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会用人-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出乎意料,当总经理得此构想后,竟立即指示设立新的部门,并由该名职员全权负责。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构想,新的产品也接二连三地销售成功了,更有数项产品成为超级畅销品!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上司的宽宏大量,乐意听取下属未臻成熟的构想,并愿意一起讨论,终于创造了成功的奇迹。
事实上,每位下属必然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构想,然而,当他们发言的时候,却一再遭到否定,如此他们必然心灰意懒,日后便可能不再费心思考,而成为被动、消极的职员。
反之,不管下属所提出的方案是否不可思议或别出心裁,只要被上司接纳过一次,则他对自己的发言必然信心十足,执行时也能负责到底。这样,也足以促使他产生更多的新构想。
□ 领导利用智囊“六戒”
智囊团是个好东西,企业领导的决策离不开智囊团的帮助。但下述六种不正确利用“智囊”的倾向,则需加以警惕纠正。
1.临渴掘井,匆匆召集“智囊”决策
某些领导在重大决策方案上报前,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决策工作不按科学决策程序进行,遇到上级领导催报决策方案时,才火烧眉毛、临渴掘井,匆匆召集“智囊”会议,当场就拍板敲定决策方案。
2.只求单方案决策,无多方案可供选择
某些领导在对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咨询时,以“为省事”、“图方便”、“节约经费”作为借口,只求“智囊”提供一个决策方案,然后急不可待地批准实施,鲁莽行事。
3.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排斥异己意见
某些领导表面上很尊重“智囊”的独立性,但实际上,在进行决策咨询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喜欢挑选一些符合自己心意的“智囊”进行决策咨询,把持有不同意见或相反意见的“智囊”加以排斥。
4.越俎代庖,完全依赖“智囊”决策
有些领导胆小怕事,懒于思考,不敢决断,完全消极地依赖“智囊”决策。他们对“智囊”惟言是听,惟计是从,没有主见,毫无异议,“智囊”也就“越俎代庖”,这是违背领导科学基本原则的。
5.求全责备,对“智囊”的期望值过高
某些领导把“智囊”看做“万能博士”、“智慧之神”,认为其意见或建议是“万全之策”。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片面的。“智囊”并不是十全十美、万无一失的“神人”。
6.不辨“智囊”素质之良莠
有些领导在进行决策咨询时,虽有虚心求教于“智囊”的“热心”,却缺少认真鉴别其真伪、判断其优劣的“细心”。他们往往是病急乱投医,不辨“智囊”良莠,结果劳民伤财。
□ 要听听反调
孔子说,爱护士兵如不能驱使士兵,厚待士兵如不能命令士兵,那么爱护和厚待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士兵若违反军纪,误了军机大事,将领对他就不可再讲情面了。无情的原则最后还是不应该被情的仁爱所淹没、取代。当罚者就罚,当斩者就斩,就如诸葛亮当年挥泪斩马谡一样。
作为一个领导人,统率一个集体,领导一群员工共同奋斗创业时,不能独断专行,大家的事要发动大家想办法,大家来做。这样,领导人不能总是听“好话”,更多的时候要听听周围人唱的反调。“反调”虽然不免刺耳,但其中往往蕴含真理,蕴含着合理化的建议,于人生有补,于事业有益,一如带刺的仙人掌,摸之刺手,用之却有巨大的药效。
“好话”,哪怕是一捏一把水的谎话,都能调动听者的情绪,能满足听者的自尊心、虚荣心,因而听起来确实顺耳些。如果这“好话”,再加进点糖,添进点蜜,那就更加有滋有味了,听起来自是如食甘饴,如沐春风;恶言,特别是那些损人、伤人、毁人的恶毒话,往往是无中生有,恶意攻击,自是如刺如冰让人触之心疼、心寒。
但是,实为忠言、大实话的“恶言”似乎不太受欢迎,因为它太直、太实,能一下掀出老底,一针刺中痛处。所以“好话”总是吃香,“恶言”总是倒霉。
但仔细一想,脚踏实地的人还是应不要为“好话”所陶醉,“好话”听过之后,除了心花怒放,热血加剧流动一阵之外,似乎再也于事无补;至于“恶言”中的那些恶毒话,自是应嗤之以鼻,不必往心里装,免得郁气伤肝;那些实为忠言、直言的所谓“恶语”,听起来虽然不太顺耳,但极有益处,亦如良药,虽然苦口却能治病。
一个集体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往往有绊脚石和荆棘,只有与集体休戚与共的人,才会思索如何回避这前进路上的障碍,他们唱唱反调,更多时候是部下出于对领导的爱戴,对集体的赤诚、关心。明白了这点,就应给唱反调的人予以保护,而不应当厌弃,更不应当给小鞋穿。
诸葛亮曾说:“政治清明的国家,人民敢于直言,行为正直。”还说:“一国之主如果只喜欢报喜不喜欢报忧,拒听诤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奸臣就得以逞其恶。君主有眼不观察目前局势,就如同瞎子;有耳不听旁人的意见,就好似聋子。”
领导又“瞎”又“聋”,在工作上免不了要倒台翻车。集思广益,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可不断地纠正错误,弥补缺漏。免得日后吃大亏、栽跟头,闹得一蹶不振。
□ 探察下属的真心话
如果知道下属的真正心意,就算有反对的意见,也能马上有对应的策略。
那么,探察下属的真心话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
尽管如此困难,还是有以下的正攻法。有相当的经验,适当的判断力、洞察力都是必要的,这些都是领导者无论如何都应学会的技巧。
1.以发问做引导
利用对事情的发问,来了解对方真正的感受与想法。这并不是所谓的诱导盘问,而是要彻底地以对方的立场着想。
误解这个解释的话,反而会引起反效果。
“关于这一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关于这个,你觉得如何呢?”
