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 >

第8章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第8章

小说: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狂地吼〃我中奖了!我中奖了!〃一样。他实际上是大声告诉大家:〃你们TMD快来看啊,老子有钱了!老子再不是以前那个穷光蛋了!你们TMD绝对不要瞧不起老子!〃
                  第36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1)
〃贵族〃和暴发户能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心理动机吗?不可能!他们已被〃社会价值排序〃主宰。只不过,和穷人相比,这个歧视性地把人划分为〃高档〃、〃低档〃的游戏更有利于他们。
我想在这里强调,面对任何让你在心理上自卑、屈辱、窝囊、无能、愤怒、恐惧的人和事,你的对手首先并不是别人,而是让你陷入如此境地的社会和心理法则。你需要意识到它们在你心里是如何起作用的,在对手要利用这一点陷你于不利时,能预先作出防御,并迅速进行反击。
我更加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是心理动物,在很多时候,事实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事实如何。
理解这一点简直太重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1)我们只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绝大多数人都会用情感、情绪、偏见、欲望、利益等蒙蔽自己的眼睛。这双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其实只是我们心里面的世界,但我们却以为,世界真地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假如有人说你的家乡不美,你一定很生气,坚持认为你的家乡是美的。一个人的家乡或许是美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相往往是:你在心里愿意你的家乡是美的,所以才坚持认为你的家乡是美的,而不是你的家乡真的美。你对家乡的判断,加进去了你的情感因素,才坚持认为家乡是美的。
看到没有,一个人的愿望决定了对事实的设定和描述。他只知道、看见他心里面的那个事实,而拒绝承认不符合他愿望的事实。假如一个人的亲人死了,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实,但是,他却坚持认为,他的亲人没有死,因为在心理上,他只能活在他心里面的那个事实里,根本无法接受真实的事实。
所以,当你要说服一个人,要和一个人博弈,一定要考虑到,某一件事情,对于他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单纯从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去推测对方也会这样看待,往往会犯错误,因为你在心里假定对方和你是同一个人,或对方是纯粹的理性人。
                  第37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2)
(2)只要一件事情和〃自我〃扯在一起,我们就无法情绪稳定
可能只有最纯粹的自然事实,才和我们的〃自我〃(加引号的〃自我〃表示的是〃假自我〃,下同作者注)无关,可以让我们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去作出反应,比如说一头猪不能直立行走,或者火星上没有生命,不会引起任何争论。
但是,在很多问题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哪怕是一个科学事实,比如说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都会引起宗教信徒地不爽,因为这颠覆了上帝造人的教义。当一个信徒信仰这一套教义时,你这样说就等于狠狠地打击到了他的〃自我〃,更别说很多掺杂着有价值观念、利益纠葛的〃社会事实〃了。
假如你说〃医生没有良心〃,那么,不好意思,所有的医生听了恨不得要咬你一口,虽然你说的不是他,但他是医生,这个职业、身份就构成了他的〃自我〃,在心理上等于你是在说他,这个事实(无论是不是事实)是他在心理上坚决要抗拒的。
虽然弗洛姆早就告诉这个世界的男男女女,说一个人是医生,是公务员,是老板,是民工,从来不会告诉你,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那只是他的职业、他的身份,并不是他本身,但是,有多少人听进去了?
有时候这很要命。有句话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在异乡漂泊的人只要聊起是同一个地方的,立刻激动得哭天抹泪,终于找到组织了!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上过〃老乡〃的贼当,或见识过〃老乡〃的冷酷无情。骗〃老乡〃是最容易的。认为老乡最值得信任,或认为穷人相对比较善良,仅仅是我们愿意这样想而已。
两个虽然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国、省、市、县,视一个人在哪个〃他乡〃来界定),但以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人,仅仅因为都在外地,突然之间就弄得很有亲切感,完全是因为,在外地他们始终是〃他者〃,而〃某某地方的人〃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自我〃。上〃老乡〃的贼当,就在于这个〃自我〃蒙蔽了他的眼睛。
                  第38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3)
但是,假如他们两个人都在本地,这个共同的〃自我〃就消失了。两个广东人在北京,〃广东人〃就构成了他们的〃自我〃。但如果他们都在广州,一个是湛江人,一个是韶关人,在不和外省人对照的情况下,〃广东人〃这个〃自我〃对于他们来说就毫无意义,他们又会分别与其它湛江人、韶关人寻找共同的〃自我〃。以此类推。
〃XX地方的人〃可以构成你的〃自我〃,但你的朋友、你的亲人、你所崇拜的人,一面国旗、一尊土地神,等等,也可以构成你的〃自我〃。那么就有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的这些〃自我〃,在你的心理结构里各占多大的分量?就是说,当他们发生冲突时,你站在谁的一边?
以你的老乡和你的朋友的冲突为例。两个人先是言语冲突,继而拿刀对砍。你无法调解,而且必须选择站在谁的一边,那么,你帮谁?
