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通常规的礼节后,终于,蔡懋德蔡巡抚可以通过这个关卡了。
长长的队伍开始移动,蔡懋德也不再坐轿了,趁着机会,他要与周遇吉唠叨唠叨,也算进一步联络一下感情。
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蔡懋德回过头,对身后差他一个马头的周遇吉问道:“萃庵,孙应元孙帅的事情可否听说?”
“孙帅怎么啦?还请督师告知。”
“河南的罗山之战,孙帅孤军无援,就。。。这样去了。”
孙应元是周遇吉的老长官,他对周遇吉一向看重,没想到就这样走了。周遇吉开始沉默,随后,他挥手让队伍停了下来:“孙帅走了,请大家脱帽!”
士兵们,包括以蔡懋德为首的文官都无一例外的开始脱冠致哀。
男人流血不流泪,那个一直对自己给予厚望的老长官走了,周遇吉必须给与他军人的尊重,这样也算是一种心里的慰藉。
“李自成?“许久之后,周遇吉问道:
“是李自成。”
……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可蔡懋德必须告诉周遇吉,他知道周遇吉和孙应元的关系非同一般,孙应元说起来还是周遇吉的恩人。以周遇吉的脾气与关系能够升任以前的副将,以至于升为山西总兵,都和孙应元的大力举荐和帮助不无关系……
“张大司马现在情况也不太好啊!这次红螺山的大败恐怕会受到牵累,首辅大人的兵事安排老夫没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老夫是不会让萃庵离开山西的!”
蔡懋德再次开口了,这个话题依旧沉重,大司马是一种带有尊重意味的古称,蔡懋德口中的张大司马就是兵部尚书张国维。蔡懋德知道周遇吉是张国维的铁杆,现在,张国维情况不妙,蔡懋德怕周遇吉受到牵连。。。从而失去这名骁将。
而蔡懋德的意思也表露了出来。。。他蔡懋德会全力支持周遇吉,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回护他,不让别人对他攻击,山西可以作为他的保护伞。
朝堂的政治斗争就是这样无奈,其实。。。蔡懋德说的话有些阴晦,因为,这次的大败,主要责任不是兵部尚书张国维,而是当朝首辅周延儒。蔡懋德表达的意思很明显,周延儒。。。可能要下台了,朝堂会暂时纷乱一段时间,无数人参与的角斗要开始了。。。暂时没有人会在意周遇吉这个武官,因此。。。蔡懋德才有底气给周遇吉做出这个许诺。
“谢老大人告知!。。。朝廷的几十万军队就这样败了?”周遇吉听懂了,当然,他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说出一些被人抓住把柄的话,而是迅速转移了话题:
两人相视而笑,心照不宣,蔡懋德轻松了,他开始顺着话题解释:“其实,哪有几十万,朝廷用兵都是这样对外面说。。。最多二十几多万人,至于战力,萃庵应该很清楚。。。”
前行一个时辰左右,一大片漫无边际的屋舍出现在蔡懋德的视线中。
“大同的人口看来增加不少啊!老夫记得一年前来大同府,这附近还没有这么多房子啊?”
“老大人您不知。。。那不是百姓居所,是。。。我的军营!新招募的士兵营。。。”周遇吉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开始解释:
“噢。。。”蔡懋德精神一震,赶紧询问:“招募了多少兵?萃庵赶紧告诉老夫!”
“也就是两万,还是三万。。。具体多少,老大人问问我家的小虎吧,实在是记不太清了!”说完,周遇吉回过头:“小虎过来,给老大人回话!”
蔡懋德眼睛瞪圆了,这太意外了,两三万士兵啊!以周遇吉的作战能力,这些士兵。。。
周虎臣就在两人身后不远,听到父亲周遇吉招呼,他答应一声,提马向前。
“给老大人回禀一下我们募兵的事情,要详细回答!”看到周虎臣过来,周遇吉算是解脱了,因为他不善言辞,也天生对数字有些不敏感:
“虎父无犬子,这个小老虎,很不错!竟然还能掌管募兵!”
