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马振邦武学集2·武学笔记 >

第3章

马振邦武学集2·武学笔记-第3章

小说: 马振邦武学集2·武学笔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长军

    著名武术家、马振邦代表弟子

    2013年1月17日于美国
序四(1)
    序四武者的对话——耄耋与不惑

    一日,驾车路上,忽然接到马振邦老师的电话。他说,好久没有见面了,很想我。此时此刻,西安二环上滚滚车流里,我的内心洋溢着感动。马振邦,这样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武学大师,为陕西武术事业贡献一生的武术家,就住在省体育场的公寓里。我与振邦老师彼此相隔不到1公里,却因为忙于事务,疏于经常去探望、求教。我对老人家充满敬意,同时,还有几许的歉意。几年来,我和老人家相处的每一个片段都历历在目,每次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武术的酷爱和执著。

    前些年,克俭恩师(著名武术家、通备武学名家、中国古典武艺专家张克俭)每次来西安,都要去看望他的这位师兄。振邦老师也拜在马颖达先生门下研习通备武学,克俭恩师就以师兄尊之。每次两人见面,都要聊到劈挂拳和翻拳,老人家尤其喜欢看克俭恩师的翻拳,每次他都动情地说:“克俭的拳我看了一辈子,看不够,爱不够,这才是真正的武术啊!”克俭恩师2008年归真之后,老人家很痛心,每次见到我都要聊到翻拳和劈挂,回忆和克俭恩师从20世纪60年代相识到相处的每一个瞬间。他们是一辈子的武学知音,在武术界尤为可贵,令后学者神往不已。l米l花l在l线l书l库l ;Book。MIhUA。NEt

    振邦老师一生在艺业上涉猎很广,师从查拳名家马恩臣学习查拳,正是因为早年的查拳训练积累,自己根据专业队训练实际创编了十路弹腿作为陕西省武术队的基本功训练教材。陕西队的队员基本功扎实,功架纯正,遒劲有力,这和振邦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也是得益于他对查拳的精深理解。后来,他又入形意拳名家王青山门下,在形意拳上有着精深而独到的见解,功力深厚精纯。另外他还得到了形意拳名家申子荣传授混元益气功,内外兼修,一生研习不辍。1952年,他在天津看到劈挂拳之后,就迷恋上通备武学,拜入通备武学宗师马凤图子嗣马颖达门下,系统地研习通备武学之拳艺及兵器技法。多年来,他对通备武学中的劈挂拳、翻拳、疯魔棍、绨袍剑和劈挂刀等经典套路喜爱不已,从中提取了许多技术素材融入专业训练之中,也使得当年的陕西武术队成为了闻名全国的“通备武学”大本营,人们一提起翻拳和劈挂拳,自然就想到了陕西队。而动作的大开大合、猛劈硬挂、吞吐开合、拧转起落也成了陕西队的技术风格,在全国受到推崇。老人家身材魁梧伟岸,特别钟爱劈挂拳,每次我去的时候,老人家都要聊到劈挂拳,说起单劈手、开门炮、招风手,还有穿林,兴致很高,不断地体味每一个细节,揣摩其中的劲力。他一生所提倡的“五法一劲”的武学理念也是出自对传统武术的理解、融通后提炼而成。1982年,老人家组建陕西省武术散打队,担任教练,在全国比赛上马志良和郭大祥获得了不俗的成绩,第一批队员之一周润生后来成了享誉全国的散打专家。同时担任套路和散打队的总教练,在那个散打运动成长的时期,老人家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武学探索精神,也是对传统武术“体用具备”的实践。他经常说,他一生的最爱就是劈挂拳,他喜欢看,喜欢练,一辈子没有练够,没有学够。
序四(2)
    1958年,振邦老师和高西安、翁积秀、乌树堂入选陕西省武术集训队,成立了陕西历史上第一支专业武术队,次年正式组队,31岁的马振邦出任总教练。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陕西省武术队成为全国闻名的“冠军的摇篮”和浓郁的“陕西风格”,马振邦老师功不可没,他把通备武学引入专业队训练体系。当时,赵长军的刀、棍,楚凤莲的翻拳,成为全国专业队运动员的样板。在那个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融合的相当完美的“蜜月期”,马振邦老师身体力行,挖掘传统武术的优秀技法,从丰厚的传统武学中吸收营养,提炼素材。1964年,他带领陕西省武术队高西安和白文祥、徐毓茹三位队员拜入红拳名家杨杰门下,学习陕西红拳,先后邀请著名武术家马颖达、马贤达、穆子杰等来队里传授技艺,正是这种容纳百家的气度和开放兼容的精神造就了陕西武术在全国的领军地位。。tenluo。

