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筒,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作用。
在和工人阶级的关系上,苏共的教育作用发挥得怎样,也是一
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要么不够,要么只
是从较浅的层次上认识。其实,这里面有些深刻的内容并没有被
挖掘。例如,共产主义目标怎样与现实结合?在斯大林时期,人民
①《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第
版,第
页。
[美
罗伯特
文森特
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
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24 页
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是有保障的。问题在于,
苏共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订得太近,想得太简单。在这种情况
下,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这种反差,是
后来人们对共产主义缺乏信心、甚至认为它是一种空想的重大原
因之一。又如,如何克服工人阶级中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工人阶
级是最先进的阶级。但这不等于它中间没有落后的成分,作为一
个阶级不存在历史局限性。共产党的责任之一,就是要通过教育
来克服这种历史局限,而不是相反。利用工人阶级中间存在的落
后意识和历史局限性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政治任务,而不是靠激
发他们的先进性来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前进,是斯大林时代政
治的一个很大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和放大了工人阶级中间
存在的落后的观念和意识。把追求平等变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
把主人翁养成了不愿劳动的懒汉,都是非常明显的结果。在这种
状况长期沉淀而形成既得利益的条件下,当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增
强社会活力(手段是改革,拉大差距,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
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地位大不如从前时,这些人的失落感比任何
人都强烈。对党的失望也最明显,就像苏共所显示的那样。
以上种种都表明,苏联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实在是名不副
实。
定调:农民=资产阶级?
尽管苏共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存在不少问题,但
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党和工人阶级的关系上,而是在党和农民的关
系上。这和列宁时期遇到的情况十分相似。列宁已经指明了前进
的方向,但是,事实证明,要让列宁去世后的苏共沿着这个方向前
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说,为了击败托洛茨基等党内
反对派,斯大林还能和布哈林站在一起坚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坚
第 125 页
持和农民结合的方针,那么,在反对派被淘汰出局后,斯大林则逐
渐离开了这个方向。斯大林和布哈林之间的斗争,主要围绕这个
问题。
布哈林对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的理解,要比斯大林更接近列
宁的思想。他正确地认识到,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占
人口的少数。所以,在取得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论怎
样也必须与农民融洽相处,因为农民拥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力量,
占人口的多数。这个思想,没有跳出列宁关于“退却
”的偏“左
”的
认识的范畴,但很显然,沿着这样的思路走下去,建立强大的执政
基础是可能的。布哈林指出,“农民经济中戈比的积累为社会主
义工业中卢布的积累打下了基础”。因此,应当鼓励农民搞私人
积累,从而扩大乡村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并使农民增加可供销售的
农业剩余产品。这一过程应通过流通来实现。“我们将通过流通
过程,而不是直接通过生产过程达到社会主义;我们将通过合作社
达到社会主义。”他用这个论点来说明坚持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必
要性。在他看来,党的目标不是“贫困中的平等”,也不是“削弱比
较富裕的上层,而是。。把较低的阶层提高到这一高水平上来”。
他强调:“贫穷的农民社会主义是被歪曲了的社会主义。。只有
白痴才会说,世上总会有穷人。
”这相当于后来中国共产党领袖
邓小平的说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和布哈林一起反对托一季联合反对派的斯大林,并不直接否
定布哈林的观点。
年
月召开的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
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发布的决议指出:“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
察委员会拒绝反对派关于用暴力剥夺余粮的荒诞的,预谋在国民
经济发展中造成更多困难的蛊惑性的建议。。中央委员会和中央
监委认为,这些建议实际上要推翻在列宁领导下由党制订的新经
《论布哈林和布哈林思想》,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
年版,第
第 126 页
济政策。
”这和布哈林的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斯大林实际上很快就离开了这一立场。或许在他看来,
在实践中,用起来更顺手的不是布哈林的主张,而是“左派
”们的
建议。
那么,斯大林是怎样解决党和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呢?
