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明-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振华这些人虽然狼狈,但是浑身的气度还在这里,尤其是那些武将,更是虎背熊腰,器宇轩昂,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这帮老农一下子都傻眼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顾振华微微一笑:“都坐下吧,大家伙就是聊聊家常,不用拘谨。”
等到大家都做好了,顾振华道:“诸位,不知道你们以往都是怎么交税的,能不能说说?”
几个老农互相看了看,然后年纪最大的皱着眉头说道:“以往这税千头万绪,有田赋,有丁银,有役钱,还有三饷,平时摊牌多如牛毛。”
说到这里,老农偷眼看了看顾振华,才接着说道:“自从进入了田庄之后,这些税都没有了,我们这心里头还有些不放心,生怕收获之后,来个一勺烩!”
吴凯杰急忙说道:“老头,你可别瞎想,安**法度森严,从你们进入田庄的时候,不都定下了规矩吗。怎么可能随便改变啊?”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我们心里头不安生啊。就拿当初约定来说,要征收七成的粮食。可是这七成是怎么算?”
“怎么算不都是七成,还能变成了八成吗?”岳破虏不耐烦的说道:“你们一人三十亩,少说能产三十担粮食,三成还是九担呢,就算你们敞开肚皮吃,把肚皮都吃爆了,也吃不了这么多啊?”
“您有所不知啊!”老农一面的愁苦。五官都拧到了一起。
“收税总要有个地方吧,以往各家各户收获之后,都要送到粮长那边。然后粮长负责,把粮食运到京城。这一路千里迢迢,人吃马嚼,损耗是多少。交一万担的粮食。我们要准备三五万担。老汉就跟着粮长送过几次粮食。结果又一次赶上了大雨,粮食全都毁了,朝廷就把粮长给咔嚓了!”
老汉说到这里,把脑袋也垂了下去。
大明的税收账面看起来低得离谱,但是朱元璋在设计制度的时候,也混账的离谱!这位放小牛出身的皇帝,治国的时候,始终离不开农民的思维。把征收粮食和运送的权力交给了大户,用脚趾头想想。这其中会有多少问题。
早期有严刑峻法压着,还好一点,到了中后期,整个制度就崩解了,大户不愿意承担粮长的责任,就推给了中等人家,结果沉重的负担,让这些人家快速破产,光是为了运输粮食,多少粮长都死在了路上,就更别提小老百姓了!
这几个老汉担忧,也是有道理的,安**要是也让他们把粮食送到开封等地,然后按照七成收取,只怕家家户户把所有余粮都拿出来,也不够消耗的。
吴凯杰皱着眉头说道:“老头,后来不是采用一条鞭法了吗,合并征银,运银子总比粮食轻多了吧!”
老头急忙把脑袋摇晃的像拨浪鼓一样。
“别提一条鞭法了,这是十足害人的法,什么都换成银子,我们哪有那么多银子,家家户户都急着卖粮,谷贱伤农啊!还有火耗银,一句话啊,官老爷想要算计我们,随便弄一个法,就能抽筋扒皮……”
老农叹气着,突然联想到了这几位的身份,他急忙跪在了地上。
“小老儿不该乱嚼舌根子啊,求您赎罪啊,赎罪啊!”
老汉急得只抽嘴巴子,顾振华急忙拦住了他。
“言者无罪,况且你们说的都是正理,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顾振华叹了口气,在物流高度发达的后世,还真没有想到一个交粮的问题,竟然能产生这么大的麻烦,甚至害得老百姓家破人亡!
顾振华沉思了半晌,然后说道:“你们放心,安**会把税收点放在你们的家门口,绝对不让你们千里跋涉。以二十个农庄为限,选出一个最中间的,道路最便捷的农庄,你们都交到那里,剩下的全都不用管了。以后继续运输,需要劳力,也会按照工钱雇佣,你们以为如何?”
“哎呀!给大老爷磕头了!您可是青天大老爷啊!”
几个老农也不顾地上的泥土杂草,砰砰磕头。
“真是这样,就算交七成,也比原来的负担轻多了啊,家里头这下子能放开肚皮吃馒头面条了!”
顾振华让人把几个老农搀起来,好好保证了一番,他们千恩万谢的离开,一转身跑得更快,最大的麻烦终于解决了,这下子劲头就更足了。
顾振华看着老农离开,又转过头对着吴凯杰说道:“给你五天时间,马上设计出一个收粮的方案。在各地尽快设置收粮点。每个县少说也要十个以上,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国公爷,您体恤百姓不假,可是这么多粮食运输,只怕花费太多!”
“不长进的东西,现在粮食多金贵,你不会想着承包给商人啊,让他们派账房先生,安排马车,咱们这边出屯田官,互相盯着,总而言之,要千方百计减少损耗,减少百姓负担。”
第二百九十七章临危受命
一束阳光透过纱窗,照在了书房中,吴凯杰勉强揉了揉眼睛,才从书案上爬了起来。慌慌忙忙的将刚刚弄出来的方案整理好。
房门猛地被推开,康大力几步蹿了进来。
“吴参谋,国公爷正找你呢!”
吴凯杰顿时摇了摇头:“大力,你就不能文雅一点吗?”
“没门,我可告诉你,国公爷等得都着急了,你要是还不把方案送过去,耽搁了收粮大事,下回来找你的就是刽子手了!”
吴凯杰也只能拿过了青盐擦了擦牙齿,然后用热毛巾,抹了一把脸,匆匆跟着康大力去顾振华的书房。
“大力,人家常说,朝臣带露五更寒,将军铁衣夜渡关。日到三竿僧未醒,看来名利不如闲!”
“嘛意思,你是不想干了吗?”
“哪能啊!”
“那就别废话!”