像这一类的说法,都是尊重对方立场而发问的表现。若是以追问的态度发问,只会造成反效果,这一点必须切记注意。
2.不经意地问出原因
要直接地以“为什么……”发问时,如果太咄咄逼人,对方一定是三缄其口,避而不答,若是不刻意地问起,反而较能探出真心话。
“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呢?”
“这是为了什么?”
边问边观察对方的反应。
如果善用此法得宜,则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我们不知有多少次被重复问到“为什么?”那原因自然是因为感觉到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事,而较容易被说服。
3.坦率地问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对于较难应付的人,坦率地发问是很重要的。
“你直接说,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像这样直接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直接说”这三字词,人们都会特别在意,这是一般人的心理反应。
4.注意表情和态度
尽管不了解对方内心真正的想法,也可以从对方的表情、态度判断,人内心的感受会从表情反映出来。
5.试着触怒对方
虽然说正攻法很难,一般通常是有经验的领导才使用这个方法。人在生气时,往往所说的都是真心话,当触怒对方后,会引起对方的反应:“你都这么说的话,我也说出我的想法,因为你……”而慢慢将自己真正的心声说出来,你也有这种经验吧!
有时候在商量行不通的情况下,可视对方的情况而定,试着触怒对方,也是一种方法。
□ 谨慎选择咨询对象
有一家公司的总领导说过:“我自己所作的决定,有不少是错误的,其之所以错误,都是因为偏听了别人的意见。”这似乎是企业经营者、中级领导的通病。作为领导,应该倾听下面的反映,但必须有选择地听取,偏听偏信就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甚至采取错误的行动。
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企业里经常有下述三种类型的人物。
一种是游泳式的人物。
这种人会在各种领导之间游来游去,专门寻找内部权势问题而有所行动,他们从不适应工作需要而主动去解决什么问题。当领导之间没有什么权势上的矛盾时,这种人非常安稳,一旦发生权势争执,他们就如鱼得水立即活跃起来。
其次是万年不平式的人物。
有时下属对于领导制定的方针或决策坦率地提出意见,对不公平的处理公开表示不满,上级领导对这些有勇气的直谏,是应该倾听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万年不平式的人物,指的是那些一见领导便喋喋不休大发牢骚的人。
再就是交际式的人物。
这种人哪怕在办公室里,也总是嘻嘻哈哈,用些“今天天气好”之类的废话来消磨时间,再不就是过于热衷社交活动。
如果领导把时间都花费在上述这些人身上,则将一事无成。要想分秒必争,对这些人物只能是敬而远之。
领导稍有空闲时,应该和下述一些人谈一谈,听听反映。
其一是官僚式的人物。
这种人非常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一有什么问题,他们就马上翻看规章说:“这事违反规定。”他们对新的主张、新的计划常常迎面阻挡,不容易疏通,也不提出什么方法。因为他们熟悉组织的规章制度,当领导认为不需要采取什么行动的时候,倒可以听听这种官僚式人物的意见。
其二是经济学究式的人物。
这种人最适于反映经营情况,研究经济形势的发展或关于市场需要的分析预测,还善于用统计或图表来标明产品销售量的趋势或价格变化的趋势。然而,他们却没有掌握形势变化的才能,不会在形势变化中准确地抓住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领导征求他们意见时需要注意,单纯听取这些经济学究的汇报,往往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如果领导把时间花费在下述这几类人的身上,也常常优柔寡断,贻误时机。
其一是浣熊式的人物。浣熊这种动物在得到猎物吞食之前,有放在水里反复摆弄的习性。这些人跟这种动物一样,总盘算在什么时候提出报告,什么时候做出结论,却总是无限拖延,言而不行,行而不果。
其二是旱伞式的人物。
这种人随声附和,胸无定见,总跟着有利的形势转。领导如听取他们的意见,处理问题时就会优柔寡断。
领导要采取行动时,应该以下述的实干家作为合作对象。实干家也有若干类型,一种是眼光敏锐的人,对企业或个别单位发生的问题最为敏感,在人们尚未注意时他就能看出迹象,并能准确的抓住问题;另一种是精于探索的人,对各类的情报或新知识都热心搜求,并能鉴定新管理技术的效果如何;还有一种是思想活跃的人,这种人说出的话,常常出人意料语惊四座,能不断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脚踏实地地有所创新。此外还有:上级的方针或判断有误时敢于犯颜直谏的人;不回避危险或意外情况的人;能在缜密的计划中看出进取方向的人;不尚浮夸专门实干的人。凡属上述类型的人,都是领导咨询的理想对象。
领导听取这些实干家的意见,可以增强制定新计划或新策略的信心,从下属或同事之间找到这种实干家,就获得了可以共商大计和一致进取的同志,他们定能帮助领导提高工作效率。
□ 如何采纳下属建议
出主意的人有的是,困难之处在于判断谁的主意能给我们带来好处。要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