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对党内缺乏民主的现象及其后果,最初并非没有人提出批评。
早在
人声明
”中,就
提出了批评意见:“在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一切基本上就已形成而
在代表大会以后完全形成和固定下来的那个制度,比起军事共产
主义最严酷时期的制度来,距离工人民主制要远得多。
“”党内建
立的制度是完全不能忍受的,它扼杀党的独立自主精神,以特选的
官僚组成的机关来代替党。。这种情况的造成,是因为第十次代
表大会后客观上形成的党内派别专政制度已过时了。”托洛茨基
把党的机关的日益官僚化,看做党内不同意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
因。他强调
“:不错,如果我们的党分裂成为派别集团,它就不能
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只有发展、加强和巩固工人民主制
这一方针,党才能胜利地清除派别活动的危险。派别活动产生的
极重要根源之一正好是机关的官僚主义。它压制批评,使不满情
绪越来越大。它总是喜欢给每一个提出批评或警告的个人或集体
戴上一顶派别的帽子。机械的集中制必然与派别活动相伴而生,
而派别活动则是对党内民主的恶意讽刺和可怕的政治威胁。
”②
但是,由于这种批评和党内的权力斗争搅在一起,托洛茨基的
这类警告,往好的方面说,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往坏的方面说,
年
月,在托洛茨基给中央的信和
“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版,第
页。
《真理报》
年
月
日。
第 153 页
则无异于火上浇油。
作为传统党建模式根基的任命制
尽管在列宁时期就形成了任命制,但把这个制度发展得登峰
造极的,还是斯大林。
早在俄共(布)十二大上,斯大林就明确强调
“:在提出正确的
政治路线以后,还必须挑选工作人员,把善于执行指示、能够理解
指示、能够把这些指示当做自己的东西并且善于贯彻这些指示的
人安置在各种工作岗位上。”他在报告中指出,登记分配局具有
重大的意义。它的工作不应局限于登记和分配县委员会、省委员
会和区域委员会的同志,而应“毫无例外地包括一切管理部门和
党赖以掌握我们的经济机关并实现自己的领导的全体工业指挥人
员
”。也就是说,不仅要对党的委员会实行任命,而且要用任命
制来实现对国家和经济等部门管理机关的领导。由于列宁是赞同
当时实行任命制的,因此,任命制迅速发展起来。从
年年底
开始,书记处所属的登记和调配处取得了对政府部门的官员进行
任命的权力。所有任命从最高到最低都列入某一专门组织或有时
是几个组织的职权范围。
列宁去世后,委任制被逐步固定下来,形成了分工细密的委任
机制。根据斯大林在
年
月十三大上的统计,年登记
的负责工作人员约
人
,
年
月就已经有
万人。
年制定的条例规定,最高级党组织有权任命的人数为
多人。
其中
是要害部门的官员,其分配权限分别属于政治局、组织局
或书记处;另外
完全属于中央委员会的某一书记,他有权提请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版,第
页。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年
页。
第 154 页
官员“由选举产生”,但这应由中央委
员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决定。
斯大林对于苏共任命制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彻底放弃了
列宁关于从任命制转向选举制的重要思想,把干部任命制变成了
党的领导的基本体现。在联共(布)十七大上,斯大林指出
“:在正
确的路线提出以后,在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决定以后,事情的成功就
取决于组织工作。
“”中央在这里所遵循的是列宁的英明思想:组
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挑选人才和检查执行情况。”打开列宁的著
作,把斯大林的说法和列宁的有关论述作一对比,不难看出二者之
间的重大不同:列宁当时着眼的是党刚刚取得政权、党内缺少懂管
理的人的现实,所以他强调“当前
”
“、最近
”工作的关键是挑选人
才。斯大林则完全不再使用时间限制词。
斯大林把任命制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
“党的干部是党的指挥人员,而由于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所以他
们也就是国家领导机关的指挥人员。”到
中央委员会决定;还有
年,斯大林进一步
提出把挑选、提拔、配备和考查干部的工作集中起来,归口由党中
央干部局以及每一个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的干部部统一
负责。党章规定的选举制度,实际上无法真正实现。
到
年代,任命制进而发展成家长制的决策形式。斯大林在
十九大之后亲自召开了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建议成立
人的主席团。他从口袋里取出一些文件,向会议宣读了名单
新的主席团人选。建议与提名没有讨论就通过了。至于这个名单
是谁提供的,直到最后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
作为组织分配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年在一系列重要部门
《斯大林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年
页。
②《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③《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页。
第 155 页
设立了政治部,这也是任命制的一个体现。政治部的地位不仅在
党章中得到确立,而且其实际上对应由选举产生的党委员会(尽
管已经徒具形式)的取代也得到党章的确认:中央委员会有权设
