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 >

第17章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观听 为之一耸广〔2〕连梁启超直接师法的老师李提摩太对《时务报》的 功业也表示震惊,称赞它的出现“从最初就是一个灿烂的胜利,震 动了整个帝国。”
梁启超和《时务报》,影响了中国不止一代人,多少年后, 《时务报》的合订本还在城乡流传,几代青年读书人,行文著述, 莫不效梁任公之“时务体,在戊戌变法时还是个不满五岁的孩子 的毛泽东,在长大成人后,首先学的还是一手时务体,梁启超的 影响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未能去掉。
〔1〕旲樵语,见《汪康年师友书札》(丨),第500页。 ^2〕严复致熊纯如书,《学蒱》,第12期。
〔3〕《戊戌变法》(三:),第560页。
89
《时务报》的辉煌,首先是梁启超的功劳,他的先知早慧,他 对西学的领悟,他对社会观察的敏锐,他的笔力雄健,气势恢宏, 而且用功之勤,效率之螅卜浅H怂鼙饶猓罄椿匾湔舛伟臁”ㄉ牡溃骸懊科诒ㄖ新鬯4000余言,归其撰述;东西各报1万 余言,归其润色;一切公牍告白等项,归其编排;全书报章,归 其复校;10曰‘一册,每册3万字,启超自撰及删改者几万字,其 余亦字宇经心。6月醅奢,洋烛皆变流质,独居一楼上,挥汗执笔, 曰不遑食,夜不遑息广〔1〕
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时务报》的成功并不是康门弟子 的独家功劳。上海的一群开明的士人(他们中许多人西学水平比 康梁还高〉,如黄遵宪、邹凌瀚、孙宝這、聿太炎等人都为《时务 报》作出过很大贡歒,就是经理汪康年也为报纸的经营发行乃至 编辑做出过不可磨灭的成绩。有些论者把汪康年视为洋务派的代 理人,把后来的汪梁之争说成是洋务派与维新派争夺舆论领导权 的斗争。在我看来,显然失之简单化。汪梁之争,虽然背后有康 有为和张之洞的背景,但骨子里无疑有启蒙宣传与具体政治操作 之间的扞格的因隶在内。关于这一点我以后还要谈。即使退一步 说;就算汪康年是洋务派的代理人,他的功劳也照样不能被埋没。 但是我们知道,汪康年的议论与我们公认的洋务派论调弁不相同, 他主张民权,主张开议会,主张君民共主,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 维新派主张。他后来对张之洞、梁鼎芬的妥协,是出于主张之相 同还是出于策略的考虑,显然是霈要再掛酌的。《时务报》巳经向 世人表明:变法不再是康门弟子一家的事了。
《时务报》不仅在政治启蒙与宣传方面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 也部分实现了康粱办报干政的初衷。《时务报》在风行海内的同时, 也受到谇多地方官吏的青睐。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
〔1〕《创办时务报原委记I (知新报》,第60册。 90
山西巡抚胡聘之、湖南巡抚陈宝箴、浙江巡抚廖寿丰、安黴巡抚 邓华熙、江苏学政龙堪躲、贵州学政严修、江西藩司翁曾桂等方 面大吏都表示过对《时务报》的好感,甚至凭借手中的权力为下 癘拨款订购。结果,“两年以来,内而京曹,外而大吏,以及府县 几于人人日手一编广〔1〕《时务报》所领导的舆论,至少在前斯对 推动整个变法起了良好的作用。
《时务报》的成功,使之成为这时期办报潮的圭臬,沿海沿江 各大都会,愈出愈新的报刊,大都以《时务报》为榜样,摹仿惟 恐不肖,直到《大公报》时代,社论与时评还是报纸最有分量的 部分,而不像西方新闻界那样,以新闻为主。有名望的报纸以社 论时评作用于读者,导向社会舆论6这个头,就是《时务报》幵 的。
