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昼-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酱锼潜摺V皇窍裎艺庋厝耍懒耍乱仓皇窍碌赜桑俊�
“不,别说了。”大宁抑不住,扑过去掩住他的嘴,“你不会的,不会的……”她开始明白了,明白永明王的意思。此时她心中早已没有了醋意,只是甘心地想多当一刻地萤烛,在他身边为他驱走黑暗。
永明王把她拥入怀中,“傻瓜,人都会死的。”他情不自禁,轻吻着她的秀发。
大宁伏在他胸前,听着他的心跳,她的心渐渐安宁,不再害怕,“没有人能读懂你的内心,做你的王妃很累,做一个爱的人更累。”
“很快,很快,你就可以从噩梦中解脱了。”
*
大宁换上华丽的衮服,头戴珍珠凤冠,那是新婚之十永明王为她定做的。那一日她美丽而尊严,永明王坐在她身畔亲自为她画眉,她看着他,内心充满宁静。
永明王一手握住她的手:“别急,很快我们就可以再见。”他感觉到她的身体在颤抖,只好把她搂得更紧些。
大宁的声音有些哽咽:“别这样说。你会让我走得不安心。”
*
乾坤台位于皇宫北端,是历来皇帝祭祀天地的地方,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全城。
从宁熙殿出来,永明王便径直登上乾坤台,在祭台顶端望去,乌云翻滚似乎伸手可及,而远处那涣漪湖、护城河波光潋滟,如同明珠玉带一般。他眼前不停地出现王妃那最后的一笑,坚定而雍容。
“殿下,你该离开了。”身着紫色华服的王妃端庄秀丽。
远处一个黑点渐行渐至,走到近处他才认出是一个内侍。那内侍满头大汗,显然是一路狂奔过来的。他在祭坛地台阶下跪倒,双手将一条黑色发带举过头顶:
“禀殿下,大宁王妃投湖自尽了。”
天地间一片寂静,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从皇城的哪个角落仿佛传来了《大风歌》,唱腔浑厚雄润。
永明王抬手遮住眼,忽然掩不住泪水滂沱而下。
*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传说,投湖自尽的人,她的灵魂将永远系于这片碧水中。就让我的游魂留在这涣漪湖中,永远保佑我的夫君吧……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第四节 微恙
雍和元年秋,永明王妃大宁以叛国罪赐死。永明王不顾众人劝阻,执意将她葬于王府内院,让她安眠于一片梅花之下。只有心思缜密如文帝的人才感受到他谈笑自若的表面下偶尔流露的黯然。
大宁公主死后,永明王索性以身体不适为由,辞了早朝,搬到宫外永明王府去住。顿时,朝堂上下一片混乱,文帝尚未亲政,永明王走时又未有只言片语留下,待批奏章堆积成山,一群人只知道围着文帝。
这日,下了早朝,文帝心绪烦闷,信步走去宁熙殿,却见一群内监在忙碌着收拾东西,原来是永明王回来了。他心中大喜,径直闯入内院,却见永明王在院中,身上裹了一件黑色大麾,正在给一棵桂树修剪花枝,心里便知他是真的病了,不然以永明王体质,往年这时节也只是穿件单衣。
永明王抬头看见文帝,笑着招呼:“陛下怎么来了?也不先着人通传一声?”
“朕听说你病了,过来看看你。”
永明王又剪下两段花枝,将剪刀信手扔在地上一堆枝叶上,笑道:“也没什么大病,不过是借机偷懒罢了。”
“你倒是会躲闲,朝堂上却是乱作一团了。”文帝走过来,看着地上的花枝,道:“好端端的,干嘛都剪了?”