立政治部、派遣组织员,“并且在政治部完成自己的突击任务以
后,把它们改变为按生产和地区的原则建立普遍的党机关”
“。政
治部的职权相当于这个生产单位的党委员会的职权。”就在这年
年底,拖拉机站政治部和党的区委会合并了。
毫无疑问,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和变相任命制是官僚阶层形成
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任命者和被任命者之间的依附关系,使得
相互之间的利益息息相关。萨哈罗夫对此有过描绘。他是这样写
的“:有一种人事政策方面的传统,它被称为人事登记。在这一制
度里面,某人的被提升和他在工作岗位上的前程是和某些关系紧
紧地联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干部周围总是有着一群和他个人连在
一起的人,这些人和他一起从一个岗位升到另一个岗位。只能如
此,决无例外。这是这个制度的一种规律。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独
立的,范围多多少少比较明确的和行政机构有着特殊关系的集团。
这些人当然都是党员。然而就是在党内一集团和另一集团也是界
限分明的。
”②
对于干部任命制和变相任命制,布哈林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描绘道:“支部书记通常由区委会任命。。区委会可以任意地
提出人选,选举通常按照既定的方式进行。问问到会者‘谁反
对’,由于人民多少有些害怕说反对,于是被提名的候选人就被任
命为支部书记。”任命制如此露骨地取代党内正常选举,以致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分册,第
页。
[德]沃尔夫冈
莱昂哈德:《是一次新革命的前夕吗?》,商务印书馆
年
版,第页。
[美]罗伯特
文森特
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
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56 页
月中央全会也不得不承认,“党章所规定党委会的书记
要由上级机关批准的制度,在许多党组织中实际上变成了委任制
度。党委会的书记往往在他在地方组织中当选以前就被批准
了”。此外“,投票时采取按整个名单一次表决,而不是按候选人
名单逐个表决的方法”
年
。
但是,批评归批评,要废除已经根深叶茂的任命制,几乎成为
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在于,任命制不仅仅是一项随时可以变换的
政策。一旦任命制形成,由此决定的人们之间的那种依附关系、利
害关系也就随之形成了。俄罗斯学者布坚科对此有不失深刻的分
析。他认为
“:官员花名册原则(方法或体制),即按照党和国家等
级制的‘上层’的意志,或者直接按照‘领袖’的意志(权力异化的
主要方式)任命和调动领导干部,是行政命令管理体制中主要的
反民主的,因而也是反社会主义的轴心,因为正是这个原则决定了
由管理金字塔上层任命的干部个人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他们完全
不用向劳动者报告工作。这种管理模式的实质本身不可避免地会
引起对处于等级制最高层顶端的领袖或领导人的‘天才’的顶礼
膜拜,因为对‘天才’的顶礼膜拜和崇拜是下级人员的直接的个人
依附关系的必然结果,他们的升贬不取决于自己工作的成果,而取
决于领袖的青睐,因为领袖会任意惩罚或赦免自己任命的人,随心
所欲决定他们的命运,决定他们的升降沉浮。由于这种体制的存
在和运作,一切‘不要崇拜’领导人的号召都是徒劳的,正如由于
对当权者们缺乏监督,不要滥用权力的号召也毫不起作用一样。
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历史过去和现在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
点。祸根不在于领导人本身的善心或恶意,而是上述体制的本质
所客观固有的。只有打破这个反民主、反社会主义的、行政命令的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分册,第
页。
第 157 页
官员花名册体制、彻底摧毁它,才能谈得上克服对领导人、领袖个
人的顶礼膜拜、个人崇拜这一现象。
”
谁是被监督者?
如果说,在列宁时期,监察委员会地位和任务的矛盾是由于列
宁的探索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那么,到斯大林时期,监察委员会
的地位和任务则被按照集权的需要明确化
。党内监督不再是对
权力行使者的监督,而是和掌权者一起,对向权力提出挑战的人采
取压制措施。监察委员会成了中央委员会的工具,而不是监督中
央委员会的工具。确切些说,成了名副其实的加强集权的工具。
朝着这个方向,监察委员会的地位逐年下降。
在列宁因病未能参加的
年
月党的第十二次代表会议
上,新通过的党章删去了十大、十一大通过的决议和条例中关于监
委与同级党委权力平行的规定,并将“监委的决议本级党委必须
执行,不得加以撤销
”的规定改为“监委的决议,本级党委不得撤
销,但须经党委同意后才能发生效力,并由后者付诸实施”
。
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规定,中央
候补委员可以兼任中央监委委员,中央委员会派遣有发言权的代
表参加中央监察委员会。监委的独立性开始受到削弱。
年颁布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职责条例强调,中央监察委员
会的主要任务包括“同党内各种派别和宗派倾向进行坚决的斗
争
”
“,广泛而系统地研究党内思想领域中的不健康现象”,并“将
①马尔科维奇、塔克等:《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上册,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版,第页。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页。
分册,第
第 15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