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

第9章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晰、整齐的方形或圆形棚木凹槽和木炭遗迹。这表明整个俑坑为土木结合而成,俑
坑顶部的上层重量主要靠下面的立柱支撑。各个隔梁及四方边墙主要起着隔断墙的
作用外,亦有承重墙压力的用途。据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回忆,朝鲜战争中,中国志
愿军在阵地上所修的土木工事,和秦俑一号坑的结构形制有同工异曲之妙合。

    尽管兵马俑历2000  多年苍桑岁月和黄土的掩埋,变得残缺不全。但庞大的整
体阵容,仍不失浩浩荡荡的威势和秦川壮士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雄姿豪情。

    坑中的武士俑,身穿交领右袄短褐,勒带、束发,凸起的发髻偏于头的右上方。
腿扎行滕,足登方口齐头履。有的手持弩机、弓箭,背负箭■,■内装满铜矢。有
的手持长矛、威严而立,有的腰佩弯刀,目视前方,时刻准备接敌陷阵。

    在武士俑中,鲜亮地密布着一队队铠甲锐士。明显高大的身躯外披铠甲,足登
短靴。一行行步兵,腿扎行滕,头戴圆形软帽。战车上的甲士腿绑胫裆,头戴小冠。
不同的锐士均手持弩机,腰悬青铜宝剑,虎视阵前,大有慷慨悲歌、视死如归的英
雄气概。

    在阵容中威严屹立的陶马,或驾御战车,或站在骑士身旁恭候战令。战马肌丰
骨劲,面部棱角分明,两颊宛如刀削,洗练精致。那用丰富的线条精雕细刻的眼睑、
鼻翼和嘴唇,层次丰富,形象逼真,无不透出战马的神奇韵律。

    这个有锋有后,有主体有侧翼,步马和车马交错的军事阵容,既严整统一又富
有变化,既肃穆静立又寓有动意。那一列列武士,按兵种的不同而身穿绿色或红色
的战袍,外披黑色或褐色的铠甲,使军阵的氛围显得威武庄严。

    但武士面孔和神情的不同,连同发髻的多变,又避免了凝滞呆板的不足。那披
坚执锐、挟弓挎箭的武士,伴有齐头并立、昂首仰尾、双耳上耸,引颈嘶鸣的战马,
给人以蓄势欲动、挥戈上阵、驰骋疆场的强烈意象。这于统一中求变化、静穆中得
跃动的军阵构图,充分展现了秦军的气势磅礴、所向无敌,也折射出意境的壮美和
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秦俑的人物形象,有着科学的写实性和深刻的典型性,其逼真的写实艺术在中
国雕塑史上卓越非凡。透过欣赏的表层更能让人们看到潜伏在艺术形式内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人”的变革——人类在原始社会漫长的岁月中,对于自身肖像的雕塑并
不注重,从出土的实物中可以看到,只有个别的器皿上画有人头形装饰像,即使在
商周青铜器上,也只有少数作为器物附属性的卑屈的奴隶形象。当历史的车轮辗轧
到战国时期,人的雕塑或画像在不同的场所得以活跃发展。恐怖的饕餮和公式化的
螭虺渐渐被简括而凝练的人的身影所代替。秦兵马俑的造型则是战国以来思想活跃,
图腾退位,人的地位受到尊重的象征。可惜这种艺术传统在秦末大规模的兵燹中遭
到了毁灭性打击,再也没有继承流传下来,以致这辉煌的文明受到人们长达2000  
余年的误解。

    1975  年7 月21  日,新华社播放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的消息。

    这支阵容肃整、披甲执锐的地下大军,将从中国走向世界,接受整个现代人类
的检阅。


                              第三章 横空出世

    这次访问是对人类希望和梦想的永久性的最令人激动的经历。中国古代伟大的
历史厅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伯利■总理曼努埃尔·埃斯考米尔

