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列侯-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吧走吧!你带着你的那一套东西回去吧!我们不想听你在这说废话。”
左大都尉毫不犹豫的下达逐客令,丝毫不给他展示自己见识提高个人形象的机会,怅然若失的走出王帐就看到不远处有个人穿着蓑衣在营区散布,他认识那个穿着蓑衣散布的男人,他是军臣单于非常信任的赵涉,不但是君臣单于的心腹谋臣,还担任太子于单的老师。
他很羡慕这个人的际遇,汉家名将周亚夫的大将,为周家人报仇雪恨一手促成汉景帝大病,间接导致一个皇帝的病死,来到匈奴王庭不断策划东征西讨的军事计划,一手主导对乌桓王的伏击计划以及去年的分兵突袭鲜卑、乌桓计划,去年中行说的南侵计划也是他一力反对的,事实证明他的反对有先见之明。
“赵先生!在下卫右渠拜见赵先生。”
赵涉回过头瞧见他,笑容满面地说道:“卫氏朝鲜的王太子殿下,不知道有什么事需要我这一介不中用之人效劳的。”
“您客气了,我知道您是这次南侵计划的主要策划人,我想知道您的具体打算,我们真的要避开汉军主力不战吗?我觉得以我大匈奴的兵力、士气、精锐度主动迎战汉军绝无问题,这么退避真的没问题吗?”
卫右渠提出非常尖锐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321章 不安的雨季
当天边最后一抹阴云散去,空气中弥漫着让人心焦的气闷,距离上一个晴天已经过去二十多天,十五万车骑深陷于烂泥包围的草原中无法自拔。
艰难险阻并没有迫使汉军停下脚步,经过十几个昼夜的追寻终于抓到几个远离部落放牧的贪心牧民,从他们口中得到的情报并不能让人感到安心。
北军临时宿营地,卫青召开军事会议商讨进兵对策。
都尉秘融满怀忧虑地说:“匈奴人告诉我们,类似今年的大雨连绵是非常罕见的,至少近三十年没有出现过的奇怪天气,参考匈奴人抛弃老人的传统导致族群记忆遗失,这个数字还要再大几倍,当地巫师说,今年是个非常可怕的春天,大雨连绵不断的降下让草原的旱季暂时消失,这对我们北伐作战极为不利。”
“脸面大雨潮气前所未有,烘烤粮食的柴草都是湿漉漉的,我们的粮草无法晾晒也不能烘烤正在霉变,预计再过十五天可以食用的粮草告罄,唯有折头返回边郡等待时机再入草原。”都尉先则提醒道。
卫青神色凝重。
众所周知草原游牧民是狡猾的,匈奴人自冒顿单于时代就惯用不接战策略躲避汉军追逐,狼群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和汉军硬碰硬,现在不碰面说明匈奴人没有准备好,一旦双方撞上往往就意味着草原狼们准备一口吃下猎物。
卫青和他的同僚们深知其中厉害,绝不能让匈奴人从容的做好战争准备,特别是战场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优势的草原大漠上更不行。匈奴人坐拥主场优势已经非常可怕,再让他们准备充分设下完美的伏击阵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的遇到白登山之围。也不是每个主将都拥有让匈奴人忌惮的强大军事力量,卫青自认为军事指挥能力远逊于汉初的功臣名将。匈奴的军臣单于也不如他的祖父冒顿单于,但是双方的兵力差距却是显而易见的,十五万打三十万是个时代性的难题,以少胜多真有那么好打早前樊哙、陈武主张北伐匈奴也轮不到卫青来干。
不过,汉军依然有很大优势,起码时隔五十年汉匈形势逆转,汉家国力倍增实力越发强大,每年一百四十万新增人口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匈奴总人口也就四百多万而已。双方的国力绝对差距摆在面前根本不用打大规模会战,就靠小规模军事冲突和对峙,汉军就可以活活拖死匈奴人。
难就难在皇帝不愿意拖,急功近利的进攻战略最难,进攻意味着必须深入不熟悉的草原大漠,在广袤的土地上寻找有可能发现的匈奴主力,抓住他们伺机发动决战并取得大胜,这个概率值低不亚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是皇帝的私生子,几乎是不可实现的渺茫概率。
