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柏论财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章 优质基金是怎样炼成的
彼得?林奇在任的13年里,麦哲伦基金收益逾2000%,资产攀升至120多亿美元。人们至今仍对彼得?林奇到底是用了什么灵丹妙药将麦哲伦基金推至如此惊人的高度感到好奇。
第16章 衡量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
热爱投资艺术的资产购买者相信“投资之美在于长期持有”。这种推导公司价值将会提升的公式是合理而广为人知的,但是如今的公司管理人却有无数理由不来遵循它。
第17章 基金评级帮你擦亮双眼
我并不想贬低这么多年来理柏公司的重要性,但是要想更简单地说清楚年轻的时候我都干了些什么,那就是我明智的花了大量时间来建设我的“良马赛道”——重建基金排名竞争机制。
第18章 如何挑选好的基金经理
事实上,一些差劲的基金经理在他们表现最好的时候,投资表现远远高于那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其职业顶峰所能达到的投资水平。
第19章 警惕投资组合中的潜伏危机
交易员在执行客户指令时弄错了证券代码,在错误的价位或时点买入,或者干脆没有执行客户的指令……尽管无人愿意过多谈及此种投资失误,但是它却每天都在发生。
第20章 对冲基金与另类投资
优质的对冲基金正如技艺精湛的棒球手,既能击出一垒安打,也能击出二垒安打;当市场环境有利时,它们就能够赢利。而其他的另类投资更像本垒手,挥一次球棒才能得分。
第21章 应对死亡的理财手段
一旦你到了社保退休年龄,你就应当开始进行审慎的投资配置,并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定期的检查。
第四部分:让财智点亮未来
第22章 “平行交易”新趋势
精明的投资者往往会列出多种市场走势,冠其名曰“最有可能发生的”、“可能会发生的”、“不太可能发生的”走势。我们几乎从未看见过两个一模一样的走势图。
第23章 明天需要更大的“蛋糕”
当你从香格里拉回来时,请简要地给我讲讲这个好地方。因为我将会关注未来它为我带来的不为人知的商业机遇。依我之见,最大的投资机遇就是使整个“蛋糕”变得更大。
后记:背后的故事: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附录: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介绍
译者后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投资中的力学智慧(1)
我对如何创造、积累和维持财富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也是我的事业。然而,近来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这门曾经在高中和大学让我头疼不已的学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想这可能与自己在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的资产托管人期间受的熏陶有关吧。该学院曾出过3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总共获得过32项诺贝尔奖,还有著名的飞机动力研究所。试想一下,与一群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怎能不耳濡目染呢。不过,物理学之所以吸引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它所追求的是宇宙间不变的定律,而我及金融界所有的人们追求的则是创造、积累和维持财富的真理,两者殊途同归。在财富的茫茫海洋中,物理学使我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想当然的、什么在已知范围内是可以做到的、什么是无法做到的。不过本章不是主要来讲物理学的,而是要谈一谈物理学与投资学两门学科相类似的法则是如何殊途同归的,以及这些法则怎样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等问题。
财富的积累需要我们与抽象的世界打交道,尽量把看起来并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需要我们着眼长远,不断战胜自我,创造价值。如果我们能按照物理学定律的方式来看待财富和投资,那么我们也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得到一些与物理定律类似的基础性的论断。
物理课上一般都要做大量的测量工作,其中有些甚至是要求非常精确的,而测量的结果往往决定着某个实验或现象的最终结果。与物理领域一样,金融领域也同样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测量,有时还必须精益求精地去完成这项任务。在做进一步解释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重力这种让我们大家得以牢牢站在地面上的力吧。物理学家对重力的作用是了如指掌的,他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如何将宇宙飞船送到月球再让其返回,甚至还可以让飞行器去绕其他星球运转。然而,对于黑洞现象他们却无法解释。黑洞里边都有些什么?被吸入的物体到哪里去了?对此,他们一无所知。不过尽管缺乏这方面的认知,有一点这些物理学家们是肯定的,那就是任何撇开黑洞谈宇宙的做法都是不准确的。
那么这些又是如何与金融领域相关联的呢?理柏分析服务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测量各种基金性质的融资行为,并根据各类测量数据对它们进行评级。借助货币市场基金等一些金融工具,它们的运营状况可能相差无几,但是为了准确评级,我们有时还是要精确计算到好几位小数。不过有时它们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对投资者来说几乎可以完全忽略不计。而另一方面,比起这些运营上的细微差别,一些其他的因素可能要重要得多,如某一只基金恰好是某投资者出于某种原因使用的基金家族中的一部分等等。
在投资过程中,有6条物理定律是可以用到的。第一条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财富管理领域,这同样是一个普遍的真理,简单来讲就是一方的买入必然对应着另一方等量的卖出。在当今全球市场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这也就意味着商品价格是在买卖双方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信息快速流通的今天,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必须建立在拥有相同或相近信息条件的基础上,这也是效率市场假说的核心原则所在,这一点我将在随后讲到。通俗来讲就是,买卖双方谁也别想把对方当成是聋子或是瞎子。相反,倒应当多想想对方的优点或高明之处,从而将交易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这样反倒会更保险一些。。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1章 投资中的力学智慧(2)
