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720章

明末英雄-第720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拉起来的人就算经过一年以上的整训会有么

“要是这样的话,那么就算这一两年的时间拉起足够强的队伍,又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面临失败”张子明看完这些简报,甚至有过一丝过去从来不存在的失望。

“其实我也知道胜算并不高,但是我们这样做,至少可以破除民间对他们的一些神话,告诉人们:新朝也是可以被击败的。甚至新朝圣主已经不在这个国家了。我们不是只有自己行动,如果有能有新朝内部的支持,就算不能取得最后胜利,至少也能在战事中考验出一批忠于我们的人。人心难测,但这种事情却是最好的办法了。”

“也只能做这样的打算了。希望这些身负重任的孩子们不会损失太多。。。”

张子明虽然这样答应着,但是依旧觉得有些有关起事的准备还并不充足,需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才行。

新朝十年十一月底到腊月的一个月时间里,没有人能够想象的到,在不到三十天的时间通过信使一般的换马,张海及新军近卫部队完成了一项创举:成建制武装的情况下利用后方的兵站体系完成了上万里的战略机动。从南俄草原抵达中亚一带,又沿着少年义勇军的进军路线进入到了旧疆境内,之后马不停蹄的越过

千里隔壁与河西走廊,最终回到河州一带。

当然,原本设想的几千人上万马这样的机动还是有些想当然了,为了不给后方运输体系带来太大的负担,在进入承受了巨大运输负担的旧疆境内的时候,张海身边的近卫部队精锐大概只有一千五百余人左右的样子。基本以带去的独立近卫部队与亲卫连还有数百神箭队官兵及一些外情人员为主。当然,按照新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这个规模的队伍也是一个足以应付大规模冲突的独立战役单位了。

这一路上,张海安排宋子悦与田宾等人随时布置保密安排,因此对于整个新军的体系来说,仅仅是知道有有一支信报的队伍及其护送的队伍从西域而来罢了。而且在踏上西域之路的时候因为后勤组织多少还是有不少问题,存在很多太多的人西行却被告知存粮有限不得不暂时返回的现象。这种事情还为数不少。因此张海率领不千把人的这支骑队并没有带来太大的轰动。

当大部队抵达河州并展开休整的时候,河州一带负责的新军公安军野战旅群的高层还是得到了必要的消息的。起初的时候见到张海带着亲卫这么早又这么快的赶了过来,还以为是极西之地遭遇了什么大败。

张海也没有想到自己提前神速秘密回国竟然这样的结果,不过也不怎样在意。在一行人从一个月来漫长赶路带来疲惫之中恢复过来的时候,河州一带的负责人见到张海等一行人那坦然而有些兴奋的神色也把最初的担心放在了一边。

宋子悦本想挖苦那些人并做必要的解释,不过张海还是制止了这样的行为,对宋子悦说道:“有所认知的人都会明白:新朝大军即便是战败,也不会到全军覆没的程度。我们过早把消息扩散开来,那么对我们今后要做的事情要看的事情多少是回有一些影响的。”

队伍进行了一昼夜左右的休整后就重新准备出发了。内地微服护军。整个队伍当然放弃了过去一个月以来所运用的马匹,而是每个人都乔装打扮主要使用扁担。用这些扁担在携带军用食品做给养,并且沿途水源还能有保障的情况下足够维持一个半月时间的行军而不需要就地征集,并且还可以做到潜伏行军不留太多的痕迹,即便被发现也可以伪装成一般的大股压镖队伍,算的上比较合理的选择了。而一个半月的时间即便按照常行军速度,也能完成三千里的里程,见识到不少地方了。

上千人的队伍规模还是有点儿大,因此大致上分成三股宙伏夜出隐蔽前进。即便是如此,一般的公安军野战步兵旅如果误会,那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

张海也已经过了对待微服比较幼稚的年代,懂得有的时候亲自去下面看,也不一定能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至少会成本高准确度低,想更有效率的得到的信息,秘密传唤多方对比的效果反而更好。

第1320章 微服行军(二)

在之前有过这种“微服行军”的不少经验的情况下,张海等人当然也早就明白了怎样避免误会,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失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队伍虽然在昼伏夜出为主的潜伏行军过程中,但张海却也要求官兵们以比战时更频繁的次数每日都要擦身洗漱,行军的时候注意披好外套避免内衬的不干净。每个人都准备了干净而看起来十分正规而合体的近卫军常服,铠甲主要使用软甲并罩在衣服的内部。尽量避免刀枪等白兵的外露,以经过包装后给人感觉很神秘,似乎如同什么神弩盒子一样的燧发排枪为主要武器。

针对那些被请过来的百姓,暴露在外面的士兵年龄整齐的以十四五岁左右气宇宣昂的年轻且五官相对端正的小战士为主。

这一切的一切,都能给哪怕对新朝武装力量结构丝毫没有了解的人以一种印象:“这绝对不会是一支土匪武装。天下没有什么土匪能扮成这样,哪怕知名戏班的都不行。甚至:这也绝对不是地方上的什么官军。

这样:队伍在给陌生人高大上之感的同时,并没有太大的杀器让人感觉到不自在,再配合张海等人比较坦然而平易近人的话语,就很容易给寻常的民众以信任了。就算有个别疑心重的,也并不影响大局。

