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致命武器 >

第3章

致命武器-第3章

小说: 致命武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作主,参与国家统治,制定国家前途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人大政协会议以前给人的印象就是举手发言(现在是按电钮了),十年前如果有代表带头搞议案,一定很新鲜(需要三十个人联名),可是这次就不同了。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议案风起云涌。有些很搞笑,有些很微小,但大多却直接来自于民间,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例如我欣赏的一个:每年9月18日禁止国人举办婚礼喜筵! 

通不通过无所谓,但反映了人民的心声(至少是部分人民的心声)。人大政协会议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中国式的民主有前途、有希望,至少我们在正路上向前踽踽跋涉。 

那么,下一步如何发展呢?我觉得就是中国人民如何去影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全国人大政协代表数量有限,他们接触人民、倾听人民心声的机会不是那么多,那么民间一些组织或者自愿团体,甚至像西方的那种“院外集团”(利益集团),就可以在两会前夕,通过正当的途径,找到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向他们提线索,提建议,痛陈利害,如果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可以尝试提议案。 

从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绝对要保护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权利和利益,不但在台上要保护,下台也要保护。这样他们才敢大胆而无顾忌地提议案,不怕遭到打击报复。这点在我们这个崇尚秋后算账的国家,尤其重要,希望明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先搞个东西更强有力地保护自己。 

'第二部分': 

今年的人大政协议案很多,但我也发现一些问题,就是代表们有些明哲保身,只提不关痛痒的议案,对敏感的议题尽量回避。 

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有些不符的是,人大和政协的议案中关于如何防止贪污腐败的议案太少,没有提到点子上。另外就我自己的关心,我觉得有个问题,没有一个委员或者代表提出来。那就是贪官外逃和国家安全的问题。 

“4000贪官外逃,卷走500亿美元”——这样的标题谁都看到,而且大家都很心疼(国家资产的流失和人民血汗的流尽),但是,我想知道,这4000贪官都是什么级别,他们的外逃对国家安全造成了什么影响?——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是否就此问题质询过国家安全部有关领导? 

《文汇报》报道外逃的贪官高严的行踪基本查明,正在想办法。想办法弄回来判刑?还是追回金钱?国家安全的损失是否追得回来? 

据近日看到的杨恒均的间谍小说《致命武器》透露,三峡大坝的建设一直是国家安全的最大隐患,也是西方特别是台湾特务急需搞清楚的(去年报道台湾军情局派遣三个特务到我三峡大坝采集水泥标本,准备一旦开战就炸大坝),但高严本身却掌握了三峡大坝的一切资料,如果他当时想带出去,那么有关三峡大坝的战略资料早已悉数尽入西方情报机关之手。这对国家安全是何等威胁? 

在杨恒均的两本间谍小说里,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这里简单概括一二: 

一: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台湾国家安全局早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把收集情报的目标转移到大陆腐败官员身上。他们这些人的好处是,不要金钱,只需要对方的政治保护,在他们外逃时提供避难所。而且这些人的级别都很高。大家知道,目前潜逃到国外的“间谍特务”最高的级别也就是副局长、处长,和一两个局长,他们掌握的情报有限,他们所知也有限。可是那些贪官动不动就是局长、厅长,甚至副省长——大家知道,一个副省长所看到的机密,足足比中国省会级市的保密局掌握的机密还要多。我们下面每天搞保密教育,上面跑个贪官,一切都免谈了。 

所以当我们在大谈贪官外逃带走多少人民血汗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他们带走的国家机密,也许造成的损失远远无法用金钱计算。 

二:海外情报机关以遣送中国外逃贪官逼迫那些贪官提供所知的情报。这一点也是杨恒均先生在小说中强调的。我们知道,外逃贪官也许是财迷心窍,并不一定属于叛国,他们也不想出卖国家机密。可是国外情报机构却威胁他们,遣返回中国,这样他们回来必是一死,自然就不顾国家了。大家知道,大贪污犯赖昌星逃到加拿大后,就以提供国家安全部的机密作为条件,要求政治避难。据杨恒均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以为得到了宝贝,专门三次派遣人员到加拿大秘密会见赖昌星,据说结果很让他们失望,赖昌星知道的并不比美国中央情报局掌握的要多。 

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西方国家从来没有遣返过掌握了我国家机密的大陆贪污犯回来!! 

三,一些贪官道德沦丧,疯狂敛财,但由于我们国家加大了力度,严惩腐败和从制度上体制上杜绝腐败,杨恒均在致命系列里提出惊人的腐败新趋势:官员们以国家机密换取财富! 

由于我们国家的法律有漏洞,或者说不完善,例如贪污五百万的胡长青副省长被枪毙,但同样的把大量的国家机密卖给台湾情报局获得两千万“情报经费”的刘XX也是被枪毙,这就给人一个没有差别的概念。那么大家知道,作为副省长,胡长青手里掌握的任何一份国家最高机密在台湾军情局的标价都超过十万美金。(福建沿海演习的材料一份达到四十万美金) 

在不知道廉耻,失去了标准的贪官来说,上面的两件罪行都是死路一条,那么,轻松地出卖国家机密,不是更加容易? 