第二条是惯性定律,即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趋向于保持其运动状态,而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趋向于保持其静止状态。这一概念恰好能说明买高卖低的短线投资的吸引力。在该定律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寻找一种能够引起或推动运动发生或发展的催化剂,这也正是价值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一种催化剂可以引领其他人去发现价值——投资者们眼中的价值,从而带动投资产品的升值。
第三条是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该定律在看待机构投资时显得尤其重要。毕竟市场不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而是受大量资金的涌入来推动发展的,这一点也常常被称做是金钱的力量。
第四条是重力定律,举例来说就是在无摩擦力的情况下,一吨羽毛与一吨钢铁的下降速度是一样的。该定律用在经济领域可以理解为每次价格的上涨总为其未来的下跌埋下伏笔。
物理学对金融领域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是杠杆原理了。在物理学中,杠杆是由平台和支点构成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操场上的跷跷板:大多数的孩子都在跷跷板上欢快地上上下下,而与此同时却有一个小鬼头通过或大或小的力量将自己的小伙伴高高地抛向空中或是令其狠狠地落在地上。
杠杆原理运用在金融领域即是通过借款来获取或维持某项资产的所有权。这个想象中的跷跷板平台最终的指向是价值的最大化。起始重量代表该资产的购买价格,而落下的一端代表借款规模,支点则代表了偿还期限。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人买房子,首付房款的20%,剩余80%通过抵押贷款的形式来偿付。假设买入价是100万美元,忽略贷款利息、房屋维护费用、各类保险费用和不动产税等因素的影响(真希望能这样),如果8年后该房的售价升至200万美元,那么以购入价为基础来计算的话,该购房者买房的综合收益率就是9%,还算不错。但是如果按初始权益来计算其收益率的话,这一数值就变成了25%——远远高于其他大多数的投资方式了。
现在,假设房屋售价依然为200万美元,但该项交易发生在18年后而不是8年之后,又将是什么情形呢?如果那样的话,以初始权益来计算的回报率将只有4%。最后,让我们来想一想,假如买入后房价不涨反降又将如何呢?20%的价格下降就足以将买房者所有的收益一扫而空,而如果价格跌幅更大的话,我们的这位买房者就不得不通过借钱来还贷了。假设目前房价是70万美元,而购房者到期未能清偿抵押贷款,那就要求我们的购房者支付现金来补齐先前100万美元的缺口。跷跷板的原理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不等的投入、时间的拖延都可以通过将跷跷板支点左右移动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所有的力量都按部就班的话,那么杠杆就会良好的运转,而如果较重的一端出现停顿不让较轻的一端顺利下落,那么后者将会顺着板面滑向底端。在金融领域,最终的交易时间是不确定的,而且往往掌握在借方手中,而借方的行为又是受价格下降或其他条件驱使的。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如果效率可以用转化为产出的那部分投入来表述的话,那么投入与产出两者的差值就是阻力或说摩擦力。在金融领域,雇佣费用、市场推广费用、各类杂费和经营性支出以及各种税收都必须视为阻力在交易过程中加以注意。尽管科学家们都在绞尽脑汁设计着效率更高的引擎及其他设备,然而由于自然界固有的阻力,如自然磨损等因素的存在,一切设备的效率都是不可能达到100%的,在金融领域也是如此。
物理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并描绘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然而现实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我们从传统意义上认识的物理学现实——从太阳、星星到餐桌上的鸡蛋等——与量子层面上的现实是不一样的。从量子层面来看,大量的原子可能并不恰好存在于我们所认为的它们应该存在的地方,还有我们见到的可见光从量子层面来讲其实是由电磁波和微小粒子共同构成的。这一点在金融领域也同样适用。作为一个富人和投资者,我们个人只是决定自己最终收益的长长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由于我们和我们的顾问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凡人,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情绪、偏见和不同的动机造就的不同现实将给我们的最终收益带来的不同影响。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都希望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并对其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我们都希望事情变得更简单更容易为自己所理解,甚至有时为了避免付出代价,我们还常常舍近求远放弃即将到手的收获。为此,我们更倾向于通常意义上所谓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然而传统思维一方面让我们感觉这个世界是在极其简单地运行着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却对某些事物给予了过高的估量。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越多基础性的定律来修正我们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就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回报。让我们从神秘的物理世界走出来,去更加务实地面对传统思维方式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吧。
。。
第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