张海率领的队伍在西北一带第一批接见的人是甘南一带的一些村中的老人。一共二十多人,为了避免给这些人的顾虑,这二十多人也都是把时间错开分别召见的。以前的时候张海率领的队伍了解情况多从半大孩子或妇人入手。但是如今并非别人天下或者新朝还没有巩固下来的时候,就没有必要这样做了。

虽然新朝已经建立了数年,但是不论北方还是南方,不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一家之中年长的男性往往是主事儿的人这个特点却没有什么区别。了解的信息也是一般百姓中最多的。对新朝没有多少见识或了解的时候,见到外乡口音的人或许会天然有一些警惕。然而在新朝十年新朝白话基本上已经在军政体系中基本完成了推广的时候,就没有人会对这种口音感觉到奇怪了。这时代很多回乡探亲的学生在寄宿制新学学堂严厉的要求下很多人家乡话都说不太利索了。一口标准的新朝白话与新式用语习惯,反而更给人以“大官”的感觉。

同外人谈话,张海参考了内情部的不少经验总结也习惯了正题前说一些客套的场面话,然后再做一些了解,能让那些被带来的时候有些紧张的百姓心绪平静下来能够正常交流,宋子悦等亲卫连在选人的时候也多少有了些经验。一些心理素质过差或者误会过深的人虽然也会带过来禀报,但并无必要再多废时间进行过问。

“看村里人们的气色,似乎这两年来也并没有什么改善啊。是土地重新调整后有什么不公吗?或者是来收的税款公粮太多?”即便是聊天打探情况,持续十多次的情况下也会让人感觉到一丝疲惫,不过比过去稍稍成熟了一些的张海却克制着自己,尽量不让这种有些厌倦的感觉体现出来。

“换了钢制农具以后,女人下地劳动也能接近一个劳力了。前年的时候管子水田也普及到地方上,粮食的收成比三前年改善了很多。不过这两年来大军西征,不少年轻人都要经过村里住宿,用度和着实不少。。。”

“给钱么?怎么个价钱。”

“价钱给的很足,听说是按京城的公共粮店价格出的钱。即便是粗粮,百斤也能换来一两银子。这两年来四乡里各村日子过的紧了一些,粮价也涨的不象样。但是上面下来的年轻人专门解释过:这是银钱过度集中在一个地方带来的结果,总会随着西征的结束好转起来的。

“百斤城品粮一两?那这两年也换不来多少前吧。。。”张海按照准备好的原则询问道。

“圣主见笑了。这两年来来即便是西北一代,中等户一年下来不遇到太坏的运气都能收上二十余担粮,可比前朝的时候宽裕了不少。这样几年下来,每户都能有二三十两银子了。太多的粮食我们也吃不玩,近半数也只能买给附近的饲养场。过去的时候卖不了多少钱,但是近年来却似乎大不一样了。”

张海这才反应过来:十两几十银子或银元对于自己甚至京城里的一些富户当然不算什么钱。可是即便到了粮价不是很贱的清朝,外战中一般的小兵战死抚恤也不过二三十两银子罢了。如果是剿灭遇难还要更低。在这还不像东南一带那样富裕的西北一带,人们对银钱的概念还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就这样,花了一整夜的时间询问了二十多个请来的人,也让宋子悦等亲卫连的人对更多范围内的群体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后,这陕南普通地方一带的民间经济与负担状况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对于这些了解来的情况,张海其实还是有着一丝怀疑的态度。张海当然希望中原的人均经济水平能够早日赶超历史上1800年英国的水平。可却也知道:要让传统经济人均起来改善个四五倍哪儿有那么容易?建国初期的新中国都用了四十年左右的时间到八十年代左右才与旧中国有了生活上根本性的改变。离新朝七年不过三年而已。这西征以来负担相对沉重的西北都有这么大的进步,那其他地方特别是东南一带又会是什么样儿?

有着这些怀疑,张海也没有按原计划让队伍沿着通向陕南的大道去走了。而是改变队伍的形成,向南进入川蜀一带看看那里的情况。

“我们现在入川的话,一个半月以后可能就无法赶到运河。。。”宋子悦刚想说什么才意识到了有些不妥。

张海则笑道:“许多人以为蜀地遥远,忘了当年的一些唐诗了。走水路我们的行程反而可以比路上更广一些。”

第1321章 微服行军(四)

从西北到西南,自古是中国较贫困的地方。除了汉中一带或成都平原等少数地区还算富饶外,大部分地方的人均农业与经济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地方。至于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张海很长时间也不得起解。按理来说:如果一个地方资源不太好或者说不能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人口就会向外迁徙。而人均经济会重新因此而中和;就像辽东和岭南所形成的经济与财富流动规律那样。人类扩展到全球也是因为如此。

可是当张海在率领队伍“微服行军”不得不走一些并非重要交通要道的偏僻地方的情况下,对这些山区丘陵地带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了解:或许在当初人们最初迁徙到这里的时候,大山之中也未必贫穷。诸如上古时期曾经领先中原的古蜀国那样,可是安居下来的人们只要过个几代就会人口膨胀。当天下很大还有地方去的时候,增长的人口会扩散到其他地方。而当天下格局已定,那些交通不便的地方要流亡他乡就会面临外地人对客地人的歧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诸多难以根治的贫困带。如果不是新朝四年的事情让新朝政权有了空前的号召力,以前所未有的中央武力和个人威望所带来的执行力。建国初期这种大范围的“人口调整”不知道会闹出多少问题与弊情。

不过到了新朝十年,特别是西南一带的战事已经结束三四年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