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英雄之生死三八线 >

第219章

英雄之生死三八线-第219章

小说: 英雄之生死三八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是有了儿子给你叫什么啊?”财迷憋着笑问道。

“叫爹呗,你们他**的什么意思?”谢三真急了。

“不对,该给你叫大哥”王勇站起来说道。

“放屁,我儿子才给你叫大哥呢?”谢三情急之下没有听出王勇的声音,指着上边喊道。

“你给我叫什么啊?”王勇示意战士们放他上来问道。

“叫二哥啊”谢三惊喜的搂住王勇说道。

“**,你给我充了半天老子,你儿子不该给你叫大哥啊?”王勇推开他说道,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我说谁问这些不着调的问题呢,原来是你耍我呢,才说上来好好收拾他呢,这下还得挨你收拾,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谢三垂头丧气地说道,王勇笑笑让战士们放行,请侦察队的战士们上了阵地。

进了坑道,蔡满江让炊事班给他们准备了点饭吃了,又安排他们休息,谢三打着饱嗝跑到王勇住的‘单间’里,这靠近洞口,还凉快点。

“吃饱了?”王勇笑着问道,扔给了他根烟。

“吃饱了,你们这多好,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我们命苦啊,天天风里来雨里去”谢三戏谑地说道。

“狗屁,我们这天天落炮弹,前几天还差点让人给报销喽,差点见不着你喽”王勇点着烟说道,“你们去摸阵地去,让人家发现啦?”

“可不,没想到他们这也按这个玩意了,人一靠近就‘嗷嗷’的叫唤,吓得我们撒丫子就跑回来了,白在山脚趴了半宿。”谢三趴在桌子上沮丧地说道。

“至于吗,不就是侦察失败了,明天再去不就得了,那么丧气干嘛”

“哥哥啊,你不知道,师长不知道想起什么来了,想知道伪军现在干什么,让我们抓个俘虏问问,就给了我五天的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两天了,转了两个地方都没抓着”

“嗨,就这么点事啊,前几天我们伏击了敌人的巡逻队,全给打死了,你早说我给你留两个”王勇说道。

“呵呵,哥哥啊,你说了还不如不说呢,这不是诚心气我呢”谢三苦笑着说道,脸比吃苦瓜还难看。

“我给你出个主意吧,保险让你完成任务,你这么着。。。”王勇凑到谢三耳边说道。

“二哥,这办法行吗,敌人会听你的调动?你安慰我呢吧。”谢三半信半疑地说道。

“你把那个吗字去掉,准行”王勇肯定地说道,“我试过几次了,其实这类中间地带,如果中**队不来占,联合**是绝对没那个积极性来抢的,但一旦中**队占了去,那边马上就不平衡了,非得把这脸儿找回来,准风风火火地来抢。”

“我怎么觉得不靠谱呢,这不成了小孩子斗气打架,一颗小石子天天在脚底下踢来踢去没人要,如果一个孩子捡起来,另一个就说是他家的,为这个打得头破血流的”

“你这个比喻不错,两个国家打仗也跟这个一样,有时还不如小孩子呢,为句话,为两棵树就能打上几年,死个几万人才算拉倒”王勇说道。

“行,听你的,我马上安排战士行动”谢三说干就干,站起来就要走。

“别急,没我们的配合你那几个人能行啊,我得跟连长指导员商量下,你们也休息一天”王勇把谢三按到自己的床上说道。

。。。。

这个计划王勇早就心中有了盘算,只是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一直没有实施,今天正好借谢三的东风,也可利用他们的侦察兵的特长把这件事做的更完美。他的战斗计划很快得到了连里营里的批准,一条绞索又套到了敌人的脖子上。

当天夜里谢三带着一个班的侦察兵进入了两军分界线上的无名高地,这个阵地在三连的阵地前三百多米,隔着编号为三号阵地的一个小高地就是敌人的主阵地,它也是在我军的冷枪冷炮的打击下主动放弃的,现在实际在我军的控制之下,上边修筑了坑道工事,但平时为了不刺激敌人并没有派人驻守。

