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

第5章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第5章

小说: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逃跑,是仅率数百骑逃脱。

  李建成命骑将刘弘基进行追击。

  刘黑闼日夜兼程,连年大年初一都没过。

  武德六年(623年)正月初五逃至饶阳(饶阳),十分饥饿。

  此时,他任命的黑军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出城迎接,请他进城。刘黑闼不想耽误时间,也怕生变,执意不进城。

  但在演员诸葛德威流泪的恳求下,终于答应了他的邀请。到城旁的市场中吃饭,还没等吃完,诸葛德威便带兵将刘黑闼抓住,刘黑闼痛骂道:“狗辈负我!”。(《新唐书&;#8226;刘黑闼列传》)被送于唐军。

  二月,刘黑闼与其弟刘十善于洺州被李建成杀害。临刑前,刘黑闼叹息道:“我幸在家锄菜,为高雅贤辈所误至此!”(《资治通鉴&;#8226;卷第一百九十》)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说,不知道,但很怀疑,不过史书上说有。

  但如果一直种菜,就不会有枭雄刘黑闼了。

  枭雄刘黑闼的风云一生终于落幕了。

  此后黑军余部被唐军先后各个击破,起义失败。

  在刘黑闼两次反唐,唐朝刺史、将军阵亡将近二十人,战败将领不胜奇数,其作战勇猛、用兵有谋,是大唐自起兵以来最难以对付的敌人之一。

  而夏王窦建德,在他生前身后,都有如此之大影响,一言“夏王”,应者云集,为刘黑闼起兵提供了足够的群众基础;实为史上之罕见。

  以窦建德和刘黑闼为首的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河南进行了长达12年的反隋反唐斗争,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战斗力最强、意志最顽强的一支力量。 

  历史终究会过去。 。。

1、李密的成份

  高干子弟

  乱党

  流亡之徒

  瓦岗寨将领

  起义军领袖(但李密始终没做过一天农民)

  以上说的不是五个人,是一个人;这五个角色都属于隋末风云一时的瓦岗寨主李密;可见其:成份很复杂,经历很坎坷,后果很严重。

  李密,字法主,出生于一个贵族世家,不是一般的贵,相当的贵。

  话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个北魏,北魏后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东魏演变为北齐,西魏演变为北周,后北周演变隋,再次统一中国。

  西魏北周

  北魏 ……    …北周…隋朝

  ………东魏…北齐

  南朝………后宋、后齐、后梁、后 陈…隋朝

  
  北魏的皇帝孝文帝曾进行广为流传的改革迁都,破除陈旧。

  西魏的首辅宇文泰也进行了不为人知一些改革,恢复旧制。

  大家不要误会,西魏的执行皇帝宇文泰不是复辟派,他只是在一些礼仪虚名上恢复旧制;以此来应付拓跋族的旧派贵族,主要的精华部分还是变法图强的;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改回国号为“拓跋”,而最有效的是建立府兵制,增强军事力量。

  西魏有八个上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全称八柱国;地位堪比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幸运的是里面有两个姓李的,更幸运的是其中一个和李密很关系。

  关系相当密切,密切到李密一见他肯定“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边“岗岗”的磕头,边喊“快来人哪,老爷爷显灵了”。

  就是李弼:李弼的有个儿子叫李耀,李耀有个儿子叫李宽,李宽有个儿子叫李密,他是李密的曾祖父。

  还有必要说说八柱国中,其他有名的人。

  宇文泰:西魏和北周政权的奠基者;他有好几个儿子,其中的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都做过北周的皇帝,他的孙子宇文赟和 重孙子宇文阐,也都是北周的皇帝。

  李虎:有个儿子叫李昺,李昺有个儿子叫李渊,李渊有个儿子叫李世民。

  独孤信:他的儿子们不知道干什么去了,但他还有女儿。

  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皇帝宇文毓,

  一个女儿嫁给了大将杨忠的儿子,杨忠的儿子叫杨坚,即隋文帝。

  一个女儿嫁给李虎的儿子李昺,生了个儿子叫李渊,也就是说他是李渊的姥爷,是李世民的老姥爷。

  也就是说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和大隋的开国皇帝,另外一个没有嫁给皇帝,但她生了一个大唐的开国皇帝。

  荣极一生,荣极一家!

  八柱国的之间关系应当还不错,至少在军事工作上能够相互配合,推动西魏乃至北周的统一进程。

  米卢说得好:场下你们可以不是朋友,但在足球场上必须是队友。

  很有道理的话,单位团体都适用,有群体的地方都适用。

  后来,后来就乱了。

  宇文泰的儿子篡夺西魏,建立了北周。接着杨忠的儿子篡夺北周,建立了隋朝。李弼的重孙子李密又出来造杨忠孙子杨广的反,然后李虎的孙子李渊趁机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唐

  很乱、很复杂!

  看来西魏、北周、隋唐都是由八柱国的后人在毁灭和建立中博弈出来的。

  最有意思的是的莫过于独孤信,二女婿篡夺了大女婿建立的政权,三女婿的儿子趁乱又篡夺了二女婿儿子的政权。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这么一算,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皇后是亲姐妹,也就是说杨坚是李渊的姨夫,杨坚的儿子杨广和李渊是姨表亲。

  ………女儿……嫁给…北周皇帝宇文毓

  独孤信…女儿……嫁给…杨坚…生………杨广

  女儿…嫁给 李昺…生………李渊……李世民

  这些史上最复杂的贵族宫廷关系,看似好像和李密关系不大,但很快就会用到,确切的说第二章就会用到。

  而且我们大多有这样的习惯:碰的别的人,尤其是有点名气、有点成就的人;总是习惯性的问:他爸爸是谁?