“嘿,你小子脾气也涨起来了,都快赶上国公爷了,我抱怨一下还不成啊?”
康大力嘿嘿一笑:“老吴,告诉你啊,国公爷已经答应我外放了,下个月我就去当代理营长。我准备着一年之内,做到团长,到时候可就比你这个参谋高不少啊!”
“别臭美。”吴凯杰翻了翻白眼,冷笑道:“信不信,我这个方案交给国公爷,说不定啊,国公爷一高兴,我就升官了,还轮不到你小子臭美呢!”
这两个人一面斗嘴,一面快步来到了顾振华的书房。
他们迈步走进来。吴凯杰急忙来到了近前,笑道:“国公爷,按照您的吩咐。卑职把收粮的计划拟出来了。”
顾振华接过了吴凯杰的计划,仔细看了起来。
他的整体思路和顾振华一样,全都是就近收粮,然后统一运输,调配到各个仓库之中,避免了老百姓的运粮之苦。
“国公爷,卑职仔细算过了。以往的办法有着致命的缺点,让粮长负责运输,征召普通百姓作为苦役。看起来朝廷不用花费一文钱。只管坐地收粮就好。可是沿途却损耗了数倍的粮食,而且来回走一两个月,也累及土地耕种,耽误下一茬粮食。再加上粮长和胥吏盘剥无度。实际百姓的负担十倍于税赋。”
吴凯杰简单的分析了粮长制度的弊端。其实他还没有点出问题的关键。税收作为一种政府权力,体现了政府对社会的支配能力。老朱以为反正赋税收上来之后,还要分下去,何必脱裤子放屁,干脆直接截留到地方就好了。各地粮食都分别解送,地方需要的部分直接截留。
这也造成了士绅权力膨胀,政令不下乡的糟糕情况。偌大的大明王朝,竟然因为财政的窘境。被小小的满清欺凌,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按照新的收粮计划。大县设置二十个左右的收粮点,小县安排十个,每一个收粮点吴凯杰都规划好了。
“国公爷,这些收粮点,最远不会超过一天路程,也就是说一来一往,两天之内就把粮食交上来了,相比以往,绝对是方便了无数倍!”
“嗯,下面怎么把粮食继续集中起来,这就要麻烦多了。这也是最难的,我们要把效率提高上来,避免粮食的浪费,多节约一点粮食,我们在前方的胜算就大了一分啊!”
“国公爷说的没错,安**目前也有不弱的运力,我们可以承担一部分,另外不足的部分就要雇佣商人运输了,商人们总有办法按时把粮食运到位,晋商就是靠着承担向边疆运粮的使命才发家的。还有就是就近将粮食输送到军营,直接作为军粮。”
吴凯杰笑着说道:“这些方法算不得怎么出奇,不过根据卑职的估算,至少能把损失降到七成左右,我们能收上来六百万担粮食,一省之地,比起大明一年的税收还要多,这绝对堪称一个奇迹!”
吴凯杰说的眉飞色舞,顾振华反倒不怎么满意。
“还是太少了,损耗的太多了,无论如何,我们要争取收上来一千万担。你别光以为这些粮食是供应军队的,我们还要大修水利,兴建城池,这都是消耗的大头儿。而且有了剩余之后,还能向各地出售,换来其他物资。”
吴凯杰也忍不住叫苦,“国公爷,卑职是绞尽了脑汁,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顾振华微微一笑:“我看和商人的合作可以更深入一些,先把各地田地都分成区块,每个区块正常运输要消耗多少,然后以这个为基准,向商人发包。只要按时完成,就可以拿到一定的粮食抵充工钱,要是能节约更多,多出来的部分归商人所有。”
顾振华笑道:“眼下粮食可是值钱的东西,我敢保证商人们一定趋之如骛,争着抢着要的。”
吴凯杰也点点头:“这是没问题的,可是国公爷,要是几个商人都争抢一块怎么办?”
“哈哈哈。这就是这个办法的精髓所在了。假定我们计算需要损耗五成,几个商人都来争,他们就以这个基准降低损耗,谁承诺运来更多的粮食,谁就抢到这个区域的运输权力,四成,三成,总之越低咱们越赚!”
吴凯杰顿时把眼睛瞪圆了,“国公爷,您这是让商人狗咬狗啊,这个办法太好了,他们一定挖空心思降低消耗的。”
“没错,魔鬼就藏在细节之中,商人都是精打细算的,他们保证能找到最合适的运输路线,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把损耗降到最低!而且高速他们,凡是多节约的部分,一律归他们所有,我就不信这些商人动不起来!”
顾振华的主意说白了就是后世的竞标手法,不过在后世土地竞标,公共工程竞标,可没有收税竞标的。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主要是安**的官僚体系还太薄弱,运力也不够,不得不借用商人的力量弥补!
“国公爷,您说这么干之后,会不会几个商人联手,明明三成损耗,非要说五成的?”
“当然会,这就需要事先计算清楚。而且你还可以告诉商人们,只要这次抢到了运粮的资格,安**会扶持他们建立运输商盟,提供廉价马车和牲畜!”
顾振华也早就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运输系统,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平时这些人可以运送商品,繁荣经贸。到了战时,还可以征调到军队之中,增强运力,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吴凯杰一听,顿时笑道:“国公爷您这招诱之以利用的太妙了,我敢说商人们为了这个资格,也会打破头颅,就算是赔本也要抢到手的,彼此之间,绝对是猜忌纷纷,不可能拧成一股绳!”
顾振华笑道:“别小瞧商人,他们肯定会想尽办法,钻漏洞的。不过水至清则无鱼,只要能过得去,让他们多赚点也未尝不可!”
他们又推敲了一番,就在夏收进行到了一半的时候,正式公布了出来。
一时间河南上下的商人全都被惊动了,他们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