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渤海国高王传奇 >

第48章

渤海国高王传奇-第48章

小说: 渤海国高王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岳林道:陶大人这样说,本官更觉惭愧。如果非要刻在天池峭壁上,千万不要露出崔某姓名,以免遭人耻笑。
陶永久道:崔大人可真是谦谦君子。本官只刻上大唐宣诏使留诗就是了。
崔忻道:好事不须留名,让人记住好事就可以了。坏事虽不留名,也难逃万世唾骂。所以,做人还是不要求名为好。
陶永久道:崔大人的见识超凡脱俗,陶某十分敬佩。
大船在鸭绿江航行一天一夜,出了江口,驶向黄海。沿着西海岸向西南行驶一天,到达半岛尖端的都里镇码头。都里镇驿站官员把钦差和渤海郡一行人员迎入驿馆安歇。
这一夜崔忻在都里镇驿馆睡得很香。清晨起来和陶永久到馆外散步,发现许多人汗流胛背从山下挑水下来。
崔忻向馆丞问道:人们为何不辞劳苦上山取水?
馆丞回道:崔大人有所不知,这都里镇没有淡水,人们只好到山上取泉水食用。山泉水挑到山下,价钱比油还贵。许多人就以卖山泉水为业。驿馆每年的费用都消耗在水上。
陶永久道:为什么不打井取水呢?
馆丞道:过去有人打过井,可是井深十余丈,仍不见有淡水涌出。那边有两口废井,就是前任馆丞带人打的,耗资不少,连一滴水都没有出过。
崔忻对缺水现象十分关注,就要详细查看一下枯井。陶永久在家乡太行山区早就知道打井取水的常识,也想为这一方民众出一点力。两人就一起来到废井边仔细观察。
陶永久看了许久,心中已经有数,对役丞道:打井要找准水脉才行。这里不是水脉,打井再深,也不会有水。
馆丞道:到处是一样的杂草乱石,怎么能知道水脉究竟在何处?
陶永久道:这是地理常识,怎会无人知晓?你看那边黄金山下地表蒸湿,草木旺盛,必有地下水脉。在那里打井一定有水。
馆丞道:陶大人学识渊博,能识水脉,令人佩服。
陶永久道:这算什么学识,不过是对新鲜事有些兴趣,偶尔听别人讲过,认真记下来而已。
馆丞道:不知崔大人能否多住几天,好让陶大人指导我们打井。
崔忻道:本官的使命已经圆满完成,耽搁几日也可以。你找些劳工来,本官就陪陶大人指导你们打两口井,也给此行多留个记念。
居民听说钦差崔大人和渤海郡陶大人要指导打井,无不奋勇争先。转眼间来了二三百劳工,在黄金山下陶永久划定的井位上开工打井。。
三天后,两口井打到三丈深,就有清水涌出。
馆丞取来半瓢井水尝了尝,只觉得一股甘淋沁透胸肺。
馆丞大喜道:陶大人真是神人转世!这井水清泠无比,今后再也不必为淡水发愁了。两位大人造福一方,功德无量。下官要立碑铭记。
陶永久道:并州和营州的百姓都是这样打井,本官只是略有所知。指导你们打出井水,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足称道。如若立碑,就记下大唐钦差崔大人持节宣抚渤海郡的盛举,让后世永远铭记渤海郡归附大唐的历史事件。
馆丞道:陶大人真是豁达豪放,让人钦敬佩服。
陶永久道:这不过是本官刚刚从崔大人身上学来的一点美德,不值得你这样夸赞。
馆丞请来能工巧匠,在井边立碑一座,上面刻着三行大字:
敕持节宣劳渤海使鸿胪卿崔忻
井两口永为记验
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崔忻向陶永久告别,登船渡海赴山东。
陶永久仍从水路返回,到鸭绿府上岸。陶永久是个一丝不苟的人。他时刻想着要把崔忻的诗刻到天池峭壁上的承诺,请鸭绿府都派出几名高手匠人,一同来到长白山天池边,选了一块向阳的百尺峭壁,清理打平,再刻上崔忻的诗。做完了这件大事,陶永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如重负一般,心情特别欢畅。
