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百变华尔街 >

第8章

百变华尔街-第8章

小说: 百变华尔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第一次总统就职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宣称:“钱商们从我们美国文明神庙中高高在上的位子上落荒而逃了。”他信心百倍地断言,这些“肆无忌惮、道德败坏的钱商们,将在公共舆论的法庭上接受人民的血泪控诉,他们的心灵和智慧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在他第一次“炉边谈话”时,就郑重许诺,他将对胡作非为、狂妄傲慢的金融贵族展开彻底的清算,这些金融贵族让这个国家蒙羞,至少自从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美国第七任总统。——译者注)的时代开始就是这样。“在实业巨头或者金融巨头自鸣得意的时代,只要他愿意建设国家或者开发项目,他们要做的一切事情我们都不得不照章批准。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罗斯福援引普约调查委员会关于金融托拉斯调查报告中的话来批判他的敌人,再次重申了一个可以追溯到镀金时代的质疑,即“仅是三十几个私人钱庄和遍布全国的为商业银行兜售股票的走狗帮凶,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国内外资本的流动方向”。同时,他们建立了许多庞大的“金字塔”、掺假虚增面值的股票、“挤干了奶”的子公司,并且阻塞了财产持有与流通领域全新的林荫大道。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性格比他性格如硫黄与烈火般的堂兄弟西奥多·罗斯福要和蔼可亲一些,他不大专横,也不那么盛气凌人。但是,他们对于财阀的看法是一致的。像特迪(Teddy,西奥多的昵称)一样,富兰克林也是来自哈得逊河谷的乡绅,当看到一个所谓的贵族的时候他就能识别这人是不是冒牌货,而华尔街的人则没这个本事。这位总统在给他的亲密顾问——总统智囊团成员之一阿朵夫·伯利(Adolph Berle)的信中写道:“所有这些证券交易所的家伙们最麻烦的是,他们完全没有接受过小学基础教育。我不是说他们没有大学文凭,而是说他们不能理解整个国家或者公众,或者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对于同胞们所应负的责任以及应该承担的义务。在这些问题上,或许你可以帮助让他们尽快从幼稚园毕业。我将赋予你更大的权力。”罗斯福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毕竟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治改革需要先下手为强,让这些冒牌货尽快找到自己的政治定位。经济危机的严重性为实施这项计划提供了可行性。华尔街自己验证了它不仅遭到了伦理道德上的挑战,而且其手眼通天的全知全能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但是,更应该受到谴责的是,它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方面却无能之极。在经济繁荣的20世纪20年代早期,以摩根为首的老牌贵族得到了国民的颂扬,因为美国交了好运,贵族们被描绘成一个由智者组成的枢密会议团体。现在,在经济一败涂地的新情况下,那些贵族却被认定是不负责任的罪犯,甚至是极其可悲的人物。人们不仅指责金融贵族,而且讥笑嘲讽他们。对于一个精英阶层的生活理想来说,或许最最要命的就是被别人看做是愚蠢可笑的。
  剥去华尔街摄政者的神圣外衣是许多人热衷的一项娱乐消遣。在罗斯福总统的批判演说之后,国会调查就接踵而来,这让许多有自尊心的金融家们感到狼狈不堪。许多金融大案开始浮出水面,非法金融诈骗与纯属贪污盗窃的金融犯罪层出不穷,金融警察的警笛在黑夜里不时响起。参议员们感觉非常生气,因为“华尔街的流氓无赖”已经把“小羊羔的毛全都剪光了”。还有人把华尔街的内幕圈子比作是“疤脸”艾尔·卡蓬(Al Capone)的黑社会。查尔斯·考哥林(Charles Coughlin)教父,这位来自底特律的魅力超凡、众所周知的反犹太主义传教士拥有亿万广播听众,他挖苦嘲笑“国际银行家的神圣智慧”,并宣称,“银行家按照君权神授的理论发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位置。君主和银行家这两种人全是烂臭的尸体。”路易斯安那州宣扬民粹主义的州长休伊·朗(Huey Long),痛骂傲慢自私、奢侈淫乐的财阀。之前,他在新政纲领(New Deal)(新政,指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实施的内政纲领名称。——译者注)中著文批评道,财政部已经沦为摩根家族的爪牙,也是“华尔街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这个穿高跟鞋的头目的走狗”。同时,新政时期的立法机构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1933年的银行业务法)以及证券业务法规,包括证券交易所专门监管委员会的设立、《财产征税法》、《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这些法规建立健全了金融托拉斯接受公众监督、监管的法律体系。那个令布兰德斯厌恶的不公现象离开了历史舞台,即使没有被彻底消灭,也是元气大伤。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贵族老爷(17)
新闻记者和恶作剧者兴奋得不得了。爱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用简单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辛辣幽默的肖像画,勾勒出了华尔街从前的传奇人物“阳光查尔斯”的形象。查尔斯·米切尔(Charles Mitchell)曾经是全美最大的银行——花旗银行(National City Bank)的总裁。他亲手策划了这家银行大举进入华尔街的行动,并在爵士时代开展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因而赢得了金融之神的美誉。但是,在股市大崩溃结束之后,还有消息披露说,这位“银行家的银行家”处世轻浮、反复无常,甚至擅自挪用储户的存款,投资买入价格波动不定的股票和债券。与此同时,这家银行下属的投资部门却忙着赶紧卖出这些股票与债券。在自家银行的股票上进行投机倒把的人正是“阳光查尔斯”。在法庭上,这个一度曾让人们惊为神人的家伙活像个“小气鬼”。到了这种地步,他的脸庞依然红润光鲜,衣领照样笔挺高耸,藏青色的斜纹西装板板正正,胸袋里还插着雪白的手绢。这副派头儿原来是“银行家身上让人艳羡不已的东西”,不过,最后“这位曾经让举国人民神魂颠倒的明日之星剩下的全部本钱也就是这副派头儿了”。站在证人席上,他泰然自若的气质被蒸发一空。在审讯期间,米切尔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那修长的手指完全没有了从前的雄心勃勃和指点江山的翩翩风度。从威尔逊的特殊角度来看,查尔斯只不过是一个冒牌的皇帝:“他体态臃肿,连脖子都看不见了,在人们的印象里他就像是一只咬上钓钩、无力脱身的青蛙,或者像是一条肥大的鲈鱼,或者一条修长的石斑鱼,突然间被垂钓者拖出水面,甩落在证人席上,张大嘴巴不停地喘息着。”
  摩根家族理所当然也是人们特别热衷的调查目标。自从父亲去世后,杰克·摩根就子承父业,继续经营这家银行。有一次,他在华盛顿接受国会调查小组的严肃盘问,不知不觉就陷入了由于自己的健忘而形成的迷魂阵中,他忘记了自身的利益,无意识地跟自己开了个玩笑,也跟他生活其中、互相庇护、密不透风的金融界开了个玩笑。在作证结束后,摩根向记者发表讲话时说:“如果你消灭了有闲阶级,你就破坏了社会文明。我所说的‘有闲阶级’就是指那些雇用一个保姆或者佣人的家庭,全国有2 500万………3 000万这样的家庭。”听到这段貌似确凿的谈话,记者们很是兴奋,马上拿出打字机和麦克风,报道摩根关于美国家庭生活稀奇古怪的看法。他们明确指出,根据193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全美国的家庭总数还不到3 000万,而且令人悲哀的是,在这些家庭中服务的厨师和佣人还不到200万人。
  后来的事实表明,倒霉的杰克还得背着黑锅继续接受煎熬。他又一次来到国会参加听证会。还未开始作证之前,他在顾问、家人以及一群报纸记者与广播电台评论员的簇拥下刚刚落座,一位名叫莉亚·格拉夫(Lya Graff)的小个子女人,被两个举止粗野、见风使舵的公关宣传员挤到了这位银行大亨的大腿上。从现场拍下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这位身材魁梧、睫毛浓密、银须飘然的银行家满脸困惑,格拉夫小姐则舒适地坐在他的大腿上,拥抱着这个胖乎乎的银行家。在大众文化中,这个微妙的时刻却意味着戏剧性的变化,突然间,贵族银行家的可耻行径似乎就像旧社会的封建贵族一样危险。除了其他古老家族之外,摩根家族一连三代都是华尔街的尊严、智慧以及政治才能的象征。当莉亚·格拉夫安逸地坐在杰克的膝盖上的时候,在哄堂大笑之间,那个神圣光环就神秘蒸发了。摩根银行和它所代表的那个神秘的精英圈子那种盛气凌人的庄严感觉以及闭关自守的排外性也就烟消云散了。

