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中共中央一支笔-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扔鸲员收咚担骸霸诮峄橹笪也琶靼祝鞘彼寻狭宋遥也⒉恢馈!�
他和她的一次倾心长谈,是谷羽向“乔主任”谈自己的入党经过,他才第一次详细知道她的身世……
她的故乡天长县(现改为天长市),在安徽东北部,与江苏省相邻(天长县曾一度划属江苏省),跟盐城相距不远。她生于1918年12月,比他小六岁。
谷羽,原名李桂英,曾用名周淑贞、黎明、王志远。父亲李兴泰是个小商人,经营香烛和杂货。母亲周氏,希望把李桂英培养成有出息的人,教育她要自强自立,要有文化。
李桂英在天长读完小学后,进入天长中学读初中。1933年夏,李桂英到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进入省立第一女子中学读高中。
1934年暑假,李桂英从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转入北平安徽中学高二学习。1935年初,她转入北平女一中高二(第二学期)学习。
当时,高一学生郭桂英(现名郭明秋)是共青团员。李桂英与她同住一屋,接触密切。1935年10月经郭介绍,李桂英加入共青团。此后,李桂英曾帮助郭编印《时代妇女》。郭写稿,李校对。只出了几期,后被认为该刊有“色彩”而停刊。郭桂英又介绍李桂英认识了师范大学的周怀球(后改名周小舟)。李桂英曾参加周负责的抗日武装自卫会西城区工作,在女一中秘密宣传抗日救国。
。 想看书来
谷羽成了他心中的“凤凰”(2)
1936年1月,郭桂英去天津,到省委工作,把李桂英的关系介绍给老夏(后改名王国华)。这年秋天,通知取消共青团,团员均转为党员,党龄从入团时计算。此时,由老夏将李桂英的组织关系转到“铁委”的老孔(即吴德)处担任联络员。
1936年底,由于中共北方局要建北平分局,根据吴德指示,要李桂英与黄爱民假扮夫妻住机关,在北平分局担任刻印蜡版和送文件工作。
1937年,发生“七·七卢沟桥事变”,二十多天后,日军攻陷北平、天津。平津学生南下宣传抗日救亡,谷羽也离开北平。离开前夕,中共北平地下组织负责人之一吴德关照谷羽,如果她进入延安,可去泾阳找###联系,并告知了联络暗号。
谷羽化装成做买卖的妇女,和平津学生们一起,从北平到了天津,再由天津坐船到烟台。他们搭乘的是一艘运煤的船,上面装煤,人住在阴湿的底舱。在烟台上岸,前往济南,再搭军运卡车来到南京。在南京,学生们分为三路:一路到北方打游击,一路前往大后方武汉,一路奔向延安。谷羽决定前往延安。
她从南京来到西安,在西安青联办事处做青年统战工作。
不久,她与七、八个青年一起从西安步行,走了十来天,这才于1937年9月抵达延安……
胡乔木曾写过一首题为《凤凰》的诗:
谁最早画出凤凰的形象?
谁最早唱出凤凰的诗章?
不知道。多谢往古的巨匠,
让多情的仙鸟歌舞在穹苍。
飞下去,你五彩缤纷的翅膀!
向天高地远,地久天长。
相互的了解,两颗心迅速贴近了。谷羽成了他心中的凤凰。
谷羽回忆说:
有一次,我们在路上边走边谈,忽然,他递给我一封信。我回到宿舍一看,信封上没有收信人的名字,很纳闷,就去问他这信交给谁。他反问我:“信看过了?”我一下愣住了。他连忙说:“这是给你的。”回到宿舍打开信,我的脸一下子发烫了,原来这是一封向我表示爱慕之情的信。经过几次倾心长谈,我们更加了解了,心更加贴近了。
1938年7月里的一天,胡乔木和谷羽把他俩的事,向主任冯文彬说了一声,那就算是向组织报告了。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他俩就结婚了,住在一起了。
后来,过了快一年——1939年4月,他俩在延安,请了李昌、黄华等吃了一包花生米,再吃碗面条,那就算是补办的“婚礼”,如此而已。
前文已经叙及,在结婚的时候,胡乔木咬文嚼字,依照《诗经》中那句“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把李桂英改名为“谷羽”谷羽在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副局长兼党支部书记。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局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顾问。1994年12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没有披婚纱,没有戴金戒指,他俩在黄土地上的简朴的结合,此后倒是同甘共苦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毛泽东的双手,抚育我们长大”(1)
胡乔木在安吴堡跟谷羽结合后不久,被调回延安。他担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谷羽则去西安工作,然后又回安吴青训班,直至1939年春,他俩才在延安重逢。正因为这样,他俩才在延安补办“婚礼”。
此后,胡乔木被派往西南大后方,做青年工作。他来到桂林,来到重庆,来到昆明,风尘仆仆,行程千里。
他与谷羽失去了联系。此行是秘密的,谷羽只知他要远行,不知他的行踪。直至1939年底,胡乔木从西南返回延安,他与谷羽重逢,这才发觉,谷羽的听力骤衰。一问,原来谷羽差一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那是1939年9月1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那时,谷羽住在延安城的招待所——很坚实的石头窑洞。那里也住了四、五十个从前方回来的将领。将领们是从弥漫的硝烟中走过来的,对那翅膀上漆着红日的轰炸机不在意。飞机来了,他们躲进窑洞;飞机刚走,他们就出来了。飞机发现了目标,掷下了一批炸弹。炸弹命中窑洞,墙坍了,压死了不少人。谷羽不省人事。她被抬进中央医院,醒来了,才知左耳鼓膜被震破,左臂受伤,头也破了。在医院躺了三个月,这才康复……