“老大人谬赞小子了!”周虎臣可不愿让蔡懋德挑出毛病,以后用得到这位的地方太多,所以必谦逊:
“小虎给老夫说说,这次募兵到底有多少?”
周虎臣在马上抱拳一礼:“回禀老大人,这次募兵在年前开始,年前共募兵万人,年后在正月末再次开始,至现在,共计招募士兵三万两千余名,加上自京师带来的士兵人数,我大同军计有士兵四万八千余人。”
突然间,周虎臣想起来,自己到处“找捐助”的事情好像应该提一下,如果让蔡懋德知道恐怕会情况不妙。。。所以也算是给蔡懋德打一个预防针,让他有心理准备,因此,周虎臣赶紧补充:“对了,老大人,在小子募兵的同时,最值得赞扬的还是我山西的各界商贾,这些‘人是义商’啊!他们给我军‘捐助’了大量的粮饷,这养的义举太多了,举不胜举啊!所以。。。小子就让人给这些‘捐助’粮饷的‘义商’树义举碑,还发放匾额与锦旗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
山西的商贾如此深明大义,小子百感交集,几乎痛哭流涕啊!现在,有这些‘义商’的帮助,父亲大人和小子也对我军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老大人您一定要向朝廷上书表彰此等义举,绝对不能让这大义之行被埋没啊!父亲大人与军中将士,还有那些‘义商’定对老大人感激不尽,还请老大人成全!”
“好,好啊!没想到啊,萃庵如此了得!我山西的商贾也如此识得大体,如此慷慨!老夫一定上书朝廷进行表彰,决不让如此大义之行被埋没,老夫为朝廷贺!为我山西的万千百姓贺!”
正在为增强兵备发愁的蔡懋德开始满眼放光,没想到啊!这才离开山西几天,士兵有了,粮饷也有了,这简直太让人兴奋了!
周虎臣不提还好,这一提起“捐助”的事情,周遇吉一阵恶寒,冷汗直冒。
这件事的真相,瞒不住啊!恐怕很快就会传到这位巡抚大人的耳中,更加倒霉的是,蔡懋德不回自己的太原府,竟然来了大同,这不倒霉催的吗?
【请大家支持,收藏啥的都可以】
;
第67章 来,我们显摆
请大家支持淡然,咱也不容易!大过节的,收藏一个吧!
军营虽然只是茅屋,可是却延绵几里之远,尤其是不远处的几个校场,还不断传来因士兵训练而发出的巨大噪音,让人很是有震撼感。
大同府就在眼前,蔡懋德不走了,他意兴阑珊的对周遇吉开口提出了要求:“萃庵,老夫去看看,看看萃庵到底如何练兵!”
蔡懋德对周遇吉期望值太高了,他迫不及待的想去军营看看,看一看这个周遇吉是不是真的会给他带来惊喜。
为了方便,所有的校场都位于军营不远处,这些军营和校场占地太广了,为此,周虎臣补偿了拥有这些土地的百姓一笔不菲的银子。
留下那些回归大同的士兵,一众官员前呼后拥的来到军营中开始走马观花。现在是大部队的训练时间,军营中静悄悄的几乎无人,只有寥寥无几的一些士兵在营房门前值守。
不久,对茅屋毫无兴趣的众人离开军营驻地,正好,前方不远处就是一个校场。
自来到大同,周遇吉其实一直就是一个甩手掌柜,他的主要工作是巡营。今天的工作是陪着老爷子蔡懋德,让他高兴,至于别的事情,有那个儿子周虎臣呢,不用他过于艹心。
眼前这个校场很大,因为这是骑兵训练场,场地小了马匹怎么能够跑的开。
校场内的情景的确是让蔡懋德开了眼,近千匹战马井然有序的在投入训练,士兵们斗志昂扬,当战马开始启动,开始奔驰,沉重的马蹄声配上那种刚劲的阳刚之美,很是让人善心悦目。
更让蔡懋德无法理解的是,这些骑兵除了在校场中飞奔着进行各种训练,还要骑着自己的战马越过一侧那些迭澜起伏的壕沟。而壕沟中不是有水,就是有火堆在燃烧,有的壕沟中则是有士兵不停的向冲过来的骑兵抛出土块,或者是一截木棍。
这是让人惊讶的一幕,在那宽大的壕沟前,竟没有一个士兵落马,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好强的骑兵,训练竟如此别具一格!怪不得能用一千余人击败几万建奴,萃庵果然非常人可比!”眼前的情景的确震撼到
了蔡懋德,他的赞赏之意溢于言表:“我们共有多少骑兵?”
