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全球化给中国的最后机会:品牌战 >

第1章

全球化给中国的最后机会:品牌战-第1章

小说: 全球化给中国的最后机会:品牌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在说中国无品牌
夏兰泽(Shelly Lazarus),奥美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被美国媒体称为“广告业最有权力的女性”,连续6年入选《财富》杂志“全美最具影响力女性”的排行榜。
  2005年年初,这位有着一个优雅而美丽的中国名字的强势女性,在接受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
  “联想和海尔不是品牌,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品牌!”(〃Lenovo and Haier are not brands at all and so far China has no brands in any real sense〃)
  这篇文章被媒体转载后,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停有人打电话给奥美中国总部,询问夏兰泽女士说中国企业没有真正的品牌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奥美既在中国挣钱,又要贬低中国企业。
  奥美对此迅速进行了澄清,多次表示:
  夏兰泽从未说过海尔和联想不是品牌,它们不但是品牌,而且是拥有巨大潜力的品牌。在《商业周刊》采访夏兰泽女士时,由于误解了她谈话的本意,才引起了诸多困惑与争论。
  人们有所释然,只不过奥美其后又画蛇添足的加了一句:
  夏兰泽当时只是说,海尔和联想是品牌,只是中国品牌的发展还未能达到充分体现其品牌内涵的阶段,但它们是拥有巨大潜力的品牌。(Lenovo and lenovo are brands。 They are brands with huge potential。 They are just not yet as fully developed as brands can be。)
  言非所意,意非所言。《商业周刊》中文版主编向奥美表示了不满:
  那天夏兰泽的确说过中国现在还没有品牌,要不我们拿出原始采访记录来对质,可不能让我们背黑锅。每期的《商业周刊》我们都是要寄给张瑞敏和柳传志的。
  从理智的分析上讲,夏兰泽肯定说过“中国无品牌”。
  夏兰泽的那段话很长,兹录于后。
  “联想和海尔不是品牌,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品牌!它们还没有把握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还不懂全面贯彻始终如一的主张,以便在知性和感情两方面与人们建立关系;在公司组织结构上的挑战是将营销置于公司的核心地位,CEO们或###白他们品牌的含义,但是要把CEO们的看法向属下们贯彻却很难。(Lenovo and Haier are not brands at all and so far China has no brands in any real sense。 But they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branding i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 …… both intellectually and emotionally。 They have to have a consistent proposition they put in front of people。 The CEOs have very clear ideas what their brands are。。but it's difficult to take the CEO vision and drive it down the ranks。?)”
  中国品牌崛起的大潮已风起云涌。只是近年来,只要中国某一方面的竞争力强势雄起,世界总会有两种声音发出:“###”与“中国崩溃论”。对于中国品牌同样如此。
  奥美CEO的这番话,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过于套搬西方的经理与理论,没有认识到中国是世界上品牌快速成长的最后一块处女地。
  虽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我们能为那么多世界级品牌做OEM,就是例证,众多中国品牌已经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未来,中国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日本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品牌建设阶段,韩国则领衔上世纪90年代的品牌风潮,如今轮到了中国。中国已处于建设下一代强势品牌的最佳时期。
  海尔、联想、蒙牛品牌建设的成功表明我们中国的企业也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创造出自己的强势品牌。
  但客观地说,奥美CEO的惊人之语,也告诉我们目前中国整体品牌竞争力还处于相当弱势的态势。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企业最缺乏的是科学系统的品牌战略规划。
  人们到全世界各地都会发现,无论到那儿都会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但中国的名牌在全世界却很难找到。很多国际名牌都是在中国国内生产、加工的,之后贴上国外名牌的标志,卖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焦点,但有几人详察其源自中国?一份来自专业调查公司对品牌服装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的消费者比较倾向于国外的服装品牌,倾向于国内品牌的仅占,洋品牌表现出强劲的名牌姿态。
  这并非盛世危言。现在是中国品牌建设的最佳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品牌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品牌在跨国公司的打压下,步履维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1世纪,中国企业遭遇成长的天花板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布拉德福德?德龙(Bradford DeLong)指出:
  “过去20年里,位于中国沿海地区、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制造业,其经济增长策略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中国经济的增长超过了其他国家在任何政治经济体系下,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所达到的速度。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诚如斯言,新世纪的今天,从节能灯到彩电,从运动鞋到DVD,从玩具到内衣……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充斥着全世界各国的货架。
  这足以令每个中国人鼓舞、骄傲,不知疲倦地狂奔在创富的大路上,但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品牌在快速成长中遭遇的“透明天花板”。
  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抵制中国的廉价产品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一个困境:
