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155章

蒙山军-第155章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15日,刚刚占领天津尚在抢劫的日、英两**队集结起来,开始北进。总计兵力三千一百人,主力是日军,英军只有九百人不到。

清军主力已经退往北京,估计会在沿途设置阻击线北仓、杨村、廊坊,都会是清军抵抗的要点。北仓距天津只有十来公里,侦察已经表明,清军在那里布置了完整的防御线。

英日两**事指挥官们认为,清军在北仓设置坚固的防御阵地,凭着三千余兵力打开通道是不现实的,不如绕行西沽,这样可以侧击北仓及杨村轴线。另外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英军希望找到那支击溃西摩尔的清军,据支离破碎的情报说,那支清军似乎仍停留在西沽。

但英日两军在西沽被挡住了。这个小小的要塞曾给联军带来巨大的耻辱,现在,联军的先头部队又在这里碰壁了。

攻打西沽,是日本人充当主力。三次进攻,包括一次由英军担纲侧翼迂回的进攻都失败了。清军在西沽据点的兵力强大,火力凶猛,他们竟然使用了联军都很少有的机关枪。而侧翼也部署了足够多的掩护部队。三次进攻使得联军足足付出250人的伤亡(主要是日军),也没能攻占西沽据点。

英军指挥官鲁迪上校断定,坚守西沽据点的,无疑就是十天前伏击联军的那支清军。在天津城下的战斗他已经见识了天津守军的战斗力,绝对没有这支清军的顽强和凶悍,这完全是不同档次的两支军队,西沽守军总是等联军抵近阵地数十米才开火,他们的射击水平很高,很沉稳,绝对不像天津清军那样隔着几百米就开火。而且,他们拥有为数不少的狙击手,专门点杀带队的军官。

在英军看来,日本人就够凶悍了,但在西沽守军面前不行了,日军凭着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一**发起攻击,一次次被打下来,据点前沿堆满了日本兵的尸体。而令日、英联军愕然的是,在黄昏最后一次攻击(日军调集了三个中队)发起前,联军的火炮阵地突然遭遇清军炮兵的打击,最初的几发炮弹打的并不准,但很快,清军的炮火便覆盖了联军炮兵阵地,炮兵死伤惨重,更为糟糕的是,清军的炮弹引爆了联军堆放在炮位不远的炮弹堆,在惊天的大爆炸中,六门火炮被彻底摧毁,其余五门也被气浪吹的东倒西歪,无法射击了。赖以支援的火炮被打哑后,日军没有炮火支援的决死冲锋变成了一场屠杀,两挺机关枪将呐喊着冲上来的日军一片片扫倒,清军把握时机发起的反击将日军彻底击溃,大量的伤亡就产生于十几分钟内,日军死了一个少佐大队长,尉官死伤了六个,蒙受了自开战以来最惨重的伤亡。

西沽据点依然屹立在英日联军面前。

曾对鲁迪上校嗤之以鼻的英军少校布鲁斯震惊于清军的凶悍顽强,对鲁迪说,“上校,请原谅我之前的冒犯。如果清**队都像这支部队,我们至少要调集十万人才能打下北京!”

鲁迪上校顾不上与少校探讨这支清军了,连夜派人回天津求援,至少要派炮兵来,“该死的。清国人隐藏了他们的大炮,没有炮兵。我们无法攻克西沽!”

受到严重挫折的日军被激起了戾气。当晚,日军指挥官西村大佐不顾英军的反对,组织了敢死队偷袭据点。没想到敢死队没放一枪便摸进了已空无一人的据点,正在高兴之余,不知怎么搞的,竟然引爆了炸药,进入据点正在四下搜索的日军被炸死十一人,伤者倍之。

不过,总算是拿下据点了。

清军逃了。

鲁迪上校及西村大佐马上给天津发去了捷报。

他们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天,在西沽北面的一个村庄,再次遇到了清军的阻击。

鲁迪上校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立即明白了他面对的是比西沽更为坚固的防御。韩家塔村横在大路上,望远镜里,村庄正面已经是布满了鹿砦的战壕,强攻这样的阵地,不比拿下西沽更容易。