办学会是维新派政治动员的另一步骤。在实际政治运作中,办 会与办报纠葛在一起,难解难分,伹恪于清代禁止士大夫结社议 政的禁令,办会远没有办报那样成功。但是做为康有为“合群”即 集拢政治力量必不可少的手段,办学会也是维新变法很重要的一 ^^ 0
其实,与办报比较起来,康有为更重视办学会,办学会影影 绰绰是比着西方的政党来的,但是,西方的政党是个什么样子,又 是怎样进行政治运作的,谁也不清楚,严复这样的留洋学生可能 知道一点,但他们对直接的变法却不愿从组织上参与。所以,一 旦办起会来,大家(包括康梁〉脑袋里闪烁的还是明季士大夫几 社复社的影子。虽然清代士大夫诗酒酬唱,结会来往从来也没断 了过,甲午之后,一部分感时忧世的京官也常在陶然亭议政,但 —旦真的公开打出“结党”的旗帜,士大夫还是心存顾忌,“君子 不党”的古训,还在束缚着那部分即使是很开明的士人的灵魂。
〔1〕闻麟奏折,见军机处录副奏折。
91
尽管如此,由于康有为视开学会为中枢干政的重要步骤,所 以不能不坚持干下去,也正因为干政中枢的目的,康有为坚持将 开学会的地点选在京师,在他看来,“在外省开会,则一地方官足 以制之,非合士夫幵之京师不可,既得登高呼远之势,可令四方 响应,而举之于辇毂众著之地,尤玎自白嫌疑其实,“自白 嫌疑”不过是个幌子,“登高呼远” “四方响应”才是真正的着墨 处。‘
经过康有劣和他的弟子以及热心维新志士的奔走与努力,维 新派的第一个学会强学会终于问世了。强学会成立之初,形势还 是不错的,不仅陈炽、夏曾佑、文廷式、沈曾桐等人积极参加,位 尊名螅奈掏樣胨锛邑疽舶抵邢嘀ㄋ锷踔两笏锕不栈帷」莸囊徊糠植Ω垦Щ嶙骰崴怠U胖吹亩诱湃ā⑶仔哦×⒕〉热艘蚕嗟比刃模胤蕉礁е械闹匦乃冢胖础⒘趵ひ缓屯酢∥纳囟家跃柚姆绞奖砹颂J治毡ǖ幕聪抵罱吻臁⒛羰砍伞『托陆骄脑揽祭忠饩杞鹣嘀K淙灰蚣孜缯秸笊嗽∑笔屏θ跃珊艽蟮睦詈枵拢踔林鞫帷白栽妇杞鸲扇搿』帷薄J导噬希垦Щ岢鎏ㄒ潦迹鸵丫缌斯诮嫌辛α康恼≈问屏Φ陌胧
既有顽固派借口 “党禁”极力反对又有强学会自己处置失当 的因素,声势颇大的强学会中途夭折。但是中经上海强学会的暂 短过渡,维新时期的办会潮也接踵涌到。据外国学者统计,从1&95 到18兆年间,一共报道过7&个学会,大约2/3是由士大夫建立 的。其中只有2&个在内地。除了其中1个学会致力于提倡儒家的 教义之外,30多个学会或是按照新的实用精神研究传统的儒学, 或是研究西方科学和翻译西方书籍;15个提倡社会改革〔如反对 吸鸦片,反对缠足或提倡妇女教育〗;23个试图唤起士大夫的爱国
〔1〕《戊戌变法》(四〉’第132—133页。
92
热情和政治觉悟。〔1〕这些学会无疑多数是在康梁兴办强学会的榜 样力量感召而出现的,但多数却非康门子弟所主导的,维新已经 变成了一股潮流,几乎把所有有志爱国、改变中国命运的士人都 卷了进来,当然,这些学会有的是一些以启蒙和研究学问为宗旨 的,但多数却以政冶活动为主要目的。所以,当国家形势越危急, 学会活动就越是热闹。在1898年瓜分危机出现之际,各省学会潮 臻于极盛,康有为为贯彻推动中枢变法的初旨,再次于北京发起 保国会。保国会与强学会相比,人数显然多了不少,声势也较大, 也终于打动了 “圣听”,起到了直接推动戊戌新政的作用,但各方 势力集团对它的支持却大不如前。而且,变法一开始,保国会就 无形中散掉,康梁建设西式政党的尝试结果变成了急功近利的过 渡工具。为了使这个#具更加有效(更具声势〕,他们甚至有拉人 入伙的行为,保国会’开会,开始只敢讲是讲学、是开茶会。最后 不分青红皂白,将三次来会者都箅作会员〈结果还招致了个别人 的抗议〉。〔。当然,这种“拉郎配”的现象在西方各国政党政治 中并不乏见,康梁辈这么干,也可箅是学习西方的一种副产品。