杨恒均在他的政治间谍系列里讽刺了一个贪官的丑恶心态:如其提心吊胆地贪污几十万美金供孩子到美国去留学,把贪污把柄留给人家,而且到时还不知道如何把(一捆捆美金)钱转移出去(对内地官员尤其难),还不如平时复印两份国家最高机密,到时让孩子带到美国卖点学费和生活费…… 

我想这只是小说情节,可是,在贪污腐败如此盛行,官员的道德标准如此之低,政府手段如此不灵的今天,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呀,在这里作为一个中国忠实的公民,恳请明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就此问题多多关心! 

写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今年有关官员再次(恬不知耻地)重申,“官员申报财产‘短期难办到’”。我想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事,管员们只要一天不用上班,把自己的财产理一下,填个表就可以了的事,有什么难? 

我强烈呼吁,目前学习共产党员先进性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的今天,共产党员们用一个下午的学习(目前在读党章,我们单位读了六遍了)时间,完成自己财产的登记,主动上报有关单位,做到先进的带头作用!——难道填个表格申报一下财产,比当年那些高呼“是共产党的,跟我冲呀!”的共产党先烈们干的事还艰难吗??!! 

小哲子书屋屋主痛心疾首为强国论坛专写 

  

致命武器 

为间谍特务树碑立传的书! 

转贴强国论坛上一书评 

给间谍看的、研究间谍的、为间谍树碑立传的书 

杨恒均在互联网上推出的《致命弱点》和《致命武器》标榜为中文世界迄今为止唯一的“政治间谍”小说,连载的网站强调小说纯属虚构,是“纯文学”的,我不知道是否有一个文学体裁叫“政治间谍类”,本人也对政治不感兴趣,而且由于从网上下载的两本小说并不齐全,既然没有阅读全文,所以我也不便对其“纯文学”的文学性妄加评价。 

我只想就“间谍”两字发点浅见。因为初初估计,杨恒均两本小说应该有六十多万字,其中至少有十万字是描写间谍的,而且不得不承认,在中文书籍中,不管是文学还是非文学类,这是迄今最全面涉猎“间谍”这两个字的。我把对涉及间谍的十万字剪接下来,抛开“文学”和“政治”这类自己能力难及的词,发现杨恒均先生的文字不愧为对“间谍”研究的最好资料。 

对间谍也值得研究?不错,不管大家多么清高,对“间谍”多么不屑一顾,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间谍特务,你自然可以对他们嗤之以鼻,然而他们却以各种方式影响你的生活、工作甚至生命。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有很多机构研究间谍和情报,但也几乎都是躲躲闪闪,而且大多研究人员本身就神秘兮兮,例如美国研究情报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们,绝大多数是间谍情报机构如中央情报局退休下来的。而且,在美国,重点大学基本上都没有研究情报和间谍的专业(除了普林斯顿大学),这好像和间谍情报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太相配。 

中国在这方面就更离谱,不但没有一个大学有研究情报的专业(甚至课程),就算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也避之唯恐不及,结果,据说只有国家安全部的几个附属研究机构偶尔搞点调查研究,编两本与时俱进的情报史,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自说自话而已,谈不上研究。 

自从间谍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职业之一,和“妓女”并驾齐驱之后,大众眼里的间谍就以两个极端呈现在世界上。当然这两个极端并不平衡,显然丑恶的那一头要重很多。正像杨恒均书中所说,千百年来人们把这两种职业相提并论不是没有原因的,“妓女出卖肉体,间谍出卖灵魂”,所以妓女和间谍放在一起自然就有灵有肉,让大众大饱眼福。然而也有少数文学作品以及各国国家的爱国教育中,把间谍特务的地位拔高到很高的高度。这一点也和“妓女”的遭遇大同小异,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在一些描写妓女的文学中,很多时候妓女是“卖身葬父”的孝女或者为生活所迫、为了抚养家小而出卖肉体的“圣女”…… 

不管如何,间谍和妓女一模一样,在大众的心中始终处于两个极端,要就是好,要就是坏。具体到间谍,要就是爱国英雄,要就是邪恶的化身、卖国的狗熊。 

至于他们本身到底是什么玩艺,间谍是否只是一种职业,以及持这种职业的人有什么特点,他们的外表有些什么特征,以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等等这些问题,则完全空白。(相比较而言,美国好莱坞电影,倒经常对美国的英雄——间谍——做比较客观的描写,当然这不包括那个把自己的生殖器当武器的007。) 

真是不敢恭维杨恒均两本书的“政治性”和“文学性”(不是贬低作者,只是本人是不懂政治的动物,而且又没有读完全书),然而毫无疑问,确是中国迄今为止对间谍和情报研究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书(小说?)。 

杨恒均的书让我看到介入世人对间谍特务两个极端看法之间的大面积内容:包括作为一种职业的间谍工作、包括作为普通人混迹于你我之间的间谍的所作所为,以及更重要的是,那深入到间谍内心的描写和刻画。我曾经就这个话题和我在国家安全部的一些老朋友老同学闲聊,他们基本上都肯定了一点,作者对从事间谍特务工作的人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性的描写,这一点也是让他们感到宽慰的。在杨恒均的笔下,间谍特务都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然而,他们心灵深处某些东西或者某一次特殊的经历,让他们突然走上了和我们普通人完全不普通的道路,作者对特务间谍内心的思考、痛苦和孤独作了写实,有些读起来让人心颤。作者刻画的国家安全部老局长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