“驱赶匈奴人是陛下给我们的既定目标。现在立刻掉头撤退返回边郡静待时机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去做将会失去天子的信任,失去大好的前途以及长安舆论的批判,我们能告诉他们草原上的雨季打乱我们的进兵节奏。大雨们正在下,粮食在霉变,士卒在得病。所以我们就撤了吗?不行的,说不通的。”
卫青否定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汉军撤退要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几个月前立下的军令状犹在耳畔不时回响。纵使撤回边郡不会受到任何惩罚,那也将会是个人生涯中无法抹去的耻辱,对于这支年轻的汉军而言也是无法接受的打击。
商议的结果不能令众人感到满意,难点主要集中在既要讨伐匈奴有所斩获,又必须保证大军所需的宝贵军粮,草原大漠的连绵暴雨使得边郡供应粮草变的更加困难,以往供应一石粮食需要消耗五石粮食的成本,雨季运输的成本还要增加一倍。
运粮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粮道太长需要派兵保护,不断累加的后勤压力反馈到军中很容易引起军心动摇,还有恼人的水土不服和痢疾寒症困扰着年轻的军人,他们只是群出身平凡的关中或关东平民的后代,既没有军功爵子弟从小接受的职业训练,也没有值得称赞的身体素质,空凭满腔热血和不到两年的军事训练就壮着胆子闯草原。
通常这种年轻的军队是最难保持士气的,顺风顺水时气势如虹可以不逊于任何精锐之师,一旦遭受挫折深处困境就会陷入低落消极的情绪中,汉军的中高层也意识到这个难题,一直强调必须北击匈奴有所斩获也是如此,斩首和战利品是提振士气的灵丹妙药,而且是百试百灵。
汉军解决粮草压力的办法是扫荡草原,遇到匈奴部落就打,遇到草原的野生羊群牛群就狩猎,总之见到什么就抓什么绝不手软。
这一手相当狠辣,草原部落的习俗历来是春天绝不狩猎,经历一年冬天的苦熬野生动物疲惫不堪,它们会拼命的进食补充体力并趁着温暖的季节进入交配期,尽快在夏季节生下自己的幼崽
繁衍种群,所以这个季节的草原动物瘦弱不堪,或者大腹便便等待产仔。
汉人显然也知道这个规律,农耕文明并非单纯的只靠耕作吃饭,几乎每个家庭都参与过闾里的狩猎行动,当然也知道整个春天乃至夏初都不能捕猎捕鱼,但是大漠草原又不是汉人的实际控制区,对待凶残狡诈的匈奴人没必要客气,就像他们抢走汉人的粮食,焚烧汉人的房屋,掠夺汉人的妻女那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短暂雨季结束后的第六天,气温也回升到春天的标准范围,接连六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把泥地晒的无比坚硬,逐步从水土不服和痢疾中解放出来的汉军士兵展开行动。
仗着匈奴主力不在附近活动的机会,五万汉军骑兵分散成十股分散的网,两两相隔保持在四十里以内拉网式从东往西扫过,汉军的三万车兵跟随其后,卸掉战车上的大黄弩充当临时装载运输战利品的运输车。
拉网扫荡的过程碰到什么捉什么,在短短半个月里仅只算野生的黄羊就杀掉十几万头,野牛和野鹿被杀掉近万头,野兔雉鸡等小动物不计其数,还顺道捕捉到几支游荡的野马群,它们似乎是附近大部落故意放养的马群,这些全部便宜了汉军。
汉军欢天喜地满载而归,匈奴部落民被气的半死,虽说没有匈奴部落出现在汉军附近二百里,可那毕竟是自家的草场,心系草场的部落牧民派出部落里的神雕手,让雄鹰高高飞在天上的雄鹰来充当他们的眼睛,远远的监视着汉军的一举一动。
得知草场被糟蹋的七零八落,匈奴部落民顿时出离的愤怒了。
“大单于,汉人是故意侮辱我们!他们杀光我们的牛羊是要逼死咱们匈奴人,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汉人下手啊!”