永明王也低头看向那些花枝,“世人都道要在冬春季节修枝,却不知无用的枝条是随时长出,随时都要清的。如若不然,待这些枝子长到大了,再剪便痛了。”
文帝低着头默默咀嚼他这番话。
永明王忽然拉起他的手,笑道:“难得偷闲,今日你我兄弟好好乐乐如何?”说罢,不由分说,拉他进了花厅,只见花厅中帷幄低垂,蜀锦焕然,缭绕着蓬莱香的幽冷气息。不一会儿,宫女便摆上盛馔,又上来一群女子歌舞助兴。这些歌女个个生的婀娜多姿。一时间,丝竹珠玉,歌喉曼妙,便是处处金粉也平添几分暧昧。
文帝不知他这是何意,永明王却只是劝酒,又请他指点曲乐。文帝自幼有名师教授琴棋书画,也曾得过永明王指点,这倒也难不倒他。
须臾,永明王问道:“陛下认为这些歌舞伎如何?”
文帝不知他为何这样问,只好点点头,“不错,技艺精湛。”
永明王忽然笑着凑到他面前:“我是指这里面陛下有没有喜欢的?”
文帝听了这话,只觉耳根发热不知该如何回答。
永明王挥手斥退舞女,道:“我这里的庸俗脂粉,陛下自然是看不入眼的。但天下名门闺秀也有不少,不知陛下心中可有中意之人?”
文帝如今已有十八九岁,生得面目如玉,那些贵妇人私下都拿他与永明王比,称他作“第二个玉公子”,只是他与永明王比,少了几分清俊飘逸,多了几分温和雅致。然而长至如此,对男女之事却还是懵懂。平日里接触得人也很少向他提及此事的,心道今日永明王不知怎么了,面上却不觉红了,忙低下头去,装作夹菜,“朕从未想过。”
永明王却不放过他,笑着问道:“当真没有?”那眼中神情甚是暧昧。
文帝只觉面上烧得厉害,恼道:“当真是没有的。”
永明王又笑了笑,不再追问,只是又自饮了一杯酒,忽然对文帝道:“天色不早了,陛下也该回宫了。”
文帝不知他为何突然间变了,见他毫无挽留之意,也只得告辞了出来,一路不禁有些纳闷。
*
到了晚上凤翔宫中,韩太后听闻此事却是着实吃了一惊,直把一个玉碗砸了,倒把文帝吓了一跳,忙上来扶。太后却只是看着他道:“这是殿下要抛弃我孤儿寡母啊!”一面却流下泪来。
文帝平日里学习政事聪慧异常,遇了这事却摸不到头脑,只有上来劝慰太后。太后却将他推开,也不顾夜深避讳,要了凤鸾径直去往宁熙殿。
宁熙殿宫人一见是太后,都吓了一跳,只好跪着回说永明王身体欠安早已睡下了。太后方觉此时太过唐突了,正要回宫,内里跑出一黄衫宫女,说是王爷请太后稍候。她只好随那宫女来到客厅,约摸一盏茶得功夫,永明王已穿好衣服出来了。
太后看着他,一时思绪万千,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是轻声哀叹。
永明王在下首陪坐着,却听太后道:“这些年来多亏殿下扶持,我孤儿寡母方有今日,……”
他挥手打断她的话,道:“昔日太后对我母子也照料有加,何况这本是我分内之事。”
“那日朝堂之上,原是哀家误会了王爷的一片苦心……”
永明王不想听到她讲致歉之辞,“太后的来意臣已知晓。”
“?”
“可是为了臣今日问陛下之事?”
“殿下这是何意?”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何况是一国之君,关乎国家……”他抬头直看向太后,双眸如寒潭深不可测,“陛下也该大婚了。”
太后心中大惊,站了起来,手中一直捏着的绿檀佛珠落在地上,散落一地。
按照律历,幼帝大婚意味着可以亲自主政,摄政的使命就此终结。
永明王默默地看着佛珠四处滚动,冷笑道:“您究竟在怕什么?是怕陛下年幼担不起家国重担,还是……”他抬起头,冷冷地盯着太后,“……还是怕我不会放手而除了皇帝?”
太后一个激灵,顿觉深夜寒意浓郁,悔不该一时激动跑出来的。她看向永明王,后者平静一如往昔,看不出有丝毫异常。
“我……”
永明王移开目光,“皇上总有一天会亲政的,既然他已有能力处理政事,那么晚一日,不如早一日。”他看向窗外,那里黑夜沉沉永无边际,“我只是,不想让他这样下去,做一个任人操纵的傀儡皇帝。”他又看向太后,“难道,您希望?”