第二天天亮,敌人就发现无名高地被人占领了,果然如王勇所料,他们这个行动马上引起了敌人的报复,飞机炸大炮轰折腾了一天,也让谢三他们体会到了坑道里的‘悠闲’生活。

午夜刚过,一个加强排的伪军从602高地上悄悄地下来了,他们也想学学志愿军搞夜袭,你说学就学像点吧,他们弄了个四不像,志愿军是喜欢在月夜发起进攻,可在进攻前是在月亮升起前就进入了攻击位置,他们在月亮高高升起的时候刚从阵地上下来。

敌人刚露头,他们的行踪就暴露了,王勇立刻带着一排从后山下了阵地,绕到了他们的后头,占领了三号高地,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志愿军把这种战术叫做‘堵住笼子抓鸡’。张学信此时早就带着一个加强班进入了无名高地,加强侦察队的力量。

“**,关公跟前耍大刀,鲁班门前做木匠活,这帮玩意儿活的不耐烦了”谢三看着气势汹汹靠近的敌人冷笑着说道,“兄弟们,都动起来。”他对身边的侦察兵们说道。

说起来伪军的胆子确实比美国兵的大,朝鲜战场上的夜袭大多是他们搞的,美国兵很少敢于发动夜袭,他们也有自知之明,我不行我就不去,晚上你打我,我就用大炮轰你,你不到门口我都不出来。不过,按志愿军老兵的说法,“联合**”中最好抓的是英国兵,只要他觉得尽力了而且没有打赢的希望,会追着你投降,美国兵也还算好抓的,冲到跟前一比划刺刀,美国兵多半扔了枪就投降。最不好抓的是法国兵,打起来特别顽强,围攻砥平里,曾经抓到过法国兵,但愣是带不下前线,奇怪的是法军在一战二战越战中哪次的表现都称不上好。

进攻作战的时候,南朝鲜兵还是蛮有战斗力的,朝鲜战争刚开始时,南朝鲜是刚刚建立了自己的军队,部队没有传统,打起来容易垮台是正常的。部队的这个传统,就像一种灵魂。老兵走了,灵魂依然留下,所以,有些老部队过了多年和平日子,一上战场依然战斗力强劲。战争打了两年以后,南朝鲜的军队得到了美军的全面武装和训练,新兵也打成了老兵,战斗力慢慢的起来了,但是南朝鲜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是“打胜不打败”,他们一旦被打败,就会整个“崩盘”,所以只能打顺风仗。

听到谢三的命令,侦察兵们动了起来,他们开始‘演戏’,明明发现了敌人,却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还在阵地上晃晃荡荡,让敌人大胆的放马过来。伪军还真挺实在,就把棒槌当成了针,展开战斗队形就偷偷的摸了上来。

当先头班走到离阵地还有三十来米的时候,突然发现阵地上的中国兵都消失了,他们还在发愣的时候,一排冒着火星子的手榴弹就甩了下来,先头班立刻被炸倒了一片,紧接着冲锋枪,轻机枪就是一阵扫射,前边的十多个敌人一个都没剩。

“不要都打死喽,给我们留个活的”看着敌人倒了一地,谢三有点急了,都打死了,他们就白听一天爆炸声啦。

“谢队长,你别急,后边还多着呢,官大的都在后边督战,给你留着”张学信赶紧安慰他。

前边的敌人倒下了,后边的立刻架起机枪火力掩护,在军官的催促下转为强攻,可进攻刚开始,屁股后边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志愿军的迂回穿插扎口袋的战术现在已经是在联合**中‘深入人心’,严重点的都坐下病了,只要听到身后枪响,立刻就慌了,扭头就跑,想抢先冲出包围圈。