  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在中国团结起来,但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抵制中国的廉价产品。
  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利用各种非关税手段,对中国出口产品举起了“屠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重新戴上了枷锁。
  欧美与中国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战本质上是就业战,是几十万欧美纺织工人与近2000万中国纺织工人的博奕较量。欧美国内的工会运动和政府财政赤字的多重压力,让本国的政客已经无视自由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原则。虽然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如果各国的厂商都通过本国的政府来反对中国代工出口的产品,搞贸易保护,以中国一国之力,将难以化解。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但它也遵循一定的发展和演变规律,过去20年的变化与19世纪末情形相似,国际分工的急剧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很好地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呈现了改革开放后的超高速  增长。
  而在未来的20年,会出现类似于20世纪两次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代的情况,贸易保护主义力量抬头,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出口占经济总产出的比重将会下降。
  不能跟上这一变化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将会在这样的时代举步维艰,最好的例子是阿根廷。英国和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对它关闭了市场大门,它的高速发展就此受挫。
  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在中国团结起来
  与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抵制中国的廉价产品相对应的是,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都在中国团结了起来。
  2005年夏天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被与会者称为历届财富论坛年会最成功的一届。《财富》全球论坛六年内三次莅临中国,说明了中国的发展及无限的“钱”途,深得世界商界领袖的青睐。
  从2004年12月11日起,直至中国入世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为止,这段时期将被称为“WTO后过渡期”。按照我国政府入世的承诺,在这一时期,中国市场的开放力度和范围将明显超过前3年,主要产业的所有非关税保护措施将逐步消失直至取消。
  这意味着随着“WTO后过渡期”的到来,中国经济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化,跨国公司在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战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版图的争夺中心。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贸易摩擦、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中国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较量将更加激烈。
  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神勇扩张,在中国盛宴中的狂欢,凭借的却是其强大的品牌竞争力与卓越的品牌战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不是资金、不是人才、不是渠道,那么跨国公司在中国神勇扩张,最强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是品牌,是强大的品牌竞争力。
  品牌就是力量。
  品牌竞争力是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品牌竞争力就是跨国公司扩张的最大源动力。
  品牌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现。
  决定品牌竞争力的基础在于品牌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相比跨国公司,品牌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企业最为缺乏的能力,也是目前在我国市场决战中最为重要的能力。
  全球化造就了品牌经济时代。一个成功品牌为企业带来的产品溢价力和影响力的价值往往是任何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伴随着品牌的出现和发展,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核心已经从纯粹的实体经营转移到品牌经营上了。品牌既是企业的标志和根基,又是企业出奇制胜、压倒对手、争夺市场、开辟财源的强大武器,因此制定正确的品牌战略并贯彻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营销何以革命
营销管理大师菲利普· 科特勒2005年9月到北京演讲时,我主持了他的“中国营销世纪盛典暨科特勒·新思维全球巡回论坛”。对话中,菲利普·科特勒承认,世界的营销理论和实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传统的营销理论正面临着丰富而急剧变化着的中国市场现实的挑战。
  一个新营销时代已经到来。
  但新营销时代的本质是什么?仅仅在4P中加入新的元素吗?
  回答是否定的。
  一个世纪以来,市场营销最大的变化就是从“阶层营销”到“年龄营销”的转变。当今的中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阶层的划分,营销正变得与消费者的年龄有关,与收入无关。
  过去的一百年,营销针对两类人:穷人和富人;二十一世纪,营销的对象重新定义为两类人:老年人和年轻人。谁赢得了新新人类,谁就赢得了营销的主动权:超女、音乐手机、80后、90后………等关键词的出现昭示着新营销时代的变局。
  例如,我们可能理解不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是“玉米”,为什么很多男孩子连续几天几夜沉醉于网络游戏。年轻的上班族可能暂时还买不起房子汽车,但他们随时准备更换自己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不惜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一件自己中意的衬衣。
  传统营销正面临着危机,今天的营销已经完全不同于上个世纪的营销。
  可以说二十多年来中国运用4P理论诞生了世界上最精彩的商战。但时至今日,价格战的饮鸩止渴、概念战遭遇信任危机、服务战难有深层创新、产品与营销模式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