打是肯定要打的。但进攻尚未展开,联军进入西沽据点正在集结好的部队便遭遇了清军的炮火急袭,十几发炮弹落在进攻部队的集结区域内,瓦解了尚未展开的进攻。这次炮击,足足造成了四十人的伤亡,其中大部是英军。

一向看不起清军的布鲁斯少校也胆寒了,认为必须得到炮兵的支援才能继续进攻了。

没想到,英日联军刚出天津,便遇上了硬钉子。

这个不大的村庄横在公路上,简单的绕路会遭到火力的袭扰,而且,不拿下这个村庄,联军的后路堪忧。毕竟是在敌国土地上,粮食、弹药、伤员的后送都需要保持畅通的补给路线。尤其是一支数千人的大军,绝不能如几十人的游击队一样考虑问题。

英日联军商议了局势,对面临的困局产生了分歧。英军有些怯战了,他们建议先撤回天津。而日本人则被昨日的失败激发了凶气,认为绝不能撤退。那样不仅在其他国家面前丢脸,而且,给了对手巨大的信心和时间。日军最高指挥官西村大佐决定改变战术,主攻方向放在韩家塔的东西两翼。西村说,根据打日本帝国与清**队作战的经验,一旦他们的防线被突破一个口子,绝对会导致全盘的崩溃。现在,清国人在村庄正面的防御力量很强,但他们的侧翼一定很虚弱。

由于日军的坚持,鲁迪上校同意了西村大佐的方案,英军负责正面牵引,出动两个连,日军负责东西两翼,出动各两个加强中队。

进攻在上午十时二十分打响。这场战斗也得到了清军高级将领的现场观摩。英军先在炮火的掩护下向韩家塔正面发起进攻,以掩护日军的迂回行动。英军一出西沽便小心翼翼地前进,到后来干脆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往前挪,而韩家塔守军一直没有动静。战场呈现诡异的“安静”。除掉设置在西沽据点后面的联军残留火炮射出的炮弹稀疏炸响,战场并无枪声。

战斗在东翼最先打响,日军的东路迂回支队(两个中队不到400人)突然遭遇对手的伏击,炮火首先覆盖了日军尚未完全展开的队列,两个营的蒙山军部队集中于东翼,猛烈打击了日军的迂回支队,不到一刻钟就将日军打垮了。而西翼的日军则遭遇到蒙山军的有力阻击。尽管工事构筑不如正面完备,但日军发起的两次冲锋都被打退。随着东路日军的溃退,这一次联合进攻就无疾而终了。正面进攻的英军在获知日军战败后选择了撤退,他们受到了炮火的打击,阵亡六人,负伤十七人,连韩家塔的边也没摸着。

日军从天津出发前的兵力为2200人。经过一天多的战斗,伤亡高达450余人,全部是战斗力量。按照西方军队的标准,已经不适宜继续战斗了。

第十三节北京三

父母双亡的樊义民就是韩家塔人,也是义和团一员。不过他参加义和团晚,仔细算算,也不过半个月光景。

樊义民原名樊大毛。这个名字在这个时候有些犯忌,毛子是对洋人的称呼,大毛就是洋人的首脑了。这不行,樊大毛求了村里识字的先生,让他无论如何给自己换个名字,先生被央告不过,说,那就叫樊义民吧,义和团是扶清灭洋的义民,这个名字蛮好。

于是,樊大毛便变成了樊义民。

村里的青年几乎都加入了义和团。樊义民算是最晚的了。他入伙后的第一仗,便是跟着首领们二打西沽。护身的符水当然喝了,根据规矩,衣服里还缝了三块姜,二十一粒黑豆和二十一粒红辣椒籽。师兄说了,这些东西可以护身,可以刀枪不入。

其实,樊义民已经怀疑师兄们的法术了。因为数日前官军第一次打西沽,义和团也助战了,村里一下子死了四个人,都是狂热的团众。既然可以刀枪不入,那他们为什么回不来?师兄们给的这些宝贝玩意儿真的管用?