情况很明显。除非这个〃老乡〃同时也是你的朋友,否则你不可能帮他,因为在你心里,和他联系在一起的〃自我〃,并没有和朋友联系在一起的那个〃自我〃有分量。
但是,如果是国家、民族间的仇杀,情况往往就颠倒过来了。有一部拍得很不错的电视剧叫《雪豹》,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非常牛叉的中国人和一个非常牛叉的日本人在德国学特种作战,他们俩既是同学,也是朋友。但是,在日本侵略中国后,他们立刻成了敌人。和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自我〃,远比和朋友联系在一起的〃自我〃重要,因为前者是一种和人的尊严捆绑在一起的〃大我〃。
正是如此,政治宣传、商业营销、媒体炒作,要引爆〃群众〃、〃消费者〃、〃读者〃的狂欢就非常容易,使劲刺激那些构成了你的〃自我〃的东西,让你进入一个局、一个心理情境即可。把自己视为〃自由民主〃的化身,把对方说成是〃专制独裁〃的魔鬼,远比喊几句〃正义〃的口号更具号召力,更能招募到一群至死不渝的炮灰。
(3)一件事情只要在我们的心理上存在,我们就会频繁地穿行在两个极端:或爽得要死,或活不下去
                  第39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4)
人最终当然不可避免要死,但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去死。要生,不要死,这是生命本能的第一铁律。
在心理上也一样,人也要在心理上生存。它是心理的第一铁律。懂得这个铁律,我们就掌握了破译几乎人类一切言行的密码。
在电影电视上,你一定见过一些地痞流氓在高僧面前骂骂咧咧,手都指到高僧的鼻子上了,但高僧看都不看一眼,要在地痞动手几次后,他才会把地痞打得满地找牙。
为什么高僧根本就不愤怒?很简单,地痞挑衅羞辱他这一事实,当然被他看见,但在他心理上并不存在。他已经有足够的理性能力,看穿地痞这一行为的无意义和虚妄。在心理上不存在的东西,就不会激起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地痞这样做马上构成了一个心理上的事实,从而威胁到了我们心理上的生存。为了维护我们的心理生存,情绪马上控制我们对他的行为作出反应,狠狠地教训他。
电影电视上也经常有这样的镜头:在某个集市上,出现了一帮地痞,他们耀武扬威,调戏良家妇女。突然从天而降一个位大侠,英雄救美,把地痞打得鬼哭狼嚎。为头的地痞捡起一条命准备要跑,同时摆出一个POSE,回头声嘶力竭地指着大侠:〃你等着!〃
地痞这么干就是要维护自己的心理生存。被大侠打趴下,让他很没面子。为了让自己在心理上能够生存,他必须装13,在心理上否定他干不过大侠这一事实。威胁大侠让他重新找回了〃自我〃。
心理生存的力量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时,一个人为了让自己能够在心理上生,他宁愿去死。革命战士刘胡兰为什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不怕死?就是因为叫她背叛信仰,比杀了她还要难受。
一个人之所以把心理生存视为必须服从的上帝,是因为他不仅害怕〃我〃不存在,而且害怕〃我〃没有价值:
第一,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种存在,如果在心理上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焦虑、恐惧就会吞没我们。无视一个人的存在不仅是不礼貌,而且简直是与人为敌。
第二,正如吃饱饭并不够,我们还要吃好一样,仅仅证明我们的存在还不够,我们还要在心理上证明自己具有价值,生存之后就是牛叉。这就必须通过和他人的对比,把我们和他人的存在纳入社会价值排序。如果我们比他人低档,那就同样有被虚无化的危险,焦虑和恐惧绝不会放过我们。
                  第40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1)
第四章打破社会价值排序
导读:
一个人越是因为别人比他有身份、有钱而仇恨别人,他骨子里其实越想变成那个人。
1、社会价值排序就是一种心理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导读: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改变,他就要启动心理保护机制:认命
〃社会价值排序〃这个概念是我们进入社会、人心真相的入口
假设你的朋友、同事人人都有房有车,而你想当〃房奴〃而不得,挤住在阴暗的地下室或城中村,每天挤公交上班气喘吁吁,你能想像自己可以保持平静吗?
当一个人这样问你时,不排除你为了面子,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我能!但你的内心马上会告诉你,你在说谎!
另外,你或许可以告诉自己:我能!但别忘了,这是头脑里的那个你在告诉内心里的那个你。这是暗示,是否认,而不是心理的真实状态。
原因很简单,你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并且很不幸,和别人相比,你排的位置比较低。
一个由外在评价主宰自我认同的人实质上是一个遗失了真实自我的人。从外部世界得到的那个〃自我〃只要进驻到我们的心理结构,我们就成了外部世界的傀儡,失去了防御打击的能力。
只要我们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在心理上就注定要过一种风雨飘摇的生活,并被自卑、焦虑、烦躁等情绪袭扰。如果很不幸,我们没有权,也没有钱,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从外部世界中得到的强大的〃自我〃,那就更是如此。
要变得心理强大,就必须打破这个社会价值排序,让心灵从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第41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2)
〃社会价值排序〃绝对是一个非常关健的概念,不夸张地说,它是我们透视社会、人心的一个入口。
我在前面的章节里简单解释过这个概念,现在我把它全面地翻译一下,就是:社会从来都狗眼看人低,有一套根据金钱、权力、地位、出身、文凭、容貌、名气、荣誉等来划分一个人牛不牛叉,高不高档,并给大家排好高低不同的位置的评价标准。白领比民工高档,对民工有心理优势;而富人、老板在心理上,则又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