陶永久随大祚荣东归以来,对长白山的奇异风光多有耳闻,却从来没有机会进山游览过。这回既然来到天池刻诗,自然不会事毕既返,免不了要带着随行人员在山中尽兴游览。他们从天池下来,沿着石径攀援而下,在大瀑布下面纵情欢呼,在三江源头畅快洗涤,真是其乐融融,乐而忘返。
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故突然发生了。陶永久追踪怪物陷入深山古洞,一去不返,象石沉大海,无影无踪。
第四十七章 大都利榆关遭劫 张雨生扫荡流寇
    陶永久从鸭绿府转旱路返回敖东城。因为来时是为崔忻送行,无暇观赏长白山风光,回程便乘着到天池石壁上刻诗的机会,在山中游览观光。
五月的长白山,风光特别奇异。山下已是草绿花红,山上却是冰壁雪崖。早晨是红霞满天,中午却会狂风大作骤雨倾盆,晚上又会有暴雪降落。陶永久平生走南闯北,游历过无数名山大川,却没有见过这样奇异的山色,不禁留连忘返。
这天陶永久一行十余人正在山中游览,忽见前方有一个山洞,洞口站立着一个黑色人,衣寇博大,须发皆白,状似鬼怪。随从人员大惊失色,纷纷退避。
陶永久艺高胆大,不信世上有鬼怪,纵身向前喝问道:请问老兄,你是何人,从何而来?
那黑人看到洞外有一群人,而且有人来向他问话,顿时惊恐万状,慌忙转身避入洞中。陶永久见他逃避,就更不信他是鬼怪,猜想他一定是个有奇异来历的野人,他身上一定有许多为世人所不知的奇妙故事,和他谈一谈一定会获得许多世人得不到的见识。陶永久这样一想,便不肯放过,就跟踪在后面追入洞中。
随行人员来到洞口向里张望,见洞内阴森可怖,都不敢进去,只好在洞口等待。到了天黑,还不见陶永久出来。大家着急起来,一起向洞中呼喊,却是没有回声。陶大人陷在洞里,大家不敢离去,一直等了七天七夜,仍不见他出来,料定他凶多吉少,不禁惊慌起来,赶紧回到敖东城向中正台禀报。
中正台官员闻报大惊,怕惊动了高王,不敢把此事直接奏报,就先来向大内相通报。
大内相任雅湘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也非常震惊,立即约了左相崔岳林一起进宫向高王奏报。
高王听说陶永久进入山洞七天不见返回,以为他已在洞中遭到不测,生还无望,不禁悲痛不已。百官听说陶永久陷入山洞,也都为他悲伤。张雨生的夫人陶美凤和大武艺的夫人陶美鸾两姐妹,听说父亲丧身于古洞之中,更是悲痛欲绝。
高王让萨满大巫师作法,为陶永久祈祷。择了安葬吉日,十天之后为陶永久举行隆重的衣冠葬礼。
开国元老、副王的老丈人陶永久大人在长白山遇难的消息传遍敖东城。人们街谈巷议,添枝加叶,生出许多离奇的情节。有的说陶老爷让洞中妖怪吃掉了,有的说让洞中老虎吃掉了,有的说让洞中的蟒蛇吃掉了,还有的说掉进洞中深水里淹死了,更有人说那洞是和天池相通的,陶大人的尸体已经漂荡在天池中。这些传说纷纷扬扬地传播了三年,直到陶永久神奇地重返敖东城,才算平息。
崔忻返回长安,向玄宗皇帝禀报高王接诏归附情景和渤海郡地方状况。盛赞大祚荣在渤海郡倡扬中原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和大祚荣对大唐皇帝的忠诚敬仰之情。
玄宗大喜道:大祚荣东归立国,分庭抗礼十几年,终于附首称臣。海东归附,天下大安。辽东郡与渤海郡都是大唐藩郡,安东都护府不再有防御震国的任务,可以转驻平州,专防契丹。
安东都护薛纳接到诏命,立即将都护府从辽阳府迁往平州城。从此辽东就不再有大唐的军队,渤海国的势力就毫无阻拦地直达辽东半岛的尖端。
