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战士-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这话的肯定是族里的长辈。虽然吃了刘家的饭食,嘴上依然还有饭粒,胡子上还挂着肉汤。碎玉风水和龙脉的事情确是一点也不松口。
“老三!”又有一个老头开了枪,这叫法一听就知道比刚才那个老头的身份要高一些:“金贵说的有些道理,当初都狗剩没了,所以才建了那个坟,如今狗剩活的好好的,再留着拿东西就是骂人。”
不少老头子跟着点头,开始小心的议论。老头接着道:“龙脉的事情本就是捕风捉影,为了我刘家的子孙动动祖坟也不是什么大事,相信祖先也不会怪罪我们。”
老刘是个硬气的人,很少给人下跪。但是今天他跪了,为了儿子,为了刘家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作为父亲他跪了,还是眼泪汪汪的跪了。这老头话说到了他心坎了,自从第一眼看见刘文辉的时候,老刘就觉得那个坟不舒服,认了整整两天,直到今天才说出口。
刘文辉被叫了进来,当着各位长辈的面,老刘一脚就踹在刘文辉的腿弯处,猛不防之下跪了下去。一向倔强的刘文辉刚要站起身,就被老刘死死摁住。随着在坐的长辈们磕头。虽然心里不情愿,还是规规矩矩的照着做了。
在刘文辉不情不愿下,刘婶从箱子底翻找出老大结婚时用的红色背面披在刘文辉的身上。没有鼓乐,没有仪仗。在几位老头的带领下全村的人朝着祖坟走去。有好事者已经将村里的年轻后生组织起来,回家带上了铁锨和镐头。就算在不清粗要干什么,这会应该也明白了七七八八。
挖坟的事情刘文辉本来不在乎。但是作为一个庄户人家的孩子,对于很多事情都只能按照祖上的规矩办。规规矩矩的跪在祖坟里,等待着一切仪式的进行。这样的事情谁也没有经历过,是如何的程序没人知道。没有程序就创造程序,百姓的思维就是这样的朴实。
鞭炮在祖坟前燃响。刘家最年长的老者大声将刘文辉的情况向祖先报告。摆上贡品和香烛,就算是对祖先有个交代。至于祖先会不会同意那就没人管了。
众人的叩拜自然是少不了的。作为当事人,刘文辉享受了以往只有族中年纪最大的老人给祖先上香的待遇。披着红色的背面,在祖先的灵位前规规矩矩的上香,烧了纸钱,磕头。
千百年来,对于祖先的尊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无论怎么久远的祖先都是我们祭拜的对象,没有他们披荆斩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大好河山。没有他们勤劳勇敢,也就不会有我们后代的幸福安康。这就是祖先,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们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崇拜祖先和政治立场无关,因为他们是我们能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源。
一声令下,力气最大的后生抡起铁锤现将墓碑砸倒。其余的人开始将那个高高的土丘一点点的刨平。
虽然不知道自己当年下葬的时候是如何的风光,就看见墓碑上革命烈士几个鲜红的大字,就明白场面一定壮观的很。吕梁人不缺少英雄,自然也尊敬英雄。无论是什么战争,吕梁人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几十万英雄儿女前赴后继去了战争的最前线。光辉的岁月下,吕梁人的英雄崇拜一直没有间断。
最近几十年,吕梁似乎被人忘记了。自从出了一个革命烈士之后,英雄再一次被吕梁人进行传唱。可是大家玩玩没有想到,这个在全县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在埋葬了三年之后竟然活蹦乱跳的回来了。不少人都觉得这是吕梁的那些前辈英灵在包围吕梁人。因为吕梁人的血已经流的够多了。
棺木被挖上来,三年了竟然一点都没有腐朽。上面的黑漆还在,这么多年埋葬在地下竟然没有丝毫的破损,不仅让人觉得惊讶。打开棺木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个装着军功章的盒子和一张阵亡通知书。当年也不知道老刘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将这两样东西放进空荡荡的棺材里的,那时候他的心情一定很痛苦。
刘婶的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被儿媳妇和穆双扶着。本家的几个妇女不断的劝慰,说这是好事,狗剩好端端的活着,应该高兴。刘婶赶忙擦了擦眼泪,使劲的点点头。
按照原本的意思,棺材是要烧掉的。但是老刘发了话,这东西留着,为刘文辉留着。刘文辉是刘家的子孙,将来无论死在什么地方都要躺进这个棺材,埋在原来的地方。到了这份上,旁人也就不好再劝。
还是那位长辈,摸着刘文辉的脑袋道:“故有良将抬着棺椁上阵杀敌,今有我刘家子孙留着棺椁为国,祖先一定很欣慰。”
看着原本的坟茔一点点的被填平,翻出来的心土形成一个平坦的地界。刘文辉觉得自己自己真的又活了一次。
第259章 幸福的生活
刘文辉成为村子的话题也不过短短的十几天时间。
村民们总是健忘的,当一切成为自然的时候,大家就再也不会见到刘文辉就上去说几句话,打听一下南面的战况。因为那些事情离他们很远,远的都没有必要知道。他们最关心的是今年的庄稼长势如何,能不能有个好收成,是不是可以吃饱自己的肚子。
既然自己是个农村孩子,干农活也是必须的。跟着父亲、大哥,刘文辉几人到了自家的田地里。玉米已经一尺多高,施肥除草是必须的工作。在南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奇怪庄稼,阿榜几人一开始感觉到格外的新奇。几个棒小伙子一起上手,家里的十几亩地不费吹胡之力。
