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572章

蒙山军-第572章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势力都不满意,尤其是蒙山军系统,认为针对总统的谋杀都不处死刑,简直是儿戏。而民党势力受到重创,因为许崇智的影响,他们在军中本来就极为孱弱的势力被整肃一空。

“你要重用此人吗?”

“嗯,要当面谈谈才能定。对了,袁世凯最近做什么?”

“他还算老实。除了跟徐世昌、杨度、赵秉均等数人有着密切的书信往来外,跟曹锟、冯国璋基本没有来往,跟王士珍的交往也不多了。倒是他的大公子袁克定不大安分……”

“老袁不是个甘心退出的人。让江云继续盯紧吧。他不插手军队就不要惊动他。对了,他身体如何?”

“没听说有什么病。江云那小子真可以,连袁蔚庭每日吃几顿饭,吃些什么都知道。他每日早上都是一大海碗鸡丝汤面,每日必食鸭肝鸭皮,肉丝炒韭黄,红烧肉也是必备,连粥都是好几种,可比你会享受多了。”

“哈哈,能吃是好事。途径河南时,曾有去彰德的念头。后来想想算了,反正我不准他出来做事,见面无益。只要他消停不闹事,做个富家翁是可以的。”

“退思!我想我还是到国会工作吧。”

龙谦吃了一惊,“为什么?”

“我觉得那边或许更适合我。只靠南劭一人撑着,不大靠谱。”

这是很贴心的话了。警政部长位高权重,若不是为了龙谦的江山,陈超不会舍弃警政部长的高位。

“我看不必。国会有些反对的声音是好事,不是坏事。我们需要一批监督者,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而且,暂时没有合适的人来接替你。现在我不担心国会上层,倒是对明年基层的选举有些不放心。你不要动,替我管好警政部,特别是各省警察厅的组建,你要费点心。最近总听到一些消息,可能是事实,也可能夸大了,在推行《土地法》的过程中,有些省份走的急了些,让警察厅背了黑锅。取缔帮会也错杀了不少人。建议你抽空下去转转,工作变动等过几年再说吧。”

“你不打算过问国会的事?”

“不过问。除非洪南劭找我。现在要办的是两件事,一是军衔制,二是北京城的改造。对于军衔制,听到什么消息没有?”

“明远坐上了火炉子。上将以上倒还好说,中将往下就争得厉害。对了,究竟准备授几个元帅?”

“他们几个坐不住了吗?延冰是不是找过你?”

“你冤枉延冰了。他从来没找过我。”

“除了鲁山,一个都不授。后面的仗还很多,现在授了元帅,将来就没有进步的余地了。”龙谦笑了笑,他可以想见几位重将的心情,《军衔条例》由国防部颁布后,不着急反而不对了。

“现在乱糟糟的,为什么这个时候搞军衔制?方鸣皋和段芝泉都担心会增加一大笔开支。”

“当然要增加军官们的待遇。你想啊,本来大家就对我重用一大批降将降人有意见,他们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种情况下当然要安抚下军队。越之先生,你记住吧,我们依靠的终极力量还是军队,国家的富强,也要靠军队打出来。军衔制实行之后,就要着手搞警衔了,你提前谋划一下。这两天我要听国防部的汇报,你到时候列席听一听。”

第二节军衔

早在1910年初,龙谦便指示已经出任国防部长的王明远牵头研究制定军衔制。

这个机构设在了国防部宣传局,就叫军衔设计小组。以王明远为正,司徒均为副,起初只有七八个人,后来逐渐扩大为近百人。

到去年年底,王明远和司徒均领导的军衔设计小组在收集调研了各**衔制资料后,参照德国陆军拿出了一个方案,共六级十八档。第一级为元帅级,设计了两档,分别为大元帅、元帅;第二级为将官,四档: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第三级为校官,三档:上校、中校、少校;第四级为尉官,三档:上尉、中尉、少尉;第五级为士官,四档:上士、中士、下士;第六级为兵,两档:上等兵、列兵。

军衔制定小组同时拿出了军衔对应的职务(编制军衔)与评衔标准,这个很重要,没有这个就没法子进行评衔了。

军衔方案中军衔严格对应了职务。一级上将为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各军种司令,军区司令的基本军衔。上将为副总长、军种副司令、军区副司令的基准军衔,中将对应师长,少将对应副师正旅,上校对应副旅正团,中校对应副团级,上尉对应营级,中尉对应连级,少尉和上士对应排长。中士和下士对应班长。

报告上报龙谦后,划掉了大元帅一级,显然这个军衔是给他留的。除掉他,没人当得起这个军衔。但他认为没这个必要了。

龙谦仔细阅审过方案后批了一段话:军衔设立要考虑国防军的现状和发展。还要考虑与外军对等来往的基本原则。似应从严从简为宜。

大约在春节前,龙谦召集了方声远、洪粤诚、王明远、司徒均、商凤春、宋晋国等人开了个会,专题研究了军衔问题。对于方声远坚持设立大元帅的要求,龙谦说,“这个军衔显然是留给我的,但不合适。宪法已经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授大元帅给总统就重复了。再说,封建制度被我们反掉了,民主共和制度已初步成型,未来的总统未必是军人出身。为长久计。不要让后人为难吧。”