  若果答案是:普通工人或农民。就会接着问:他爷爷是谁?

  如果答案是;普通教师或无业。就会很失望的、如有所失的沉默30多秒,然后恍然大悟似的梦醒,大声问:他的妈妈、姥爷是干什么的?

  回到李密,关于他的成分:地主,始终是地主阶级;即便他曾反叛,即使做了瓦岗寨首领,他的思想依然如故,杀害翟让就是例子。

  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不可能成功的,瓦岗军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鉴定完毕。

2、高干子弟
1、高干子弟

  2、乱党

  3、流亡之徒

  4、瓦岗寨将领

  5、起义军领袖

  以上李密的这五个角色,并不是平行的,前面的序号表明他们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饭得一口一口吃,饰演李密不同年龄段的演员也得一个一个出场。

  其父李宽,骁勇善战,干略过人,自北周至隋,数经将领,官至柱国、蒲山郡公,乃一代名将。

  隋文帝时期,李密世袭父爵蒲山公;并在皇宫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那就是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需要解释了:千牛备身

  北魏时期出现的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 和鲜卑族的军制习惯有关。大家熟知的千牛卫,不是个官职,而是一个机构;后来正是由于统领千牛备身而得名,不过那是唐朝的事。

  隋朝时期管理千牛备身的机构是左右领左右府,很绕口的。

  左右领左右府 设置:

  大将军一人,

  将军二人,掌侍卫左右,供御兵仗。

  千牛备身十二人,掌执千牛刀;

  备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刀箭;

  备身六十人,掌宿卫侍从。(千牛备身、备身左右,皆为正六品)

  虽然只是一个六品小官,但是却属于皇帝的贴身警卫兼仪仗队员,历来是贵族子弟们的进身捷径,很容易得到进一步升迁,下放到地方上一般都是州、府的地方大员;是一般人挤破脑袋也进不去的地方。

  可是不一般的李密,并没有满足于一般人不思进取的理想;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不久,他就做了一个不一般的决定:辞职回家,读书去了。

  据说这里有个故事;

  大业初年的一天,隋炀帝注意到皇宫禁军中有一个奇怪的人,他眼睛黑白分明、透彻明亮,和其他人气质分外不一样。忽然之间,那个人无意中和隋炀帝对视了一眼,贵为皇帝的杨广竟然打了一个冷战,不由一惊。 

  后来据面相学家考证,浑身都是反骨的李密,自然有强大的反叛气场,目生反气,平常人可能感觉不到,但身为真龙天子的杨广却相当的灵敏。

  隋炀帝杀心大起,马上召来李密的上司、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问他禁军中那个“黑色小儿”是谁。宇文述回禀,是前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

  原来是老功臣的儿子,不杀也罢;杨广告诉宇文述,李密“视瞻异常”,到处乱看,行为不端,不要让他来上班了。

  很会做人的的宇文述并没有直接炒李密的鱿鱼,相反对李密说:你家世代显贵,而且以你的聪明才智,应当以才学入仕,必成大器;现在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简直太屈才了。

  眼高于顶的李密,闻言大喜、称病辞职。

  这个宇文述就是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成都的爷爷;他和杨素是隋炀帝夺位成功的最大功臣。他还有一个身份,杨广的亲家,他的次子宇文士及是杨广的驸马。

  不过,李密的书读得那是相当刻苦,整日大门不出,师从当时著名学者徐文远、包恺。史书记载,李密读书“励精忘倦”,“恺门徒皆出其下。” 

  而且还读出一个典故来:牛角挂书。

  一次,李密骑在牛背,牛角上悬挂《汉书》,吟诵史书,巧遇越国公杨素。李密认识杨素,赶忙下拜,表明身份。杨素惊讶于同朝之后竟如此勤奋,问他所读何书,回答:《项羽传》。

  杨素与他交谈良久,对他的才华见识大为赞叹,“奇之,与之语大悦。”回家之后,杨素告诉他的儿子杨玄感:“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杨玄感很听话,牢记心中,倾心结交李密,与之为生死之交。 

  
  读书生涯对李密影响是极大的,战国和秦汉的乱世纷争,英雄辈出,都给书生李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杨家父子
杨素对杨广的不满与日俱增,因为杨广对杨素的猜忌与日俱增。

  杨素曾是杨广“篡位行动”的头号功臣。

  当年,隋文帝废黜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身为右相杨素就是力主者之一。公元604年,杨坚病重,察觉杨广行为不端,欲重立杨勇。当时杨素在宫内侍奉,闻讯即通知杨广,并更换禁卫,封锁出入。七月,隋文帝杨坚死,隋炀帝杨广即位。

  正所谓:能共甘苦,却未能共富贵。

  杨素虽有篡位献策和平乱杨谅之功,且不断得到升迁,但由于势力过盛,门生遍布朝堂;一时间权倾朝野;因此不断受到隋炀帝的压制,郁郁不乐。

  病重期间,杨广多次传令御医为其诊病,御赐丹药,并亲自看望慰问,可是背后常密问御医:杨素什么时候才死。

  杨素很有自知之名,也很了解杨广;曾经赏识自己、信任自己、重用自己的隋文帝已经去了,而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