对于伪军来说这就是一场没有任何希望的战斗,先不说打得是志愿军最擅长的夜战,就是一个对一个的打,伪军都没胜过,何况现在是两个排对付一个排,又是有心算无心,二十分钟战斗就结束了,五十多个敌人,就剩下两个俘虏是活的,其余的都交代在分界线上了,自己这边只有三个伤员,都好胳膊好腿的回来了。

第二天敌人忙着收尸,这边忙着‘分赃’,缴获的武器弹药这些战利品归三连,两个俘虏归了侦察队。双方合作愉快皆大欢喜,三连的功劳簿上又添了一笔,侦察队完成了捕俘任务。

第一百零一章敌变我变

五月以后,一线阵地的坑道筑城工作已经完成,为了巩固防线,志愿军开始修筑二线坑道防御工事。前沿虽然小的战斗不断,但是仍处于入朝以来最平静的时期。

前线出于僵持状态,但在板门店双方停战代表一直进行着激烈的谈判交锋,美方虽然被迫放弃了限制中朝方面于停战后在朝鲜北部修筑机场的要求,战俘问题成了达成停战协议的唯一障碍。

此前在战场上,双方俘虏对方的军人数量其实相差不大,因中朝军队采取释放俘虏并争取战俘转变立场参军的政策,因而所剩的战俘数量很少,到交换战俘名单时,美方称拘留中朝战俘十三万人(包括志愿军战俘二万人,朝籍战俘中还有部分被捕平民),中朝方面只拘留对方战俘一万一千多人(内有美国俘虏三千多人)。

当中朝方面提出现有战俘应根据日内瓦公约的规定全部遣返时,美方却想利用数额差距来大做文章,把这一问题引到在进行全球**政治斗争的高度,利用台湾和南朝鲜当局以威胁和yin*手段扣留大批中朝战俘。面对美国在战俘问题上发动的政治攻势,中朝高层经协商,决定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以维护新中国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威信。为此,中朝方面代表坚持全部遣返的原则,大力谴责美国方面扣押战俘,并以中朝被俘人员反抗斗争的事实对美方‘不愿遣返’的宣传进行反击。当时,被敌方拘押的志愿军战俘配合朝鲜人民军战俘进行了英勇斗争,有力地配合了板门店停战谈判,对于维护新中国的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方为了压服中朝方面,出动空军狂轰滥炸的同时,在板门店上,美国人又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虽然换汤不换药,却在人数上做文章,将原定遣返的七万人提高到八万三千人,同时美国代表宣称‘这是最后的,坚定的,不可改变的方案’

美方谈判代表哈里逊甚至在中朝代表面前公开离间中朝关系,说什么中国有四亿人口,为了几千名志愿军战俘不愿回去而拖延冲突,不顾只有很少人口与有限资源的北朝鲜继续遭受痛苦与灾难。在哈里逊假仁假义面目的背后,遣返数字里包含着离间中朝的阴谋,百分之八十的人民军战俘将被遣返,可只有百分之三十二的志愿军战俘能够回国。

面对美方的诱惑,中朝代表团动心了,内部研究后都倾向接受这一方案。主持谈判的李克农向中央打了报告认为:这个总数比我们估计的高,离我们九万上下底牌不远。。。对方答应遣返人民军战俘七万七千人,大体上人民军中好的分子皆以回来,不回来的可能大部分是那些敌人仁川登陆后新参军的人。至于志愿军方面,国民党特务是做了长期工作的,这是对方扣留的重点。

代表团中的朝鲜人更为动心,他们的意见是:从政治上着想,敌方对方案自动更改,提出新方案,此系很大进步,因此,我们提议不放弃敌方此次让步的机会。

然而,中朝两位领袖深谋远虑,他们共同商议后,同时否决了代表团的意见,他们都看透了美国人的意图,一边狂轰乱炸一面提出新方案,这就是以打促谈,逼签城下之盟。

**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同志太天真了,谈判不在数字之争,要争取在政治上,军事上有利的情况下停战,在敌人压力下接受这个方案等于是城下之盟,对我不利他不愧是伟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