一方面,斯大林更倾向于抱住列宁早些时候的论点不放,即把
农民作为应当消灭的阶级。他写道:“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国家
内胜利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可能用我国内部力量来解决无产阶
级和农民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胜利的可能性不是什么别
的,就是我国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的可能
性。
”“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就是在斗争进程中用本身的力量战
胜苏联本国的资产阶级。
”既然解决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就等于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那么农民就是资产阶级这是
斯大林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思路。“在斯大林看来,农民只是渣
滓。他毫不尊重农民和他们的工作。他认为要使农民干活的惟一
办法就是向他们施加压力。
”赫鲁晓夫如是说
。
不能小看斯大林关于农民的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观
点是斯大林全部主要主张的基础。俄罗斯学者卡尔宾斯基对此作
了有说服力的说明。他认为,斯大林主义的全部实质都躲在所谓
农民必然有“小资产阶级性”这一教条里。这一教条包含了他的
主要论点,包括所谓阶级斗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成功而不断加剧
的理论在内。这一教条又派生出关于市场和价值规律的“资产阶
[苏]罗
亚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页。
《斯大林全集》第
年
月版,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页。
《斯大林全集》第
月版,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页。
月版,第
赫鲁晓夫回忆录最后的遗言》,三联书店
年版,第
页。
第 127 页
级性”、关于一切国有的都比集体的好、关于阶级的利益高于全人
类的价值等公理
。
斯大林的观点深受被列宁批评的“左派”的影响。在斯大林
时期,在对待农民的问题上,列宁时期存在的布尔什维克党的
“左”的情结再度膨胀了。他们的思想没有跟上列宁思想的变化,
始终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一些“左派
”人士
年表达了这样的
观点:万小农户是俄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根源。逐渐从这一
大批人中间出现的富农阶层,正在重演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下埋藏一个大地雷。”党内大多数人都受到这
种观点的影响。在党的十四大上,斯大林作了这样的估计
“:如果
有人向共产党员提出问题说,究竟党更有准备的是剥夺富农,还是
不这样做而去同中农结成联盟呢,我以为,在一百个共产党员中就
有九十九个人会说,党最有准备的是这样的口号:打击富农。
”应
该说,这个估计是正确的。
在许多方面,斯大林思想上是和这类观点气脉相通的。
年俄共十五大通过的决议反映了这种思想。决议强调:在苏联社
会主义经济向前推进的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来的特殊矛
盾、特殊危险和困难也日益增长。这就是: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
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的增长,尤其是把业务转向农村的私人商
业资本更是如此;农村富农经济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
城市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力图在经济上同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和富农经济勾结一起来征服基本中农群众”。
要制止这种状况继续下去,除了放弃新经济政策,别无他途。
从这一需要出发,斯大林开始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进行不符合列
①马尔科维奇、塔克等:《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上册,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版,上册第
页。
《真理报》
日。
③《斯大林全集》第
年
月
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版,第
页。
第 128 页
宁本意的解释。他停留在列宁最早的思想上,即停留在把新经济
政策看做是向农民的让步和向资本主义的“退却”上。不但没有
任何前进,而且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发挥。斯大林宣称
“:新经
济政策是无产阶级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在经济命脉掌
握在国家手中的条件下,容许资本主义存在,预计到资本主义成分
同社会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
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谁不了解新经济的
这种过渡性即两重性,谁就离开列宁主义。”为了保持忠于列宁
思想的外观,斯大林把新经济政策曲解为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退却阶段,第二阶段是进攻阶段。他把第一阶段预计得很短,认
为,到
年代末,退却阶段已经结束,开始进入进攻阶段。他强
调:“新经济政策是党容许社会主义成分和资本主义成分斗争并
预计社会主义成分要战胜资本主义成分的政策。其实,新经济政
策只是以退却为开始,但它预计在退却过程中重新部署力量并举
行进攻。其实,我们已经进攻几年了,而且很有成效地进攻着:发
展我们的工业,发展苏维埃商业,排挤私人资本。
”在
年
月《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演说中,斯大林更进一步认
为“:新经济政策问题,阶级问题,集体农庄问题,过渡时期的经济
问题,现在都有了新的提法。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
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
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斯大林这些话明白无误地传达了这样一
个信息:抛弃新经济政策是早晚的事情。
这就给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定下了错误的基调。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页。
《斯大林全集》第
年
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版,第
页。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年
页。
第 129 页
“贡税”制度
年,斯大林真的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了。
这一年,斯大林决定对农民重新转入进攻,因而被看做是大转
变的一年和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这个新的转变时期的两个基本
方面,就是高速工业化和全盘农业集体化。这两个方针,从经济上
说是斯大林为国家发展提供的对策,从政治上说则是他为理顺党
和工农两大阶级的关系下的重药。这里面,农业大转变的含义,主
要是农业集体化和消灭富农阶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列宁确定的
新经济政策和对待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