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392章

蒙山军-第392章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多的钱找那么些闲人做什么?搞产品的研究还好说,研究外国的经济形势做什么?现在尝到甜头了,不能不佩服人家目光的深远。还有公司的那些制度,开始大家都不适应,觉得繁琐,现在好了,股东会做什么,董事会做什么,经理们有什么权,负什么责,一清二楚。更不用说配套、流水线、工艺规程、成本分析、市场调研、标准化及职业教育培训种种……最难的是,人家从不管公司的事,那么大的资金就是有办法筹措,投进来,就是放的下心。”

“徐公,我倒觉得,最令我佩服的是他拿住了洋人,特别是美国人。若是没有华美机械和斑马,万万没有今日的局面。”

“唔,这是自然。可是,洋人狡诈贪婪,为何华美及斑马如此的好说话?”

“这件事我倒是有所听闻。龙退思当初对大卫有救命之恩啊。”

“救命之恩不值得如此。龙谦有一句话极为深刻,他说,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军队,更不是政府,而是资本。资本家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敢于冒上断头台的危险。之所以华美及斑马对山东言听计从,那是因为着两个公司本来就姓龙!”

周学熙多年的疑惑一下子被捅破,“难怪!龙谦本就是从美国回来的啊!难道……”

“真相如何,我怕是看不到了。但你一定会探知的。不过这无关宏旨了。关键是这些资金,这些厂子,都在山东。她造的枪炮都装备了自己的军队,她挣的钱都花在了山东。这才是最根本的。自从看了华源经济研究院关于美、英、德、法、俄、日等国的经济数据,真是令人汗颜啊。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沂州搞出了几十万吨钢铁,在国内算是执了牛耳了,可是比起美国德国等强国,简直不值一提!庚子年,也就是经济研究院习用的西历纪年1900年,美国的炼钢数为1600万吨。德国为640万吨。英国为600万吨,法国为160万吨,俄国为220万吨……这是六年前的数字啊,比起人家。我们那点东西。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还有枪炮。看看日俄战争的耗费,我们一个月所产,不够一日之费。按照退思讲。如果欧洲开战,那种局面是我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一仗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发炮弹的损耗,别说能不能打,关键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打!”

“欧洲大战?退思认为欧洲会发生大战?”

“他跟我说过,欧洲不出十年,必然发生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残酷的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中国正确地抓住这个机遇,尚可缩短与欧洲列强的差距,不然,我们就可能永远不会翻身了。”

话题太远了,周学熙有些跟不上。而且,沂州钢铁进步神速,都快赶上日本的八幡制铁了,周学熙根本没敢想会赶上英、德、法等强国……

“徐公,你叫我来,不是为了这些吧?”

“当然不是。杨莲府召集我们议事,你认为所谓何事?”

“自然是军火之事。上次华源拒绝了北洋的要求,据说朝廷甚为恼怒……徐公,小弟私下以为,龙退思被调出山东,跟这件事有直接的关系。”

徐建寅没有正面回答,“这几年在龙谦那里学了不少东西。其中最大的收益就是明白了朝廷和国家不是一回事。你不要急,听我说,话出我口,入你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出了这个门,我根本不认。而且,我也没机会认了。”徐建寅剧烈地咳嗽起来,好半晌,他才接着道,“朝廷换了一朝又一朝,国家却要永远存在下去!华源中兴,既不是你我的,不是张毓蕖王万方的,也不是龙谦陈越之的,她是国家的!有了山东这点火种,积累下人才和经验,慢慢地铺向全国,以吾国之广大,未必不能在五十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赶上列强。但是,如果将她交给朝廷,我敢说,她就是金陵汉阳的结局,越走越窄,越走越背!当初金陵所造的海军用120公厘速射炮技术不落后于列强,但我们这些年造了多少?海军添置了几条船?据说汉阳兵工厂已经因资金问题停产了,他们起步比我们早得多,张香帅是曾侯李文忠之后最出色的人物,却也难挽颓势。据说,张之洞要调京师入军机了。他走后,汉阳的厂子,只怕是要荒草满院了。而华源呢?你看看改进的多快?刚造时的机关枪有多少问题,现在改进了多少?手枪我们之前造不了,现在不是造出来了?我相信再有一年转入批产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差别!龙谦说的对,对于朝廷,永远只关心统治的延续,至于国家的富强,那是第二位的。如果二者发生冲突,宁肯牺牲掉国家,也要保持统治权的延续。”

这是很诛心的话了,周学熙沉吟片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亡了,朝廷何在?”

“并非看不透这点。而是另一个难题,是保国家还是保统治?”徐建寅锐利地盯着周学熙,“龙谦治山东,强军富省,办法层出不穷。若是你,是任凭龙谦发展下去,最终客大欺主,还是调虎离山,免除后患?

周学熙无语。

“杨莲府此去京师,必然受了朝廷的密旨。当初徐世昌来济南传旨,承诺北洋兵不进山东。这已经很过分了。自庚子之乱,中枢威权尽失,编练新军以自强,却冒出了北洋和山东两个怪胎。太后春秋已高,皇上又是那个样子,不能不有所准备。所以,在中枢收袁慰庭兵权以控制北洋,在山东用调走龙谦的法子收回山东经济,主要是军火这一块。毫无疑问,杨莲府明日必然是这个话题。等收走华源和中兴后,北洋兵马安抚妥当,必然派兵入山东,彻底将山东收归朝廷。”

周学熙叹口气,“徐公,我们该当如何?”

“华源中兴是私人性质的公司,该怎么办你自然清楚。若是股东们同意将公司交给朝廷,你也拦不住。但是,绝不可示弱于他!更大的难题,交给龙谦去做吧。”

“徐公,会不会由此生乱?”