回到延安,胡乔木担任了《中国青年》杂志的主编。当年,他听过《中国青年》杂志的主编恽代英的报告。那时,《中国青年》杂志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机关刊物。自1927年11月起,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字秘密出版,至1932年停刊。
1939年4月,为迎接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在延安复刊,仍用《中国青年》作刊名,改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胡乔木,从当年《中国青年》的一位热心读者,此时成为主编。至1941年3月出版了第三卷第五期,《中国青年》又休刊,直到1948年12月重新又复刊。办刊物,写文章,胡乔木此时已是“内行”。他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一文,颇有独特的见解。
1941年2月5日《中国青年》第三卷第四期发表胡乔木(署名乔木)的《小品三题》,这样是散文诗,颇有趣味,又富有哲理,照录于下:
猫和刺猬多叫人羡慕的猫!它一会儿走着,攀登着,侦伺和捕捉着,睡着,……而且玩着。它可以跟自己的尾巴玩上一小时。
不懂得寂寞的小老虎呵!除了叫春的日子,对于它的邻人它是永远无所求的。
但是“一个冬天有一群刺猬挤在一起”,索本蒙如是说,“为的彼此可以温暖一些,免得冻死了。但是一会儿彼此又觉得刺刺得不舒服,于是又分散了。冷起来了又聚拢,刺得痛了又分散,这样一聚一散闹了许久,直到彼此间相隔,恰恰合式。”
聪明的人呵,你自许有万物之灵的,你从猫与刺猬将何所取舍?你爱我吗,我友?如果人间也是有刺的,我也不会是猫的弟子。是的,我常常寂寞,但愈是寂寞的时候我就愈恨猫,我用荆棘的鞭子打它,因它在寂寞中快乐,它不是我的同类。
火我不会抽纸烟,但是我却知道在一个沉默的黑屋中独自抽着纸烟的意味。火向你眨眼呢,火跟你谈心呢。这宗秘密你坐在炉边也可以看透一半。火,你会相信我,这就是人的生命的最准确的墓穴,如果你想一想那熊熊的火焰……在辽阔的海面上,在狼群出没的荒原上,看见了豆大的灯光哪一颗夜行人的心能够不跳跃?哪一双眼睛记起取火者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能够不感激流泪?恒星就是火,所以恒星无火;没有空气的行星上不能有火;不曾有人的地球上只有偶然的自然火;但有人才有意识的创造了火并由是创造了自己,所以发现了火的人也就发现了自己,他的快乐不是徒然的。
但是,我如是赞美了火,我的赞美却是徒然的哟。我不能够雪中送炭,却写下了这些愚蠢的文字——请告诉我,它们也能够变成火么?
水凡物有三态,思想也有三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毛泽东的双手,抚育我们长大”(2)
气体的思想是风。它是人脑中自由的过客,它自由地来而且自由地去,不着一点痕迹也不留一点痕迹。
固体的思想是石块。它在人脑中建筑堂堂的金字塔,堂堂的积蓄着和保护着几千年不变的尸体。
惟有液体的思想它在人脑中开阔有定而无定的河流。它是运转不息万古常新的,从它的不舍昼夜的奔驰中,人是不能和它有两度相识的,所以流水不腐;它的运转是有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纪律和一定的方向的,它永远向前看,永远要冲决网罗和荡涤瑕秽,所以流水无情。
东方的哲人说:智者乐水。西方的哲人说:水生万物。水乎,水乎!既然人类也是你的婴儿,就让人人常能沐浴在你的怀抱中,从你的乳房吸取无穷的睿智吧。
1940年5月3日,一所特殊的新型学校,在延安城北大砭沟(又称文化沟)诞生。这所学校的特殊,在于头一回以中共领袖毛泽东的名字命名——“泽东青年干部学校”。
这所学校,实际上是在“安吴青训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1939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加剧###,“安吴青训班”不得不北撤,于1940年4月13日回到延安,改办为“泽东青年干部学校”。陈云任校长,冯文彬任副校长,胡乔木为教务长。
5月3日下午,学校的开学典礼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毛泽东、张闻天前来祝贺。会上,师生们高唱着《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校歌》。这首歌的歌词,出自胡乔木笔下,由冼星海谱曲:
生在英雄的时代,
长在人民的旗下,
毛泽东的双手,
抚育我们长大,
坚定意志,艰苦传统,
革命精神、民主作风,
我们学习虚怀若谷,
我们奋斗浩气如虹,
我们奋斗浩气如虹。
记住仇敌未平,
破碎河山未整,
同胞正在呻吟,
天下尚待澄清,
太阳照临我们的肝胆,
大地倾听我们的誓言,
愿将热血灌溉人间,
结成自由春花一片,
结成自由春花一片。
在中###史上,这是一首很早的毛泽东颂歌。胡乔木写此歌时,离遵义会议不过五年。
此时毛泽东虽已是中共的实际领袖,但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尚是张闻天。直至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才在组织上确定毛泽东为中共最高领袖。
在写作《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校歌》时,胡乔木尚未与毛泽东有过直接交往。据谷羽回忆,那时胡乔木跟陈云的接触比较多,因为陈云是泽东青年干部