    聂荣臻元帅的提议

    1975  年8 月,北戴河海水浴场。年逾古稀的聂荣臻元帅,躺在温热的沙滩上,
眯着被太阳的强光刺得难以睁开的双眼,眺望远处的海面。碧绿的海水咕咕地欢唱
着向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元帅涌来,浪花亲吻着他的躯体和手臂,他感到分外惬意爽
快。戎马一生,历尽苦难,终于有了今天。可惜,那些在战火中倒下去的战友不能
享受这人间的欢乐与幸福了。海水默默地从元帅的身边退下去。他望着,似乎想起
了什么,站起身朝浩瀚无垠的大海长嘘了一口气。

    “聂帅,您好。”刚从海水中出来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走近他身旁。

    聂帅答应着,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望着水滴未干的王冶秋:“你们挖的秦俑坑
怎么样了?”“范围、形制基本已经搞清,大批陶俑、陶马已经出土……”王冶秋
详细向聂帅汇报了秦俑坑发掘的情况。

    “不得了呵,这么大的一个地下军阵,要是能建个博物馆就好了。”聂帅惊叹
之余提出了秦俑保护问题的关键性建议。

    聂帅的话使王冶秋激动起来,“我早有这个意思,但考虑到国家经济比较困难,
未敢提出。”其实,国家经济困难只是王冶秋犹豫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批林
批孔运动还没有结束,在这种背景下提出要建博物馆,谁知道随之而来的是怎样的
政治厄运。聂帅沉思片刻:“你打个报告给国务院,让大家讨论一下嘛。”“好,
我这就去准备。”王冶秋大喜,和聂帅道别后立即赶回北京。第二天,他向谷牧和
余秋里两位副总理作了在秦俑坑建馆的报告。两位副总理表示同意,又把报告的详
细内容提交国务院办公会讨论。这次办公会由李先念副总理主持,在听取了各位与
会者的意见后,李先念挥起手臂,啪地向桌上一拍:“就这么定了!”一锤定音。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名字由此诞生了。

    8 月26  日,王冶秋带着兴奋与激动之情飞抵西安,把国务院的决定先行告知
陕西省委和文管会。同王冶秋一样,陕西方面对秦俑的保护前景更是没有把握。大
批的陶俑、陶马出土后,他们只是在俑坑上搭了个简易棚,以防雨雪侵蚀。在他们
的预想中,等兵马俑全部出土,能盖个仓库一类的房屋,保护起来就算万幸了。至
于盖博物馆,让世人参观展览却未敢奢求。王冶秋带来的消息,使陕西方面喜出望
外,从而也对兵马俑发掘后的前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感知。

    8 月27  日,王冶秋在秦俑坑察看了现场,同陕西省委一起在西安人民大厦召
集有关人员研究建馆问题。要求设计人员在一周内把初步的设计方案拿出来由自己
带回北京向国务院汇报,同时让考古队进一步落实一号俑坑的口周边界和内部陶俑
的分布情况,为博物馆的基建工程提供确切的资料。

    1976  年元月,修建秦俑馆遗址展览大厅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开始施工。

    这时一号坑出土的陶俑、陶马,全部用土重新掩埋起来,以确保基建过程中文
物的安全。

    瑰宝得来又被盗

    1976  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下午,留在工地值班的考古队长袁仲一,独自一人
向秦始皇陵园走去。他和他的同伴经过一年多的辛劳,终于使这支地下大军走向了
人间。在以考古为职业的袁仲一看来,这无疑是最辉煌的业绩。

    尽管他曾不止一次地失去了春节同家人团聚的机会,但心中依然感到惬意和快
活。

    在陵园无目的地走着,考古职业的习惯使他对周围的一切分外专注。太阳就要
落山了,空旷的陵区被夕阳的余辉染成一片桔黄。在距秦陵封土约100 多米的断崖
上,他停住脚步向远处的骊山望去。骊山在晚霞的映照中,越发显出它的壮丽与秀
美,当他转身返回时,眼前显过一个灿烂的亮点。他一惊,“这是什么?!”随着
脑际闪过的问号,俯下身来仔细地观察着断崖土层中那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光的东西,
职业的敏感,使他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文物。

