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花之语 >

第15章

花之语-第15章

小说: 花之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般,甚至狼狈到赤脚而归,故俗有“赤足荷花荡”的谚语。这在顾铁卿的《清嘉录》卷六中有很生动的描写。康熙十八年赐进士的沈朝初作有《不遮山阁诗余》两卷,内《望江南》词一首亦述其胜:“苏州好,廿四赏荷花。黄石彩桥停画鹢,水晶冰窖劈西瓜。痛饮对流霞。”
  为荷花上寿,多少有些荒诞,然而荷花在中国人心中地位,不正可见一斑吗?
  

十八、茉莉开时香满枝……明·陈淳(1)
茉莉花洁白可簪,清香怡人,然而吸引人们的,还有那和梅花一样的品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云:“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这里的西国,不少古书如《本草纲目》、《群芳谱》、《花经》等都以为指波斯(今伊朗),其实,更可能说的是天竺(今印度)。“没利名嘉花亦嘉,远从佛国到中华”,宋人王十朋就持这样的观点。事实上,印度是茉莉的原产地。据来人郑域《郑松窗诗话》的讲法,茉莉是在汉代随同佛教传入我国的。长期以来茉莉二字有多种写法,除了上面的“末利”、“没利”外,还有“抹利”、“抹厉”、“末丽”、“抹丽”等,正如李时珍所说的:“盖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所谓“胡语”当是古印度的梵语。
  茉莉为木犀科茉莉属常绿灌木,枝条柔弱纤细,卵形对生的叶子亦显得单薄。花白色,很小,但极为芳香,总是数朵聚生于枝顶或枝腋。茉莉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不耐寒,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种植最为适宜,往北则须注意保护越冬,要移入户内或温室防寒,否则会冻死。
  自茉莉引入中土后,南方的粤、闽、滇一带气候炎热,一直是历史上最主要的栽培地区。嵇含《南方草木状》说茉莉“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就是较早的记载。在这些地区花期特别长。《桂海虞衡志·花志》曰:“茉莉花亦少有如番禹,以浙米浆日溉之,则作花不绝,可耐一夏。花亦大且多叶,倍常花。”其实,种得好,花期可从农历五月延至九月秋末呢。番禺即今广州一带,种植茉莉最是闻名。《郑松窗诗话》载:“广州城西九里曰花田,尽栽茉莉及素馨。”这花田就是城郊花户辟地集中栽种茉莉和素馨的专用田,花户藉此可维持生计。
  茉莉花色洁白,人所共知,但在古书上却有其他颜色的记载。《广东志》云:“雷琼二州有绿茉莉,本如茑萝。有黄茉莉,名黄馨。”绿茉莉,真是令人吃惊的品种。说到黄茉莉,则要留心了,其实并不是茉莉。在古代,茉莉和素馨虽知不同,故分二名,然常混淆不清。例如上面讲的黄茉莉,在植物学分类上系木犀科素馨属,与茉莉不同属,今通称云南黄素馨,别名云南迎春,与茉莉不同。再如《枣林杂俎》“闽中红茉莉……皆特产,他地所无”的记载中提到的红茉莉,亦非茉莉,而是红素馨,这都是应加以细辨的。至于著名的紫茉莉,更要区别开来,它是草本植物,不仅与茉莉不同属,而且不同科。但是,上述“绿茉莉”,究属何物,那就很难说了。一定讲搞错了,似失之武断,毕竟由于这些地方茉莉长势良好,再经花匠的精心培育,形成某些特异的品种,未尝不可能。
  古时江南地区,茉莉曾被称作“奈”、“素奈”,亦很早就有移植。《晋书·成菾杜皇后传》载成帝时“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奈,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吴地女子簪茉莉,是听信神话传说为天上织女之死而举丧的一种妆饰。这说明东晋时江南此花已多。苏州、杭州、南京是历史上江南种植茉莉最盛的几个地方,但这些地方的茉莉都需在冬季做好保暖工作,方法有“置燠室,或以物覆之”(见明·张存绅《雅俗稽言》卷三十八)等。由于培植的费用、成本高,江南的茉莉在花市售价上要比闽广贵得多。《武林旧事》卷三回忆南宋的杭州:“六月……茉莉为最盛,初出时,其价甚穹,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值数十券,不过供一晌之娱耳。”江南如此,北地就更昂贵了。《五杂俎》云:“茉莉在三吴一本千钱,入齐辄三倍酬值。”一到黄河流域,茉莉简直成了希罕物。北宋徽宗皇帝政和七年曾在东京汴梁东北筑土山,广求天下奇花异木、珍禽异兽置其间,因其在都城之艮方(东北方),故名艮岳。在这艮岳中,茉莉被定为八大芳草之一(见明·焦竑《焦氏类林》),可见人们对它甚为珍视。
  佛书中,茉莉又名鬘华,按《翻译名义集》卷三“百花”的解释,是因为此花“堪以饰鬘”,即在当时妇女们常可用来妆点髻鬓的。宋代文豪苏东坡曾在绍圣年间遭新贵打击,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县)。他见到当地的黎族姑娘口嚼摈榔,竞簪茉莉,曾赋诗道:“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摈榔。”生动地将土著风俗人情一笔勾出。茉莉花白如雪,香浓似麝,在体现人类爱美求美的簪花习俗中,是最受妇女青睐的花卉之一,以致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发出这样的感叹:“茉莉一花,单为助妆而设,其天生以媚妇人者乎!”这一茉莉助妆的民间风情长期以来为诗人词客所津津乐道:

十八、茉莉开时香满枝……明·陈淳(2)
纤云卷尽日西流,人在瑶台宴未休。
  王母欲归香满路,晓风吹下玉搔头。(宋·王庭珪《茉莉花三绝句》其一)
  脐麝龙涎韵不侔,熏风移种自南州。
  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宋·杨巽斋《茉莉》)
  春困无端压黛眉,梳成松鬓出帘迟。
  手拈茉莉猩红染,欲插逢人问可宜?(明·唐寅《茉莉》)
  茉莉簪发的方式很多,有插在髻上的,有戴在鬓边的,有“拢髻松松簪一点”,“更有人儿,两鬟都满”,有用彩线将花朵串成“层玉”挂在钗头的,有“穿作一花梳”的,有编成花环绾在发鬘侧的,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一到夏日,继白兰花后,女子们极为宠爱的当属此花了。清人余怀《板桥杂记》曾以寥寥数笔描画出这样一幅南国风俗图。只见“裙屐少年,油头半臂,至日亭午,则提篮挈槪呱舯坪共荨④岳蚧ā=挎揪砹碧颍酵筠嘈兀滋承省G阒谠朴笛固宸枷阋印8谴嘶ò谌罩锌谡砩希婷囊怪猓瑲徣酥菀病!
  夏秋之际,暑热难熬,茉莉花色白如冰雪,香气清凉,当真成了驱逐炎热的一剂良方。往往给人有一种寒凉的幻觉。所以,不少人把它同解暑消夏联系了起来。如“燕寝香中暑气清,更烦云鬓插琼英”(范成大),“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许棐),“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刘克庄),‘不烦鼻观偷馥郁,解使心地俱清凉”(许野雪),等等。据《武林旧事》卷三载,南宋淳熙年间,孝宗皇帝赵眘常去宫中复古、选德等殿及翠寒堂纳凉,原来这些地方的广庭之中,放置有茉莉、素馨等南花数百盆,“鼓以风轮,清芬满殿”。如此千花香气,随风而至,轮回辗转,百和氤氲,实乃消暑纳凉之佳境。
  赵福元在《茉莉》诗中这样赞道:“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原不受铅华。西风偷得余香去,分与秋城无限花。”满城秋花之香,不过是西风截得茉莉的余香分兑给它们的罢了。更有甚者,有人还要将它拔高到香中魁首的地步:“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元·江奎《茉莉》)茉莉以香取胜,明清以来,人们常用茉莉花窖制茶叶,这就是著名的茉莉花茶,又称香片,甚受欢迎。茉莉花入酒则成茉莉酒,《快雪堂漫录》记有其制法。
  此外,茉莉花榨取的汁液历来被作为芳香剂用于化妆品及卫生用品中,如《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七回提到的“茉莉花肥皂”,就是用皂荚掺上茉莉花汁做成的一种高档香皂。现代提取茉莉浸膏一般采用浸提法:就是先把鲜花放入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使花瓣中的芳香物质进入溶剂,通过蒸馏回收掉有机溶剂,即可得到茉莉浸膏,它是制造香脂、香料的原料。资料表明,茉莉出膏量是很低的,一千克茉莉只能提取两克半浸膏,可以说,浸膏价格贵似黄金了。目前我国茉莉栽培面积居世界之冠,占世界茉莉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二,鲜花产量为世界首位,鲜花浸膏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茉莉花别写“抹丽”并非只顾音译,字面还有压倒群芳之意。(见宋·张邦基《闽广茉莉说》:“抹丽,谓能掩众花也。”)宋王庭珪《茉莉花三绝句》其三:“逆鼻清香小不分,冰肌一洗瘴江昏。岭头未负春消息,恐是梅花欲返魂。”又明沈宜修《茉莉花》诗:“如许闲宵似广寒,翠丛倒影浸冰团。梅花宜冷君宜热,一样香魂两样看。”茉莉被看作是与梅花比肩而立之花。它们宜冷宜热,其性相反,却共具芳心,一样香魂!真如民谣中唱的:
  “好一朵茉莉花!”
  