刘文辉几人很高兴,他们每天沉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之中。饿了刘婶和大嫂、穆双会将饭菜送到地头,渴了去地头的泉水边灌上几口。每天干的一身泥一身汗,再去池塘里痛痛快快的洗个澡,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幸福。虽然也有累的时候,但是他们年轻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老刘最近笑脸很多。看着几个愣头青将不是杂草的玉米拔掉他笑笑,看着一个个在田垄上奔跑他也笑笑,就是偶尔搅合的自己都没法干活他还是笑笑。老刘的这些举动,让大儿子刘文昌看在眼里,都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父亲,自己那个整天板着脸的父亲。
三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差不多刚刚能在收完玉米的时候。日子一天天的过,快乐一天天的有。田园里的无忧无虑让兄弟几人格外舒服。不知道回去的时候,这双拿惯了锄把的手还拿不拿的起钢枪,但是现在他们过的很快乐。
玉米长到一人高的时候,山后果园里的苹果也到了成熟的季节。摘上几框晚上坐在院子里一边聊天一边咔嚓咔嚓的吃苹果也是一种享受。对于战争的事情,老刘从来没有问过,刘文辉自然也没说。父子两人都上过战场,知道哪里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没有必要将这些事情讲出来吓人。
刘文昌是个标准的庄稼汉,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守在家里,看着家里的土地长出心意的庄稼。对于这一点,刘文辉很赞同。刘家不是什么千古名臣的家族,有他这样一个儿子为祖国尽忠就已经够了,没有必要将全家的性命斗殴搭在里面。有大哥照顾父母刘文辉很放心。
“老二,你们什么时候走?”刘文昌突然问出这么一句话,将刚刚高涨起来的气氛瞬间击垮。老刘的手明显抖了一下。儿子不是去享福,那是去打仗,如果再来一次阵亡通知书的事情,不知道老刘和刘婶还能不能撑住。
离开的事情刘文辉没有提起过。既然大哥问,正好趁着这个由头说一说:“我有三个月假期,现在过了一半了吧,应该收完玉米就要走了。”
刘文昌也觉得自己问的这个问题不是时候,闭嘴不再说话了。寂静的夜里,几只蛐蛐在墙角没完没了的叫,老刘有些烦躁,抓起一把铁锨就冲着墙角的蛐蛐去了,三两下将那里的泥土翻了过来,果然就没有了蛐蛐的叫声。院子里立刻变得死一般的安静。
没话说那就回去睡觉。躺在炕上,刘文辉再一次睡不着了,这是他回到家第一次睡不着。说实话他不想再去大西南,并不是说他不想为国家出力,而是不喜欢那里的生活。上一次和穆万年、康成群说话的时候,他的预测,战争有可能要打的很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是以什么样子回来。
第二天早上,刘文辉起的很早。没有随父亲去地里,带着自己的几个兄弟沿着村中的小路跑步,他们跑的很快,完全不顾及那些看热闹的相亲。用了一夜的时间,刘文辉终于想明白了,既然命运让自己赶上了这么一场战争,而且不能像别的人那样选择逃离,那就只好继续战斗下去。
为了自己能活着回来,能不在第二次被埋进祖坟,他就要比以前更厉害。所以,刘文辉选择了训练,带着兄弟们一起训练,完全不顾他们是不是想回去再睡一会。几年没有好好睡觉,这三个月的确是得补回来,可是刘文辉知道他们没有时间。
跑完步就去后山。 北方的山虽然没有原始丛林那样茂密,里面也没有那么多的狼虫虎豹。但是北方的山也有他自己的特点,山体坚硬,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大面积的荆棘和一点片的山崖。这些也是他们训练的一个项目。都是山就有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坡度,只有在坡度下人才能将全身的机能调到最好。
穿越荆棘就好像穿越灌木,攀岩石壁就好像攀爬参天大树。刘文辉没有停,他身后的那几个小子也不能停。从那一天开始,刘文辉四个人完全遵照林场的训练方式,一整天不见人影,回来的时候到头就睡,甚至累的连饭都不吃。刘婶看着这一切,不忍的又开始掉泪。
玉米在一寸寸的长,刘文辉他们的足迹越来越靠近深山。有时候一连几天都见不到他们的影子,回来的时候那些刚刚缝好的衣服又变成了一条条布条,惹的全村娃娃追着几个人一个劲的取笑。
穆双对于刘文辉所做的一切没有发出任何反对的声音。看见他们回来,便用最简单的方法替他们将身上的伤口处理妥当。等着他们第二天再次上山。每次看见刘文辉身上的伤口,穆双就会变的很沉默,一句话不说一点点的替刘文辉处理
谁都知道刘文辉肯定是要走的。随着刘文辉他们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大家都知道刘文辉离走的时间不远了。别人家的生活还在继续,刘家的气氛却越来越沉闷。老刘每天的笑容越来越少,只有在刘文辉他们回来的时候,老刘才会难得的露出点笑容。
玉米终于成熟了。刘文辉是赶着时间回来的,几个棒小伙子,三两下将几亩地的玉米全都收了回来。望着院子里满是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可是谁也高兴不起来。今年是个丰收年,人人都有笑脸,只有刘家是个例外。
刘文辉将最后一袋子玉米扛出低头,扔在田埂上,满头大汗却脸上挂着笑容。老刘背着手站在地头,看着自己的二儿子闭着眼睛叹了口气:“回吧,收拾收拾。”
刘文辉的脸色依旧,郑重的点点头。老刘走了,刘文辉望着老刘的背影不知道说什么。刘文辉张起脊背,看着眼前这么大的一块玉米地,这就是丰收。作为老百姓,每个人都盼望丰收,以前没有吃饱的时候有这么大的玉米地该有多好。都是经历过饥荒的人,对于粮食有着莫名其妙的喜爱。
刘婶已经准备了一桌算是丰盛的宴席为儿子们践行。这顿饭吃的很郁闷,只有刘文辉笑呵呵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