薛纳奉诏转驻平州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敖东城。高王和百官都为大唐皇帝的善意感到振奋。
高王道:大唐皇帝如此信任渤海郡,孤王怎能不加倍效命?崔忻走的时候,孤王曾经说过,要再送一批王子王孙和青年学生到长安求学。大内相要尽快选拔出这批留学生,就由王孙大都利带队去长安。
大内相任雅湘道:臣已经从各府报来的入唐学生中,选拔出一百名聪明令俐者,可以分批启程赴唐。
高王道:既然学生已经选拔出来,大都利要尽快启程。
大都利应道:臣即刻请萨满人大巫师吉定启程吉日。
二十天后,大都利率领二十名求学青年向长安出发。
大都利是大武艺的长子,是大祚荣的嫡系长孙。渤海郡王的嫡长孙大都利入侍长安,标志着渤海郡对大唐皇帝的忠诚和敬仰已经达到高峰。这一行人马取道长岭府,途经辽阳府,准备奔幽州转赴长安。这天来到榆关附近,青天朗日,微风拂面,人马舒适,安然前行。突然有一阵呐喊之声传来,大家一齐向喊声望去,只见一伙契丹流寇从西边山峦中冲出来,不由分说,就上来抢劫。大都利这一行人马,是去长安求学的,不是出来打仗的,都没有携带武器,毫无战斗准备,现在遭到突然袭击,根本无力抵抗,只好向东奔逃。逃了一程,见契丹人紧追不舍,就把行李物品全都丢弃,一路狂奔,一直逃到渤海岸边。
十五年前李尽忠和孙万荣两个酋首被唐军剿灭,契丹八部一度分崩离析,消声惹迹。可是近两年,契丹大贺氏联盟重新抬头,酋首失活自称可汗,纠集部众卷土重来,冀北一带常有契丹流寇来骚扰。海边上的渔民都是辽东郡的百姓,也经常受到契丹流寇的洗劫,早对契丹流寇恨之入骨。这时海边的渔民们从服装上看出,逃来的是渤海人,追来的是契丹人,便立即上前救助被打劫者,把大都利一行人接到渔船上,向大海上驶去。
大都利一行人遭到契丹人劫掠,丢失了行李物品,眼看着去不成长安了,就请渔民把他们送到渤海湾对面的归州沿海上岸,然后要经辽阳府返回长岭府。
榆关的渔民返回去之后,立即把此事向县衙报告,县官再上报到州官,最终上报到安东都护府。
驻扎在平州城的安东都护薛纳,早已对契丹流寇的作案司空见惯,剿也剿不尽,杀也杀不绝,虽然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平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了大乱子才出兵追 追打打。可是这次接到渤海郡的王孙率领的赴唐留学生遭到契丹流寇拦截的报告,却十分震惊,当即召众将商议对策。
薛纳道:现在安东都护府唯一的御防对象就是契丹。渤海王孙和求学的青年在本帅的辖区内遭到劫掠,便是本帅的失职。皇帝对渤海郡的事情格外关注,万一追究下来,本帅必受责罚。此事暂且按下,待本帅剿灭了流寇,再将功折罪。各营人马立即出发,随本帅兵出檀州,剿灭契丹流寇。
薛纳点起六万人马,从平州出兵,向冀北来找契丹主力决战。可是冀北山区的契丹流寇,三五十人一伙,七八十人一群,居无定所,出没无常,抢了就跑,行踪飘忽。薛纳六万人马奔波十余日,只听地方官员纷纷诉苦,却没有人能指出流寇行踪,竟然没有机会和契丹人交手。
薛纳找不到敌踪,杀不了流寇,想要收兵却又怕皇帝追究,只好派出探子四处打探契丹流寇踪迹。三天之后,终于有探子发现滦山山谷有契丹人营盘。
原来在檀州以北骚扰州县的流寇是大贺氏屈列部。屈列见薛纳来势汹汹,不敢正面交锋,就带着部下向西退去。甩掉薛纳的追踪之后,再派人向失活可汗请求支援。失活可汗早想与薛纳一决雌雄,便率领八部人马在滦山虚设空营,布下伏兵,只等薛纳来入网。
薛纳得到报告,挥军冲向滦山去抄契丹大营,却正中了失活的空营之计。
契丹八部精兵把薛纳的六万人马包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