第五节 议婚
天下之事,自古以来再没有大过改朝换代,帝王生殁嫁娶的。皇帝大婚的消息一传出,最高兴的莫过于满朝臣子,纷纷拟定举荐皇后人选。这个说何将军的甥女如何品貌端庄,那个说张相国的孙女如何仪态万方,又有人说谢太傅的侄女如何知书达理,描绘得天花乱坠,便如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过一般。如此一来,早朝上尽是为了后选而争执不休,永明王不在朝堂,文帝只说不想大婚,太后也一时没了主意。
下得朝来,一干朝臣围在宁熙殿讨主意,永明王却早销了假去了凤祥宫。
可巧文帝赌气出去了,永明王知道后也只是笑笑,太后轻轻叹息:“这孩子平日里温雅和顺,谁知也会有这样的性子。”
永明王却不以为然:“到时陛下自然会相通的。只是皇后的人选……?”
太后摇摇头很是为难,只是问永明王主意。
“依臣之见,立后是家事也是国事,朝臣一致商议拟定皇后的人选是君臣的职责:否则不足以母仪天下。”
“只是皇上那边……”
“依臣之见,立后是国事更是家事,几位人选定下之后应由陛下亲自挑选出中意之人,方能帝后同心。”
太后听了心中一亮,忙拟了旨传下去。令即日推荐几位德才貌俱佳的秀女出来,又向永明王道:“皇上还是小孩性情,只是最听殿下的话,还要你多开导开导。”
*
翌日,大臣们已定好了两位皇后人选,俱是名门世家有口皆碑的。文帝看也不看,扔在龙案上。那些人以为陛下懒得看,忙出来说自己所荐之女如何如何好。这立后是利益权势攸关的大事,自然要全力以赴。只是文帝心中不满又增了千分,索性不理他们,悄悄溜出了朝堂。群臣正讲得起劲,竟无人发觉。
文帝一路信步走去,不觉间走到了宁熙殿。忙有宫人迎出来,说永明王钓鱼去了。
文帝走去涣漪湖畔,远远看着永明王坐在树下。当时天上正飘着零星雨点,只见他穿着一身青蓑笠,头戴一个苇笠,活像一个渔翁,不禁会心一笑,心中烦恼顿时消了大半。
永明王听到后面有人来了,头也不回,笑道:“陛下一到,鱼儿慑于皇威都避到下面去了。”
文帝几步跑过去,坐在他身边,又抢过他的苇笠戴在头上,也笑道:“你是在骂朕把你的鱼都吓跑了?”
永明王宠溺地看着他,“臣不敢。”
文帝想也不想,抢白他道:“这天下有你不敢的事吗?”忽然察觉到自己说了什么,慌忙掩住口。
永明王轻声道:“陛下言重了。”
二人一时无话。
永明王索性收起钓钩,拉他起来道:“陛下此时不去练习骑射,想必是有什么要事来找我吧?”
文帝想起那事,心情又沉下来,低声道:“朕不要大婚。”
“嗯?”
“朕不要大婚!”他索性高声喊出来,不料一直看着他的永明王忽然笑起来,心里更加不爽,“你笑什么?!”
永明王止住笑:“陛下尚未见到秀女,便把天下女人都做了怪物。皇上如今年轻不想娶后,难保以后一辈子不成亲?便是陛下有这个志气,怕是天下百姓列祖列宗也不答应。如今尚有太后与我做主,陛下尽管挑选自己中意的皇后。如何?”
“可是……”
“大婚之后陛下仍是皇帝,尽管做你想做的事。”
文帝想了一下,道:“那么,就娶那个刘氏女吧。朕非她不娶。”
永明王一愣,“?”
“就是那个渔女,上次朕私访时……”
“不行。”
文帝见他想也不想,一口拒绝,心中不快,但他一向温和,终于压下怒气,问道:“为什么?刚才殿下还说……”
“陛下少年登基,江山不稳,如今内忧外患,百姓多年苦于战火荼毒,国内再不能生出事端。如今陛下势单力薄,若要守好基业,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