师兄们很快就打消了他的疑问:那些被洋人打死的,都是心地不虔诚的家伙。只要你心地虔诚,就肯定没事。

樊义民认为自己是虔诚的,所以他勇敢地跟着师兄向据点发起冲击。披着大红斗篷的师兄照例冲在头里,拎着大刀举着长矛的团众们跟在后面,洋人的枪炮雨点一样泼来。他看见嘶喊着跑在头里的师兄的脑袋突然碎了,一颗子弹穿透了师兄的头颅,将师兄的脑瓜子打开了瓢。跟着,开花炮弹在人群中炸响,樊义民扭头,正好看见一个伙伴的一条胳膊飞在了空中。

樊义民吓傻了,趴在地上再也没起来。直到天黑,他才从死人堆里爬回来,义和团给他发的黄衫子上沾满了血。

什么法术,全他妈的是骗人的!

樊义民躲回了家。数日后。又一支官军来到了韩家塔。这伙人据说是从山东来的,他们的口音确实不是本地的,行为与原先见过的官军完全不一样。他们招募民壮,说是要打西沽。要村里人帮他们扎担架。准备大量的绳索。全部掏现银购买。

樊义民本来已经打定主意不再杀洋人了。洋人太厉害了。如果论法术。洋人的枪炮显然比师兄们的符水灵物更管用。但他听说这伙官军给民夫们发银子,每天半两,而且。只负责抬担架,不需要打冲锋。这个消息又打动了他,他问官军的首领,是不是只抬担架?那个大个子黑脸膛的军爷说,是,你们又不是军人,让你们上阵不是送死吗?放心吧,只需要帮助我们抬伤号,送弹药、干粮和水,不用你们打仗。工钱每天一发,绝不拖欠。等打开西沽,除掉部队上要的东西,其他的可以随便拿。

这个条件将樊义民再次招入了军队。他和九个民夫——其中四个是韩家塔人组成了一个班,番号是第二队第七班,班长是一名军爷,一一登记了他们的名字和籍贯。为什么登记名字?有人这样问班长,班长说,上了战场,枪炮无眼,谁也不敢保证你们一点事没有。万一有个闪失,队伍上会将抚恤金——四两银子交给你们的家人。所以,你们还要说清楚自己家在哪里,父母妻儿的名字。

“不是不上阵吗?”樊义民大着胆子问。班长说,不上阵。但需要将咱们的伤号从火线上救下来。你们应当没事的。这样做,就是以防万一。

这可够仁义的。原先的官军可没这样干过。

民夫队受训一天,学了很多规矩。要记住自己的番号,自己的队长和班长,一切听长官的命令,不要各自行事。要懂得弯腰,趴下,不要像傻子一样直着身子在战场上乱跑。

樊义民于是见识了蒙山军在西沽东南的大道上痛击洋兵。那一仗下来,没有一个民夫被打死,死伤的都是人家队伍上的好汉。洋鬼子就死的更多了,真是解气呀。不好的一点就是山东兵不准大伙儿杀洋鬼子的俘虏和伤兵,说这也是规矩。村里领头的义和团师兄韩文义是樊义民这一队的副队长,拿了长矛准备戳死一个洋鬼子伤兵,被由军官担任的担架队长发现,狠狠训了一顿,扣掉当日的工钱不说,还免掉了韩文义的副队长职务。韩文义对樊义民说,这伙山东兵啥也好,就是这点不好,干嘛留着洋鬼子?杀了算了。但韩文义再不敢违反军令了,尽管他十分痛恨洋鬼子。

打完西沽据点,樊义民就决定跟着这支山东军了。人家打洋人没说的,对他们这些民夫还好,仗打完,每人还多发了一两银子,说是打胜仗的奖励。西沽据点的东西,大伙儿分了不少。他是光棍,那些粮食、衣服,还有家具,对他的吸引力不大。只要能吃饱肚子,每天还有银子拿,已经够了。随后,大部分的民夫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