“草场里的牛羊没了,部落饲养的牛羊不能轻易宰杀,没有草场里放养的牛羊,偌大的部落吃什么?”
“过了夏季,饲养的牛羊要帖膘,我们全靠吃草原上散居的牛羊,汉人这么一抢,我们就没有的吃了。”
匈奴部落小王齐聚一堂七嘴八舌的抱怨着汉人的过分行径,很多小部落所属的草场本就不算大,被汉军一折腾都不知道入夏怎么吃饭,个大布鲁的生存危机迫在眉睫,即便匈奴大贵族们也要照顾部落小王的意见三思而后行。
军臣单于手里的剔骨尖刀狠狠一劈,挂着肉块的羊排应声断为两截,来自汉地精工打造的精铁尖刀泛着冰冷的寒光,就像匈奴单于凶狠的眼神富有侵略性。
“赵先生,你有什么建议?”
几百道目光齐刷刷瞄准右手边的中年人,他穿着毫不起眼的皮制长袍,塞北的烈风吹的皮肤黝黑,常年喝马奶吃羊肉身子骨反倒更加粗壮,赵涉沾着手巾擦掉刀刃上的油脂,不紧不慢地说道:“以在下之见,此时绝非最佳时机。”
军臣单于微微一顿,目光闪烁着慑人的寒光:“说说为什么还是不能动手,本单于同意你的策略放了汉军三百里又三百里,汉军深入草原距离汉境日渐遥远,按照你的计策汉军补给困难军心动摇当是可以一战的,只消断去汉军的后路十死无生,你还要本单于等什么?”
“为将者应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突如其来的大雨阻挡汉军的步伐,他们在雨中冷静思考意识到威胁,改换策略驻兵不前派出骑兵肆意捕猎,此时匈奴若有异动会被汉军骑兵迅速发现,丧失突然性的计划已经不合适,面对严阵以待的汉军胜负难料,不如等一等择机而动。”
“等到什么时候?”
赵涉回应道:“等汉军放松警惕失去耐心,等汉军人困马乏思归心切,就是我大匈奴大展身手的时候。”(未完待续。。)
第322章 陇西太守
陇西郡,通往边境的羊肠小道。
三万民夫顶着大太阳在修筑驰道,它将通往北边最重要的堡垒金城(兰州),据说最初修筑金城的郡守看重群山环抱、河流纵横的险要之地,最初取意自金城汤池。
那座小城并不得重视,几次右贤王入侵都遭到焚毁废弃,屡次修建又屡次破损,规模始终保持在大于烽燧小于边城的规模,驻守的郡国兵从来不超过三百人。
曹时进驻的第一时间就大刀阔斧的改革,拆掉陇西郡多座设置不合理的军事堡垒,重新确立以狄道城为核心三纵三横九座相互依托的大型军事要塞,金城就是背部最大的军事堡垒,处在北部大夏城、榆中城之间的突出部分,直接面对北边休屠王的草场活动区。
修建驰道是早在去年就定下的计划,在入冬前完成对驰道途径之地初步夯实,经过冬天冻土春天化雪松软再进行二次夯土压实,好在夯土的过程不需要人工扛着树桩一下下砸,借助少府的关系调用修建长安城建筑群所用的大石辊子,以畜力和绞盘拉扯纤绳牵引沉重的实辊子碾压夯实平地,工作效率要比以往快几十倍不止。
以往修条郡内驰道动用十几万民夫修建个五年七年,现在三万民夫不到一年就搞的差不多可以使用,现在不需要调用他郡民夫只依靠本郡人口,三万民夫发挥的作用比起十万民夫还要大,在驰道质量不降低的标准上工程速度加快数倍。
最让民夫们感到高兴的是汉军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