“乱是肯定的了。”徐建寅闭上眼,“我只是担心毁了国家好不容易聚集的一点元气。”

“徐公放心。我定当据理力争。何况,还有张毓蕖陈越之他们呢。”

“真想看看龙谦怎么应对乱局,看看他究竟会走到哪一步?可惜老天不给我这个机会了。”

第八节争夺山东之试探二

主持会议的自然是杨士骧,除了两大实业集团首脑已经熟悉了的山东几位大员外,还有两个陆军部派来的专差。一个是北洋耆宿王士珍,算是蒙山军的故识。另一张是陌生的面孔,没有穿朝服,也没有如王士珍一身便装,而是穿着灰色的北洋军服,脚下的马靴铮亮,可以映得出人影来。他就是铁良派来的特使,预定担任驻奉天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官孟恩远。

“……朝廷有编组三十六镇新军的大计划。现在吉林的十八镇已经组建,奉天之二十镇呼之欲出。其余镇台也将陆续组建,唯军火一事,甚为短缺。好在山东实业已经可以生产大部分武器弹药了。朝廷计议,从下月起,以后每月供应陆军部毛瑟步枪500支,机关枪100挺,火炮20门,子弹100万粒,炮弹5000发。另外,尚需供应朝廷炸药500大箱。这是钧命,我不过是代为传达。有什么困难,大家说说吧。”杨士骧将朝廷对山东武器方面的要求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开玩笑吧?抚台大人,华源开足马力也产不了这么多啊。”周学熙叫道。

“周总裁,我怎么听说华源所产可不止这个数?光是腊月一个月,你们就交付巡防军步枪1200支?”孟恩远微笑道。

不等周学熙回答,坐在最前排的张莲芬问道,“杨大人,这是陆军部的要求还是朝廷的要求?”

“有什么区别吗?”杨士骧反问。

“区别倒是没有。作为实业公司,能够为国家出力自然是乐意之至。不过。还是有两个问题要提出来,一是订单有先后,中兴每月出售500大箱炸药没有问题,但在西历六月前不行,因为订单排满了。六月后可以。第二就是款项了,朝廷按什么价位给我们?若是比照拨付第五镇的价格可不行。”说话的却是负责火炸药生产的化工厂厂长王炎。

“为朝廷出力,提什么钱?”孟恩远呵斥道。

“孟大人,没有钱,哪里去买原材料?怎么支付职员的薪水?难道吹口气就可以造出枪炮来?”张莲芬哪里看得起出身蹊跷的孟恩远?立即出言顶撞。

王士珍自庚子年春天失手被蒙山军俘获,其在北洋的地位受到了影响。组建六镇新军。与他同为新军三杰的段祺瑞和冯国璋都各自当上了统制。他却一直当着“高级参谋”,军政司说起来清要,实际权力没有多少。这次铁良派他与孟恩远来山东督办军火事宜,王士珍打定了少说话的主意。一直没有开口发表意见。

孟恩远是天津人。今年五十一岁。他是小站出身。不过当兵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三十九岁才投军算是罕见。他有一个诨号叫“拾簪将军”,说起来是一个有点喜剧意味的故事。当初袁世凯在小站编练新军已成。邀请了慈禧到天津视察。慈禧真还去了。阅兵的时候慈禧头上的金簪掉了,谁也没有去捡。因为这件事不好处理。但身为骑兵队官的孟恩远竟然捡起来了。等慈禧阅兵完毕准备离开时,孟恩远紧走几步来到慈禧跟前跪下,双手捧起那根簪子,“风簪落地,重归佛山”。一下子挠到了慈禧的痒处,收起了簪子,问了孟恩远的名字职务,高兴地对袁世凯说,“你的兵练的好。一个队官都如此精明。”临走时又提起此人,“那个姓孟的可以做点大事。”袁世凯立即提升孟恩远为标统,孟恩远就此发迹。

不过,这个“拾簪将军”的诨号也叫响了。现在,善于察言观色的孟恩远看袁世凯有倒霉的迹象,一转身成了铁良的人,内定出任即将组建的第二十镇统制,现在,则被铁良派来山东督促使命。

铁良代表的满洲贵族集团现在是双线作战。主要精力放在收编北洋四镇上,但也没忘记对山东下手。总的情况非常好,袁世凯很乖巧,主动将第三、第六两镇交给了陆军部,使得铁良表面上的胆气壮了许多。良弼北行,又多了一个完全俄式装备的第十八镇。等奉天第二十镇成立,理论上陆军部直接辖制的新军就有五镇另一个混成协了。再找机会将袁世凯手里的另外两镇收编,北洋将真正更换主人。铁良其实很讨厌北洋这个词,因为自北洋出现,它就不真正是朝廷的武装。先前是李鸿章,后来又将衣钵传给了袁世凯。

解决袁世凯的办法很多。明升暗降是最稳妥的。铁良曾密奏慈禧,建议升袁世凯进军机处。那样他就得乖乖交出手里的另外两镇陆军了。但老佛爷顾忌袁世凯难制,认为现有的军机们,包括正与奕劻一派斗的水火不容的瞿鸿禨,都不是袁世凯的敌手。所以,如果让袁世凯进军机处,必须有一个从资历能力威望上足以压制其的大臣。于是,长期主政湖广的张之洞进入了慈禧的法眼,那是个慈禧一直信任的人,包括令很多大臣动摇的戊戌之变,张之洞的表现都堪称完美。

铁良的另一个目标也极有诱惑力。那就是山东。龙谦当然不能与袁世凯比,在铁良等人的眼里,他不过就是老佛爷信任的一个武将罢了。所以,铁良认为暂时不必考虑剥夺龙谦的军权,当务之急不是第五镇,而是山东由龙谦搞起来的军火。那不仅是关系到朝廷安全的利器,更是挣钱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