周遇吉看向一旁陪同的周虎臣让他解释,这个数量他应该最清楚。
周虎臣上前两步,表情很得意:“禀老大人,我们共计有骑兵八千人,战马也充足,这山西是个好地方啊!骑兵太好召集了!”
“嗯。。。不错!”蔡懋德禁不住连连点头,八千骑兵真的不少了。
蔡懋德焉能不明白骑兵的强大,八千骑兵是什么概念,就是和步兵一比五相比,这也是相当于四万兵力,何况周遇吉的名气与战绩摆在那里,一句话;太给力了!
的确如周虎臣说的这样,山西到处是黄土高坡,出门都要靠骡马,因此成年男子几乎个个会骑马,招收骑兵也就相应的容易很多。其实。。。还是“我们”这两个字让蔡懋德更加满意了,怎么说,这也是自己制下的士兵,周虎臣能够自称“我们”,这是表示听从号令的信号,八千骑兵,可以抵上四万步兵啊!蔡懋德的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仔仔细细的看了一番骑兵的训练,蔡懋德意显然犹未尽:“来,小虎,我们继续,去看看步卒的训练,老夫看来不虚此行啊!”
满意就行,好像应该继续显摆下去,周虎臣决定还是要继续,要不然,那“捐助”的事情传到这位巡抚大人耳中,他无法解释,为了摆平这件未来之事,周虎臣必须继续显摆,让这震撼延续下去:“依小虎看,老大人是不是要看看火器的训练,火器营很有看点,老大人您也许会更喜欢!”
“好,好!就依小虎,我们去看看火器的艹演。”
……这个火器训练场与骑兵训练场完全不一样,距离军营也有些远,众人还未靠近周虎臣所说的那个火器训练场,就已经听到了爆炸声、火铳声,也闻到了飘过来的那种特有的硝烟味道。
几名正在校场前守职的士兵看到一大群人过来,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坐高长官,赶紧行礼致意。
众人还未进入训练场,很意外的看到了一个纵横在校场中的巨大土围。
蔡懋德停下脚步,指着前面的土围不解的问道:“小虎,这做什么用?”
“禀老大人,这是防止火器的弹丸和弹片四散误伤自己士兵用的!”
蔡懋德点点头:“不错啊!这个土围很不错,很有见地,高明!”
当然高明,当然有见地,这是周虎臣借鉴几百年的经验而来,不高明,周虎臣怎么会想到让商人“助饷”。
众人谈笑着进入军营,现在的火器营长官,守备周子锐跑了过来(老长官何世晋留守京师)。
周子锐给各位长官见礼,周虎臣微笑着,他决定彻底震撼一下蔡懋德,因此,他大呼一声:“全体都有~~集合!”
就在突然之间,凄厉刺耳的铜哨声在训练场响起,那些正忙于自己训练的士兵听到这个铜哨的声音,所有人同时开始行动,就仿佛火烧屁股一样开始带着自己的武器拼命狂奔。
不到一刻钟时间,所有的士兵集合完毕,这个速度快的让蔡懋德等文官目不暇接,惊诧不已。
训练场中的士兵初步估计恐怕不下三、四千人,这么短的时间就集合完毕,这几乎让那些见惯了明军总是无比懒散无能的文官叹为观止,简直不敢想象。普通的明军,一般情况下,几千人的队伍集合,时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