    我在省武协担任副秘书长,每年春节都要和武协的领导去看望陕西的老武术家。振邦老师穿着十分整齐,还是那套他喜爱的中山装,脸上总是慈祥可亲的笑容,亲自在家门口迎接,一大早就让老伴铁玉芳准备好腊牛肉,烙好了托托馍,给每人送上一份清真美食。聊到武术,老人家会很激动,十分关心陕西武术的发展,他说陕西现在散打发展得很好,在西安建立了国家队,这是陕西的荣誉,套路这几年发展也很好,出现了吴雅楠这样的优秀运动员,他感到很欣慰。说到技法,老人家在屋子里亲自示范、讲解不同流派的风格,功力精深,形神兼备,让人难以置信眼前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记得有一次在陕西武术健儿的庆功会上,老人家发言时潸然泪下,流露出一位老武术家对陕西武术的孜孜深情,让在场的很多人深受感染。陕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根学曾这样评价振邦老师:马老师对陕西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陕西武术在全国的领军地位,为陕西武术的发展打下了深厚而扎实的基础,这对于陕西武术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振邦老师是一个十分虔诚的穆斯林。他告诉我,多年来,每天坚持做五次礼拜,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也谨守一个穆斯林信徒的戒律。对弟子和朋友的宽容厚爱,更彰显了老人家的人格魅力,他一生对武者精神的坚守和对传统武学的痴爱感染了很多人,也从而造就了他在陕西武术的泰斗地位。

    他晚年一直关心陕西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尤其是红拳的发展,每次有重大活动,不顾年迈,亲临现场,深蓝色的中山装、一副茶色眼镜和一捋白色胡须,还有那眼镜后面炯炯有神、不怒自威的双眼,让老人家看起来气宇非凡,亲切、和蔼、威严而又可敬。每次主持人介绍老人家,现场的观众都是经久不息的掌声,比赛场上众人纷纷与这位可敬老人合影。红拳这几年发展很好,在全国有广泛的声誉,起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强大和振邦老师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红拳文化研究会的前身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的首任会长即是振邦老师。他经常说,红拳是陕西土生土长的拳种,在陕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习练人群多,而且遍布城乡,应该在陕西得到保护和传承。在他的号召下,一批热爱红拳的有识之士,用自己对陕西文化的责任和情感多年来默默地传承红拳,发展红拳,让今天的红拳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陕西的红拳人感到自豪。
序四(3)
    每年的正月,这支红拳的民间队伍就活跃在陕西的城乡各地,村镇田间,让陕西的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到陕西原汁原味的陕西红拳。每有红拳老拳师作古,研究会的领导就去祭奠,组织红拳表演,场面隆重而肃穆,让隐迹民间的红拳老拳师享受到一个武术人应有的荣誉和尊严。这些传统和振邦老师的影响不无关系。当年作为陕西专业队的“总教头”尚能对民间拳师尊崇有加,力邀来队里授艺,让民间拳师深受感动。今天的红拳人作为民间组织,但发展红拳之雄心毅力也让振邦老师受到感染。凡是红拳的活动老人家几乎每次都出席,和红拳的老拳师见面叙旧,谦逊而热情。一帮老拳师围在老人家周围,他们在一起回忆往事,感叹今天的传统武术很难找到传人,唏嘘不已。

    有一次老人家收了一位来自河南的关门弟子黄大鹏,在西安回民坊举行了隆重的收徒仪式,我和长军都到场为老人家祝贺。大鹏一直追随老人家,在形意拳方面有很好的天分,对传统武学有深厚的情感和责任,让老人家在晚年感到很欣慰,一生的拳学和艺业后继有人是一个武术家最大的幸事。振邦老师经常让大鹏来学校找我,说我在艺业上得了克俭老师的传授,请我好好给娃教教劈挂拳和翻拳,还有鞭杆。我每次去看望老人家的时候,他都要和我聊劈挂拳,他说这个拳他爱了一辈子,难以割舍,对劈挂拳的“趟子手”情有独钟,有几次我和老人家谈到了翻拳的“六手”、“八手”和独流通臂拳,老人家连连说好,说这是武术中的珍品,希望我能用心去继承这些技艺,老人家总是给我很大的鼓励,让我在传统武学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而执著。

    几天前,去家里看望了老人家,他躺在床上握着我的手泪水长流,说他很想我,有很多话想和我说,说我能懂得他的武学和思想,让我内心里很是感动,不禁落泪。一老一少就这样在床边交谈了将近40分钟,摸着老人家瘦弱而有力的双手,我有一种震颤,一个曾经在武林叱咤风云的老人,在晚年依然坚守对武术的一份深情,和一个后学者有一场发乎真情的对话,久久,并没有语言,唯有紧握的双手,唯有泪水任意的流淌。那一刻,我愿意用全部的才情去感悟老人家一生的武学和思想,愿意用我的热血和情感去抒写老人家的文字,我做不到华丽以至优美,但我愿意用质朴的文字去还原一个属于武术人的图景,因为在真实和真情面前,一切语言和文字都显得苍白、多余。

    老人家要出书,想把自己一生的拳学留给后世,这是武学之幸,后学之福。用一生的体悟凝结而成的文字,在沧桑中唯有真实,而撼动人和唯能恒久者,亦唯有真实,历来武学典籍皆是如此。恩师张群炎先生有一句话:唯有真实才有生命力。做人如此,拳学亦如此。

    泪水模糊中完成了这篇文字,无力为序,真情可鉴。

    马文国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武术学博士

    2013年1月15日于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