贵族老爷(18)
华尔街作为美国贵族阶层持久象征的标志,随着罗斯福新政的到来而结束了。华尔街所背的黑锅却是深刻而持久的,名声扫地的后果非常严重,以至于在美国的政治形象中华尔街已经不再是核心的隐喻。于是,华尔街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再也不是那块引人注目的磁铁,它所代表的政治象征意义变为贫富不均和阶级对抗。在结束了那段长时间的沉寂之后,从里根时代到现在,华尔街已经完成了一次彻底的变脸。华尔街不再拥有一副官僚贵族的面貌;相反,它变成了专门与当权派对抗的造反派。迈克尔·米尔肯、卡尔·伊坎、伊凡·博斯基(Ivan Boesky)等人把自己打扮得引人注目、惹人同情,媒体把他们当成了全副武装的造反派。他们反抗僵化、强硬的公司治理,身穿细条纹布衣服,戴着夹鼻眼镜,看上去似乎是谨小慎微的金融精英,但又在反抗着那些令人憋气的、多管闲事的政府官僚们。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华尔街即将因为许多不道德行为而受到指控。只要20世纪80年代的垃圾债券以及兼并狂潮能够持续进行下去,米尔肯等人肯定要蹲在监狱里过苦日子了。十年之后,网络经济的泡沫破裂了,“安然化”(Enronization)一词进入了美国词汇,这个新名词把握到了在美国企业界与金融界精英中间白领犯罪的严重程度,就连威廉·杜尔看到这种局面都会大吃一惊。同样让人吃惊的是,消费社会也在突飞猛进。在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结束之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一年一度的“时代风尚”栏目惊呼:“经过漫长岁月之后,奢侈安逸的生活又回来了。”国民收入分配与财富分配方面的严重不公把里根时代变成了第二个镀金时代。但是,除了偶尔有些古怪的例外情况,新一代华尔街大亨们并不幻想自己是贵族,他们不再像欧洲贵族那样打扮自己,也不再把女儿们远嫁欧洲与贵族攀亲了。恰恰相反,他们衣着都相当低调。他们穿着牛仔裤,矫情地装出一副民粹主义者或者下层民众乱蓬蓬的样子。尽管我们可以说,华尔街的政治影响力仍然就像摩根当道的时代一样巨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华尔街与美国的政治文化都在逐步演进。警惕出现金钱贵族的警钟最早是由杰弗逊敲响的,而且在此后150年里人们的担忧与怒火一直绵绵不息。可是现在这似乎早已变成了历史。
  无论如何,作为美国贵族的替身,华尔街从来都没有春风得意的感觉。华尔街偏执狂般地贪恋金钱,这让它根本不得人心。华尔街长期在焦虑不安中渴望成为真正的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