴会。宴会中人,个个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