十九、夜捣守宫金凤蕊……元·杨维桢(1)
能装饰指甲的“好女儿花”,却因为能够自行繁衍而引来非议……
  唐代诗人张祜有《觱篥》诗,头两句曰:“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觱篥又写作筚篥、悲栗,别称茄管,是隋唐宫廷燕乐及唐代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汉时即从西域龟兹国传入,以竹为管,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为簧管乐器,音色美妙动听。张祜写的是他在教坊中欣赏女乐吹奏觱篥时的情景,只见那女子捏管的十指玉甲纤长,上涂红色染料,与竹管相映成趣,别有一番美妙的风情。
  蓄长指甲是古代妇女的风习,她们有的留长指甲可达寸许甚至数寸。又以染红指甲为美。唐李贺《宫娃歌》:“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说的是宫中有专门的花房,宫人连夜在烛光下捣花赶制染指甲的涂料。诗里提到的“守宫”,原指蜥蜴中的一种,又名壁虎,因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故名守宫。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曾记载了一种利用守宫的奇怪方法,说的是用器皿养守宫,喂以朱砂,守宫食后,通体变为赤红,喂朱砂满七斤后,用杵将它捣碎,点在女人身上,可检验女人是否保持贞操。如是处女,红色终身不灭,反之,即刻消失。这一迹近巫术的玩艺本与染指甲并不相干,只因制取染指甲材料的方法与它相似,人们便把它们搞混了。
  原来,旧时没有化学油脂,染指甲用的是一种草木植物凤仙花,李贺诗中的花房捣守宫,这守宫实指凤仙花。宫人捣凤仙,是为宫中妇女妆饰用的。所以元代杨维桢有诗云:“夜捣守官金凤蕊,十尖尽换红鸦嘴”,恰可证明。
  凤仙花又名金凤花,这都是形象的称呼。凤仙花于枝桠间开放,花大型,多侧垂,其中不少品种形如飞凤,有头有尾,有翅有足,遂得此名。
  凤仙花染指甲的方法,南宋周密《癸辛杂识》有较详细的说明:
  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敷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之。
  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