    事实很快证实了他的预见,当这个闪光的东西被完全清出土层时,他惊呆了,
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秦代乐府钟。该钟为青铜所铸,凸出地表的那个
闪光的亮点便是钟的鼻钮。它通高13。3  厘米,两铣间7。2 厘米,鼓间5。8 厘米,
舞广为6 ×4。8 厘米。钟的钲部和鼓部为错金蟠螭纹,篆间及钟带为错金流云纹,
花纹细密而清晰,豪华典雅,虽在地下埋藏了2000  多年,出土后金银花纹依然清
晰完整,充分体现了当时冶金工艺发展的高度。更为重要的是,在钟钮的一侧发现
刻有小篆字体“乐府”二字。这两个字的发现,意义远远大于实物的本身,它使后
人透过欣赏其冶金工艺的表层,解开了千百年来史学家和音乐家争论不休的历史之
谜——乐府是皇家庆典和祭祀时管音乐的官署,无论是庆典还是祭祀,饮酒与奏乐
往往一起进行。公元前279 年,秦赵渑池相会,意在讲好修和。酒宴开始后,秦昭
王向身旁的侍卫魏冉使了个眼色,魏冉心领神会,立即捧上一张瑟来。秦昭王对赵
王说:“听说赵王通晓音律,这里有宝瑟一张,请您弹奏一曲,敬希勿辞。”赵王
明知这是秦王故意羞辱自己,但又找不到理由推辞。

 
    正在为难之际,随赵王来的蔺相如在一旁劝道:“秦王既不嫌弃,大王您就弹
奏一曲,这有何妨?”赵王白了蔺相如一眼,只得怏怏不乐地接过瑟来,勉强地弹
奏一曲。

    秦王见赵王受辱而羞红了脸,越发得意地说:“赵国始祖烈侯就很会弹琴,今
日听了赵王演奏,果然是得祖辈家传。”随后转身对魏冉道:“可告御史,将今日
之事,记入史册。”秦国御史前来,执笔取简,边写边高声朗诵:“秦昭王28  年
秋月吉日,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秦王命赵王鼓瑟……”秦国群臣开怀大笑。可这
时谁也没有料到,赵国的蔺相如极其自然地顺手拿起一只瓦盆,从容地走到秦王面
前:“我国大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国的乐器,就请大王击击以同乐。”秦昭王一
惊,傲慢地说:“我乃堂堂秦国君主,怎可击缶?尔出此言,分明是取笑本王。”
蔺相如手持瓦盆,厉声道:“大王依仗秦国强大,想耍威风以强欺弱不成?今日乃
两国相会,若是大王不肯击缶,相如舍弃头颅也要溅你一脸血污。”在蔺相如的威
逼下,秦王无可奈何地笑笑:“先生何必如此动怒,大家欢乐,就击一下有何不可?”
于是接过瓦盆,用筷子轻轻地击了一下。

    蔺相如大声宣布:“今日盛会秦王击缶,也应记入史册!”他把手一招,赵国
御史走来,拿出竹简和书写工具,写道:“赵惠文王20  年秋月吉日,赵王与秦王
会于渑池,赵王命秦王击缶。”记完,御史高声朗诵了一遍。面对蔺相如的智勇,
秦昭王无可奈何,便起身给赵王敬了一杯酒,赵王也回敬一杯作为答礼。从此,两
国签订了互不侵犯、友好相助的条约。

    秦赵渑池相会的故事,给研究者的启示是:处于西北地区的秦国,早期的乐器
并不发达,且极为简陋,不过是击筑、扣而已。又由于后来秦始皇爱听高渐离击筑,
几乎被高渐离刺杀的故事,后人便以《汉书·礼乐志》记载的汉武帝时“乃立乐府,
采诗夜诵”为依据,认为乐府最早产生于汉代。秦陵乐府钟的出土,从实物上首次
证明了乐府的最早建立是在秦代。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