在办会潮中,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是,关注妇女缠足的“不 缠足会”(或曰天足会〉出现的既早且多。成为众会之中一枝独秀 的“奇葩”。这个事並还在19世纪80年代初,就由康有为幵始了, 未出茅庐的他做的第一件“维新之事”就是联合曾出过国的乡坤 区谔良,在家乡组织不缠足会。并身体力行,不为他的女儿们缠 足。在维新运动期间,不缠足运动单兵独进,发展奇快,很多省 乃至县份都成立了“不缠足会”。时务报还为不缠足运动大声鼓与 呼,上海由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组织的不缠足会,面对当时 大足妇女出嫁难的现实问题,还在章程里详尽周到地规定了 “入
^ 1 ^《剑桥晚澝中国史》下,第375页。 〔2〕《戊戌变法》第“8页。
93
会人员及其子女可以互相通婚;入会人员女子在9岁以上已无法 放足者,报会登记后亦可与会中人婚娶。?。
相当多的士大夫对女子不缠足运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沈,而 且这种热忱还在深人。湖南新花县秀才曾继晖不顾别人笑骂,挨 家挨户宣传不缠足的好处。长沙一些士绅免费印送《不缠足軟》, 任人取阅。还有人甚至特设定做各种云头方式鞋的鞋铺。参加县 考的童生有入竟在考具上贴上“不缠足会”的字条。〔2〕有人分析 了《时务拫》上刊登的捐助不缠足会者的情况,她说:“光绪二十 三年(仏卩?)上半年,这些捐助者官衔大多为大令以上,出身也 以举人以上者居多;同年下半年,情况变了,86注捐银中,署正、 教正、司马等低级官吏和茂才、国学生等普遍儒生比例,明显增 大,而且出现了 28位什么也不是的先生和1位女子、1位和尚。到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1 9〉出版的《时务报》58 册,仅1期中所载捐助者名单中,没有头衔而仅称“先生”者就 达40名之多:〔?这个分析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支持不缠足 运动的人愈来愈多,而且愈来愈深人到下层。据当时的外国教会 统计,这几年间,参加不缠足会的人数达30多万。〔4〕表示声援和 支持的入就更多。
当然,在那个时代,发起和组织不缠足运动的人绝大多数都 是标准的男人。这场“妇女运动”基本上是些大男入的事情。这 种情况,出现在妇女没有丝毫权利,也没有什么社会活动的机缘 的中国清代末年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国难当头,百事待举的关 头,一干大男人们纷纷对女人的脚大感兴趣,有时甚至比对其他 政治大事还要热心。
^〕〕《时务揠》,第25期。
〔2〕参见场志钓,《戊戌变法史》,第287页。
〔3〕吴廷嘉:(论戊戌变法前后社会思湖的特点、《铕史研究集》苐三骣。
〔4〕《万国公报》(上海、1900年第6期,
94
虽然我们习惯地将缠足称为封建主义的恶习,但是这种恶习 实际上与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并无直接关系。尽管孔 子说过女子与小人“难养”,却也对郑国那个名声不太好的国君夫 人南子,表示过相当的尊敬。而那个时代的儒家之徒,对一个为 女子而死的尾生都是相当佩服的。只是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缠 足现象才幵始出现,而女人的脚普遍地遭映则是更加晚近的事。
据专家研究,将女子的脚从小就束住不让发育的恶习,实在 与中国男子(主要是士大夫)畸态的性心理有关,裹足之后,一 来女人的惮部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