于是,大元帅一档被去掉了。

去掉大元帅后,元帅无疑是国防军最高军衔,是军人的最高荣誉。对于元帅一档。龙谦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一设置元帅是必要的。但标准应从严。以维护其神圣性。如果国防军搞出几十个元帅,那就不是元帅而是大白菜了。第二是随着国防军的发展,军兵种的日益细分。有没有必要设置军种元帅呢?比如陆军元帅,海军元帅,炮兵元帅,工程兵元帅……如果这样,那么无疑还要设共和国元帅了。这令我很困惑。如果设共和国元帅,那样的话,共和国元帅与大元帅有什么区别呢?另外,他对一级上将的设置也不甚满意,将来在领徽肩章上的区别也麻烦,如果在上将与元帅间需要过渡的话,还不如直接设置大将军衔呢。

对于少将之下直接到上校,龙谦认为美军设准将很有道理,军衔当然应对应军职,但也要考虑资历问题。合理的情况是,每一个职务都应当对应两个军衔,比如团长,可以是上校,也可以是中校。龙谦对于设立军衔的基本思路是低配,因为国防军放在世界范围内看还很弱小,自大就可笑了,现在低配军衔没有坏处。那么,少将军衔主要就留给师职了,旅职军官一些资历老的授准将挺好,将来与外军交往,也沾些便宜,对等交往嘛,准将也是将嘛。所以龙谦认为将级还是设为四级好,有了准将,少、中、上三级的含金量相应升高,一级上将或者大将就不必设了。

司徒均赞成龙谦低配军衔的意见。但王明远却认为高配未必不好。目前国防军还很弱小,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来个师,加上预备役部队,也就百十万人的规模。但国土面积决定我们肯定要扩军,二十几个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满足国防需要的。前次唐努乌梁危机,精锐部队全部调入北方只能勉强应付东北方向,新疆那边还敞着大口子,这怎么能行呢?军队理解总统先顾及经济发展的战略,但为了国家根本利益,应提高军人的待遇,让优秀青年将从军视为人生的第一选择,这才是最关键的。军衔制有益于增加军人的优越性和自豪感,我认为设立大将军衔并且高配。

龙谦肯定了王明远关于提高军人待遇的意见,“军衔制实施后,肯定要修订军官的待遇,高于政府公务人员是应该的。确定的原则是,正师对应省部长,旅长对应市局长,团长对应县处长。但稍高于政府首长。明远也提到了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宜过高。考虑到军人的在住房、伙食、服装上的优惠,我们还要提高伤残、牺牲军人的待遇,军人的实际收入肯定明显高于地方。我一直认为,体现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地位,我们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军心不会不稳的。明远刚才的发言没有点透一件大事,那就是宣传问题。总政治部取消了,并入了国防部,要注意大力宣传建国诸次战役,平定外蒙以及唐努乌梁海战役的英雄人物,大力宣传鲁山,在全社会培养和树立尚武风气,让军队系统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为青年们学习效仿的榜样。要彻底扭转自宋代以降社会重文抑武的风气。这件大事事关国家前途,必须抓紧抓好。在这个前提下,军衔制的设置评定却要从低从严,要给军官们留下进步的空间。假如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故,国防军投身于世界范围的大战争,我们再修改军衔条例嘛。”

会议结束后。龙谦将会议纪要批转给师长以上将领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封国柱、程二虎、叶延冰、蓝心治、胡宗玉、石大寿、吴念、熊勋等将帅均对即将实行的军衔制感到振奋和期待,认为军衔制的实行标志着国防军正规化建设的进步,有益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对于军衔等级的设立等技术细节,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设立大元帅军衔的要求,认为该军衔既是最高军衔,也是最终军衔,除了蒙山军的缔造者,无人有资格享有该军衔。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特定的,一次性的军衔。

“如果司令不出任大元帅。对全军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胡宗玉这样写道。

根据主要将领们的意见。国防部及总参谋部最终确定的军衔制为六级十七档,取消了原方案中大元帅与一级上将两种军衔,但增加了准将一级。

龙谦回京后的第三天召集了一个主题为军衔制的高级别会议,除了国防部、总参谋部这两个军政军令系统的主要首脑外。政府、议会、海军、联勤总部及卫戍区的主要首脑都参加了。军衔评定小组的成员自然也参加了会议。王明远在通报意见征集后。最后通报了军衔制的设置、评定及授予系列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

设置军衔序列是最简单的,评定则复杂的多。解决了序列设定后,王明远牵头的工作小组已经拿出了军衔评定的实施细致。以现有职务为基准,同时参考军龄和战功两个因素。会议的重点是讨论评定细则。

在讨论开始前,龙谦就实行军衔制讲了话,他在阐述了实施军衔制的意义后,讲了四点意见。

第一,他对军衔工作小组一年多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这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也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你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得我们可以坐在这里讨论确定了。我建议明远对于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们进行专项嘉奖,并给与现金奖励。”

第二,自己绝不出任大元帅一职,“这个,绝对不要再说了,我知道大部分老战友的心情,但情况变了,我们即将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废除终身制是其主要特点,军队要适应这个变化。所以,军衔制中不设大元帅一级了。这个军衔,我不要,以后也不会有人要了。”

第三,活着的,不授元帅。在座的很多将帅为新中华的诞生立下了大功,注定是要写入历史的!西沽对八国联军的血战,白岭支队在黑沟台、沈旦堡的战功,时俊、延冰指挥的德州战役,大寿、熊勋、范德平、盛光等人指挥的锦州战役,封国柱等人指挥的长沙、汀泗战役,王明远平定东南,蓝心治、吴念向西南及西北的进军,奠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